第517章 天下震動,魏吳共抗漢!

  第517章 天下震動,魏吳共抗漢!

  曹真遠撤,火燒雍縣,張苞率兵去追,斬獲頗多,攔下了萬餘百姓,但終究還是讓曹真逃了。✿.。.:* ☆:**:. .:**:.☆*.:。.✿

  但曹真人走了,對於現在的大漢來說,也是一個好消息。

  關中由是平定。

  劉禪也可以遣散大部分民夫,放歸回家,並且可以經略武關道之事了。

  關中平定,作為皇帝的劉禪,這一個月來的生活,只能用忙碌兩個字來形容。

  劉備喪葬之事,劉備廟號,劉備諡號,這一大堆的事情,就讓人忙得腳不沾地。

  更何況,新朝要選定年號,立皇后,這就又要有一輪扯皮了。

  更不必說劉禪為掌握兵權,險要之位,更是進行了不少人員的調動。

  戰事過後的論功行賞,提拔講武堂人士以及太子宮屬臣的之事.

  一樁樁一件件都十分重要。

  新朝剛立,一切事務都有一種百廢待興的感覺。

  若非尚書台有法正,丞相府有諸葛亮,以及太子府中,有費禕、董允等能為其分憂,這麼多事情一起來,莫說是興復漢室了,這恐怕沒過幾天,他就被累死在長安了。

  不過,有些事情臣下能夠代勞,但是有些事情,還是要劉禪自己來做的。

  就譬如祭天。

  皇帝登基,是要告慰上天,以宣誓正統。

  天子天子,如果連上帝都不知道你登基,那你還是天子嗎?

  祭天儀式複雜,皇帝登基的祭天儀式更複雜。

  譬如那行初獻禮,就是要皇帝先至爵洗位受爵、滌爵、拭爵、進爵,而後升壇至酒尊所,執爵官以爵進皇帝。皇帝到主位前跪獻爵,行三上香禮。

  同時,司祝跪讀祝文,樂暫止。讀畢樂起,意味著向上天祈求國泰民安、五穀豐登等願望。

  這樣的儀式,在祭天的時候,算是輕鬆的了。

  還有其他跟讓人勞累的儀式。

  跪跪跪.

  整個祭天儀式,差點沒把劉禪的膝蓋給廢了。

  終於,儀式到了最後階段。

  劉禪手持明黃色絲帛,站在祭台之上,高聲頌曰:

  維年月日,炎漢新君劉禪,謹以誠心,昭告皇天后土,及列祖列宗在天之靈:

  自父皇百年,大漢國祚傳承有序。朕蒙先皇遺德,受百官擁戴,承襲大寶,登臨九五之尊。今日吉時,朕謹率百官,行祭天之禮,以祈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朕深知天命所歸,責任重大。自即位之日起,必當勤政愛民,勵精圖治,以孝治天下,以仁撫百姓。願天佑大漢,五穀豐登,百姓安居樂業,國家昌盛富強。

  皇天后土,鑒朕至誠。列祖列宗,庇佑子孫。願以朕之微德,上承天意,下順民心,共謀社稷之福,同享太平之治。

  謹以犧牲玉帛,酒醴果品,敬獻天地神明,伏望垂鑒。

  劉禪謹告。

  如此一來,這祭天儀式,算是大致上完成了。

  後面雖然還有一些儀式,但已經不用劉禪親力親為了。

  不過,祭天儀式後,不代表劉禪的忙碌日子已經結束了,實際上,他的『好日子』才剛剛開始。

  祭天之後,差不多便是要準備登基大典了。

  端坐帝輦之中的劉禪心中感慨,這個皇帝,還真不是那麼簡單做的。

  昏君易當,明君難做。

  皇帝的牛馬生活,才剛剛開始罷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

  漢國皇帝駕崩,漢國太子劉禪登基為帝的消息,很快是遍傳海內。

  洛陽距離關中只有數百里而已,加之校事府在關中的力量並不薄弱,才剛剛回到洛陽的曹丕,馬上便聽到了這個消息。

  「可惡!」

  曹丕面色通紅,一口老血差點就要噴出來了。

  這劉禪,是在戲耍他嗎?

