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辛字卷 斜陽草樹 為官之道

  第1354章 辛字卷 斜陽草樹 為官之道

  梅之燁臉色冷了下來,這個盧兆齡太放肆了。

  他固然不喜馮紫英,也清楚馮紫英來順天府是要折騰出事情來,但是卻也沒有想過要和盧兆齡他們這幫人攪合在一起。

  西山窯中牽扯太多人利益,不僅僅是盧兆齡,府衙里還有不少人官吏都牽扯其中,但是沒想到盧兆齡這廝卻是第一個跳出來。

  「盧兆齡,這是你該過問的事情麼?」梅之燁語氣如冰渣子從牙縫裡迸出來。

  「梅大人,這裡就我們兩人,咱們就明人不說暗話了,馮大人他有他的想法,他想要干一番大事業,日後號作為升遷的憑資,這我們都沒有意見,但為什麼就要揪著西山窯的事兒不放呢?真要有本事有魄力,去折騰通州倉的事兒啊。」

  盧兆齡並沒有被梅之燁的語氣所嚇倒,他既然敢來和梅之燁挑明,自然也有所倚仗。

  「這西山窯是哪年的事情了,元熙二十幾年就開始有了,迄今都三四十年了,這麼多任府尹府丞,人家都是傻子蠢人,人家都是尸位素餐?這說不過去吧?」盧兆齡語氣平靜,「他這一上來就要大馬金刀地拿自家開刀,壞大家的生財之道,這樣好麼?」

  梅之燁眯縫起眼睛,睃了對方一眼,「盧兆齡,你和我說這些有什麼意思?」

  「梅大人,您當治中雖然時日不長,但是府裡邊上下都對您是很認可的,便是府尹大人也對你交口稱讚,聽說今年『大計』吏部對你考評也是優,便是這一次沒能升遷,想必也快了,……」

  梅之燁不做聲,他倒是想要聽一聽這傢伙葫蘆里賣的什麼藥。

  「想必西山窯牽扯到哪些人,大人約摸也是知曉一二的,這西山地處偏僻,人煙稀少,這石炭一物供應京師城官民所需幾十年,每年消耗巨大,從朝廷到府縣豈能不知?為何人人盡皆無視?說句不客氣一點兒的話,這京中官員若是只靠那俸祿,又有幾個人能在城中購宅養家?這本來就是當年太上皇的一份恩典,才讓大家能有些閒錢機會去謀幾個傍身銀子,否則都察院那麼多人都是瞎子聾子?」盧兆齡氣咻咻地道:「如果說太上皇是憐恤跟著他的老臣和武勛們,那皇上登基也七八年了,內庫在空也沒說來打這個主意,寧肯開海,真以為皇上不知道這一塊?」

  梅之燁微微意動,還別說,這盧兆齡說的並非毫無道理,京城上下都知道這西山窯的事兒,民間各種歌謠編了不少,龍禁尉和都察院不可能不知曉,可這麼多年來,就愣是沒人動。

  「馮大人想要掙政績,我們下邊都能理解,可順天府尹不比其他地方,不是你想怎麼幹就怎麼幹的地方,他在永平府那邊搞的那一套是行不通的,那邊不過是一群鄉巴佬,頂多也就是在都察院那邊吆喝幾聲,可在這京師城裡能這麼幹麼?」

  盧兆齡冷笑了一聲,「聽說馮大人去了一趟通州,那通州通衢之地,萬倉雲集,他若是真的要干政績,從京倉出手啊,怎麼沒見在京倉問題上有動作,卻趕著要動西山窯?又或者是馮大人準備親自來整飭一番,讓大家都認識一下這順天府是誰在當家?」

  梅之燁心裡也是一個激靈,也不能排除這種可能,那馮家現在極為豪奢,除了其父在遼東當總督外,這馮紫英看樣子也是一把撈銀子的好手,他就聽聞過這永平府京營被俘將士贖人,基本上就被和馮紫英有瓜葛的包圓了,那也就罷了,畢竟馮紫英在永平府一戰中是立下了大功。

  可現在馮紫英又要把手伸向西山窯,難道真的只是出於一腔熱血和正義?梅之燁個根本不信。

  見梅之燁臉色略微有些變化,盧兆齡心中也踏實許多,只要說動了梅之燁,那後續許多事情就要好辦許多了。

  「梅大人,咱們也不是不通情理的人,但馮大人既然是來咱們順天府做官,總得要提下邊一幫兄弟們都想一想,他也還應當考慮許多事情做了之後,如果是虎頭蛇尾,草草收場,那又有何意義?難道他一句話,西山窯就能全部關閉再也不生產了?那今冬京師城何以為繼?」

