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池州的烽火訊息

  不久後符金盞授郭紹天下兵馬大元帥兵符,郭紹遂請旨在殿前司南側建立了一個臨時軍府,號「江南前營幕府」,專門負責經營南唐戰事。👊♘ ➅➈𝐒ĦỮ𝐱.匚𝕆爪 🐝🎄   樞密使王朴代郭紹掌兵印、主持諸事,下有宰相李谷、太常寺卿左攸、開封府左廳推官黃炳廉、客省使昝居潤,還有樞密院事二人,官吏數十。

  諸人收集整理消息、制定方略,按部就班地開始準備對南唐國發動戰爭的事宜。

  不料就在這時,郭紹忽然得到消息:李處耘攻占了池州!

  郭紹正在幕府大堂里坐著,聽到王朴的話著實愣了一下,趕緊轉身在背後的圖上確認,又轉頭看向王朴:「池州?我沒有聽錯?」

  王朴不是個習慣開玩笑的人,他的表情也很嚴肅:「樞密院剛收到的奏報就是池州,壽州正南的池州!奏報在我手裡,郭都點檢看看便知。」

  王朴上前來,把手裡的奏報遞給郭紹。郭紹拿到東西,不忘回頭再確認了一下方位。

  這……常言說得好,計劃趕不上變化,看到池州的位置確實會讓人覺得很不可思議!

  李處耘滅掉周行逢之後,主力原本在湖南洞庭湖一帶;原本郭紹希望的是:李處耘部沿江東下,占領兵力比較薄弱的武昌節鎮南唐大將林仁肇的建議沒有被採納,他本人也被調回金陵;然後以武昌為據點,水陸順江而下、前期目的是給予南唐國西面壓力,對付以洪州南昌為中心的南唐軍西南部主力。

  武昌節鎮在湖北,沿著長江過去是江西九江、鄱陽湖,池州在安徽,向東已經臨近江蘇了……從武昌到池州有不少重鎮據點。

  郭紹有點納悶李處耘怎麼動作那麼快,忙展開奏報看了一番。

  李處耘奏報,武平之戰後他就派船隊沿江東下巡航,本來只想打探一番南唐國動靜;發現南唐軍在江上盡力迴避,並不阻攔。.•°¤*(¯`★´¯)*¤° 69𝔰𝓗𝔲𝓧.¢𝐨ᗰ °¤*(¯´★`¯)*¤°•.李處耘猜測金陵怕惹火燒身,並不願意輕易與大周軍衝突。

  此時朝廷的嘉獎令到來,並受命李處耘臨機決斷之權。李處耘當時認為一旦進攻武昌就宣告進入戰爭狀態,會打草驚蛇;而大周軍的目標是金陵,東路若從武昌開始從大江南岸攻城拔寨,將面臨無數的阻擊,特別是湖口有南唐國重兵,恐難以東進。

  於是李處耘臨時採取大膽策略,下令水軍船隊數百艘先行,嘗試渡過湖口鄱陽湖入江口;果然沒有被南唐軍阻擊。  準備於江北的馬步軍遂急行跟進,從大江北岸追上水師。水軍不久在池州西面燒毀了戒備不嚴的南唐軍軍寨,登岸後突襲池州,池州防備鬆懈一日破城。李處耘遂在夾江口憑藉江心沙洲搭架浮橋,把主力調集過江,經營池州上下防務。

  兵力不足不敢分兵進取,只占據池州快馬傳報以待援軍。

  郭紹看罷疾步來回踱步。王朴道:「李處耘的做法看似急進,實則極有大局思慮。

  南唐國所憑據者,大江天塹;江南之戰,重在水軍。中原大軍欲渡大江,先要在江上水戰,水戰不利,縱有百萬鐵騎也無計可施。中原水軍欲入大江下游,有兩條路:其一,從上游順江而下;其二,沿江淮漕渠南下,從揚州瓜州渡入江。

  除此之外,水師無法進入下游。也可在江邊臨時建造船隻,但建造戰船所需大量柞木、楠木需從陸路調運,靡費巨大;木料不適合,必被江南水軍所敗。

  水陸從上游循江而下,難以急圖,正如李處耘奏報所言,沿路重鎮極多,單是湖口就難以突破。下游瓜州渡、京口,即南唐國潤州鎮江,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南唐國定全力經營,江上水軍眾多、南岸重鎮林立,渡江萬分困難。♦👍 ➅9ⓈʰǗχ.ĆO𝕞 💢♘

  今李處耘占據池州,東臨下游最為重要的渡口採石,只要在此地立足,進取江南就有了豁口。老夫諫言,應立刻全力支持李處耘,重新調整全盤方略。」

  郭紹想了好一會兒,說道:「李處耘部陸師主力是虎捷軍左廂二萬人,另有襄州周軍水師、荊南繳獲戰船、蜀國繳獲大小戰船三百餘艘。水上一時間是沒法給予有力增援,攻陷池州後,南唐國肯定封鎖湖口……趁池州浮橋未失,先調馬步馳援,向池州囤積糧草,以防萬一江上不利、李處耘於南岸孤立無援。」

