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丙字卷 舉步維艱

  第349章 丙字卷 舉步維艱

  打仗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寧夏叛軍勢大,如果草率出兵,一旦失利,那恐怕就真的要全國震動了。

  出兵,從哪裡出兵?哪裡來調兵?

  現在九邊之地都是捉襟見肘,薊遼動不得,宣大動不得,那從哪裡動兵?

  京營?還是從其他都司衛鎮抽調組建?需要花費多少錢銀糧草?

  恐怕都有些遠水解不了近渴了,真要等到這些地方籌齊兵力再開拔,只怕寧夏和甘肅都徹底爛了,沒準入還會連固原都會被卷進去,屆時,就算是你能收復,那朝廷撐得起這樣大的開支麼?

  收復了之後,怎麼來恢復這幾鎮的原狀?那需要花費多少?到底這三鎮還要不要?

  這恐怕才是壓在朝廷諸公們心頭上的巨大石頭。

  一打仗就是水一樣的銀子流出去,壬辰倭亂讓朝廷徹底傷了元氣,到現在都沒有恢復過來,加上遼東女真崛起,現在朝廷主要心思都是維繫遼東和宣大一線的防線,這才導致了三邊的崩壞。

  但三邊一崩壞,西北戰線吃緊,那蒙古左翼諸部,還有建州女真會不會趁火打劫?

  飯桌上的氣氛都有些沉重,甚至連馮府相當豐盛的午餐都變得有些食之無味起來了。

  雖然《內參》上鄭崇儉和馮紫英都對寧夏鎮的局面做了「精準」的預測,但是即便是馮紫英本人也沒有料到局面一下子變得如此糜爛,其他同學,包括鄭崇儉本人,也不過是靠著馮紫英的信任支撐,也想藉此機會提醒朝廷要注意三邊防務,未曾想到卻變成了神預言。

  馮紫英印象中好像前世萬曆三大征的「寧夏之役」似乎沒有這麼兇險,怎麼連甘肅鎮和固原鎮都被卷了進去,難道說歷史位面不同,導致了整個局勢都向著更糟糕的方向發展去了?

  「紫英,兵部已經通知了我,估計下午你我都要到兵部議事,就是那篇文章惹的禍,估計現在職方司和行人司以及刑部陝西司的人都抽調出來收集整理相關的情報了,……」

  鄭崇儉紅光滿面卻又帶著幾分擔憂。

  對於他來說這簡直就是一場混雜著巨大幸福和恐懼的衝擊,從未想過會驟然間受到朝廷的如此重視,就憑著這一篇文章,他鄭崇儉陡然間就變成了名人,當然這個名人是指在六部堂上官中讀過這篇文章的諸公心目中。

  「我也接到了通知。」馮紫英玩弄著手中的茶杯,相對平靜地道:「楚材兄原本是打算來找我的,但是被柴大人直接拉上了朝,皇上和內閣閣老們要親耳聽職方司的分析,估計楚材兄要升員外郎了。」

  「這個員外郎恐怕不好當,沒準兒升上去,下一步就是直接下獄論罪也未可知。」顯得很淡然的方有度補充了一句,搖搖頭:「這場戰事一下來,估計不知道會有多少人要烏紗帽落地了。」

  這話不是開玩笑。

  現在你對軍情分析得再準確,也頂不上戰場的千變萬化,一旦出現和你預測不相符的變化,或者就是你根本沒法預測到的變化,而又有人想要甩鍋讓你頂罪,你一個小小的員外郎也許就是最好的替罪羊。

  「烏紗帽落地那都是簡單的了,恐怕會有多少人頭落地才是真的。」王應熊撇著嘴,「戶部那幫人才是真的該殺,這一兩年看看他們為三邊四鎮提供了多少糧餉和軍備物資?光憑這一條,下獄幾個四五品官不為過吧?」

  「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戶部早就是這樣了,皇上和內閣也不是不知道,為何不換?」馮紫英搖頭,「沒有找到問題癥結,或者說解決問題的渠道,就算是換了尚書還不是那樣?」

  「這不正應該是尚書侍郎們該做的事情麼?」王應熊不以為然地反駁。

  「哪有你想的那麼簡單?朝廷賦稅有定製,每年就那麼多,要多征,從哪裡出?田賦還是商稅,亦或是多設礦監稅監?要麼開海?」馮紫英眉毛一揚,注意到幾個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過來,「蘇松稅賦之重冠甲天下,江南士人早就為此群情洶洶,再加征也許就又是民變,那還能從哪裡?湖廣?還是北方?」

  其他幾個人都不語,不能從南直隸和浙江加征,那其他地方就更不用提了,加征的意義也就不大了。

  「商稅亦是早有定製,一旦加征,只怕也會引來與民爭利的攻訐,你們應該知道這些商幫背後的人。」馮紫英沒客氣,「稅監礦監不用提了,皇上都做了,背了多少罵名,但還得要扛著,如果再多設,恐怕就是皇上也吃不消這份罵名了,所以銀子從哪裡來?」

