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四十一、說說越南那點事

  唐朝初年將安南改為都尉府,因它隸屬領南管轄,它的安南名字從此才被國人叫起來。

  唐朝滅亡後,安南被南漢劉隱所兼併。這個時期可是中國最亂的一段歷史。國內的這些封建地主們都在忙著爭權奪位,沒人再多操一份心,管管手下的番屬國。

  這個時候,安南國內也開始發生判亂,其形式,很與今天的國際形勢接軌。一名叫丁部領的頭目,因打仗不要命,又會拉攏人,帶著一幫人成立了黑幫組織。其團伙組織漸漸強大後,便自立為王。

  宋朝建立後,宋太祖趙匡胤派兵平定了南漢,順便也把丁部領的座椅給掀了,安南仍然屬天大宋的隸屬國。別看宋朝打遼國、金國打不過,滅你個番幫小國還是不在話下。

  從外面看,安南歸附了大宋。但在他的國內卻開始了權力相爭。先是黎桓篡奪了丁氏的權,而後又是李氏篡了黎氏的權,直到李日燇說了算時,也就是到了南宋(1164年)才封其為安南國王。從此,安南又成為一個王國。不過,他仍然是大宋朝的一個隸屬國。

  到了元朝時,元世祖忽必烈平定了雲南,接著又派使者召安南王入京朝見。

  沒成想安南王不理,這下可惹惱了元世祖。噢,整個大中國都是我忽必烈的,難到你不服不成。於是,忽必烈二話不說,一道聖紙下來,命令大將脫歡把安南王擒到北京城來見。

  那可是冷兵器時代,長途奔襲該有多麼難。但對於蒙古大軍來說,這點困難根本就不算什麼,歐亞大陸都能拿的下,還怕這點險山障氣。於是,脫歡帶著大軍開拔進安南。

  這時的安南王已是陳日烜了。

  安南王見大軍壓境,也是一點不敢怠慢,迅速排兵布陣,在各個山路口做好了埋伏。然而,蒙古騎兵一到,安南的所有軍事重地就跟摧古拉朽般全都倒台。元軍連續打了七仗是七戰七勝。

  陳日炟一看不行,只好帶人坐船逃到大海躲避。由於元軍後勤供給不上,沒辦法長期占領安南,只好撤回。

  陳氏一看這樣與元朝對峙下去,終沒自己的好果子吃。不等元朝再次征討,便主動納上降書順表,把自己的皇帝位撤掉,繼續當元朝屬下的藩臣。

  越南故事講到這,本想收筆了。因為在《明朝那些事》里,清風明月對明朝的故事大都講到了,所以再講就是重複。可當我再次翻了一遍那本書時,楞是沒找到明軍征伐安南的故事。故此,我在這裡就詮釋一番吧!

  明朝與安南的故事,特別是在永樂年間,看上去非常的解氣。大國的威風可算是玩盡,看著過癮啊!要比我們在七九年的自衛反擊戰發揮的淋漓盡致。什麼叫大國,什麼叫說了算。老大發火了,就要讓小弟看看什麼才是真正的老大。與老大來橫的,玩硬的,其結果,只能是把自己擺平。

  故事是如此的精彩。因此,我真的不想把這段丟了。

  這樣寫下去似乎與我們的主題太遠了。其實不遠。我們就把他當做遠古的一場「七九」吧!與我們近代的「七九」做個比較也成。

  好了,旁白就說到這,還是繼續說說越南那點事!

  到了明太祖朱元章這一朝。朱元章的威風絕對達到了不戰而決人之兵的地步。

  得到元朝天下之後,明太祖朱元章在皇宮內寫了一道聖紙,命人向安南頒發。

  安南王陳日煃見了後,一點不敢耽擱,立即派大使上京朝貢,並向大明皇帝表明自己身份,我永遠是大明的番臣。

  朱元章一看,不用自己動兵,陳氏安南王就歸順了,心裡別提多高興。

  在安南歸順這個問題上,何以大明與元朝如此不同?

  其實並不是朱元章比忽必烈還有本事。如果細究起來,恐怕大明的這點威風還是人家脫歡給建立的呢!因此說,元朝不是一點功勞沒有。

  為什麼這樣說,因為到後來,安南人一提起脫歡的名字,連不懂事的小孩都怕。而剛剛建起來的大明,沒有向安南派過一兵,人家怕你何來。因為你是中央大國,管你換不換朝代,是什麼人在執政。有地位在哪,有名聲放那,所以他們很怕。

  就這樣,陳氏王朝一聽說中土換了江山的主人,便顯的很老實,忙不跌的表忠心,以免再次出現脫歡這樣的猛將來攻打安南。

  大明的中央地位在安南再次確立,以致於在後來,安南國內發生騷亂,家族紛爭,都要由明朝派使臣去調解。

  後來,安南國內一個叫黎季的國相,殺了現任國王,另立一個不懂事的孩子為王,開始獨攬王權。

  朱元章知道後,非常震怒,便派人送去一旨詔書加以遣責。

  黎季感到害怕,便把新立的這個王給殺了,又立了被害國王的兒子繼位。沒多久,他見朝庭沒啥反應,便又把新立的還在吃奶的小王給殺了,所幸讓自己的兒子為王,這樣來的更徹底,免得藏著壓著,麻煩。

  想當王也總得給自己找點理由吧!找什麼呢!找什麼都不可靠,最好還是與大明拉拉近乎,弄個近親什麼的!

