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第220章 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趕等結束完此次北京述職之行後,陸遠在嘉靖三十二年正月十二這一天回到南京,也算是能陪家人一起過個元宵節。👣🍭 6❾ᔕ𝐇𝓾𝔁.ᑕσΜ 👻⛵

  不過還沒等他喘口氣,張居正就已經拿著最終定稿的考成制度辦法來見他了。

  「因為每個省的府縣數量不一樣,所以居正做的考成法一共有七本,每個省各不相同。」

  張居正為陸遠介紹著最終的定稿。

  「先說南直隸,南直隸有九十六個縣,將這些縣放在一起進行考核,取前三名擢兩級,第四至第十五名擢一級,第十六名至第三十名記一優,累兩優者擢一級,第三十一名至六十名不獎不罰,第六十一名至九十名記一過,累兩過者降一級,第九十一名至九十四名降兩級,最後兩名撤職。」

  「浙江有七十五個縣,同樣是取前三名擢兩級」

  「.」

  「最後是府一級的考核標準,江南六省帶一個南直隸共有八十一個府、九十一個州,府州分開單獨進行考核」

  「如此,綜上所述,每年全江南會有十四名知縣被撤職,會有兩名知府、兩名知州被撤職,一共汰撤十八名官員。」

  張居正先是介紹了提拔、降級、撤職的分配,隨後又道。

  「同時,在新的考成法推行後,凡是考核分數超過六十分的,知縣一律獎勵五十兩,超過七十分的獎勵六十兩,八十分獎勵七十兩,第一名則直接獎勵二百兩,第二名和第三名各一百五十兩。

  知府、知州的考評中拿到六十分獎勵一百兩,七十分獎勵一百五十兩,八十分獎勵二百兩,第一名獎勵五百兩,第二第三名各三百兩。」

  陸遠聽的頻頻點頭:「如此,按照全江南六百多個縣、一百七十多個府州,若是全部合格,一年也無非多開支十萬兩左右,但卻能起到極其好的激勵作用,確實不錯。」

  六十分是個及格分,也是滿足獎勵的基礎分,能達到這個成績就能領到獎勵,一個知縣一年的俸祿也就五十兩左右,只要及格就相當於多領了一筆年俸的獎金。

  踏踏實實做官,不貪不占同樣可以實現小康。

  要這樣還為自己的貪污找藉口,那就只能說明這個官員貪污成性,他就是覺得貪污比踏踏實實做事要來錢快,那沒得洗了。

  一年一百兩銀子若是都還不夠花,你這個知縣是打算納多少小妾?

  明朝的物價水平不能以賦稅水平來直接和後世做對等換算,更不能拿嘉靖朝賦稅五百萬兩來直接和後世中央財政來比較。

  要是按照這種算法,那麼五百萬兩對標二十萬億,一兩銀子豈不是要對標四百萬。

  綜合《明實錄》、《大明會典》、《明會要》及部分民間史傳可考的內容,明朝的物價基本維持在一石米四百文左右,北方要稍微貴一些,折價超過六百文,西北區域最貴,大概是八百文。

  《中國歷代糧食畝產研究》中明朝一石約合明制一百五十四斤,明一斤為594.6克也就是約一點二斤,那麼明代一石折一百八十四斤。

  這就算出了江南的米價,一斤米大概兩點二文錢。

  如果把文換成元的話就很好理解了,一斤米兩塊多錢,這個物價跟後世近乎持同,部分品牌大米除外,不在此比較序列中。

  用糧食這個王朝時代唯一硬通貨來進行購買力比較,那麼一兩銀子的價值就是兩千二百塊錢。

  五百萬兩白銀折一百一十億中央財政收入。

  除此之外,嘉靖朝時期還是實物稅,全國糧賦為兩千四百萬石,折財政收入二百一十一億。

  收麥五百萬石,明朝小麥價格為一石三千至四千文區間(數據出自《五倫書》、《芸窗雜錄》),就姑且取中間值來計算,以三千五百文為準,那么小麥折財政收入為三百八十五億。

  再有其他一系列亂七八糟的實物稅全部加在一起,以書中嘉靖三十一年的物價換算大概為四千五百萬兩左右,對標後世的購買力也就是接近一千億的中央財政收入。

  這個數字乍一看特別低,連後世中央財政的二百分之一都不到,但是將兩個時期放在一起比較本身就是一件特別離譜的事情。

  天啟元年,明代生豬(非成品豬肉)一斤要二十文錢左右,這還是直隸府的物價,地方上更貴,而後世生豬一公斤才十二到十五塊錢,折合一斤六七塊錢。

  時代生產力的巨大懸殊是不能夠忽略的。

  這裡不得不羅列一些囉嗦的數據,因為需要為後文的展開做好數據支持。

  一個知縣只要踏踏實實做事,每年能保證自己的考核超過六十分,那麼連年俸在一起就可以拿到一百兩銀子,如此,養兩三個媳婦、五六個孩子都是沒有壓力的。

  另外知縣還有自己的職俸田,少則二三十畝,多則五十畝,光靠著這幾十畝地,每年的產出也不用交稅,算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再養幾個下人也足夠了。

  這生活質量還不行嗎?