  幾個人都被駁得啞口無言,他們這才意識到,好像朝廷現在恐怕真的支撐不起這樣一場戰事來。

  張景秋和柴恪從宮中返回兵部公廨時已經是天色泛黑了,兩人的臉色都很不好看。

  蕭大亨已經「病倒」了,而且很「嚴重」,中風了,看那口水從嘴角滑落的模樣,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可以當戲子了。

  張景秋終於以左侍郎身份掌兵部部務,或許這場戰事之後,他就可以升任兵部尚書了,但前提是這場戰事要如大家所盼望的那樣順利了結,而這恰恰是張景秋和柴恪都心裡沒底兒的事情。

  兵部公廨依然燈火通明,估計這種狀況要很是持續一段時間了。

  下午又有塘報進來,直接送到了殿上。

  仍然是不利的消息,大同和宣府外都出現了韃靼騎兵,而且素囊台吉已經向朝廷正式提出了要由他來繼位順義王的要求。

  且不說素囊台吉是否符合繼任資格,單單是這種時候挾勢而求就不是朝廷所能接受的,這等情形下若是都答應了,豈不是草原上任何一個部族都能威脅朝廷了?

  斷然拒絕是必須的,但是宣大各鎮就不得不承受來自土默特人的軍事壓力了。

  「恐怕寧夏叛軍和土默特部有勾連。」柴恪突然道。

  走在略前一步的張景秋腳步微微一頓,「怕不僅僅是土默特部,我在擔心這個劉東暘與哱拜怕是都各有心思,但是都自動的在尋找外部的勢力參與進來,吐魯番那邊的蒙兀兒諸部要說的確每年都有襲擾甘肅鎮西部諸衛,但是根據職方司和行人司前幾年的情況反饋,並沒有如此大的力度,他們也一直不希望徹底斷絕這條商道,甚至在朝貢上也是斷續維繫,但近期的襲擾力度明顯就不一樣了,這是職方司和行人司的信報出了差錯?」

  柴恪微微色變,「張大人,您是說劉東暘和哱拜這是籌劃已久?早就要想把兩鎮分離出去?」

  張景秋在公廨門廊前站定,深深地嘆了一口氣:「子舒,我何嘗不希望並非如此?但是我們恐怕不得不把局面想得更糟糕一些啊,否則一旦算錯,那就是彌天大禍啊。」

  柴恪低眉沉思,最終還是搖了搖頭:「張大人,您的顧慮是對的,但是我不認為劉東暘和哱拜有如此深遠慎密的計劃,石光珏出任總兵也就是兩年的時間,寧夏鎮原來局面雖然糟糕,但是也不至於到這種地步,主因還是石光珏,……」

  「不,子舒,你沒明白我的意思,我是說劉東暘和哱拜或許之前沒有要做這等大事之心,但是卻久有驕橫跋扈之意,勾連韃靼人甚至蒙兀兒人或許之前只是為了謀財,但到後來未必就不是覺得大周在這兩鎮的控制力無外如此,彼可取而代之了,這種情形下,心思的轉變或許就很正常,只需要一個合理的理由或者火苗了,……」

  柴恪沉默不語。

  二人進屋,孤燈如豆,早有小吏送上飲食,但是二人都無心用飯,擺了擺手。

  「五十萬兩銀子怕是杯水車薪啊,可戶部咬死只有這麼點兒,皇上那邊還能不能再湊點兒?」柴恪抬起期盼的目光。

  朝議已經議定由他兼任三邊總督,負責此次平叛,楊鶴出任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協助柴恪平叛。

  平叛兵馬以榆林、固原兩鎮為主,大同鎮抽調一萬兵馬立即趕赴榆林,兵部和五軍都督府的軍令已經下發至大同鎮,後續還會從四川、河南抽調組建營兵接受柴恪的統一指揮。

  抽調兵馬,組建平叛班子,這些都相對簡單,關鍵還是錢糧。

  糧食也是一個大問題,本身三邊四鎮的軍糧就一直是半飢半飽的狀態下,現在要打仗,人吃馬嚼,這是一個大問題。

  更為關鍵的是榆林鎮也好固原鎮也好,還有大同鎮的援兵也好,都是欠餉幾年,要人家賣命打仗了,你如果不先行補發軍餉,那士氣肯定是支撐不起打這一仗的。

  張景秋黯然,這皇上也已經是幾乎把內庫老底子都給抽空了,但戶部那邊也的確是沒錢,想到這裡,張景秋心中越發晦暗,但他又不能拒絕柴恪的要求:「我再請皇上想想辦法吧,子舒你看你也能不能想辦法籌集一下。」

  求加入書單,求幫忙宣傳,求角色點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