  於是,這個黎季從堆成山的資料中找出幾條理由,引經據曲,說自己是舜的後裔胡公滿的後代。

  胡公滿,沒幾人知道,可舜在中國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那可是遠古的一位好當家人。舜的老家在哪?在黃河一帶,那可是中國人的發源地。

  他覺的,這樣一來,我是舜的後裔,那我也就是中原人。我一個中原人當了安南王,你們還會有什麼想法嗎?肥水不流外人田,自己人當王,總比外性人好吧!

  黎季想的挺美,還真就立國號為大虞,並上書朝庭詐稱他的姓名叫胡一元,兒子叫胡大,胡大是皇帝,自稱為太上皇。

  他在上書中說陳氏沒了繼承人,自己又是陳氏的外甥,請求總管國事。

  太祖朱元章也挺實在,還真認親。說,既然他們家沒人了,那你就擔起這份重任吧!

  朱元章真就聽他的了,承認胡大為安南王。

  奸人們做事都很聰明,都會繞彎子。直的不行,咱就換個說法。這不,黎季過關了。

  如果這樣順下來,安南也就沒什麼事了。可黎季偏偏遇到了朱棣這位不省事的皇帝。

  朱棣當皇帝的第二年,可能胡大看出點什麼,覺得這位皇帝與朱元章不同,還是先拉攏拉攏吧!於是,把原先占領的思明的一塊地盤讓了出來。讓就讓出來吧!不,他得做做宣傳,表示我服從你大明,我很仁義,是個好國王。

  從這件事上,朱棣也認為這個胡大不錯,很懂事理,因此,也就承認了胡大在安南的地位。

  有一天,突然寮國派遣使臣送一個人給朱棣。

  送來的是誰啊!沒承想,送來的竟然是原安南王的孫子。

  胡大不是說陳氏沒人了嗎,怎麼又冒出個孫子來,這下可引起了朱棣的懷疑。

  先聽聽來人怎麼說。於是朱棣讓來人上了份奏摺。

  來人說,自己是已故安南王陳日炟的孫子叫陳天平。這個陳氏安南王也怪,凡是他的子孫,名字上都加個火字。好像是在額頭上打的標籤一樣,決不會有假。只要見了這樣的字,非他陳家子孫不可。陳天平卻沒有。

  這個陳天平還真能說,列舉了一大堆陳氏繼承人之後,這才說到自己。說他們陳家向來對天朝恭順朝服,大明建立後,他們是率先歸順朝庭,所以太祖朱元章皇帝才加封為安南王,有賜印為證。

  陳天平說的一點不差,他真是老安南王的後代。

  在陳日焜當王時,黎季篡黨奪權,大肆捕殺陳氏一族,又將名字改叫胡一元。這點我們前邊說過。

  陳日焜當王時,陳天平因在國內受到排斥,所以就跑到外面玩,反正有國家給報銷,不玩白不玩。

  就像我們今天退居二線的有些老幹部一樣。退休不到年齡,留你在單位吧!你又是老領導。沒人敢支派你幹活。整天呆著,不給領導找麻煩,出難題才怪。所以,不知哪位領導想了個高招。凡是二線的老領導,一律自由活動。在家也成,出去玩也可以。反正你別在單位呆著。

  就這樣,公務崗上已經形成了不成文規定。凡是年齡到站的老領導一律自由活動。於是乎,若大的一個國家內便出現了一幫退休年齡不到,且又不干工作的領導幫。

  千萬別小看這幫人群,如果從正科級算起,一般都在五十二周歲開始玩。在全國有多少這樣的領導幹部啊!五十二歲,那也是中青年的歲數,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於是,有些人表面是呆著,其實在暗地裡,又干起了私活。一方面拿著工資,另一方面還可以在私企上找點事干。憑著過去的老關係,監些職什麼的。

  總的看來,這又是我們國家的一種不正常的人流走向。

  在一一看無一錯版本!

