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大器晚成,李靖的傳奇一生

  第162章 大器晚成,李靖的傳奇一生

  李靖厲害不厲害?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李靖是一個和霍去病截然相反的人。

  霍去病十七歲才出道,但霍去病在二十歲的時候,已經立下了無數的汗馬功勞。

  也就是說,冠軍侯霍去病,出道即巔峰。

  但李靖卻不同。

  李靖在霍去病這個年紀,還不得重用。

  俗話說, 三十而立,四十而惑,五十而知天命,這句話很有道理。

  同時,華夏古時人的壽命比較短,俗話說人活七十古來稀。

  人過了三十,表示人的一生已經過了一半, 三十歲之前是立業的最佳時機,也是人生中最精彩的時候, 就好想是一天中的正午一樣,是最熱烈的。

  作為戰將來說,尤其更注重年輕有為。

  這是它本身的職業性質決定的。

  戰將都是在疆場上建功立業的,七老八十的時候就跑不動、打不動了,何談建功立業?

  但天下之大,無奇不有。

  世間總有特例出現。

  比如唐朝的李靖,就是這麼一個特例。

  李靖第一次領兵,已經四十七歲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第一次,李靖也不例外。

  但李靖的第一次閃亮登場,有些偶然性。

  李淵派李靖去夔州備戰。

  接到命令,李靖就帶了幾個隨從去上任了,但在半路上,卻被阻隔了。

  原來這時正是隋末天下大亂的時候,唐朝還沒完全統一天下。

  神州大地到處都是兵亂。

  這時恰巧有少數民族造反,數萬人將路給占了, 過不去了。

  廬江王李瑗帶兵去平反,打一戰敗一戰,頓時心都大了。

  此時李靖正好經過此處,於是主動幫他出謀劃策。

  李瑗聽從了李靖的妙計,竟然真的不費吹灰之力,一舉就平叛了叛軍。

  不過,戰鬥是李靖指揮的,功勞卻是李瑗的——李靖的軍事生涯處女作,居然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仗打完了,李靖又繼續趕路。

  但李靖此行也太不順利了。

  走了不久,又被蕭銑的大軍給阻住了前進的路。

  而大本營的李淵卻誤會了,誤以為他滯留不前,貽誤軍機,秘密詔令許紹將他處死。

  此時的李靖,又遇到生死問題。

  不過他的運氣實在太好了,許紹覺得李靖才華不錯,沒有照旨意辦事,反而上書給也求情,李淵這才作罷,而李靖也才保住了小命。

  李靖經歷了艱難曲折,終於達到指定位置。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這裡,李靖的才能終於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趙郡王李孝恭此時正被蠻人冉肇打的滿地找牙,好不狼狽。

  李靖來的正是時候,他帶八百人奇襲敵營,一舉將冉肇的幾萬軍隊打得潰不成軍,最後殺了冉肇,俘敵五千多人。

  雖然李孝恭是掛牌司令,首功肯定是他的。

  但李靖展露的軍事才能也因此得到各方大佬的認可。

  當捷報傳到京師時,李淵高興地自吹自擂起來,他對公卿們吹噓說:「看來我李淵很有眼光,我就知道用有功勞的人,不如用有過錯的人!這個李靖不錯嘛!沒有讓我看走眼。」

  李淵心情大好,馬上就下聖旨表揚了李靖一通,並且親筆寫敕給李靖:「既往不咎,以前的事我早就忘了。」

  意思就是自己不怪他李靖了,讓李靖好好效力。

  蕭銑是隋末雄據在南方的割據勢力,他稱帝於岳陽,國號為梁。

  唐朝想要統一全國,「梁國」是必須要拿下來的。

  李靖上書李淵「平蕭銑的十策」,李淵一看,這個辦法還不錯。

  就照李靖所說的這麼辦吧!