  要說惦記去萬芳園裡瀟灑,那你別說一百兩了,再加個零也不夠,若是再惦記去不夜城賭兩手?

  那到底需要給多少俸祿才能填滿這無底洞般的欲壑。

  踏踏實實做事、保證考核分數及格,如果連這種要求都覺得做不到,那這種官留著的意義到底何在。

  張居正這定稿的考成法不敢說毫無漏洞、完美無缺,但能考慮到的地方也算是基本都照顧到位了,後面肯定還會出現問題,對此陸遠倒是看的開。

  「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問題。」

  「我們制定和實施一項政策,那麼就會推動一個縣、一個府甚至一個省的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是官員但不是神仙,無法做到在任何事情發生前就事事料到並做好防範和更正,只能說我們儘快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並且以此積累經驗更正和完善政策及制度。」

  「這樣就能保證事情總是在向好的方向去發展,如此便算是盡職盡責了。」

  最後陸遠又挑出了一個毛病來:「你這個最終定稿的考成法忽略了一項。」

  「請明台示下。」

  「府縣兩級官員完成考核分數都有獎勵,那麼省司官員呢?」

  張居正啊了一聲:「居正給忘了。」

  「一個省的主官雖然不用參加考成法的考核,但伱也得給他們制定一個獎勵的措施,好讓他們也對地方的發展上上心。」

  陸遠給張居正添了一筆:「我看這樣吧,只要一個省內的府縣達標六十分以上的數量占到全省總數量的七成,那麼獎勵該省五千兩,由藩司各級官員自行分配,若是達標總數超過九成,獎勵八千兩,全數達標的獎勵一萬兩,這樣也好讓各省藩司內的各級官員有動力來替咱們進行監督和督促。

  除此之外,各省臬司也要定一個考核標準,比如案訟的數量、懲辦的罪犯、打擊的匪盜、省內的治安環境、兵備的完善進度都可以作為考核的內容,做得好也要有所獎勵。」

  張居正由是點頭。

  「明台的意思居正明白了,就是要在全江南各個衙門都制定一套完善的考成法,讓所有官員都明確有哪些要去做,激勵他們去做好。」

  「是這個意思。」

  陸遠很滿意的點頭:「現在時間上肯定是來不及了,就先按照你目前的這一版定稿來發邸報,後面的時間咱們一邊補充完善一邊深入推行,總結下來就是本官之前那句話,要敢於摸著石頭過河,這件事你親自抓,本官來之前已經和張閣老打過了招呼,決定在南京吏部增設考成司,擢你為考成司郎中,專司考成法推行一事。」

  郎中,正四品。

  又進步了。

  張居正樂得咧嘴,拱手:「是,多謝明台提拔。」

  「好好干吧。」

  陸遠勉勵了一句,隨後說道:「等過完元宵節,本官又得再去一趟廣東,隨後便在江西親自坐鎮,確保考成法在江西的落實。」

  「再去廣東?皇上同意新鄉約的推行了?」

  「對。」陸遠頷首:「新鄉約得本官親自去廣東締結,這是一件大事,只要這次廣東能做好,那麼整個江南六省並南直隸所有鄉約都可以廢除掉,以後朝廷的官府公文將會直接下到鄉村,縣一級往下也將會組建新衙門。」

  張居正被震住了。

  「縣一級往下還能組建衙門?」

  「咱們大明朝,九成以上的百姓都是活在鄉村之中,若是能把這幾千萬百姓組織起來,那麼才能有更快的發展。」

  陸遠道明原因:「鄉約組織雖然完善但是鬆散,不具備朝廷的統一組織能力,無法實現組織性的高度統一那就無法保證朝廷的國策落實到幾千萬百姓的頭上,那麼再好的國策也只是束之高閣,若為小人陰執其柄,則好的國策隨時會變成暴政,這些都是歷史上的前車之鑑不可不警惕、不可不防範。」

  張居正聽的連連點頭,由衷感慨。

  「明台之高遠,居正,大不及也。」

  陸遠為此笑了笑。

  站在那麼多巨人的肩膀上向前看,哪有看不遠的道理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