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花園內,涼亭小道,秋菊正好。李星洲將眉雪留在園外,由於小太監照看,然後隨帶路宮女入御花園。
門口伺候著幾個宮女,手持花籃,帶披風大衣,雨傘鞋履,以備不時之需。
待入園子後,遠遠的李星洲便看見遠處小亭中站著一人,是他岳父王通,小亭石桌上煙火裊裊,放著一爐炭火。
視線被亭柱阻隔,待繞過小亭之後,他終於看到,坐在王通對面的正是當朝皇帝。
李星洲心裡隱約有了不好的預感。
等到中央小亭,皇帝正坐上位,王通站在一邊。
他將手裡馬鞭交給旁邊宮女,然後上前拱手道:「拜見皇上。」
皇帝點頭:「你們兩都坐下吧,今日召見也別無他事,乃是家事。」
說著他擠出一絲笑來,皇帝這彆扭一笑,李星洲更是不安,看王通一眼,與他一同坐下。
皇上自顧自的命人給他們上茶,然後對王通說:「令愛嫁給星洲,從此便是我天家之人,以後你們翁婿要多走動走動,聯絡感情。星洲這孩子麼,雖頑皮,但多有武略,而王卿為我天家治世二十餘載,想必胸有文韜,多多交流能互有益處。」
「謹聽陛下教誨......」王通連忙恭敬拱手。
皇帝隨後又肅然說:「有此良緣,以後王卿也算我天家之人,從此之後,寧江府一代濟世安民之責都要拜託你了。」
見皇帝器重,還把他說成自家人,王通感動不已,連忙再拜:「陛下嚴重,身為人臣,此乃分內之事,若為天家皇上,下臣就是肝腦塗地也在所不惜,只為上報國家,下安黎庶。」
「起來吧。」皇帝點頭:「王卿忠心耿耿,一如汝父,都是國之棟樑,這些朕自然知道。如今朕聽說江州出現亂局,匪盜猖獗,百姓不得安,可有此事?」
王通一聽有些慌亂,但還是老實點頭:「回稟陛下,確有此事。」
李星洲在旁邊聽著卻心頭一跳,什麼情況,皇帝怎麼知道這事的!
奏摺不是都被德公攔下了嗎?同時心裡也有些隱隱不安,這不是什麼好兆頭。
皇帝也沒責怪王通之意,接著說:「此事朕也知道,王卿是為支持南方戰事,所以加重賦稅徭役,才有此禍,說到底也是為國分憂。」
王通鬆了口氣。
皇帝又提醒:「不過,收幾個錢,稍加徭役,那些刁民就敢不服,就敢亂起,王卿平時只怕太過愛縱了!」
王通連忙拱手道:「陛下教訓得是,陛下聖言教誨臣謹記在心。」
皇上說著像是想起什麼,難得一笑,端起茶杯道:「束御愚民,你要多和星洲學學,當初他在瀘州,硬是拉十數萬民眾為之調遣聽命,才得以輕鬆擊破叛軍,這些他可最懂。」
皇帝說著撫了撫鬍鬚,似乎有些驕傲。
王通看他一眼,臉色尷尬,但還是連連點頭。
「我知道你們讀書人都信奉聖人聖言,說愛民如子,說民貴君輕,但那是口頭話而已!
待到治民之時,你若手軟,他便跳起來;你若不讓他見點血,他便不知什麼是天高地厚!」皇帝說著哼了一聲:「所以慈不掌兵,仁不為政,江州之亂,說到底是你這個知府太過心慈手軟,明白麼。」
「臣知罪,臣明白......」王通嚇得連忙跪下磕頭。
皇帝也不多言,面無表情接著說:「寧江府近幾年向來富庶,都是你的功勞,說明你整肅吏制,安定一方確實做得不錯,不過還是不夠雷厲風行。」
皇上說著站起來,背手面對亭外荷塘,王通也連忙起身跟上去。
「正好,江閒軍北上,北方局勢緊張,朕也準備明年開春再增兵關北,以防萬一。
到時候必然要設京北轉運使,督辦糧草北運之事。轉運使掌糧草督運之事,攏一路兵馬大權,正好也能幫江州平亂,那便早設也好。」皇帝說到這,回頭看了他們兩一眼。
看皇帝毫不遮掩的眼神,李星洲心裡嗖的一下涼了.......