  之前從長安獲知的信息便是:劉備即將駕崩。但看到劉禪後面的舉動來看,這個消息就是假消息,就是那劉公嗣故意放出來哄騙他的。

  結果你現在跟我說,劉備真的已經死了?

  這.

  感情這消息是真的,只是那劉公嗣會拖,會藏?

  如果當初他多堅持一會,是否結局就會不一樣?

  想到此處,後悔,痛苦各種複雜的情緒湧上心頭,讓曹丕又有一種想要吐血的感覺。

  見到曹丕如此,身著皇后袍服的郭女王,當即抓住曹丕的手,溫聲說道:「陛下,之前的事情不必過於介懷了,劉備駕崩,劉禪登基,都是正常的事情,現在,我等是要處理魏國的事宜。」

  郭女王的身姿豐腴卻不失端莊,如同盛開的牡丹,既展現出女性的婀娜多姿,又透露出皇后的威嚴與尊貴。

  袍服緊緊貼著她的身體曲線,將她的豐滿身姿勾勒得淋漓盡致。

  腰間束著一條鑲嵌著寶石的寬大玉帶,不僅凸顯出她纖細的腰身,更為她的整體造型增添了幾分華麗與貴氣。

  有郭女王安撫,曹丕通紅的臉終於是慢慢恢復平靜,殷紅去後,臉上居然有一種蒼白的感覺,就像是長時間沒有睡好,然後又一夜七次的虛脫模樣。

  「皇后所言極是。」

  作為皇帝,他本來是要喜怒不行於色的,但是,丟掉關中,讓長安被漢國占據,又數次戰敗於劉禪,如此屈辱的感覺湧上心頭,他又如何能咽得下這口氣?

  「只可惜後勤糧草不濟,魏郡又有人叛亂,導致朕只能發兵去平亂,而不能趁漢國國喪之時,收回關中!」

  百萬斛糧草在河北城被漢軍付之一炬,前方糧草根本無法供應大部魏軍,以至於曹丕只能將大軍不斷後移,夫子盡皆放歸。

  原本他是想要在弘農郡等等的,等後勤補給到了之後,再來尋收復關中之事。

  結果因為後方動亂,糧草供應受到影響,以至於只能回撤洛陽,同時讓夏侯尚為帥,司馬懿為軍師,派兵前去平亂。

  有時候曹丕心裡都在想,難道那小子當真是有天命不成?

  怎麼這賊老天都在幫他呢?

  「劉公嗣登基稱帝,加之要消化關中,數年之內,恐怕無法對我大魏用兵,趁這個機會,好好壯大兵力,恢復國力,太子年紀也大了,何不讓太子成婚?」

  郭女王在一邊緩緩說道。

  成婚?

  曹丕愣了一下,當即說道:「孫權之女一直養在長安,或許可以通過聯姻,讓魏國與江東聯盟。」

  不得不說,世事無常,大腸包小腸。

  數年前,他大魏還是三國中最強的那一個,短短几年,荊州丟了,汝南丟了,漢中丟了,關中也丟了。

  現在他魏國,已經不是三國中最強的了,現在最強的,已經是變成漢國了。

  雖然魏國占據中原之地,百姓富庶,物產豐富,但是現如今不管是從軍力,還是天下的聲望,魏國都不如漢國遠矣!

  就似如今,漢國內部,叛亂事情雖然有,但並不多,而魏國境內,一到關鍵時刻,就有人叛亂,簡直是可惡至極!

