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張半洲,你沒事得罪陸遠幹什麼

  北京報紙上登了張經對陸遠的劾疏內容,這件事引起了張治的不快。💙☝ ➅❾ˢh𝓤x.ς𝕆ᵐ ☆♝

  「通政使司是幹什麼吃的,怎麼什麼內容都往上面發?」

  張治在文淵閣里發起了脾氣,怒斥通政使張文憲:「事關陸閣老的名聲,這種內容可以登報嗎?你們通政使司為什麼不向內閣匯報。」

  對此張文憲瞬間就將責任推掉:「這下官不清楚,都是報局自己發的,發之前也沒向通政使司匯報。」

  有規定說不能發嗎?

  大明朝就關於言論是否自由可沒有相關立法,既然沒有相關立法那就是說啥都能發又或者啥都不能發,全看自己怎麼想了。

  「你說你們通政使司不清楚,那報局是怎麼知道劾疏內容的。」

  「那知道也不單單是我們通政使司啊,都察院也知道,司禮監也知道,大內的太監不都喜歡寫點東西發給報局換稿費嗎,說不準就是司禮監太監抄發給報局的。」

  「你!」

  眼見張治氣惱如此,嚴嵩攔了一句:「張閣老息怒,既然文章已經登了報,再想撤回也不可能,乾脆讓報局再登一份內閣的聲明,就說這件事尚未查清,誰也不許冒然議論。」

  張治氣笑了:「閣老這安排還是不必了,為什麼不議論?老夫看倒是應該大膽的議論,讓翰林院、國子監一起議論,明天老夫就去敲登聞鼓,讓百官上朝同著陛下面前也議論,非得論個清楚不行。」

  彈劾本身是一件很稀鬆平常的事情,大明朝的官你彈劾我、我彈劾你的很正常,就算是一個黨派之間還有互相看不順眼的呢,大家打打嘴仗權當消遣了。

  可是將彈劾的內容登報公諸於眾性質就變了味。

  浙直總督衙門裁撤,十幾萬正規軍進了海關搖身一變換了身份,說好聽點叫部隊轉業,難聽點就是換個身份繼續養兵。

  你江南海關養那麼兵想幹什麼。

  正所謂看破不說破,結果現在張經一道劾疏進了都察院、司禮監,還直接明文登報,要說不是鬧事誰也不信。

  這裡張治嚷嚷著要敲登聞鼓,嚴嵩就坐不住了。

  「張閣老,這件事皇上也沒說什麼,張經的劾疏也在司禮監淹了下來,你又何必為此折騰那麼大呢。」

  「老夫折騰了?」張治冷笑一聲:「是老夫想折騰還是某些人想折騰,大家心裡門清的很。」

  歐陽必進皺起眉頭來:「張閣老這話沒意思了,文淵閣是內閣議事的地方,有什麼話說明白一起議論,不要含沙射影。」

  徐階言道:「歐陽閣老,張閣老什麼時候含沙射影了,適才嚴閣老說這件事要內閣登報說明,不允許大家議論,這算什麼?此地無銀三百兩嗎?開海是皇上定下來的事情,海關成立,沒有護衛的話商船怎麼出海?江南安頓了一些遣散的士兵也是為了護衛之用,是為了保護咱們大明朝的商船不被劫掠,怎麼到了張經的嘴裡就成了陸閣老要養私兵、圖謀不軌。

  這種捕風捉影、不負責任的話竟然是從我大明朝的兵部尚書口中說出來的,而且還見了報,弄的北京城沸沸揚揚,這個節骨眼上不把話說清楚反過來還要求所有人不能議論,那不是陷害陸閣老的清譽嗎,咱們都是內閣閣臣,說話做事要負責任的。」

  眼瞅著幾人就要吵起來,嚴嵩趕忙起身走到張治身前言道:「張閣老,這事張經有錯,老夫出面對其訓誡,劾疏老夫也去司禮監要回來,你看這樣行嗎。」

  「閣老言重了。」

  張治起身扶住嚴嵩,一步步將後者扶回到座位,嘴裡說道:「這件事是張經折騰出來的,依下官看還是讓張經自己給個交代吧,咱們內閣還是不摻和的好。」

  「陸閣老也是咱們內閣的閣臣。」

  「那更得避嫌了。」張治言道:「現在張經就污衊陸閣老養兵自重,咱們要再摻和,張經說不準就得彈劾咱們內閣里有人結黨營私、欺君罔上,明明大家都是皇上的臣子,要說黨都是帝黨,要說出身都是翰林院出來的天子門生,可到了極個別小人的嘴裡,就總得給咱們分出什麼這黨那黨亂七八糟的身份出來。」

