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懲處
賢理郡王妃四處拜訪找人,想救出賢理郡王,但沒什麼用,反而被人一狀告到皇帝面前,皇帝本不願與婦人計較。
可靜貴妃對賢理郡王這個害了寶郡王的罪人深惡痛絕,得知消息後,立刻便去皇帝面前哭訴,皇帝被鬧得心煩意亂,「既然她不願呆在王府,就讓她去大牢,和她娘家人一起吧。」
賢理郡王妃接到這個旨意,頓時如遭雷擊,癱坐在地,險些昏厥過去,內侍還催她,「郡王妃領旨吧。」
「妾身領旨。」賢理郡王妃聲音顫抖地道。
她兩腿發軟,站都站不起來,還是身邊的婢女攙扶著,才勉強站起身來。
賢理郡王的妻妾和庶子,都被送進大牢里關了起來。
各府再也不用為賢理郡王妃的到訪,而感到厭煩了。
在趙望舒把雲婉如,送去給趙玉真做鄰居的這天,皇帝對榮王和賢理郡王的事,有了定奪。
「榮王不忠不義,意圖謀反,罪無可赦,當處以極刑,以示天威,震懾不臣。」皇帝的語氣冷冽。
至於榮王的妻子、兒女,榮王妃、榮王世子、世子妃皆一同被問斬,其餘參與謀反的,流放三千里,終身不得返回京城。
沒有參加謀反的,則貶為奴籍,由官奴司安排去處。
榮王府昔日的風光一去不復返,榮耀與尊貴,皆化為烏有。
劫糧草,害得寶郡王失蹤,下落不明的賢理郡王,皇帝對他的處置,留了情面。
畢竟皇帝的兒子不多了,皇帝沒有以前那麼狠心了,看著跪在下面的賢理郡王,憤怒地道:「藺達,你的所作所為,實在是令朕痛心疾首。」
「父皇,兒臣知錯了,兒臣願意將功補過,請父皇給兒臣一個機會。」賢理郡王磕頭道。
那天還說他罪無可恕,今天卻改了說辭,陸美人的耳旁風吹得真有用,不枉他送了那麼多錢財給她,與她打好關係。
賢理郡王的生母芳嬪已逝,他本來是想跟趙後聯手,誰知趙後太沒用,也不得皇帝歡心。
後宮高位的妃子都有親生兒子,他只能另闢蹊徑,找到了長相與先皇后有七分相似的陸氏,將她送進宮去,成為他的棋子。
雲灝以為他的後手是他的私兵,實際他的後手是陸美人,而且他的後手已經起作用了。
等他脫身,他一定要想法子弄死雲灝,不能為他所用,還總壞他事的人,必須死。
「陛下,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更何況糧草已找回,沒有釀成大禍,陛下不如給賢理郡王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這是擁立賢理郡王的大臣。
「汪大人,你可別忘了寶郡王至今還下落不明,這還叫沒釀成大禍?」這是支持寶郡王的臣子。
朝堂之上,兩方陣營的爭吵聲此起彼伏,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
帝王輕輕敲了敲椅子扶手,待朝堂之上稍微安靜了些,這才緩緩開口,「藺達,你可知錯?」
「兒臣知錯。」賢理郡王低垂著頭,心中卻滿是怨懟。
「你既知錯,那便說說,你錯在哪裡了?」帝王的聲音聽不出喜怒。
「兒臣錯在不該為了一己私利,而置百姓民生於不顧。兒臣更不該聽信小人讒言,去劫糧草,害得七弟失蹤。兒臣願意承擔一切罪責,只求父皇能給兒臣一個將功補過的機會。」賢理郡王很清楚,自己犯下的罪行遠不止這些,但此刻他只能儘量將自己偽裝成一名知錯能改的皇子,以博取皇帝的同情和寬恕。
「削去郡王爵位,貶為庶人,幽禁於府中,終生不得踏出一步。」皇帝的聲音緩緩落下,整個大殿內一片肅靜。
幽禁!
賢理郡王低垂的眼中,閃過一抹竊喜,只要保住命,他就還有機會翻盤,「兒臣謝父皇恩典,兒臣一定在府中好好反省,絕不再犯。」
皇帝這麼處置賢理郡王,很多大臣是不滿的,但他們敢怒不敢言,寶郡王的舅舅永昌侯出列道:「陛下,寶郡王辛辛苦苦從江南運糧回京,藺庶人為一己之私,劫糧草,致使寶郡王失蹤,生死不明,難道就這樣算了嗎?老臣懇請陛下,一定要為寶郡王討回公道啊!」
「陛下,寶郡王立功而歸,卻藺庶人所害,若不嚴懲他,實在難以安撫人心。」另一位大臣也站出來道。
賢理郡王聞言,恨得咬牙切齒,這些人,等他掌權了,他一定將他們全都賜死。
皇帝正要說什麼,一個內侍進來,跪下道:「陛下,陳將軍回來了,在殿外等陛下宣召。」
「讓他進來。」皇帝派了陳霄去尋找寶郡王。
陳霄回來了,是不是意味著找到了寶郡王?
皇帝的想法很好,可惜陳霄帶回來的是噩耗,「陛下,臣沿途在一個山洞裡找到了寶郡王,只是臣去晚了,寶郡王已經去世。」
皇帝如遭雷擊,一時間竟無法言語。
他心中充滿了悲痛和憤怒,那個他寄予厚望、極其寵愛的兒子,竟然就這樣離他而去。
賢理郡王臉一白,完了。
他是很想讓寶郡王死,但寶郡王不能這麼死。
皇帝顫抖著手指向陳霄,聲音低沉而憤怒:「你……你說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
「陛下,臣趕到山洞時,寶郡王已經躺在那裡,沒有了氣息。他的身邊只有一把斷劍和一堆血跡斑斑的衣物。看來,他是遭遇了強敵,力戰至死。」陳霄平靜的陳述。
「陛下,定是藺庶人派人劫糧食,追殺寶郡王的,臣懇請陛下為寶郡王作主。」永昌侯老淚縱橫,寶郡王一死,他半生謀劃,付之東流。
陳霄補充了一句,「天氣炎熱,寶郡王已成乾屍,死狀恐怖。」
「藺達,你、你該死。」皇帝從龍椅上沖了下來,一腳踹向賢理郡王,「你這個殘害手足的畜生!」
賢理郡王不敢避讓,任皇帝踹他,嘴裡道:「兒臣沒有讓人追殺七弟,兒臣沒想過要害死七弟。」
盛怒的皇帝一句都聽不進去,「來人,把他給我拖出去腰斬。」
滿朝文武看著面色猙獰的皇帝,無人敢求情,甚至先前請皇帝給賢理郡王一個改過機會的臣子,都低頭往後縮,生怕皇帝注意到他們,一怒之下,將他們也拖出去腰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