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濟世救人很難

  第641章 濟世救人很難

  凡人之事,管起來其實很麻煩。

  凡人服管嗎?

  那當然是服的。

  可是宋印不是那等認為凡人只要順著他的路走就可以的人物。

  若是那樣,事情反而簡單了。

  可那樣的話,並非是濟世救人,那只是將凡人從一個邪道的盤剝中,到另一個宗門的規矩里罷了。

  等宋印沒了,等金仙門失了勢,其他宗門來的時候,凡人們依舊會改變。

  宋印要的,是要讓凡人知道是非,明白善惡.

  「宋道友,這度火門也沒了,下一個地方就是忌陰門了,這宗門.所修行之道,乃是『惡』。」公明樂在一旁說道。

  「嗯惡嗎?好,我們繼續講這怒之道。」

  宋印對公明樂道:「就以這『怒』來說,心中焦躁,怒起來就會犯下罪行,而我金仙門要做的,不僅是讓凡人生畏,更多的,是要讓凡人明白,有些事是不對的,這樣的話,他們就算憤怒,但遇到不對之事的時候,就會下意識去思考。」

  此時的他們,除了滅掉喜妙門之外,又多了一個度火門。

  度火門,修行之道為怒。

  這個地方的人,時時刻刻都帶著怒火。

  這裡的人,其怒火旺盛,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干點什麼事情不順手就會怒意勃發,經常性造成破壞。

  不管是個人還是家庭,不管是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怒火當中。

  王奇正還以為這裡出了個無量道,有些驚訝。

  畢竟那七情天仙最後喊的是『自在』,公明樂也作證,這顯赫七門,全都是自在道。

  很快,王奇正也發現了不對。

  他們雖然充滿怒火,但是卻無有那等反抗精神,也並不勇猛只是單純的怒而已。

  因為碰到打不過的,他們也只是憤怒,經常一怒就是一整天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他們並不會對強大者動手,反而經常會做出一些奇怪的事,比如炫耀自身的強大。

  由怒而生的.是威儀姿態欲。

  此欲者,無時無刻不想著展露自己的姿態,發散自己的威儀,讓別人看到,甚至於臣服。

  金仙門三仙對這個熟,這就是想要表現,想要展示自己的存在嘛,他們也經常做的。

  而宋印對此有很精準的點評他們想裝逼。

  威儀姿態欲,通俗點而言,那就是想裝逼。

  並且是無時無刻的想裝逼。

  石頭擋了路,那麼此人便怒火中燒,但卻不是踢開石頭,而是想辦法將石頭給碾碎,為此大動干戈都行,比如去搬一件與自己力氣相差太多的堅硬物。

  明明那東西大到讓他的身軀都在顫抖了,但還是強行撐著,用這堅硬物將石頭給磨碎,然後擺足了姿態,炫耀的舉著大物件,告訴眾人他幹了什麼。

  二人對打,只要不是實力相差太多,在鬥毆之後,一定會耀武揚威,若是就此低頭也就罷了,可是這裡的人不可能會低頭,只會互相不服,那麼就會再次泛出怒火,弄得不好就會破家滅門。

  勝利者自然就顯露出威儀姿態欲。

  別人罵他一句,與他鬥毆一拳,他就可以滅人全家!

  多麼威風的事!

  甚至於夫妻之間吵架,只因不和,丈夫就可以滅了妻子的娘家人,然後得意的對妻子展露威儀。

  你看,就算你是我的妻子,但你得罪了我,我照樣可以滅伱全家,所以不要得罪我,要臣服我!

  反之亦然。

  也有那等妻子滅丈夫之全家的,除卻丈夫和孩子,其他與其相關的,自然而然就全沒了。

  這甚至無關仇恨,對他們而言,這就是理所應當的事。

  罪魁禍首度火門,就是靠此修行的。

  宋印依舊滅了此門。

  但是光滅了這裡的邪道,是不夠的。

  以此為課題,他也趁機給師弟們講講課。

  金仙門之人,也不應該是單純的去滅邪道就行,要看清形勢,才能對陣下藥。

  而最重要的,則是濟世救人。

  「比如這些憤怒之人,不過是口角之爭,怒極鬥毆也只是常事,但是他們要明白,打死人就是不行,更別提滅人全家,而滅人全家後,居然還在那耀武揚威。」

  「何仇至此?就算是我大乾,主張與人復仇,但也要看仇恨大小,講究冤有頭債有主,這等輕易滅人滿門之人,還是因為內心無畏導致,也是因為他們心中,沒有這方面的善惡觀。」

  「官府的作用,是先讓人敬畏,然後再行教化之功,我們金仙門的濟世救人,在滅掉邪道之後,也要做一個引導之事。」

  「讓這些人明白,有些事情是不對的,這並不是需要你死我活的鬥爭之地,這一腔怒火,可以去往邪道施展,而不是往同為凡人的身上去施展,這威儀欲,來自於自身所做之榮耀,而不是單純的殺人。」

  所謂的教化,也是看情況的。

  大越的土地肥沃,就算是人人鋪張浪費的喜妙門,都還算可以。

  這種地方,自然是可以引導人去分辨是非善惡,大乾的官府只要一入場就可以做事,用不著去做一些準備鋪墊工作。

  但這並非是適用全部。

  如果是那等苦寒之地,種地都收穫不了幾粒糧食的地方,你要去告訴人鬥毆不對,殺人不對.反而是一種錯誤。

  因為在那個地方,那些人反而是通過殺人來減少人口,造成一個自然循環,也是通過殺人來確定自己的威儀,從來不會讓人惦記。

  做什麼事都是因地制宜。

  那些地方,宋印就不會去說現在這等話,而改變的話,更多的也是從當地的物產去入手,教導人如何吃飽穿暖。

  先做好這兩樣,再談什麼禮義廉恥,是非對錯。

  人若是飯都吃不飽,什么正道邪道,不會有人感興趣的。

  滅了邪道,若還是讓人吃不飽飯,那滅與不滅,也沒什麼區別。

  濟世救人要做的事,太多了。

  但也幸好,如今志同道合的人也多了。

  宋印有更多的時間來做這事,也有更多的人可以使用。

  現在多了個公明樂,以後的話,人會更多的。

  等上個幾百上千年,終有那麼一天,大乾之人,也可以比擬邪道的數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