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五十六、找一個保護傘

  狄至想了許久,「王爺,如果我遇上,屬下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與之糾纏,直取其要地、王庭,如果他來襲擾,就以優勢火力擊退。」

  李星洲點頭笑道,「你就比嚴申他們想得多,當初衛青、霍去病對付匈奴人就是如此,不管他們的襲擾,靠著主帥經驗和決斷,長驅直入,直搗匈奴人王庭。

  這是對付漠北草原上遊牧部族的最好辦法。」李星洲點頭,「以攻為守,才有勝算,消極防禦,只會被活活拖死。」

  不過說到這,他話鋒一轉;「可惜,如今景國不是當初大漢,漢朝起初有遼東平原,後來霍去病收復河套地區,兩大馬場在手,後來還有草原各國進貢,漢王朝可以組織起十萬左右,一人兩馬的騎兵大軍,配合勁弩,不遠數千里奔襲漠北草原上的王庭,你覺得我景國做得到嗎。」

  狄至搖頭:「王爺說得有理,如今我朝來說,河套草場在夏國手中,遼東平原在金國手中,舉國之力,也擠不出這麼多馬來。」

  「沒錯,所以我們若是遇上這樣的對手,是無法主動出擊的。」李星洲也感覺無奈,面對這種戰術,需要的就是己方城池固守,然後用高機動部隊不理會對方襲擾,直接攻擊其聚集地,消滅有生力量。

  可惜的是,這點景國目前無法實現。

  景國少馬,無法阻止可以突襲漠北遊牧聚集區的軍力,夏國有馬,卻少人,三千鐵鷂子,已經是夏國的家底。

  金國當前是最有可能實現此計劃的,金國有遼東馬廠,又有陰山附近的遊牧區,還有契丹人留下的馬廠。

  但金國難不能意識到北方來的威脅是是個大問題,而且他之所以會想到這麼作戰,也是站在上帝視角上,縱觀蒙古黃金家族的崛起和沒落得出的結論,如果設身處地,身在其中,是很難在損失慘重之前想到辦法。

  「不過眼下這些不是重點,我想讓組建新軍海軍。」李星洲道。

  「海軍!」狄至有些驚訝。

  「不錯,你也可以理解為水軍,只不過以後需要多走海路,軍港設在開元城外,順大河向東入海,向南走運河進入大江。」李星洲道,開元雖然四面一馬平川,不適合防守,所以歷史上金國可以長驅直入,包圍都城,但也有一個好處。

  那就是周邊水網密集,方便連通長江大河,入海也方便,作為軍港,可謂四通八達。

  向西北,可以順大河支援沿岸城市,威脅西夏沿河重鎮,向西南,可以順大江,到達各個重鎮。

  向東出海,則可以快速輻射杭州,福州,交州,燕山府,遼東,朝鮮半島等地,可謂張略要地。

  狄至激動不已,「王爺,屬下早這麼想過,還怕說了王爺不同意!」

  「經過燕山府一戰,屬下發現海軍比起陸軍至少有兩個好處,一來走得快,陸路走十天半個月的路程,水路要是順道,一兩天就可到,而且將士和馬匹不費腳力,一到目的地,就能立即投入作戰。

  二來靈活多變,防不勝防,就拿金國和夏國來說,若我們要對金國用兵,向西進軍就是大同府,向東進軍就是山海關,過不了這兩處,大軍就會被堵死,金國只要對此兩地增兵,我們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

  可若有數千海軍,渤海沿岸金國十幾城,處處可以攻之,想打哪處就打哪處,金軍無力奔波防守不說,他們也多了許多機會,一城若堅,換城攻之即可,放著海軍在海上,靠近就能炮擊。」

  狄至越說越興奮,「王爺,夏國也是同理,若是走陸路,靜塞軍司,永樂城等地,是必打的重鎮堅城,可若有得力海軍,順黃河而上,沿河重鎮定州、懷州、靜州、順州、鳴沙、興慶府、西平府等等,可都在大河邊上,他們要守哪處,守哪裡都不是,在陸上調兵遣將,讓士兵奔波防守,永遠沒有水中快。