  於是任命李孝恭為夔州總管,李靖為行軍總管。

  雖然李孝恭仍然是總司令,但李淵知道他的斤兩,他怕李孝恭到時候干涉李靖用兵,又特意授予李靖帶兵作戰的指揮權,「三軍之任,一以委靖。」

  於是李靖成為實際上的三軍統帥。

  前幾仗打得很順利,這讓別人看了很眼氣,也讓李孝恭技癢起來。

  當李孝恭來到陣前時,恰巧蕭銑的驍將文士弘,駐守在附近的清江。

  李孝恭決定立即進擊。

  李靖勸告他說:「文士弘是蕭銑的健將,士卒精銳驍勇,現在他把精銳兵力全都派出來迎戰,恐怕銳不可擋,我們應等到他們士氣衰落時再出擊決戰,一定能攻破敵軍。」

  李孝恭由於連戰告捷,對自己的評估產生了巨大的錯誤,哪能聽進去李靖的勸告。

  遂命李靖留守軍營,自己率兵出戰。

  他覺得前面都打得這麼順利,他就不信這個邪,這次打不贏。

  但事實給了李孝恭一個深刻的打擊。

  果不其然,雙方一交戰,孝恭軍大敗,匆匆的逃回南岸,這一仗損失很大——李孝恭的面子這回是徹底掉地上了。

  文士弘一看自己獲勝了,他手下的兵將馬上開始搶奪戰利品。

  這麼一哄搶東西,軍隊馬上亂作一團,觀戰的李靖一看,搶東西啊?陣形亂了,有機可乘。打吧!

  命令守營的士兵迅速出擊,果然三下五除二,將文士弘打得落花流水,被殺及溺水而死者將近一萬人,獲得舟艦四百餘艘。

  此戰過後,李靖馬不停蹄,以五千騎兵,直逼「梁國」都城江陵。

  看到李靖的大軍到了城邊上,皇帝蕭銑才開始急了,馬上下旨,令各路大軍前來護駕。

  此時李靖做主一個誰也想不到的決定——下令將繳獲的幾百艘戰船船全部放在河中,任其順流而下。

  他的這個軍令一下,眾將士都看不明白了。

  繳獲的東西丟了?這是什麼操作?

  有的部下抗議道,這些船可是我們辛辛苦苦打下的戰利品,就這樣浪費了!

  李靖解釋道,蕭銑外面有幾十萬大軍,我們現在是孤軍深入,包圍了他們的都城,各路軍隊馬上就要過來勤王護駕了。

  但是救援隊隊伍看到這些在江面上隨意漂泊的船隻,肯定會以為都城已經攻破,就不敢隨便進軍了。

  他們肯定要先打探消息,等他們打探到真實的消息,都城已經被我們攻下了。

  李靖的計策果然湊效。

  其它各路來救駕的軍隊,看到那些船,都遲疑不敢進軍。

  蕭銑被圍在裡面,沒人來救駕!

  實在沒辦法了,投降吧!

  李靖順利進入江陵。

  果然,過了幾天,幾十萬大軍前來救駕,一看皇帝都投降了,投降還受到優待。

  沒啥好說的,我們也投降吧。

  如是一個一個都投降了,幾十大軍煙消雲散,不戰而降。

  從李靖出兵,不到兩個月時間,一個擁兵四十萬,龐大無比的梁國就徹底崩潰。

  後來李靖又安撫嶺南,平定輔公祏。

  李淵為了嘉獎李靖的軍功,授任他為行台兵部尚書。

  並稱讚嘆李靖說:「李靖真是我的良將,古代名將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沒有一個能比得上他的!」

  當然,這樣的話有誇大的成分,但是這也從側面突出了李淵肯定李靖的戰功。

  在皇權的爭奪中,歷來將軍是各派爭奪的焦點。

  為何?要想在競爭中獲勝,實力才是決定因素。

  唐朝建立以後,李淵安坐皇帝寶座。

  但下面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開始了較量。

  當時李世民集團中,雖然不乏文臣戰將,但李世民知道,若論打仗,自己手下這些人和李靖沒法比。

  所以,在玄武門事變前,親自找到李靖,希望他在這個關鍵時刻能助自己一臂之力。

  李靖自然是不願意卷進這皇室的爭鬥中,於是置身事外。

  李世民雖然沒明說,但肯定不滿。

  心想,你是靠我求情才保住一命的,沒想到在這麼關鍵的時刻,你李靖竟然不幫我。

  其實李靖不是忘恩負義。

  李靖是一個標準的職業軍人,他認為軍隊就是朝廷的,不是某個人或者說是某個利益集團的。

  如果說國家有戰事,我李靖穿上鎧甲立馬就可上戰場,絕對不說一句多餘的話。

  但是關於皇子各方的爭權,自己絕不摻和進去,要守持中立的立場。

  並且李靖還保持了自己的職業操守,既然置身事外,中立態度,就沒背叛李世民去告密。

  由此李世民在玄武門事變後,對李靖有了看法。

  但李世民不愧是一代雄君,他雖然不喜歡李靖,但他知道如何使用李靖。

  這就是高明的政治家和昏庸的君王本質的區別。

  岳飛那麼厲害,趙構會用嗎?