  雖然國家白白丟了大量稅收,便新領導們卻免了不少麻煩。這樣一來,對新領導也好,對老幹部也不錯。免得他們這些人,在單位沒事幹,給新領導挑眼剝刺。因此,單位也願意掏腰包,讓他們出去一玩,幹什麼都行。只要你離開原工作單位就成,愛幹啥,就幹啥。真是兩權其美。可就苦了國家。退休年齡的政策也是白紙一張。

  另外還有一種怪現象。每年旅遊旺季,曾經的下屬單位接待他們這部份人的消費,也是非常沉重的。

  說到陳一平,也想到了我們今天的老幹部。可能這就是個習慣,哪朝哪代也如此。

  這個陳天平在外面這麼一玩,還真檢了條命,黎季把他給忘了。等黎季發現陳天平組織人準備討伐他時,便先下手為強,帶兵把他們這個還沒組織起來的反黎救**驅散。

  陳天平只好倉皇逃跑。跑哪去啊!整個國家都姓胡了,沒人敢留他。現在出來投降也不行,出來,胡一元就會殺了他,而且是殺人滅口。因為黎季說過陳家絕了後,現在有你陳天平在,那還成。所以,他肯定要殺陳天平。

  因此,陳天平只好在荒野中貓著,採拾野物充譏。

  長時間抓不到陳天平,這個叫做胡一元的黎季也就放鬆了戒備。陳天平這才逃到了寮國。

  到了寮國後,陳天平想跟寮國借兵,回國討伐黎季。可此時的寮國國內也動亂不已。維持自己的日子還弄不過來呢!哪有兵給你。不管吧!又有老輩人的面子。最後,寮國想了個主意。你家不是還有大人嗎!這個時候不找大人找誰!

  於是,寮國派人把這個陳天平送到大明南京。

  這個陳天平還真會說話,連哭帶磕頭,請朝庭發兵征討黎季。在請求中,還把申包胥抬出來,願意以死報國。

  朱棣聽了陳天平訴苦後,覺得這個故事講的不錯,確實值得同情。可是,老爺子那輩已經承認胡大這個安南王好幾年。現在只聽陳天平這麼一說,就就把老爺子給否了,這樣有點太不像話。再者說,凡事不能只聽一面之詞,還得聽聽胡一元怎麼說。

  開庭,也要當堂指正。

  「行了,我聽明白了,你下堂歇著吧!」畢竟是軍國大事,來不得半點馬虎,朱棣把陳天平打發走,決定等等再說。

  陳天平請兵不成,國又回不去。沒辦法,繼續在南京城玩吧。

  到了十二月,安南派使臣到南京城向朱棣賀元旦之喜。朱棣一看機會來了。

  「來人,把陳天平帶給安南的使者看看。」

  朱棣叫人把陳天平帶去見安南使者,想讓他們認認,這個人是不是原安南王之後。

  等到陳天平見到安南使者之後,出現的景況連朱棣都沒想到。

  使者們認出了陳天平,有人驚呼,「這不是老王的孫子嗎!」

  於是乎,前來的安南使者立卻跪倒。甚至還有人淚流滿面,痛哭不已。在場的人沒人不感動。,

  再加上明朝的大臣們一番痛責,這些安南使者沒人敢不說真話,便一五一十地把黎季篡權過程講了個底透。

  朱棣聽了後,也是感嘆不已,「我在早先就懷疑這個胡大的來歷,可是問了他的人民後,都跟他說的一樣。這才封了他安南王。現在問題來了。如果查證屬實,一定要把這胡大抓到大明查辦。」

  有了這個場景,朱棣還是沒有隨便下結論,決定先查清了再說。於是,大明派遣御使李琦、行人王樞一起去安南調查此事。

  這個黎季真是夠狡滑,不等查案的人出發,一聽消息,又派人過來,對朱棣說,「原先都是我的錯,我願改正,聽憑大明處置。」同時又提出一個要求,「為了國家安定,願意讓陳天平早日回國主持國事。」

  朱棣一聽也很高興。胡大主動承認錯誤,也給大明省了好多事。萬一他頂著不退位,大明還得派兵。

  但朱棣還是不放心,於是又加派了五千兵馬,準備跟隨陳天平回國。

  日子是定下來了,可人卻遲遲沒動。

  別人不急,可胡大卻急了。連番三四次派人過來,要求陳天平儘快回國。

  這時候,朱棣就應該想想了。胡大當安南王好幾年,不會這麼著急把王位讓出來吧!急著催促陳天平回去,是不是有別的陰謀。

  可是,當時沒人往這方面想,都認為是天國的神威把這個假安南王給鎮住了。他不想讓也不行,早讓出來,還會減輕罪過。

  這麼一輕信,便將大明的五千兵馬,連帶著跟去的幾位大臣一起送命在蠻荒之地,永遠都回不了中土。

  大明的面子,假安南王胡大是一點沒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