  況且陸上調動,消耗士兵體力,水中調動,大多數士兵都可以在船上休息,他們怎麼都會疲於奔命,最後落敗。」

  李星洲有些驚訝看著狄至:「你能想到這麼多,這傷就沒白受,好好養傷吧,海軍人員招募我已經讓參林在做,等來年開春,我會教給你一支一萬人編制的海軍部隊。」

  「王爺,那船呢?」狄至興奮的問。

  李星洲神秘一笑:「你聽說過呂蒙白衣渡江的故事沒有。」

  狄至似懂非懂的點頭。

  「我讓你做的事情也差不多,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而金國和夏國都是我預想中的目標。其實王府大船南方四艘,北方四艘,加之各地商家的小船,基本就能保持南北航遠,可我為何要遭二十艘。」李星洲道,其實航運發展起來之後,成千上萬的大小私船開始投入南北航道,份額並非王府獨占。

  「王爺的意思是?」

  「本王私下跟你說,海軍組建之後,首要目標就是對金作戰,針對渤海沿岸城市,特別是遼陽,但此舉必須掩人耳目,麻痹金人,所以裝扮成商船護衛,訓練士兵,熟悉水域,就是目的。」李星洲低聲道。

  「我給你你一年半,一年半之內,將一支可以打仗的海軍訓練出來。」

  「王爺請放心!」狄至拱手道:「屬下定不辜負王爺的期望。」

  「哈哈,不用這麼嚴肅,本王相信你的能力,不過具體執行上,還是我說的,必須小心翼翼,不讓金國起疑,訓練時就讓士兵們裝作商船,至於細節,你將自己處理。」

  「屬下明白。」狄至又拱手。

  「好了,正事到此為止。」李星洲擺擺手,「說說你和永明郡主相處如何。」

  說到這,狄至剛剛的慷慨激昂沒了,尷尬一笑:「王爺........這。」

  「這怎麼了,永明郡主算輩分還是我小姑呢,你看不上。」

  「屬下不敢,只是從燕山府回來之後,永明郡主就.......就像變了個人,溫言細語,又百般照顧,屬下實在,實在有些適應不過來.......」狄至尷尬道。

  「你有病啊,非要人家對你冷著張臉你才習慣。」李星洲好笑的說。

  「也不是,總.......總覺得有些不習慣罷了。」狄至無奈:「屬下也說不上哪裡不對。」

  「算了,這是你們家事,本王不多過問,就是怕你不能好好養傷,現在放心了,至於如何跟永明郡主相處........你自己琢磨吧。」李星洲尷尬道,清官難斷家務事啊。

  隨後,李星洲便辭別了永明郡主,離開狄府。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永明郡主是狄至的護身符。

  官場是有強潛規則的,雖說從微末行伍到身居高位的故事很勵志,但勵志背後,必然有盤根錯節的利益糾葛,如果背後沒人保護,必然不會有好下場。

  如衛青,哪怕他戰功赫赫,身居大將軍,大司馬,在太史公的史記中還是對他頗有不屑之詞,說他是靠外戚上位。由此足以想見,當時衛青若是沒有個姐姐衛子夫,又沒有強勢的武帝,肯定不會有好下場。

  而宋朝的狄青就是衛青的另一種模板,他從行伍出身,同樣靠著赫赫戰功,做到樞密使的高位。可前期有范仲淹護著他,提攜他,而不是所有的文官都叫范仲淹。

  范仲淹去世,狄青沒了支持之後,即便他身為樞密使,也被滿朝文官以「家裡黑狗長角」為由彈劾,宋仁宗求情都保護不得,被逼迫出京,憂懼而死。

  狄至也出生行伍靠著軍功做到如今的侍衛親軍步軍指揮使,很快也有可能步狄青的後塵了,所以李星洲急於給他一個身份。

  一個郡馬的身份是給他最好的保護,這樣一來,朝中那些言官想要攻擊他也要看他和康親王的面子。

  若是狄至能和永明郡主好好相處,那就更好了,不過那只能看他們造化。

  正在他思緒飄悠長的時候,有王府的家丁匆匆來找他,說是方新有信,已經跟夏國使者談好了,希望他若有時間能回去,見見夏國使者。

  李星洲大喜,「那就快回去吧。」這幾天真是喜事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