皇帝叫來他們兩,又談轉運使之事,其中用意不言而喻。
果然皇帝看他一眼,然後慢悠悠的說:「星洲歷經南方戰禍,整肅安蘇、淮化兩府,功勳卓著。
朕也仔細看了你和楊洪昭所呈戰報奏摺,你雖年紀輕輕,但手段雷厲風行,行事果決,奇謀百出,對天下局勢又目光長遠,思慮深沉。蓋腹有治世之良策,定亂之權謀,是我景國棟樑!」
說著皇帝伸出乾瘦的手,拍了拍自己肩膀,老皇帝因年紀關係,手臂肌肉蜷縮,看起來乾瘦,可力道卻不小,李星洲能清楚感受那分量。
「所以你來定江州之事最好!明日朕便下旨中書,加你為京北轉遠使,督北上糧道,同時幫助王通,負責整肅寧江府一帶禍亂,不得有誤。」皇帝直勾勾看著他,那眼神容不得半點違逆。
李星洲本想說幾句拒絕的話試試,但權衡再三,話到嘴邊最終沒說出來,老皇帝太過強硬。
王通也目瞪口呆,但不敢多說,連忙跪下領命。
京北路轉運使,意思就是監督和負責京北路糧食輜重運輸工作,還有監督巡京北路查各級官員,調動京北路所有軍隊的權力。
如果不是因江州的事,這就是一個活脫脫的美差,比起魏朝仁那樣的節度使,只是少了一個政治權利,但也可說獨攬一方大權。
可偏偏皇帝給他加轉運使的目的就是讓他方便處理江州一帶亂局......
這點讓李星洲頭皮發麻,他看得透徹的,那可是一個誰都不想碰,誰碰都會焦頭爛額的爛攤子。
「臣.....謝陛下。」最終李星洲還是無奈單膝跪下謝恩。
皇帝點頭,沒有半點表情波動,只是平常一樣說道:「不要讓朕失望,如今眾皇子皇孫之中,你是朕最器重的。
還有,你皇后奶奶想你,出御花園之後,你也順道去看看她吧。」
「是......」
之後,王通告退,李星洲去了後宮見皇后。
皇后見他自然是一陣關懷,又叫宮女送上許多她自己做的名貴糕點,對他噓寒問暖,同時還提醒他早日與阿嬌完婚,她想抱重孫。
李星洲只能點頭,他也想啊,他本就不是什么正人君子,可是阿嬌還小,怕傷到她。
古代孩子的存活率民間沒有記載,但宮廷的大多記載清楚,就以清宮為例,大多數皇家子嗣並不是像人們想的那樣死在宮斗中,而是早夭,死在十歲之前,大多是因病或者天生殘疾。
最後能活下來的只有四、五成左右,這是一個恐怖的數字,民間估計也差不多。古代人口不多,和這種非常高的新生兒死亡率有著極大關係。
除去衛生條件不好,還有一大原因就是早孕早產,女孩的子宮盆骨都沒發育完全就開始懷胎生子,怎麼能不容易出事呢。
李星洲也是怕這個,所以他向來只和詩語行雲雨之歡。
要是阿嬌再大兩歲,他可沒那麼矯情......
.......
臨走之前,太后又吩咐人給他包了一袋南方進貢的好茶,一盒精緻的糕點,然後才出宮。
李星洲心裡煩惱,找太監要回眉雪,慢慢騎馬踱步出宮。
腦子裡一直在想,到底哪裡出了疏漏?明明有德公把關,為什麼皇上還能知道這事,而且牽扯上王通,定然是還說了中秋那天晚上的事。
突然腦海中光芒一閃,一拍腦門,靠,他忘了太子!
正懊惱嘆氣,剛好出午門,遇到在那等著的王通。
王通一臉愧疚,尷尬上前作揖:「此事......此事本官不是有意牽扯王爺,實在,實在一時疏忽口快,以後若聖上責難,本官一人做事一人當,江州之亂蓋因我起,我會呈送奏表,向陛下明言......」
見他尷尬慚愧,一個年過中年的人向他一個小孩認錯,李星洲也不好說重話,何況他還是阿嬌的父親。
於是嘆口氣道:「王大人言重了,既有人不滿,反正早晚之難,早來晚來都一樣,既如今本王為京北轉運使,此事就是職責所在,你也不用多慮,我自有辦法。」
說著騎眉雪而去,心裡滿是無奈,誰叫他是阿嬌的父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