  趙構不會。

  因為他是昏庸無能為力的君主。

  根本沒有掌握岳飛的使用書。

  但李世民不一樣。

  公元六百二十九年八月,李世民決定打東突厥,他命兵部尚書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六路大軍統一由李靖指揮部署,分道出擊突厥。

  次年正月,李靖親自挑選了幾千精兵,秘密行軍,千里奔襲直赴突厥的都城定襄。

  這一招可不是一般的冒險。

  要知道,頡利可汗手中可有十幾萬大軍呀!可李靖的身後,並沒有大軍跟隨,他布置其它各路軍隊在半途中去打逃跑的頡利可汗。

  頡利可汗萬萬沒有想到唐軍會突如其來攻擊自己的老巢,於是在慌亂中做出了錯誤的判斷:如果唐兵不傾國而來,李靖決不會孤軍深入,於是「一日數驚」。

  果然頡利可汗無心戰鬥,馬上就撤退了,這一撤,正中圈套。

  李靖帶著三千人虛張聲勢的追,其實壓根就不想追上,路上早布置好了其它軍隊呢。

  果然,這一路上頡利可汗被各路軍隊打得抱頭竄鼠,等退到牙磧口的時候,身邊的十幾萬大軍已經只剩下幾萬人。

  但是李靖還不鬆氣,帶了一萬精兵千里奔襲,夜走陰山,一路行軍,一直到在距頡利可汗牙帳七里遠的地方才被發現。

  頡利可汗又是來不及防備,被殺得落花流水,俘虜就達到十餘萬。

  頡利可汗只好單騎逃跑,不久,被半道上布置的唐軍給抓住了。

  李靖因軍功進封代國公。

  李世民高興地對大臣說:「漢朝李陵帶領五千步卒進攻匈奴,最後落得歸降匈奴的下場,尚且得以留名青史,李將軍以三千騎兵深入敵境,攻克定襄,威振北狄,這是古今所沒有的奇勳,足以雪往年在渭水與突厥結盟之恥。」

  滅掉東突厥,李靖已經功成名就,足以名垂青史了,再加上自己年紀不小了。

  李靖的想法是應該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回家養老。

  但是,李世民卻不同意李靖。

  心想自己好容易獲得的良馬,不讓它在莽原上奔馳,為我的大唐帝國圈地,哪有窩在圈裡養老的道理呢?

  公元六百三十五年正月,李靖不得已,又帶兵踏上遠征吐谷渾的征途。

  經過兩個月的浴血奮戰,李靖攻滅了吐谷渾,並向京師告捷。

  但是這一次,雖然又立下不世奇功,迎接他的卻不是鮮花和掌聲,而是一陣的詰難。

  原來李靖的輝煌戰功,引起同僚的嫉恨。

  鹽澤道總管高甑生串通廣州都督府長史唐奉義誣告李靖謀反。

  李世民下令調查此事,最後弄清了真象,判定高甑生以誣罔罪減死,流放邊疆。

  但經此一事,李靖知道,無論如何都要急流勇退了,否則功高震主,禍事真的就要降臨了。

  從此,李靖「乃闔門自守,杜絕賓客,雖親戚不得妄進」。

  這一閉門謝客,就是十年。

  後來,李靖病情惡化,病重的李世民親臨病榻慰問。

  但李世民的關懷也挽不回這位名將的生命了。

  李靖溘然逝去,享年七十九歲。

  李靖一生征戰數十年,為唐王朝的建立及發展立下赫赫戰功。

  李靖的治軍作戰經驗,進一步豐富了華夏古代的軍事思想和兵法理論。

  著有《六軍鏡》《衛公兵法》等多部兵書,多已失傳。

  …………

  「有趣,真是有趣。」

  「朕的愛將霍去病二十多歲就巔峰,而李靖卻是後期發力。」

  「這種難度可是很大的。」

  「不過李靖也算是值了,至少他沒有英年早逝,活了七十九歲,已經很不錯了。」

  「李世民也不愧是一代傳奇啊,用人之道可算讓他弄明白了。」

  漢武帝劉徹看完李靖的盤點視頻,不由感嘆道。

  「這唐宋兩代,還真是名將輩出啊,也不知道是什麼緣故引起的。」

  「只不過差別就是,大唐是個成功的朝代,而大宋,卻連大統一都算不上。」

  「有些事情,還真是有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