  一連串的反問問得梅之燁都有些不好回答。

  「京師城中達官貴人也好,尋常百姓也好,哪天不燒石炭為生?馮大人一來就把目標對準西山窯,目的何在,是究竟替他臉上增光添彩,還是別有想法,咱們不好評判,但是可以肯定一點是,西山窯不會就此消失,既是如此,那這些窯口還是會在一些人手裡,這樣隨意的操弄,又有何意義?」

  梅之燁此時的心境意境慢慢平靜下來,目注對方:「兆齡,你和我說這麼多,意欲何為?」

  「我說再多,大人也不會因為我一番話就改變心意。」盧兆齡笑了笑,「其實我就想說一句,大人只管冷眼旁觀,等到您自己覺得合適,覺得有機會的時候進一進言就足夠了,或支持,或反對,或勸諫,一任大人所想便是,怎麼對大人有利,大人便去做,如何?」

  梅之燁這個時候才算是真正有些悸動,這說明什麼,這說明對方有足夠的底氣來抗衡馮紫英的方略,認定馮紫英如果要對西山窯出手的話,不會取得任何結果。

  ********

  馮紫英也沒有想到自己的隨意了解情況,也會引來如此軒然大波。

  其實他也並沒有多少實質性的舉措,無外乎就是在向工房了解順天府的工礦生產情況時多了解了一些,順帶把相關的煤鐵礦山文檔資料帶到自己公廨中詳細分類羅列,這就立即引起了不少有心人的關注,甚至開始以各種方式和渠道來打探了。

  馮紫英也沒有多解釋,甚至也懶得解釋,就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做,這更引起了許多人的不安,聯想到馮紫英在永平府的清軍和清理隱戶手段,他們都有些擔心馮紫英會不會也不按套路來一招偷襲。

  馮紫英在吏部的考核中得的評語便是「勇於任事」,這也意味著馮紫英此人做事銳意果敢,甚至不擇手段,也難怪人家都擔心他在順天府也是這般不顧一切的猛衝猛打。

  說實話,馮紫英的本意本來是要為日後在遵化和密雲也要打造類似的煤鐵複合體來做準備,還沒有考慮過西山窯的事兒,即便知道西山窯是一個大膿包,但也還沒有想到馬上就要去擠掉,就那麼多了幾句話,沒想到卻會引起這麼多人的緊張。

  遵化鐵廠那邊需要與工部和兵部協調,鐵廠是工部所轄,但是所產鐵料均為兵部軍器局所用,所以需要和兩家協商,現在遵化鐵廠陷入了困境,工藝落後,效率低下,質量低劣,貪腐嚴重,人浮於事,讓軍器局那邊十分不滿,但軍器局那邊的工坊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所以也是五十步笑百步。

  密雲這邊情況原來只有一些民辦的小鐵礦,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是馮紫英目前關注的重點。

  密雲去年遭遇蒙古人入侵之後幾乎被毀成白地,大量流民湧向京師,給京師造成很大壓力。

  即便是到了現在經過驅趕和賑濟吸引等手段,密雲原來超過十萬人的百姓回去的也不足四萬人,加上原來藏在山中的大概有兩三萬人,仍然有兩三萬游離在外,加上懷柔、昌平、營州、平谷等地逃亡的流民,至今仍然有七八萬流民在京城內外暫居,這也是現在京師城社會治安壓力倍增的主要原因。

  引入山陝商人的資本和莊記的熟練匠人及技術,密雲那邊很快就能出成果,尤其是去年兵亂之後大量流離失所的流民更可以成為這些鐵礦和鐵廠的初級勞動力,甚至還不用離鄉,可謂一舉兩得。

  順天府這樣一個大府,不是單靠做某一項工作就能折騰起來的,吳道南無心政事,那麼馮紫英當然要抓住機會,看看吳道南在順天府的幾年,工礦不興,水利不修,商貿不活,除了教化外,吳道南基本上沒幹過其他事情。

  看起來這似乎才是一個真正的文人純臣,但這對百姓何益?

  馮紫英現在手底下的人還是少了一些,雖然像汪文言也已經招募了幾個不得意的書生和落魄解職的吏員作為不下來幫忙籌劃,但是在衙門裡這一攤子,除了傅試經過幾番考驗之後可以納入可用之人外,其他人,馮紫英還真不敢托以心腹。

  還得要慢慢來,馮紫英雖然內心再著急,也知道順天府的事情需要循序漸進,既要講時機,也要講策略,否則反噬之力,有時候反而會讓你欲速則不達。

  但只要堅持這麼走下去,機會成熟一個,便下手一個,務求一舉成功,而成功一次,便能借勢積攢起一些威望,吸引到一些效命之人,久而久之,以求大成。

  這為官之道,不就是這樣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