  「選定個好日子,讓太子婚娶孫權之女!」

  孫劉聯盟,已經是成過去式了。

  現在是孫曹聯盟了。

  「派使者將婚事以及劉禪登基之事,告知吳王,無需說聯盟之事,他自是懂得的。」

  當然

  就算是伱說了聯盟的事情,跟孫權簽訂盟約了,也總是有一種沒有簽訂盟約的感覺。

  既然這孫權有背盟的傳統,就跟英雄被動一樣,那我不跟他簽訂盟約,豈不是就不會背盟了?

  →

  「陛下英明!」

  曹丕苦笑一聲,搖了搖頭。

  我這喪權辱國的皇帝,算什麼英明?

  只希望太子當真有能,否則未來魏國恐怕不是漢國的對手。

  至於他自己.

  身體日漸敗壞,或許.

  沒剩幾年好活了罷?

  在沒咳血之前,曹丕只覺得自己的身子骨是不如之前了,但是咳血了之後,曹丕突然有一種命不久矣的感覺。

  這既是他天生肺癆造成的,也是跟他登基稱帝之後不加節制的生活習慣有關。

  總之

  有意無意之間,曹丕已經是開始想後事的事情了。

  「太子此人,在朕百年之後,當真能待你如今日這般?」

  太子曹叡如今對郭女王的態度,可謂是恭敬無比,就像是對親生母親一般,曹丕也是看在眼裡的。

  但是

  他現在還活著,太子之所以對郭女王如此恭敬,或許是看在他的面子上,等到太子登基了,可會原形畢露?

  郭女王當即說道:「陛下,太子不是那樣的人。」

  「人心這種東西,又如何能琢磨得透?罷了,罷了~」

  曹丕嘆了一口氣,頭枕在郭女王的大腿之上,沉沉睡去,不一會兒,便響起了呼嚕聲。

  郭女王看著沉睡的曹丕,眼眶微紅。

  太子到底是什麼人,她自己不清楚。

  但有一點她是清楚的,她是一個女人,始終是要找一個男人來依靠的。

  不是夫君,那只能是兒子。

  漢國登基的消息沿江而下,很快便到了建業。

  如果說魏國連年征戰,百姓疲敝的話,那吳國之中,只能說是百姓逃散,田地為之荒蕪了。

  連年戰敗,連年的割地賠款送糧,讓吳國境內出現百姓外逃的現象。

  剛開始,這種外逃事件還出現得比較少,但隨著時間推移,外逃的百姓越來越多,以至於孫權不得不派兵前去阻止,將百姓編為里什,並且施行連坐,誰敢逃走,便將里什內的所有人家,貶為奴隸,或是直接殺死。

  連坐之下,確實是在一定程度上止住了百姓外逃的事情,但是.

  一味的壓制,是沒有作用的。

  如果吳國不能在根子上解決這些問題,那百姓逃跑的事情,肯定是會繼續發生的。

  至於什麼問題如此嚴重,答案很簡單。

  沒吃的了!

  當日孫權齊聚十萬大軍,便從百姓手上搜颳了不知道多少糧草。

  從那個時候開始,百姓手上的糧草就不夠了。

  緊接著,為了求和,為了贖回被困在尋陽防線中的萬餘吳軍精銳,又瘋狂籌糧,這些糧草,自然也是來自於百姓。

  竭澤而漁之下,百姓剩下來的糧食,已經是完全不夠過冬了。

  這也是造成百姓逃散的根本原因。

  吃的都沒有了,活都活不下去了,不跑,等死嗎?

  此刻。

  建業外。

  吳王宮中。

  孫權面色猙獰。

  在他面前,張昭,顧雍,諸葛瑾等人連大氣都不敢喘上一聲。

  「百姓逃散,為之奈何?各家難道不能湊出些糧草用來賑災?」

  百姓手上是沒有什麼糧草的,但是百姓手上沒有糧草,不代表世家手上沒有糧草。

  孫權是希望江東士族貢獻出一點糧草出來,讓吳國度過難關。

  張昭面帶苦澀之色,說道:「府中已無多少糧草了,要想賑災,怕是要向漢國,或是魏國買糧。」

  世家手上沒有糧草嗎?

