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刺韓案的真相(月票加更11/20)
陸遠為什麼要安排人刺殺自己,這件事還要從嘉靖下聖旨決定在六省推行考成法那日說起。🌷🐙 ♪♟
從那個時候開始陸遠就知道嘉靖要親自下場對付自己了,但是嘉靖的手段到底會是什麼,陸遠猜不到,也沒有絕對把握應對。
人的名、樹的影,陸遠對嘉靖的認知就是一個標籤。
權謀大師。
陸遠知道自己應該早做謀劃,可嘉靖只出了一招,自己也沒必要就驚慌失措,因此只能沉住氣的等待著。
趕在這個時候,楊旦死了,南京百官參加了楊旦的葬禮。
在葬禮的過程中,陸遠幹了這麼一件事。
他帶著楊寅秋這個小傢伙來到萬鏜等人面前,並在眾人的見證下,認下楊寅秋作為自己的義子乾兒。
這是陸遠對楊旦的承諾,是他倆之間的事,為什麼陸遠非要做給大傢伙看呢。
這是一種態度。
我陸遠和楊旦私交並不深厚,但是楊旦生前很看好我陸遠,並且支持過我,所以我陸遠知恩圖報,並且兌現對楊旦的承諾,楊寅秋這個孩子雖然不是楊旦的子孫,只是楊士奇的後代,是楊士奇的後人託付給楊旦,楊旦又託付給的陸遠,繞了這麼幾圈可我陸遠一樣會照顧。
認楊寅秋做義子乾兒,楊寅秋的未來一定是光明的。
所以萬鏜等人感慨陸遠的厚道和仗義。
為什麼要展露出這種態度,就是為了團結。
陸遠不知道嘉靖會怎麼對付自己,但自己一個人對抗嘉靖肯定是不現實,所以要團結。
先展示自己的厚道和仗義,後面才好做謀劃應對。
但這個時候這些人因為楊旦的病亡,加上歲數也都很大了,因此傷春悲秋感同身受,失去了進取的銳氣,讓陸遠心生不妙。
如果這些人不願意支持自己或者說開始思考後路,想著明哲保身怎麼辦?
恰在這個時候,譚振鵠來了,帶來了浙直總督衙門的捷報,張經收復了雙嶼島,趕跑了汪直。
沒了雙嶼這個最重要的海上據點,汪直的覆滅只在旦夕之間。
外患掃平之後,留給嘉靖的就是安內,嘉靖皇帝可以全身心的處理國內政局的不安定分子了。
陸遠心頭警鈴大作。
偏生這一刻,韓邦奇做了這麼一件事。
他說。
「報捷、快報捷,速往北京報捷!」
這是很平常的一句話,可是陸遠卻在當時就看向了韓邦奇,凝視。
韓邦奇不對勁了。
之前吳嘉大捷的時候,韓邦奇是什麼態度。
那一日韓邦奇的態度是第一時間問陸遠的意見,那個時候陸遠還沒有被確定成為江南黨魁,只是作為黨魁的預選人,可韓邦奇依舊很尊重或者說他本身就是支持陸遠做黨魁的,所以他詢問陸遠的意見。
最後也是一切按照陸遠的態度和意見來向北京寫捷報。
可楊旦喪禮這一天,韓邦奇卻突然越過了陸遠,以自己兵部尚書的身份要求譚振鵠立刻向北京報捷。
這是急著邀功啊。
那一刻陸遠的心中起了殺心!
江南一盤棋,哪裡是你現在想抽身離開就離開的。
分銀子的時候你沒少拿,現在突然就想著安穩著陸,不想繼續和皇權對抗了。
天底下哪有這種好事!
