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偏見

  第75章 偏見

  皇命在身,陸遠自然不敢有絲毫耽擱,連日啟程奔赴南京上任。→

  規規矩矩走流程,先去通政使司那報個到,然後帶著聖旨進南京皇城。

  六部的辦公衙門都在皇城內。

  陸遠的第一站是去吏部,要等和吏部尚書王學夔談完話後才能去戶部。

  王學夔是成化十八年生人,正德九年的進士,今年已經是六十八歲的高齡,這歲數要是扔後世就該退休發揮餘熱了,現在也只能繼續躬耕國事。

  談話內容沒什麼營養,無非就是王學夔口頭勉勵幾句,兩人這是第一次見面,平素又從沒有交際,自然聊的都是官面話。

  從吏部走出來,陸遠領了屬於自己的官印和私印,而後便是徒步趕往戶部。

  皇城內有很多來往的官員,自然都能看到陸遠,一陣竊竊私語。

  「那人就是浙江來的陸遠陸伯興?」

  「聽說還不到三十歲。」

  「真年輕啊。」

  「簡在帝心,升官能不快嗎。」

  「哼,二甲翰林出身竟然跑出去做知縣,一個自甘濁墮的濁官罷了。」

  這些個評論有羨慕有嘲諷,和著風吹進陸遠的耳朵里,後者不為所動,一步步走到戶部的衙門口。

  門內一名年輕的七品官員迎了出來,衝著陸遠撩袍便拜。

  「下官戶部經歷司文書趙學雍參見陸堂官。」

  人還沒拜下便被陸遠一把攙住。

  「快免禮。」

  扶住了這趙學雍,陸遠上下看了其兩眼,呵呵一笑:「你認識陸某?」

  「不認識。」趙學雍老實,答話道:「但是南京城裡早就傳開了堂官您的消息,應天府衙門也報過信,您是今天進的城,所以下官就奉命在這等著了。」

  陸遠點點頭道:「辛苦你了,韓部堂可在?」

  陸遠口中的韓部堂就是南京戶部尚書韓士英,之前的身份是南京戶部左侍郎兼江南漕運總督。

  韓士英進了一步,原右侍郎駱顒便跟著排隊接了左侍郎、江南漕運總督的位置。

  戶部三名主官,尚書一把手管全局,二把手左侍郎分管油水最大的漕運總督衙門和度支司,漕運總督衙門負責兩淮鹽引、江南各稅課司(局)、各省轉運使司以及泉州、福州的市舶司衙門,而三把手右侍郎分管的則是對接江南各省的清吏司以及寶源局、寶鈔提舉司,也都是要害。

  當然,戶部本就沒有清水衙門。

  除了三位主官外,戶部還有幾名正四品的郎中、正五品的主事,這些人就是負責協助尚書、左右侍郎工作的,可以理解為後世的部長助理。

  趙學雍答話道:「韓部堂在正堂辦公,已經囑咐了下官,陸堂官一到立刻請去。」

  「那就快些引陸某去謁見部堂,莫讓部堂久等。」

  兩人一前一後奔了戶部大堂,進門後趙學雍做了揖禮:「部堂,陸堂官來了。」

  正埋頭不知道看什麼的韓士英抬起了頭,陸遠便越過趙學雍上前三步,作揖。

  「屬下陸遠,奉皇命來南京戶部履職,謁見部堂。」

  韓士英放下了手裡的筆,繞過公案而下走到陸遠對面,淺揖還禮:「陸堂官,久仰大名,老夫韓士英。」

  罷了禮節,韓士英伸手虛引陸遠示意就坐,自己也沒有回到主位,而是和陸遠在公案階下對面而坐,趙學雍奉上茶水,話題聊了開來。

  「今天是陸堂官你的上任首日,本來老夫應該領著戶部主官挨個和陸堂官見個面,不過內閣派來了三法司來督辦大案,咱們戶部的駱堂官帶著部里幾名郎中、主事還有經歷去陪同辦案了,因此這接待的事有些草率失禮,希望陸堂官不要介意。」

