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五章 一個人的意志

  一秒記住【網

  蓄恩殿書房內簡潔古樸。中有一張橙黃色的木榻,那顏色卻不是上的漆,而是金絲楠本身的顏色。光滑的木面看起來有些陳舊,仿佛磨損嚴重,卻因此在紋理之中泛著好看的流光。

  郭紹徑直在那張塌上坐了下來,伸手從柔軟細膩的黃色袍服里掏出一根木頭模型。便是軍器監上呈的火繩槍機關。

  他拿在手裡翻來覆去看了一番,大致的構造早已明白了,但他還是沉下心來繼續細看。

  一個東西,只要耐心下來觀察,時間會讓人看清楚很多東西。這是郭紹的生活經驗。他的手指從機關一頭摸上去,腦子裡一面捉摸它的傳動。

  很快郭紹就發現了個問題。扣動扳機,讓夾著火繩的一頭按下去點燃火藥,這個過程是沒有問題的……可是火藥要將彈丸推出槍管,就有問題了!

  氣密性。【網

  不久前還叫昝居潤去鑄造實物試驗,就這麼個設計,試驗一百次都把彈丸打不出去。

  而以前直接用明火點火沒有這種問題,因為引線可以做得很細,引線孔比針眼大不了多少,膛壓不會消失。

  郭紹琢磨了良久,覺得直接用火繩點燃發_射_藥無法實現;還得在上面加一個引藥鍋,利用燃燒的引藥來點燃發射彈丸的火藥。

  不多時他又發現另一個問題:這種點火方式,可能會造成孔道堵塞而啞火。槍管就不好清理了……或許應該把槍管尾部做成容易拆卸清理的部件。

  郭紹以前以為火_藥_槍是非常簡陋落後的兵器,至今才發現問題極多。

  從火門槍到火繩槍,部件便突然複雜化;而且火門點火的火銃還沒什麼用處,要向複雜化的火繩槍進步顯然沒有動力,按理應該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網

  但郭紹知道火繩槍更先進、無須任何理由,他一個人的意志強行推進了這種發展。

  郭紹站了起來,走到桌案旁邊,將木頭模型放下,提起毛筆開始圖文並茂地描述自己發現的問題,以及一些重新改進的設想。

  這時門口的光線微微一暗,他感覺有人進來了。

  郭紹微微側目,發現進來的人是董三妹。

  郭紹沒說話,猶自詳細地書寫。

  「咯咯……」郭紹埋頭聽到一點細響,抬頭看時,茶杯已經放在桌子上,蓋子也揭開了,杯子裡的水面在左右晃動。他又看了董三妹一眼,見她面帶懼意。

  「怎麼了?」郭紹問道。

  董三妹忽然跪倒在地:「我……奴婢聽說陛下的大羿轉世,我很害怕。」

  郭紹當下便放下毛筆,伸手將她扶了起來,好言道:「這等傳言,一般人沒見過我輕信也就罷了,三妹怎麼還信?你仔細看我,哪裡是什麼神怪?」

  董三妹低著頭。

  郭紹又溫言細語地說了幾句好話,因為他絲毫沒有暴躁的跡象,董三妹便果真抬頭仔細打量郭紹……與皇帝對視是極其失禮的舉動,不過郭紹在這裡顯然不管那些規矩。

  董三妹看了一會兒,郭紹微笑道:「我是不是和別人一樣的?」

  董三妹臉一紅,說道:「都怪我傻,打攪陛下做大事了。」

  「沒有。」郭紹比較有耐心地看著她,似乎還在傾聽她說話。他是覺得花費一小會兒認真對待身邊的人,也許就能產生不同的氣氛……特別是董三妹這種年紀不大的姑娘,可能心理抗壓能力並不高。

  董三妹小聲道:「陛下對我真好,幸好遇到了陛下……」

  ……

  次日郭紹大步走進金祥殿東側的議事廳,留心回顧左右,感覺武將們的神態也與以前不太一樣,那種姿態真有點拜菩薩一般的模樣。不過郭紹相信能做到大將的人,都是有點見識的,不可能相信那些莫名的流言。

  他在上_位的椅子上正身坐下來,說道:「都起來罷,坐下議事。」

  這時王朴轉頭看向上_位,郭紹看了他一眼,開口道:「今日商議軍機,除在座諸位外,不得泄露消息。」

  眾人紛紛應聲。

  郭紹沉默下來,側目看向王朴。王朴起身拱手道:「樞密院奉陛下旨意,謀劃攻取幽雲十六州之事。諸公皆可表態,敘述理由……」

  話音未落,史彥超便道:「陛下想什麼時候打?」

  王朴愣了愣,與旁邊的魏仁浦面面相覷。

  史彥超道:「我不相信有陛下打不贏的仗,末將請為前鋒!」

  楊彪拉著一張馬臉,冷冷地看著史彥超,一言不發側頭看軍職最高的李處耘。

  李處耘這才開口道:「殿前司諸部將士士氣很高,末將對繼續用兵無異議。」

  楊彪這才幹脆地說道:「陛下說打哪,末將等就去哪兒!」

  韓通、高懷德等將紛紛主戰,大伙兒也不細說什麼理由,卻竟無一反對用兵!這場面讓郭紹稍微有點詫異,他確定了結果,便是與遼國開戰,禁軍沒有任何不願意的情緒……大周整體制度依舊延續「五代十國」的局面,軍事優先,只要軍隊擁護,發動戰爭幾乎不會有實質的阻力!

  郭紹一向有獨立思考的習慣,但周圍人還是會影響他的權衡判斷。因為他相信這些身居高位的文武大臣都不是頭腦簡單的人物。大將們從戰場九死一生、又經歷中原劇烈的權力角逐,裡面大部分人至少是(後)漢時期就為將的人,沒點能耐穩不到現在的地位。

  這時魏仁浦起身拜道:「臣有一言。」

  郭紹保持著語速較快又鎮定的口氣:「魏副使有話但說無妨。」

  魏仁浦淡然道:「幽雲十六州本就是『中國』之地,遲早要拿回來。

  吳越、南漢等雖對大周已無威脅,卻始終不願奉詔歸降,天下人仍未真正明白大周的武力,很多地方的事懸而未決。或許此時最強的遼軍,咱們還沒真正較量過的緣故。

  先攻幽雲之地,可一舉兩得。大周震懾天下,傳檄而定,可更快地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