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曹丕的妥協與無奈!

  第312章 曹丕的妥協與無奈!

  翌日清晨。

  魏王曹丕便頂著兩個黑眼圈上了早朝。

  期間對平定曹彰之亂的眾將臣僚,都是大加賞賜。

  便是武德侯曹叡,也因功升為齊公,魏王世子,這個封賞,算是給朝野釋放了一個信號。

  下一任魏王的人選,便是齊公曹叡了!

  「兒臣,謝父王恩賞!」

  曹叡面色激動,手持笏板,當即跪伏下去,他低著頭,渾身在顫抖,雙手緊緊的握住笏板,哪怕是指甲裡面的肉變青變白了,猶不自知。

  布局數月,終於是見成果了。

  呼~

  他心中的那塊大石頭,終於是落下來了。

  看來

  其他棋走沒走對,他不知道,但郭女王這步棋,他是走對了。

  曹丕看著激動的曹叡,心中有些膩歪,說道:「等下了朝,你便去拜見王后罷。」

  「兒臣明白。」

  處理完曹叡的事情,曹丕目光看向群臣列中,與他長得有幾分相像的曹植,他冷哼一聲,說道:「平原侯與齊公一道守衛洛陽,確有功勞,不過.據校事府消息,平原侯與逆賊曹彰,有書信聯絡?可是?」

  書信聯絡?

  曹植面色驟然一變,他當即跪伏在地,痛聲說道:「臣弟與鄢陵侯,未有書信交通,還請大王明鑑。」

  「還敢狡辯?」

  曹丕眼中殺氣四溢。

  「我抓住的鄢陵侯副將,他已經將你供出來了,言之你不僅與逆賊曹彰有書信聯絡,甚至想要與賊軍裡應外合,攻破洛陽!」

  曹丕此話一出,朝堂中的臣子,一個個都倒吸冷氣,眼神看向曹植,滿是驚疑之色。

  此刻曹植的面色,已經是發白了,上面是一點血色都沒有。

  「臣弟.臣弟冤枉啊!」

  他現在哪裡不知道,這是曹丕要陷害他。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他可憐兮兮的看向如今已經是貴為齊公的曹叡,期許著在這個關鍵的時候,他能拉自己一把。

  然而.

  此刻的曹叡低著頭,似乎根本沒有看到曹植投過來的視線。

  他再將求助的目光看向大將軍曹仁。

  後者面露猶豫之色,終究只是長嘆一聲,未有任何言語。

  尚書令桓階,夏侯楙,陳群

  具是沉默。

  「呵呵。」

  「哈哈~」

  曹植苦笑一聲,傻笑一聲,跪伏在地,頭嗑在地上,那叫一個震天價響。

  砰砰砰!

  「臣弟冤枉,絕無半點勾結逆賊之心,至於所謂之書信,所謂之供詞,皆是有人慾構陷臣弟。」

  有人?

  曹丕的眼睛一眯,冷聲問道:「你說的有人,莫非便是孤?」

  砰砰砰~

  曹植又重重的磕了三個響頭,說道:「臣弟絕無半點此番之意,還請大王明鑑!」

  明鑑?

  曹丕想到昨夜的噩夢,又想到曹植此前所做的種種,他的心便如鐵石一般堅硬。

  「將平原侯押入洛陽獄,若是有冤屈,孤自會為你反正!」

  反正?

  曹植額頭已經是磕出血印來了,此刻只得大喊道:「臣弟冤枉,臣弟冤枉啊!」

  然而此刻有兩位衛士,上前將拉出殿外。

  待曹植的喊冤聲漸行漸遠之後,曹丕頗有些迫不及待的說道:「無事便下朝罷!」

  他現在迫不及待的想要去洛陽獄,將心結給了結了。

  正在曹丕屁股都要離開王座的時候,身穿文官袍服,頭戴進賢冠,前高七寸,後高三寸,長八寸,冠三梁的陳群站了出來。

  「臣下有本要奏。」

  見陳群上來奏本,曹丕這剛提起來的屁股,不得不重新坐了回去。

  「愛卿有本快奏!」

  這麼沒有眼力勁?

  孤這著急去辦事呢!

  嘶!

  陳群深吸了一口氣,手持笏板,將其舉過頭頂,說道:「臣要奏之事,關乎國本,關乎天下士子,關乎官員任用之要事!」

  國本?

  曹丕眼睛一眯,眉頭不自覺的便皺起來了。

  這是要在早朝上,逼我同意九品官人法?

  難道是士族逼迫?

  曹丕扶在王座扶手上的手,驟然握緊了。

  「你且說之。」

  曹丕語調冰冷,這話語中,是帶了些許情緒在裡面的。

  然而陳群像是沒有聽到曹丕的情緒一般,自顧自的說道:「漢之察舉制,如今已經是不合時代了,已經不能達成取天下之才為大王所用的目的了。」

  見曹丕不說話,陳群繼續說道:「臣下與群賢制定了新的納賢之法,名為『九品官人法』,亦可稱九品中正制。

  何謂九品中正制?