  →

  嚴嵩落了座,抬頭看向張治,皺眉一嘆。

  「文邦說的對,就按文邦的意思來辦吧。」

  「閣老英明。」

  內閣四人達成了共識不再摻和這件事,也就意味著在這件事上張經要自己一個人來和陸遠單挑了。

  於是就在張經彈劾奏疏進入司禮監的第三天,翰林學士兼國子監祭酒茅瓚上疏彈劾張經六條大罪。

  其一挪用軍費,其二臨戰畏敵、其三丟城失地、其四擅權亂政、其五謀毀社稷、其六收受賄賂!

  茅瓚以此六罪請嘉靖誅張經滿門!

  也就在茅瓚彈劾奏疏進入司禮監的當天,翰林院、國子監三百餘名生員罷學聲援茅瓚,靜坐承天門外請聖訓。

  上一次北京城中出這麼大的政治示威事件還是在大禮議的時候。

  「我的半洲兄,你說你沒事惹陸遠幹什麼啊。」

  五軍都督府內,定國公、太子太保、前軍都督府都督徐延德望著眼前的張經氣的跺腳呵斥:「那是你該去招惹的人嗎。」

  原本在南京還和陸遠吹鬍子瞪眼的張經此刻也不復高傲,滿面愁容的坐著嘆氣:「老夫只是說了實話而已。」

  「什麼實話?」

  徐延德聞聽此話就來氣:「你口中的實話有什麼證據嗎,不還是你自己的個人臆測。」

  「十幾萬士兵進海關是老夫的臆測嗎,江南那麼多軍械廠連日不休的打造兵器鎧甲武裝這些所謂的海關吏員是個人臆測嗎。」

  張經反駁道:「這都是事實啊,但他陸遠做了什麼,他竟然密使同黨茅瓚等人糾結生員誣陷老夫,羅織罪名欲致老夫於死地,實乃國朝第一奸賊!」

  徐延德氣笑道:「你知不知道你的指證如果坐實了是什麼罪名,那是謀逆,要誅九族的,你這麼害人家陸遠,就別怪人家現在來害你。」

  張經聽傻了:「這麼說來,還是老夫的錯了?」

  「唉。」徐延德重重一跺腳嘆了口氣:「半洲兄,你戎馬半生,疏於朝堂而久出軍營,老實本分做一個領兵的將軍不好嗎,很多事不要去摻和,睜隻眼閉隻眼的也就過去了。」

  「國公爺!」張經遽爾起身,不可思議的看向徐延德:「您老可是世受國恩啊。」

  「如果說那陸遠挑明了要造反,那本國公沒什麼好說的。」徐延德亦是起身言道:「老夫立刻披甲執刀上戰場和他拼個死活出來,但人家沒造反啊,人家還是為咱大明朝立了無數功勞的賢臣名相,無名無分的本國公怎麼和他斗?

  這個朝堂他和軍營不一樣,有些事他,哎呀,你讓本國公怎麼和你解釋,真是急死老夫了。」

  「那這事,皇上是個什麼態度。」

  「這種事你還想問皇上什麼態度?」徐延德摁著張經落座,開口言道:「現在你的奏本在司禮監里淹著,這件事皇上不知道,明白嗎,就權當沒有這件事,承天門外彈劾你的那些生員,本國公會去找成國公,我倆一起出面找內閣協調將其勸散,這事就此翻篇,以後你也不要再提了。」

  張經只覺得如鯁在喉,可沉默半晌後最終化作一聲無奈的長嘆。

  「罷了,全憑國公爺做主。」

  「等風聲過去,留在北京進京營,協理戎政。」

  徐延德為張經安排好後面的路:「將來好好練兵帶兵,不要再摻和不該摻和的事了,摻和不明白只會害了自己。」

  「老夫記下了,多謝國公爺,告辭。」

  看著張經離開,徐延德又是悵然一嘆。

  這張經,難道就不會裝糊塗嗎。

  想想,徐延德就頭疼。

  承天門外那些請願示威的生員該怎麼遣散啊。

  淨給自己惹麻煩。(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