  「此法甚好。」王朴沉吟片刻,「目前淮南空虛,精兵齊聚東京,從何處調兵增援?」

  郭紹道:「高彥儔的劍南軍在壽州……」

  「蜀國降兵?」王朴的臉色陰晴不定。

  郭紹稍一猶豫,正色道:「我覺得高彥儔此人可靠,況且現在沒有精銳的人馬能就近增援

  。」

  王朴不置可否。

  就在這時,左攸、昝居潤等人也來到了大堂,一眾人把消息交流了一番。

  郭紹拿了一張圖,一聲不吭地瞧著,腦海中僅靠李處耘的文字描述想像前線的光景。過得一會兒,他拿起筆在池州和九江之間的地方作了個記號,寫上「皖口」二字。當下又在分類的卷宗里翻閱,果然查到了裡面的記載,樞密院數月前就下令舒州節度使在皖水建造船隻……屬於那種用料不夠規格,王朴口中「必敗」的戰船。

  「咳咳……」郭紹發出一個聲音。眾人停止議論,紛紛轉身過來。

  郭紹道:「我認為先期增援不可拖延,可立刻下令劍南軍左右二廂都指揮使高彥儔急行南下,聽從西路軍首領李處耘調遣;分別下令淮南諸鎮節度使向池州調糧送兵。

  李處耘抓住戰機,將戰事提前,雖有些倉促,但我們應該臨機變通,立刻制定以李處耘部為中心的戰略。

  第二步,下令舒州節度使率皖水水軍從皖口入長江,防備西面湖口南唐軍東下,以為阻擊和預警的作用。建議李處耘將劍南軍調動至西面,作出從陸路攻打湖口的形勢,以恐嚇湖口守軍。

  下令襄州節度使為西面都部署,即可出兵至江陵府渡江,並令房、均、鄧、唐、申、隨、安、郢調兵調糧增援,攻打武昌節鎮;若取武昌,則趨江州九江,於西面威脅南唐軍腹背。

  此番部署是為了減輕李處耘在西面的壓力。

  第三步,韓通水師過淮河後,立刻從漕渠南下揚州,威脅東部南唐水軍,尋機決戰;進言太后下旨催促吳越國出兵進攻潤州。此番為了減輕李處耘東面水上威脅。

  第四步,調動侍衛司精兵南下後續增援池州;進言太后部署兵馬防備北漢。然後我與前營幕府諸公率殿前司主力南下,臨陣協調各路作戰……目標:採石渡口!」

  大堂內變得鴉雀無聲,因為郭紹說的內容比較多,大伙兒都在回想思考。但是王朴和李谷看郭紹的目光又與以前不同了……畢竟郭紹是個武夫,能短時間內就理清局面十分稀奇。

  牽一髮動全身,一旦開戰,沿江千里戰線都要動盪,到處都可能發生戰事影響全局。能從紛亂的形勢下,抓住中心、關鍵、線索確實需要頭腦。

  郭紹雖是武夫,文章和字寫得很爛,但他的思維並不僵化,畢竟在現代受過多年教育思維訓練,想法還是有不少的。

  曾經能夠掌握大局、文治武功、經驗豐富的強主已經不在了,郭紹是第一次主持這麼大的戰局;攻打蜀國是完全不同的經歷,因為蜀國入境處道路狹窄、途徑單一,難度在於攻險而不在部署。南唐國不同,水陸二維作戰,戰線廣袤,情況比較複雜,更加考驗決策者的部署。

  郭紹無法斷定自己的想法是不是中用,因為沒有類似的經驗。但是他這段時間已調整了心態……世上本沒有路,走過了才有路,不嘗試怎麼能得出結果?

  他見眾人沒有開口,又道:「咱們現在就著手開始辦,王使君即可對高彥儔下調令。剩下的人,準備紙墨,咱們先制定出草稿。」

  一時間大伙兒有了事做,不由自主地聽從郭紹的安排,各自忙活起來。王朴一面差人安排使官快馬,一面進衙署取印寫調令。

  郭紹的口氣平和,但是目光有神,說話流利而快速,表現出了精力充沛頭腦清楚的形象,官吏們此時已在不知不覺中信任他了。

  「大略有一個關鍵目標,採石渡口;圍繞一個中心突破口,李處耘部。然後分作四個步驟,第一步咱們幕府既獲太后授兵權、已經決策實施了。」郭紹對左攸說道,「左少卿來書寫總體作戰綱領……別的人從前到後各自寫步驟,我與你們分別敘述。先做出草稿,然後商議查漏補缺;完善後,明日一早便入朝呈報太后及中樞重臣,確定實施計劃。」

  王朴掌印,辦好了事返回大堂,便在一旁查閱前段時間整理好的卷宗,一面思索郭紹提出的方略。

  整個草稿並不算冗長,大伙兒反覆推論,解散後各自細查。中午、晚膳都在殿前司吃了,郭紹和王朴等數人晚上也住在衙署的套房內,以節省來回的時間。

  李處耘的干法,無疑一下子就把戰爭推入緊張的氣氛中;大事往往在開頭才是決定性的,因為隨著形勢發展,路會越來越窄、結果會越來越清晰,可控性就很小了。

  ...

  ...

  教你記 i(愛)75(奇書)wu(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