可再三的猶豫思考之後,陸遠又放棄了刺殺韓邦奇的打算,轉而想到了另一種辦法。
於是陸遠借著致祭詞的機會安排人手刺殺自己。
前文提過,陸遠沒事的時候會去拜訪楊旦,因此楊旦家中附近的一切陸遠早已心知肚明,他這個吏部尚書、翰林學士來拜訪楊旦,楊旦家附近住著的這些官員哪一個不想和陸遠親近一番。
吳修德這個舉人更不用多提。
楊旦喪禮當日,陸遠並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問吳修德借了他家閣樓一用,吳修德不明所以哪有拒絕的道理,當然是欣然允下。
於是一出自導自演的刺殺大戲展開了。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陸遠穿上了軟甲,還讓行刺的劍十七的準備了一把十幾年前的舊式弩機,所以說天下的事無巧不成書,陸遠也沒想到吳修德閨女的閣樓內竟然會有這種舊式弩機。
劍十七隻需要刺殺後塞給吳修德一枚嚴嵩府邸的身份腰牌就行。
後面的事不用吳修德操心,陸遠自有辦法能保他一家的命,但若是亂說話,一定全家死光。
這時候,陸遠已經做好了被刺殺的準備。
一旦自己被刺殺,那麼矛頭就會被直接引向嚴嵩。
這是陸遠的第一步打算,先將嚴嵩拉下水。
無論嘉靖打算怎麼對付自己,無外乎就是兩種。
一種是捧殺,立刻將自己調離南京,往北京入閣。
然後暗中操作,使得陸遠和江南政治集團割裂,如此失去了背靠江南政治集團的根基,那麼陸遠在北京就是無根浮萍,只能如履薄冰、膽戰度日。
第二種則是擺明車馬,利用嚴嵩為刀,來和自己黨同伐異,互相找罪證,請國法除掉。
所以無論是哪一種,嚴嵩都是其中不可忽略的一環。
他是內閣首輔,誰能忽略他。
先將嚴嵩拉下水,引導著將『刺陸案』的矛頭對向嚴嵩,陸遠就能安排江南士林合詞上疏將嚴嵩逼到不得不暫時辭職的狀態。
嚴嵩絕不會甘心就此離開朝堂,所以嚴嵩會拼命的自證清白,那麼可以預料的,嚴嵩的唯一應對就是徹查此案。
這個時候,嘉靖對付陸遠的第一種手段就不可能實現了。
嚴嵩自己就會拒絕讓陸遠入閣。
讓陸遠入閣,以宰執身份查案,那還不坐實他嚴嵩刺陸案主謀的身份,為求自保活命,嚴嵩就會和嘉靖對著幹。
而第二種手段也不得不延緩,沒了嚴嵩,嘉靖會暫時性失去一把黨爭的寶劍,他也只能先查清案件,將嚴嵩官復原職再行動作。
陸遠沒有上帝視角,暫時看不透嘉靖的全盤打算,也不清楚嘉靖的真實目的,只基於自己視角下了解到、收集到信息來做妥善應對。
事情到這一步是剛剛好。
只是讓陸遠沒有想到的一點則是,韓邦奇竟然也被刺殺了。
誰刺殺的韓邦奇陸遠不清楚,也沒心思去查,只能說韓邦奇被殺,算是歪打正著。
這一下,案子更加錯綜複雜,查案的難度成倍增加。
嚴嵩想要一時半會官復原職已然是不現實的事情,相應的,嘉靖的精力也勢必然要被案子牽制住,無法全力在繼續對付陸遠,畢竟還有個迫切想要復職的嚴嵩在他身邊折騰呢。
案子一日不查清,嚴嵩一日無法復職。
所以嚴嵩能放過嘉靖嗎?
當然是安排嚴黨的手下抓緊催促皇帝查案了。
陸遠要為自己爭取足夠的時間。
要搶在案子查明之前,將江南派系完全擰成一股繩。
到時候以地方利益集團的強大倒逼皇權。
以後就算你嘉靖親自下場來對付我陸遠,咱倆也無非就是見招拆招,一邊鬥爭一邊妥協。
如此,陸遠便有信心安身立命。
這個自信是絕對的。
因為嘉靖永遠比不上陸遠一點。
那就是嘉靖不會搞錢只會花錢。
而陸遠最擅長的恰恰就是搞錢或者說是做蛋糕。
蛋糕越做越大,分吃的人越來越多,則支持陸遠的人就會越來越多。
最終就是尾大不掉,君權和相權並軌同在。
當誰也無法通過鬥爭除掉對手的時候,那麼鬥爭的盡頭就一定是妥協。
一個以雙方互相退讓、相互交融合作為最終結果的完美結局。
沒有任何一個成熟的政客會接受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種事。
嘉靖不會、陸遠更不會。
這就是刺陸案,如今刺韓案所誕生的政治動機以及對未來大明朝發展的政治影響。
如今事態之發展已成必然,嘉靖代表的皇權、嚴嵩代表的相權、陸遠代表的地方政黨三方已然完全交織在這個案子中,誰也抽身不得。
陸遠的謀劃成功了。
陸遠覺得,幾百年後的大學政治或者歷史課中,大明朝的刺韓案大概會被人拿出來反覆說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