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大明第一版新式教育標準教材(草版

  年關之前,陸遠等到了一條好消息。

  在歷經長達八個月的時間後,來自全江南、全國名師學者們包括部份國外傳教士終於編修出了第一套新式標準教材(草版)。

  陸遠第一時間就趕往文淵閣進行審讀。

  這絕對是中國教育史第一套標準教材。

  禮部尚書楊成修、翰林學士茅瓚陪同審讀,並做講解。

  「按照太師的指示,新教材涵括國學、術數、經史、地理、禮樂、物學六門主課,另外如宗教、天文、礦產、水利、兵法、醫藥、船舶、工程、軍械等屬於選修課。」

  「國學,教識字、辯音、修辭、註解、擬文、成章。

  術數,教數算、幾何、統計、度量。

  經史,教本國史、外國史、邦交史。

  地理,教堪輿、繪製、測量。

  禮樂,教國禮、邦交、宗藩、音樂、樂器、典章。

  物學,涵括聲學、力學、光學、慈(磁)學、熱學、火藥、多元素生產提取、實驗學。」

  一本本新教材堆滿了幾十張桌子,陸遠簡直是愛不釋手,隨便拿起一本都要看上一刻鐘才捨得放下。

  這絕對是他這十幾年來做出的最偉大成就!

  雖然這些學術沒有任何一項是他發明創造留下的,但卻是他整理、編修、分門別類構造出來的系統教材,最重要一點,陸遠將他搬入了中國這個國家的教育之中。

  「教材既然編修好了,那麼新的教育體系也可以籌備推行了。」

  陸遠看向楊成修:「楊部堂那邊準備的如何?」

  「禮部暫定了一個想法,就是先在南京、廣西推行。」

  楊成修匯報導:「這些學術雖然已經分門別類,但是我們缺少教師,六門主課內,除了國學之外我們有現成的名師,其他五門主課、十幾門輔課的教師都很缺少,而且這些教師本身恐怕也對這些學術一知半解,只知皮毛。

  就算教學生,也只能按照先人留下的文字照搬傳授,想要形成系統性的、權威性的傳授教育,只能靠這些學生在汲取完先人經驗後,自己一步步摸索並完善了,所以新式教育的主學科,恐怕短期內無法形成氣候。」

  陸遠嘆口氣點頭。

  新的學科確實歸納了出來,但是又如何呢。

  沒有老師教啊。

  老師這種資源不可能憑空冒出來,這時代也不存在拿來主義,西方人自己還沒弄明白呢。

  想要二十年一代人的時間在學堂內就培養出一堆物理學家、化學家根本不現實,甚至可以說想都不要想!

  唯一的辦法,只能是靠著一代代人在實際實驗中的摸索和完善來培養師資力量。

  「慢慢來吧。」

  陸遠很著急的想要做出事情,但最終還是長嘆一聲接受現實。

  「就按楊部堂的意思,現在南京和廣西辦新學吧,但是本輔有一個要求,凡南京和廣西自明年新學推行之日始,五歲至十歲孩童即必入新學,對主課,除了國學之外,現有教材記載的內容能學多少學多少,學成之後,沒有去處的留下來,成立一個師範實驗學校。

  也就是說通過結業考核並願意留下的學生,朝廷養到死!而他們人生的未來只做一件事,就是搞學問,通過不停的實驗完善各類學科,同時培養出更多的教師出來。」

  楊成修連連點頭:「是,下官記下了。」

  「新學推行之後,凡在學期間之學生,一律免除學費,供一日三餐,這項開支國家承擔。」

  「這所耗也不在少數啊。」

  「只在南京和廣西推行,能花多少?」

  陸遠斜了一眼楊成修:「廣西在冊人口不過二三百萬,南京不足一百五十萬,兩地加一起,適齡入學兒童能有二十萬嗎,就算二十萬個孩子,只是吃飯還能把朝廷吃垮了不成。」

  「是。」

  「通政使司可以向廣西和應天巡撫衙門行文了,讓他們開始選址辦學,最晚明年二月份必須開學,另外讓報局儘快拓印足夠量的教材。」

  陸遠交代著:「既然是只在這兩地推行,暫時就不設新衙門了,禮部加設一個教育司,新式教育的一切事宜暫歸禮部管轄。」

  這話楊成修聽明白了。

  現在的新式教育起步困難、無力推廣,所以才歸禮部來負責權管,將來早晚有一天,新教育會推廣全國,那時候教育司必然獨立成為一個教育部,那就和禮部平級咯。

  話說現在南京的新衙門是真的不少。

  武官那邊就一個大都督府沒必要提,只說行政系統的二級衙門就不少。

  陸遠所代表的內閣肯定是整個系統的第一級。

  二級衙門包括了六部、通政使司、都察院、大理寺、太常寺、鴻臚寺、太僕寺、光祿寺、海關、轉運使司,以及即將從戶部整合獨立出去國有資源管理司(局),加上這個新成立早晚也要獨立出去的教育司,整整十七個二級衙門。

  不過楊成修轉念一想,又覺得很不錯。

  衙門越多雖然對財政是一種壓力,但是崗位也多了不少,可以緩解很大的官員安排矛盾。

  任何人只要有崗位、有俸祿、有權力,他就不會有那麼大的生活怨氣,那就能締造和諧社會了,說其他的,靠什麼仁義禮智信的教化都沒用。

  這就和當年朱老四保留南京一套中央政府是一個性質。

  沒有這套南京中央政府,朱老四隻要一死,南北矛盾立刻嚴重激化,國家的內戰分裂是必然。

  因為南方士林的怨氣很大。

  而現在陸遠頻繁開始籌建新衙門,是不是也有這種政治考量楊成修不確定他也不敢說。

  不過這段時間南京城內的氣氛很微妙,作為一部尚書,楊成修這點政治嗅覺還是有的,但他不會著急。

  一來是他有自己的政治背景,二來作為江南士林根正苗紅的地方政治人物,今年才剛剛四十多歲的楊成修不相信陸遠會把他給拿下來,只為了給北方官員騰位置,這不現實。

  「就這麼定下來。」

  陸遠又看了一眼這滿屋子的新編教材,心滿意足的離開。

  階段性的事已經做完,剩下的就只能交給時間了。

  但可以預料到的一點是肯定的。

  即從明年開始,這個國家將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