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選官

  「為人慎獨,為官亦當慎獨且深思熟慮,不可莽撞以及操之過急。」

  「想來大家很好奇,為何殿試會考這些,因為不光要選拔前十名的進士,更要選拔地方父母官。」

  「各地縣令,縣丞,胥吏,等基礎官員急缺,若是各位有才,雖無進士之名,卻會按照各位答題情況,看是否授官至地方。」

  「至於授官幾人,卻要看各位自己努力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沒答題的人驚喜地看著秦婉,正在答題的也停住了筆。

  學子們還不相信這個侃侃而談的太子妃,即便她是太子妃,可她終究還是女子啊!

  怎可參與政事!說的話又怎會算數!

  學子們的目光齊刷刷看向皇帝。

  有膽子大的問:

  「陛下,太子妃所言當真?」

  皇帝抬起眼皮,掃了一眾學子一眼,直看得人頭皮發麻,不由垂下頭去,他方才慢悠悠地說:「朕,稱病多時,朝政,早已交由太子主理。太子妃長平,才學過人,又培育良種有功,將我大周糧食產量提高了兩石不止!」

  「且,長平又制出廉價紙張,且公開了配方,讓我大周朝學子,有書可讀,有紙可用,此等胸襟,亦是可流芳千古。」

  「如此才能,囚於後宮,著實可惜,故,朕讓她來看看這殿試,看看我大周為培育,人才所花費的心思,也看看我大周是如何選拔人才的。」

  「這選官的建議便是長平提出的,十人只夠補充朝中所缺的人,地方官卻是遠遠不夠,你們若有本事,不中進士,亦可為官,若沒有本事,還是回去好好學學如何做一個好官。」

  皇帝都如此說了,學子們還能說什麼?

  只能躬身說一句:「陛下聖明!」

  皇帝靠在龍椅上閉目養神,大殿內的官員們也是一言不發。

  一時間只聽研墨以及落筆的聲音。

  一個半時辰之後,學子們紛紛收筆。

  小內監上前引著學子們去偏殿休息,喝茶,張公公跟余大人兩人將卷子一一收起捧到皇帝面前。

  皇帝有些倦了,只抬了下手,道:「你們看,朕最後看。」

  張公公就把卷子捧給秦婉婉謝清兩人隨手拿了幾份卷子,余大人等人都分一分,交叉閱卷,最後再討論一下,得出最優者交給皇帝過目。

  皇帝也仔細,不僅僅只看他們排出來前十名,而是將所有人的卷子匆匆翻閱一遍。

  那些長篇大論,滿口知乎者也,仁義道德的,先放到一旁,只看那些言之有物的。

  孫勸學的名次不遠不近,正好在二十之列。若按照殿試三甲排序,他也能在二甲之列。

  皇帝對孫勸學的成績很滿意,他點了點頭,提筆在十名開外圈出幾個人名:「這孫學子已然有了去處就不另行安排了。這幾人送去廣陵,交給廣陵知府。總跟我哭訴人手不夠,這次丟給他五個,讓他帶吧,能不能用全看他了。」

  皇帝說完,微微合目,乍一看似乎在沉思,只有張公公知道,他這是累了。

  張公公悄然捧起藥茶遞過去:「陛下,喝杯茶。」

  皇帝直了直身子,接過茶喝了幾口,精神頭才算緩過來,他可不能死啊,如今都知道他病的不厲害,太子才能鎮住朝中那些老狐狸,他要是忽然走了,太子鎮不住,容易出禍事。

  朝廷的爭鬥,一旦蔓延到了百姓身上,那就是滅頂之災。

  皇帝都累的要喝藥茶提神了,可面上卻絲毫沒有顯露出來半分疲態,他又提筆圈上幾個人,對秦婉說:「長平你來。」

  秦婉實在沒想到,到了點官這裡,還有自己的事,她連忙上前見禮:「父皇請吩咐。」

  皇帝讓她看圈起來的幾個人名:「申陽是你的封地,記得申陽因為旱災懲治了不少官員,那邊缺人手吧?你看這幾人如何?」

  秦婉下意識想看,卻也知道,自己不能太積極,廣陵知府的人都是皇帝指派的,她還能挑不成?

  她只低著頭推拒:「父皇,這於禮不合。」

  皇帝不在意地說:「我讓你看你便看。」

  秦婉便上前一步看了眼圈起來的名字,這幾個人她有印象,算是表現極為不錯的了,皇帝這是明晃晃的偏心了。

  要知道申陽現在是她的封地,就算是她的私產了,申陽賦稅,可都是給了她的,她頷首笑道:「這幾個人很不錯。申陽周邊的縣令,縣丞等唄裁撤大半,如今還沒能夠補齊。不是縣丞暫代,就是從別處借調來的縣令。」

  皇帝看向秦婉,問:「如今他們管理申陽也有快一年的時間了吧?經營了這麼久,他們能把位置讓出來?」

  借調的縣令就算了,還可以官復原職,可縣丞暫代的,老大當久了,能甘願當老二?

  秦婉卻胸有成竹:「這兩人過去便是空降,若是能夠壓得住這些縣丞,便可用。若是彈壓不住,灰溜溜地回來,那就再去多讀幾年書吧。至於說缺人?這有何難?我們直接把縣丞提拔上來就行。」

  皇帝滿眼含笑的看著秦婉說:「甚好,甚好。」

  他又指著秦婉對幾位大臣說:「長平這個法子好,你們也可以參考一下。」

  吏部尚書笑道:「確實是個好法子。一則,可以考驗這些要走馬上任的新官,二則,也是給那些代理了多年的人一個機會。」

  大周境內,這種手下代職的事情屢見不鮮。

  但是手下代職,來了新的官員,也很難取而代之,畢竟人家待的久了,算是地頭蛇,強龍過境,也不能壓地頭蛇不是?

  「若是此法可行,我大周許多職位,都不用空懸了。不過此事也有一個弊端。」吏部尚書沉吟著說:「只拿一個縣的胥吏來說,縣丞,主簿,縣尉都是當地官員自己考核選拔上來的。」

  「這類官員,一般來說很難升遷,但如若胥吏可以升任縣令,那麼只需要跟當地官員混熟,甚至官員指派自家親信去做一個胥吏,等待合適的升遷機會便可。」

  「可如此行為,又對十年寒窗苦讀的學子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