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破圍點打援
在歷史上,有很多謀略根本是無法破解的。
或者說要破解起來,相當的困難。
比如圍魏救趙,比如推恩令,再比如眼前的圍點打援……
圍點打援,這一戰術使用之後,可以說,如今明軍的局勢相當的被動,之所以如今還能保持均勢,是因為,明軍強大的戰力很大程度上彌補了這一差距。
而現在,難題就擺在了老朱面前。
救張溫,必然的,王保保必定會中途設下埋伏,可不救援,張溫那幾萬明軍就等若白白的扔在那裡,成為了元軍嘴邊隨時可以一口吞下的肥肉。
無論哪種選擇,都是相當的艱難。
眾人議論紛紛,殿中,無數人給出了自己的主意,可隨後,又不約而同的遭到了反對。
在這樣的局勢之下,很難找到一個萬全之策。
朱標也是陷入了沉思之中,坦白來講,要破解圍點打援這一戰術,還是有法子的。
而且還不止一種。
當然,這是因為朱標,曾經深刻的鑽研這種戰術的結果。
他不僅能夠熟練的運用這種戰術,同時,也清楚的知道如何破解這樣的戰術。
首先,第一點,就是要置自己需要救援的點不顧。
不然的話,一旦選擇去救援,那毫無疑問,就要被敵方牽著鼻子走了,一旦如此,這戰事就沒有不輸的道理。
而被圍困的友軍能否活下來,那全看天命。
就比如張溫,此番運氣好的話,說不定還能全須全尾的回來,而局面最差,也就是全軍覆沒。
而第二點,就是在外圍的己方主力,雖然說不救援友軍,但也需要積極的行動起來。
這行動的方式可就多種多樣了,需要依據具體的情形來決定。
比如說,可以選擇直接正面和敵方設伏的部隊交手,這樣的好處就在於戰爭的主動權至少還有一部分掌握在自己手裡。
這決戰的時間、地點,也並非是由敵方來決定的。
其次,還可以選擇突襲敵方要害之處,甚至可以於半路設下攔截的伏兵,此謂以其人之道,還治其身。
要破解圍點打援,那只能以彼之道,攻之彼身。
而無論那種選擇,都是對己方被圍困部隊的一種捨棄,這就是戰爭的殘酷性所在。
朱標默默的思索著,儘管腦海中已有破解之法,可他並未開口。
正如老朱所言,他今天是來聽課的,不是來發言的。
倘若老朱麾下如此的文臣武將,最終都商議不出破解眼前局面的辦法,那這水分未免也太大了一些。
這天下,理當來說,還輪不到老朱來坐。
果然,沒過多久,李善長就思忖道:「皇上,臣以為,張溫所統率明軍,人數雖只有萬餘,可是戰力剽悍,加之這王保保一時之間還要以他為餌,誘惑我大軍前去救援,想來,這一時半刻,不會有太多危險。」
眾人聞言,略作思索,也是深以為然。
老朱亦是覺得李善長說的很對,在如今這個情形下,不救,留待大軍在外,反倒對元軍是一種威懾,只要元軍還抱著誘惑明軍走進圈套的主意,這張溫,就應該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危險。
畢竟,一旦張溫所部被元軍給消滅了,那明軍救不救援也就沒多大意義了,失去了束縛和枷鎖的明軍,打起仗來反而會更加的勇猛。
「因此,臣以為我軍當尋機與元軍主力進行決戰,只有徹底挫敗元軍主力,我軍此番才算獲得大勝,即便中途元軍滅掉了張溫所部,於大明而言,亦不算虧損。」
這句話雖然殘酷,可是道理,卻是顯而易見的。
目下的情形,只能說,張溫能救則救,救不了,也要足夠利用,令其能夠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劉伯溫此刻已是出列,道:「皇上,臣聽說元朝的皇帝在常遇春大將軍的追擊之下,已經逃往到了應昌一帶,不如皇上再下一條詔令,令常大將軍出關,尋覓元廷皇室的蹤跡,如此一來,將會給到王保保極大的壓力。」
眾人看著劉伯溫,心中皆是禁不住的打了一個冷顫。
這劉伯溫,一如既往的心狠手辣啊!
原先的時候,劉伯溫出招就頗為心狠手黑,招招就是奔著敵人的要害去的。
現如今,這風格是一點沒變啊!
這元朝的皇帝,眾人也知道,老慘了!
在常遇春的追擊下,都不知道搬了多少回家了,這家要是不搬的勤快點,這說不定就要做了大明的階下之囚了。
結果,這還沒安穩多久呢,這劉伯溫又攛掇著讓這元朝的小皇帝搬家……
不當人子。
老朱眼前則是一亮,劉伯溫這個建議好啊!
這元朝的小皇帝被咱追著攆,你王保保總不好無動於衷吧?
你這要是派兵救援,派少了沒意義,派多了,呵呵,那不正好就中了老朱的心思了?
這可是老朱朝思暮想的情景。
到時候,半路來一道伏兵,呵呵,這攻守就易形了!
這主動權全都落在了明軍手裡,要弄死這王保保,還不是輕而易舉之事?
明軍可以棄張溫所部不顧,你王保保難道也能棄自家皇帝不顧?
從軍事的角度來說,的確應該如此,可是政治的角度來說,你王保保真要不管,那王保保就等於自絕元軍,這以後元軍的皇帝還能放心的將兵權交給王保保?
想想都有些不大可能。
談到了這裡,老朱掃視了一眼眾人,緩緩開口:「傳旨。」
「命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左副將軍,馮勝為右副將軍,鄧愈為左副副將軍,湯和為右副副將軍,共率大軍掃除胡虜。」
「蘭州,不必救援。」
老朱這一句話,算是奠定了基調,而老朱話語不停,繼續道:「徐達,自潼關出兵,過西安,直攻定西,元軍主力必在此處,著徐達尋機與元軍主力決戰。」
「常遇春,李文忠、藍玉所部,率大軍北出居庸關,直逼應昌,以擒拿元朝小皇帝為要。」
「此外……」老朱略作思索,又道:「金朝興、汪興祖二人各自率領大軍,蕩平山西、河北北部殘留元軍敵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