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啟蒙學堂細談

  「畢竟封府是有發生大型洪澇災害的可能性的。🐚♠ ❻9ˢнυx.ᑕ𝕠๓ ♥😂

  本官想著這啟蒙學堂如果能建立在地勢高些的位置,不僅能規避風險,而且還有可能成為像佛堂,道觀這樣的臨時避難所。

  而且環境清淨,也更適合學子們讀書。」

  幾縣知縣自然對許行豐說的話沒有任何異議,紛紛應是。

  「本官同你們說說啟蒙學堂到底是個什麼意思,顧名思義,啟蒙學堂,便是給孩童進行啟蒙教學的。

  由簡到難,為三百千,孝經,算學,四書,五經,乃至時務策,這些童生試涵蓋的內容都為啟蒙學堂所授。

  本官特地將孝經同算學調至四書前,就是因為不少農戶他們的能力,不足以支撐孩子走科舉。

  所以本官想著讓一些孩童能夠有些謀生的本領,那麼學完三百千和孝經算學,懂得做人道理,以及生活一些技能即可。

  並且啟蒙學堂是全天教學,不過下午只學一個時辰,早上還是兩個時辰,咋們要儘量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孩童接收知識,從而降低百姓們的學習成本。

  最後便是啟蒙學堂不是按甲乙丙丁劃分,而是按一二三四這樣劃分,等級較多。

  比如三百千為最入門的教育劃為一級,教學時長一年,考核合格者入二級,即孝經同算學,教學時長為兩年,不合格者留在第一級,重新學習。

  以此類推,四書為第三級,教學時成同樣為兩年,五經為第四級,教學時長為三年。

  然後便是時務策為第五級,教學時長兩年,全部合格者入第六級,也就是為童生衝刺班。

  當然這些時長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有特別優秀者,可提前進入下一級,縮短學習年限。」

  劃分級數和教學時長,都是許行豐仔細算過的,按部就班學完為十年,考上應該是十多年,六歲啟蒙,十八歲左右考童生,算是很合理的了。

  而一眾知縣都聽呆了,還能這樣?

  「另外,每個級的夫子都需分開,不能一個夫子帶多級,這樣容易精力不足,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每個級的學子也不能全部混在一起,畢竟每個夫子精力有限,一個教舍最多容納三十名學子。」

  各知縣也都是讀書出身的,自然知道各學堂的具體情況,因此聽到許行豐這樣條條框框細細道來,都知道這啟蒙學堂有多好。

  像他們以前讀書,夫子們經常是講兩刻鐘,便要去別的教舍,大多數時間就是讓他們自己讀書背書。

  因此也有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其實他們也知道如果夫子能將精力專注於一個教舍,那他們學習速度肯定快得多。

  不過這都是環境造就,他們也無法讓夫子不去教其他學子,畢竟夫子開學堂也是要賺銀子的。

  所以他們現在都覺得這啟蒙學堂簡直就是學子們的天堂,教學分得細,夫子還是專注為固定學生教學。

  他們要是當初有這條件,或許至少能早三年考中功名,這樣想起來突然羨慕起封府的孩童來。

  「大人計謀超群,這啟蒙學堂興辦,必能讓封府文教昌盛。」

  「本官建議學堂不一定要建在縣城內,而是應該方便百姓,建立在一到兩個鄉鎮之間,方便當地學子上下學。」

  「大人的意思是縣城不止興辦一個學堂?」

  「那是自然,本官希望家家戶戶都有兒孫入學,學子數量龐大,自然不是一個學堂可以解決的。

  另外在興建學堂時,你們也應該考慮夫子人選,童生的月錢為半兩銀子,秀才為一兩銀子。

  童生你們可以多招些,畢竟可能現在學子們大多還是要從三百千開始的。」

  「是,大人。」

  許行豐並沒有現在將每戶免費讓一人進學的建議提出來,他還是得看看建完學堂,到底還剩多少銀子。

  而且距離入學還有接近半年呢,不必操之過急。

  所有的事都得把學堂建立好了,才能徐徐圖之。

  四月初,各縣就開工了,按照許行豐的要求,各縣都有五到十個學堂,而且選址基本都在地勢較高處。

  學堂要建得大,周邊老百姓自然就多了份活干,能賺份工錢,而且這以後是為他們這邊上學的孩童蓋的,一個個都歡喜得不行。

  「王熹,去將劉都頭喊來。」

  「大人,不知您召下屬有何吩咐?」

  「你去將幾個縣令喊來,本官有事找他們。」

  劉都頭騎著快馬跑在去底下縣城的路上,只覺得恐怕這些知府這半年多來跑知府的次數,比他們整個當官生涯都多吧。

  就是不知道知府大人這次到底召見他們有什麼事,不過肯定是正事。

  說起來,自從知府大人上任後,他們是油水也撈不著了,活也幹得多了好多倍,但不知道怎麼的,人反而還開心些了,他覺得自己估計是魔怔了。

  甩了甩腦子裡的想法,劉都頭繼續打馬往縣城裡跑。

  而接到命令各縣知縣,也是一頭霧水,想著難道是學堂的事?

  他們有抓緊呀,只不過這不是剛開工,還有些時日嗎?

  但仔細想了想,他們也想不出其他的事來。

  罷了,反正這段時期他們可是老實本分,半點沒貪,應該是不會有問題。

  幾人到了府衙,趕緊對視了一眼,確定都疑惑後,反而安心了。

  「下官拜見大人。」

  「諸位免禮,本官召見各位,是想著端午快到了,想同你們商量商量怎麼過端午的事。」

  話題跨度太大,知縣們一懵,而且難道是他們記錯了日子?距離端午似乎還有一個多月吧,這叫快到了?

  而且不知怎麼的,他們齊刷刷的想到了上巳節,他們總覺得知府大人又想誆人銀子來著。

  但。。。這次怎麼誆?總不能又來個什麼比賽,要資銀吧。

  一回也就罷了,回回這樣,會不會不太妥?

  所以,難道知府大人是真的想著老實過節?

  但也不應該呀,真老實過節,召見他們幹嘛?

  所以最後幾個縣令們一致得出了結論,那就是許行豐肯定又要誆人銀子了,就是不知道這次是用什麼方法,舉行個什麼活動。

  「不知各位對端午節舉行活動有什麼想法?

  王熹你去將孫禮書喊來。」

  「是。」

  王熹笑著給孫禮書點了根蠟,希望他這次有準備,不然真烏紗帽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