  一是設置中正,所謂中正,就是掌管對某一地區人物進行品評的負責人,也就是中正官。

  中正官又有大小之分,州設大中正官,掌管州中數郡人物之品評,各郡則另設小中正官。

  二是品第人物,這是中正官的主要職責。

  中正官負責品評和他同籍的士人,包括本州和散居其他各郡的士人。

  品評主要有三個內容:

  其一,家世:即家庭出身和背景。指父祖輩的資歷仕宦情況和爵位高低等。這些材料被稱為簿世或簿閥,是中正官必須詳細掌握的。

  其二,行狀:即個人品行才能的總評。

  其三,定品:即確定品級。定品原則上依據的是行狀,家世只作參考。

  三是選拔依據。

  中正評議結果上交司徒府覆核批准,然後送吏部作為選官的根據。

  中正評定的品第和被評者的仕途密切相關。

  中正評議人物照例3年調整一次,但中正對所評議人物也可隨時予以升品或降品。」

  說完九品官人法的長篇大論,陳群看向曹丕,道:「還請大王應允此利國利民之大制!若大王用此制度,必可使我大魏一統天下,所謂之漢中王太子劉公嗣,亦是不值一提!」

  其實這九品官人法,陳群已經在私底下跟他說過了。

  好處

  確實有,但是

  曹丕亦是擔憂其壞處。

  此制度一下,士族必定做大,到時候這魏國是他曹家的魏國,還是世家的魏國?

  曹丕本想直接拒絕,但他眼珠一轉,馬上說道:「此制度,眾愛卿以為如何?」

  他要看看群臣的態度。

  他雖是魏王,但也做不到隻手遮天,更不用說他現在的魏王之位都坐不得不安穩了。

  曹彰只是逃到長安去了,可沒死呢!

  而且曹彰能逃出重圍,其間亦是疑點重重。

  曹丕多疑,不自覺的,便往其他方面去想了。

  難道說.

  若是我不同意這九品官人法,世家便要請那鄢陵侯來當魏王?

  尚書令桓階當即起身,說道:「大魏建立以前,由於戰事頻出,人口流動大,導致地方的治理相當混亂,雖然有舉薦人才的相關政策,但在地方人才流失的情形下,這個政策已經很難付諸實現。

  因此,施用九品官人法,可以妥善派遣合適的官吏,一併管理地方事務,使當地文氣民風得以恢復,臣下望殿下採納此制度!」

  桓階雖非大士族出身,然而也同意此制度。

  武德侯傅,哦不,現在或者應該叫齊王傅的鄭稱起身,說道:「先王提出任人唯才之後,選才風氣烏煙瘴氣,雖然招來不少謀士,可是這個選才方式,不是治國的長久之計,因為狡詐之人容易致使朝廷顛覆,也不易對地方行以教化。

  因此,「九品官人法」不僅具備矯正時弊的作用,也能夠好好評選適當的人才。

  臣下以為,大王應當施行九品中正制!」

  接下來,又有些臣子上前發表意見,基本上都是同意的。

  曹丕將目光定格在曹仁身上。

  「大將軍以為如何?」

  被曹丕突然一問,曹仁愣了一下,旋即苦笑著說道:「末將乃一介武夫,不知治國之策,只要是大王以為善的,末將定然贊同!」

  曹仁的這句話,倒是讓曹丕的心情好了不少。

  「此事事關重大,得從長計議!」

  此事不好拒絕,曹丕決定使出拖字訣。

  聞言,陳群趕忙上前說道:「國內戰事頻發,國力空虛,而那漢中國卻蒸蒸日上,若大王不行非常之法,焉能在大爭之世中獲得勝利?」

  「況大王有一統天下之大志,欲為九州生民謀條生路,便更不得不用此法了。」

  陳群此語,飽含深意。

  你曹丕不是想要代漢?

  要想代漢的話,不滿足我等士族的要求,你這數戰數敗的履歷,能成功?