  那當然不是了。

  世家手上有糧草,而且還有很多。

  在亂世之中,通過一點點的糧草,便可兼併土地,獲得佃農,世家巴不得天下大亂。

  對於世家的尿性,孫權自是清楚,是故他聽完張昭的話,當即嗤笑一聲。

  買糧?

  戰亂之時,糧草比黃金還要重要,魏國與漢國也缺糧食,會賣糧食過來?

  吳國百姓逃散,逃的地方,不是漢國就是魏國,他們都在偷著笑,如何會管你的死活?

  「不若,讓江淮百姓到南方就食?」顧雍在一邊獻計。

  既然當地無法提供足夠的糧草供應,那麼到南方去找吃的去?

  「江淮乃重地,土地肥沃,百姓若是走了,來年的收成如何保障?」

  沿江的土地都是肥沃的土地,平原一大片,真可謂是魚米之鄉。

  這些地方,百姓若是沒了,來年不種糧食,吳國的國力如何恢復?

  正當君臣對此事一籌莫展之際,殿外卻是傳來內官的聲音。

  「大王,魏國使者到!」

  魏國使者?

  孫權愣了一下,他來此地作甚?

  心中雖然疑惑,但孫權還是說道:「將魏國使者引到偏殿去。」

  「大王,或許可以求助魏國,今日便是機會!」

  諸葛瑾連忙上前說道。

  人家來幹什麼都不知道,你就來求糧?

  孫權輕哼一聲,說道:「待孤去見了魏國使者再說。」

  未久,偏殿之中,孫權便見到了魏國使者。

  「外使拜見吳王。」

  端坐在王位之上,孫權對著魏國使者擺了擺手,說道:「不知汝主命你前來,所謂何事?」

  魏國使者笑了笑,說道:「此乃我主親筆所書,還請吳王觀之。」

  內官將吳國使者手上的信送到孫權手上,打開信件,孫權的眉頭頓時緊皺起來了。

  只見信中寫道:

  頃聞漢國之變,備已百年,太子禪承嗣大統,登基稱帝。漢兵乘勝,已拔長安,我大魏元氣為之大傷。

  此誠天下鼎足而三之時,亦朕與吳王共謀大計之秋也。

  備之在世,與吾兩國交惡,兵連禍結,百姓疲於奔命。今備既歿,禪新立,或者漢國有綏靖之意,吾國亦當因時而變,以圖長治久安。

  然朕知吳王亦英雄也,必明察秋毫,洞悉時局。

  朕又聞吳王有令愛魯班,才貌雙全,賢淑有德。朕欲遣使求婚,結秦晉之好,永為唇齒之邦。若得聯姻,則朕與吳王共謀天下,指日可待也。願吳王熟慮之,勿負朕望。

  夫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朕與吳王當順天應人,共謀大業,以安百姓,以定天下。

  書不盡言,丕再拜頓首。

  看完曹丕手書信件,孫權久久不能語。

  什麼時候,曹丕對他的態度這麼好了?

  之前對他的態度,可是扯高氣揚,根本不將他孫仲謀放在眼裡的。

  現在對他的態度,可謂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看來

  關中被奪,魏軍慘敗,魏國的曹丕也硬氣不起來了,只能是希望通過與他吳國聯姻,共同對付漢國了。

  孫權眼睛一閃。

  這對他吳國來說,何嘗不是一個機會?

  他看那劉公嗣,不爽已久!

  不過

  孫曹聯盟之事是需要謀劃的,現在吳國的當務之急,是糧草問題!

  不管怎麼說,先將難關渡過去了再說!

  孫權的人生信條是:畫的大餅再香,也不如吃進肚子裡的好。

  趁此機會,搞點糧食,讓吳國渡過難關才是關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