  陸遠點了點頭:「部堂言重,屬下就任事小,辦朝廷要案事大,這點分寸屬下還是曉得的,部堂,屬下表字伯興,若是部堂不嫌可直呼下官表字,在部堂面前,屬下萬不敢當堂官一稱。」

  「好,那老夫就托大,喚伱一聲伯興了。」

  韓士英也沒在這稱呼的事情上浪費時間,繼續聊著自己要說的話:「伯興初來乍到,之前也沒有在戶部衙門待過,就讓本官給你簡扼介紹一下。」

  「有勞部堂。」

  「咱們南京戶部右侍郎職責還算比較簡單,主要就是衙門裡的幾個清吏司,分別是江西、福建、浙江、廣東、廣西和湖廣六個清吏司。

  六個省連帶著南直隸每年的夏稅、秋稅都需要清吏司來核數,核數之後走南京運司衙門送往北京,解送國庫,等和北京戶部的度支司核完數後就算完成差事。

  南京有寶源局,這是負責鑄銅錢的衙門,每年要製造多少新錢,需要去一趟北京和內閣通氣,內閣擬了票交司禮監來批紅,確定後咱們這裡就可以開工鑄錢了。

  另外一個寶鈔提舉司也是這般職責,引發的寶鈔數量要等內閣行文。

  這些就都是伯興你負責的差事,不過皇上有命,讓你專職對接浙直總督衙門,負責為張部堂籌措剿逆軍費,因此老夫和駱堂官商議,將度支司也劃給你,度支司是咱們南京戶部的錢袋子,也是整個江南的財政管家。

  每年江南多少歲入,上繳多少、餘留多少、撥付地方多少度支司那裡都有一本帳,同時度支司還管著南直隸腳下十幾個倉,可以說整個江南的錢糧怎麼用,以後都是伯興你來操持了。

  責任重大、事冗且雜,你要多思多慮。」

  連度支司都給自己了?

  陸遠頓感肩頭萬鈞責任,鄭重點頭:「請部堂放心,屬下一定赴效全力,只是正如堂官所言,下官從未在戶部辦過差,難免有很多地方不懂,日後免不得多來部堂這請示,致使部堂憂勞之處,還望部堂寬諒。」

  「老夫既然身為戶部尚書,這便是分內之事,應該的。」韓士英呵呵一笑,話風卻是陡然一轉:「聽說伯興你是江西袁州府人?」

  「是。」

  「倒是巧了,老夫的拙荊也是袁州人士。」

  「哦?那確實挺巧的。」

  「去年老夫拙荊回娘家,回來的時候還說,說他們家鄉有一陸姓豪商,生意做的極大,幾乎快要遍布江西一省,不知道伯興可有耳聞?」

  陸遠小心應對:「回部堂,尊夫人口中的那位陸姓豪商應該就是屬下的家人了。」

  韓士英於是頷首:「那就對上了,老夫的翰林好友曾經提過,說伯興是商賈之家出身。」

  「屬下叔父是做買賣的。」陸遠答話道:「祖父一輩沒有分家,因此說屬下是商賈之家出身也無不可,不過屬下家父不過是一農夫罷了,屬下小的時候也是多虧了叔父一家資助才能安心讀書,得中功名報效朝廷,屬下對叔父很是尊重。

  如今屬下家父得知下官蒙了天幸,已經偕家母往來南京。」

  「原來如此。」

  韓士英面帶笑容:「看來是翰林對伯興有些誤解,正所謂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這耕讀傳家方可謂正道,令叔父對爾有恩,報恩盡孝是應該的,但也要把握分寸尺度,以免遭了閒話。」

  「是,感謝部堂提點,屬下明白。」

  陸遠點頭允下,態度恭謹。

  果然,到了這個身份級別,沒有任何一個官員看得起商人。

  若是沾了銅臭味的出身洗不乾淨,便永遠沒有再進一步的可能性。

  士農工商,再過多少年也是刻在骨子裡的認知。

  這大概,就是官本位制度下永遠不會抹除的偏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