  陳群此語,讓曹丕的眉頭緊皺起來了。

  「哼!」

  他冷哼一聲,想到了之前一段不好的回憶。

  他繼位之初,夏侯惇便病逝了。

  在夏侯惇的葬禮上,曹丕親著素服,領著文武百官到鄴城東門外發喪致哀。

  這次看似尋常的悼念活動,卻在朝野間引起陣陣非議,許多人認為,曹丕給夏侯惇送葬的行為有失禮節。

  按照此前的禮法,君王從來不會輕易給任何一位大臣送葬,即便送葬也不會穿著素服,親自送出城外。

  就算是權力地位非常高的同姓宗室,一般情況下君王也只會在宗廟門外哭祭。

  百官之所以揪住這件事不放,主要是因為送葬風波發生的時機太過敏感。

  當時正是曹丕繼位之初,權力地位還沒有得到鞏固。

  先是弟弟曹彰率軍奪權,後有青州兵譁變事件,在這個節骨眼上,百官對曹家的門庭出生舊事重提,可見當時大部分人並不認可東漢王朝由一個宦官、乞丐的後代取而代之。

  當然,以世族大家為首的舊勢力並不敢和曹丕徹底鬧掰,他們頂多就是借著為夏侯惇送殯這樣的小事,對曹丕進行敲打,提醒他要保障世族大家的利益和特權,否則就無法得到百官的支持,皇帝的位子也就坐不穩了。

  對於這一點,曹丕也是心知肚明,於是他找來心腹謀臣陳群商量,決定對世族大家妥協,而且要想辦法尋找一個紐帶,將士族大家和曹魏政權的利益捆綁起來。

  這根紐帶,便是九品官人法。

  只是

  這根紐帶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

  九品中正制根據家世、德行和才能,把所有待考核的預錄取人才劃分了三六九等,從上上,上中,上下,一直到下上,下中,下下,品級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官位的級別和權力大小。

  「正二品」以上稱作「高門」,以下則一律叫做「寒門」。

  此外,專門負責官員任免的「中正官」,也一律要由中正二品以上官員擔任。

  如此一來,高門下的世家大族徹底壟斷了整個曹魏政府的人事權力,僅靠這一點,他們就能夠在朝野間獲得隻手遮天的影響力。

  「大王,此刻不能再猶豫了。」

  作為曹丕的心腹大臣,陳群在大殿之上,當著百官的面提出這個九品官人法,他背後也是承擔著巨大的壓力的。

  沒辦法.

  曹丕南征失利,各方面都有所損失,士族亦是如此。

  戰場上沒得到什麼東西,那只能在九品官人法這上面找補回來了。

  「鄢陵侯在長安,可不知會掀起怎樣的動亂呢!」

  陳群在後面,又加了一句。

  這一句話,明顯就觸及了曹丕的逆鱗了。

  「我大魏良將無數,怕區區一個叛逆?」

  陳群只是跪伏在地,道:「還請大王三思!」

  陳群跪伏下去,在其身後,朝堂之上,除了宗親之外,基本上臣僚全部都跪了下去。

  「還請大王三思啊!」

  百人齊聲高語,聲勢之大,在大殿之中迴蕩,震耳欲聾,繞樑而上,三日不絕。

  曹丕沉默了。

  他從陳群的話語中,明白了此事他已經是連拖都拖不得了。

  呼~

  曹丕儘量讓自己的情緒平復下來。

  片刻之後,他有些無力的說道:「既然眾位愛卿都認可此制度,那九品官人法,便施行下去罷!」

  九品官人法雖然有弊端,但對於現在的魏國來說,那還是好處更多的。

  東漢末年,原本漢朝所倚重的「察舉制」其中的缺點很明顯的擺放在眾人面前,那就是「有德不代表有才」。

  如果說一個小縣官只是有德行,但是本身卻沒有任何治理經驗,那麼這個小縣官可能將這片地區治理的一塌糊塗,在和平時期,這種缺點還沒有那麼明顯。

  但是到了比較動盪的年代,這種方法所展現出的短處是致命的。

  為何曹操手下會出現「猛將成群,名士如雨」的局面,正是曹操的用人方針是「重才而輕德」。

  而「九品官人法」的出現,可以說是打破了「察舉制」將一些只有德行,沒有才能的花架子選拔提升的局面。

  而且現如今曹丕新敗,天下人心不穩。

  而東漢末年世家大族的力量可以說是空前的大,包括曹操本人也是依靠士族的力量才能穩定北方。

  所以為了穩定這些世家大族的心,「九品官人法」可以說是將選舉的一部分權力交給了這些世家大族,從而換取這些家族對曹魏政權的支持,穩定北方局勢。

  而且「九品官人法」也將官吏的任免重新收回中央,也是加強了中央集權制的統治穩定。

  但.

  為了現在的好處,而給未來埋下禍患。

  這豈是雄主所為?

  唉~

  曹丕嘆了一口氣,心裡想道:若是父王尚在人世,他可會答應百官施行這九品官人法?

  他輕輕搖頭。

  父王斷不會答應此策。

  因為他能鎮住這殿中百官,鎮住這世家大族。

  然而.

  他一敗再敗,甚至連魏王之位都快坐不穩了。

  他鎮不住這殿中百官,更鎮不住曹魏背後的士族。

  為求自保,為求代漢,做那九五之尊,便不得不與世家妥協了。

  後面事情,便交給後人來解決了。

  相信後人的智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