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光武帝劉秀!

  「死!」

  呂玲綺率領狼騎兵衝垮外圍的袁軍,方天畫戟斬向顏良,勢如驚雷!

  顏良突遭截殺,大驚失色,揮刀攔截呂玲綺的方天畫戟。閱讀

  兩把長兵器激撞,火花四濺,顏良都足以感受到呂玲綺的攻擊中蘊含的可怕力道。

  「哪裡來的野丫頭,敢來招惹你顏良大爺!你……與那個人有些相似!」

  顏良看清楚呂玲綺的長相,不由想起了那個男人。

  雖然性別不同,但二人的眼神實在是太像了。

  而且,兩人使用的兵器,著實是一模一樣,就連戰馬都一樣是赤兔馬。

  「你是呂布之女?」

  顏良說出了那個男人的姓名。

  「你知道吾父?」

  呂玲綺一邊質問,一邊與太史慈夾擊顏良。

  太史慈雖然失去了最常用的雙戟,但太史慈的劍術也一點不弱,長劍竟然爆發出劍氣!

  兩員猛將夾擊顏良,顏良獨木難支,咬牙切齒:「我不但在原來的世界見過呂布,在這裡也見過,但為何要告訴你!」

  「那你找死!」

  呂玲綺見顏良明知而不答,劍眉一挑,方天畫戟揮舞更快,趁著顏良因為與太史慈消耗了大多數體力之際,壓制顏良!

  顏良與太史慈打了大半天,體力早已經不濟,被武力比自己低的呂玲綺壓制,勃然大怒,卻無可奈何。

  體力充沛狀態下的顏良自然可以擊敗呂玲綺,但這不是剛剛打了一仗,體力不濟了,被後輩欺負,以至於顏良極其憤怒。

  人在極其憤怒的情況下,就會極其憤怒。

  現在的顏良就壓抑著滿腔怒火。

  呂玲綺的騎兵只是夏軍的先鋒,在後方還有源源不斷到來的騎兵。

  「白袍軍攻其左,楊家軍攻其右!」

  張華抵達戰場邊緣,立即命令白袍軍和楊家軍出動,夾擊東漢軍。

  東漢軍的人數依然占據優勢,然而在大勢上,卻處於下風,有被擊潰的趨勢。

  「奔流!」

  陳慶之的白袍軍速度奇快無比,猛攻東漢軍左側,白袍軍副將馬佛念高舉馬刀,將一個袁軍騎兵斬於馬下!

  白袍軍像是白色湍流,激盪而過,沿途的袁軍騎兵無不倒在白袍軍鋒利的馬刀之下!

  陳慶之為白袍軍軍魂,跟隨白袍軍推進,卻不直接參與戰鬥,而是強化白袍軍的屬性,讓白袍軍像是一把銀亮的軍刀,刀鋒所指,無堅不摧。

  「楊家軍,隨我殺敵!」

  楊業、楊延昭父子的楊家軍騎兵不如陳慶之的白袍軍,但勝在父子兩人的武力遠高於陳慶之,憑藉個人的武勇奮勇殺敵,襲擊耿弇的東漢軍。

  「援軍到來,正是破敵之時!」

  「出城逆戰!」

  周瑜、魯肅一直在城內等待機會,就是否要出城與耿弇戰鬥而左右為難,而此時夏軍到來,有夏軍的騎兵抗衡耿弇的幽州突騎,周瑜、魯肅就可以帶著吳國的步兵和弓箭手出城,加入戰鬥。

  「就是他給孫策的勇氣來反抗光武帝嗎?」

  袁紹看到數萬夏軍到來,知道是張華在背後支持孫策,因此孫策才敢正面與光武帝為敵。

  對於東漢末年的武將而言,光武帝劉秀的影響力可謂是空前,理論上孫策沒有其他諸侯撐腰,也不敢與劉秀為敵。

  「形勢對我們不利,昨夜夜觀天象的凶兆,可能不只是指孫策、周瑜設下伏兵,還有夏軍到來這一件事。」

  沮授夜觀天象,可用於預測戰爭、人事之凶吉。

  只不過,沮授遇到了比較尷尬的情況,那就是凶象,可能對應多種情況。

  本來以為凶象是應驗在太史慈這一支伏兵之上,不料,張華的夏軍到來,同樣是一種凶象!

  「這種情況,即使想要從容退兵,恐怕都難以做到。除非我們也有援軍。」

  田豐對此也深感棘手。

  十幾萬東漢軍遭到攻擊,尤其周瑜和魯肅的吳軍體力充沛,導致東漢軍有崩潰之勢。

  袁紹臉色鐵青,張華打亂了他的部署:「聽從我的命令,有序退兵!」

  袁紹接連下達命令,讓袁軍各支兵馬有序撤離戰場。

  袁紹之所以成為漢末大諸侯,除了他顯赫的出身,與袁紹自身的能力也不無關係。

  各個袁軍武將看到令旗,按照袁紹的命令開始後退。

  耿弇也不清楚到底有多少夏軍到來,捨棄被圍困的孫策,在戰場的另外一邊,重新調整隊形。

  這種情況之下,耿弇也只能如此。

  要是還想著活捉孫策,那麼耿弇的東漢軍可能會遭到內外夾擊,然後兵敗如山倒。

  耿弇、袁紹變陣,迎戰新加入戰場的敵軍,而孫策、太史慈、董襲、凌操等人,趁機逃出生天!

  這個時候的孫策、太史慈等人,全身被鮮血染紅,甲冑破損,幾近喪命。

  太史慈一隻短戟破碎,長劍出現崩口,可見戰況之慘烈。

  「他們終於來了。」

  孫策鬆了一口氣。

  張華承諾的援軍,讓孫策苦等了幾個月時間,這才出現。

  「休整一個時辰,然後再次參戰,徹底擊潰對方。」

  孫策也是一個狠人,幾乎脫力,卻想著休整一個時辰後,繼續投入大戰,要徹底擊潰耿弇和袁紹。

  因為這樣的機會,並不多見。

  「你們護著我!」

  諸葛恪跟隨張華支援朝歌城,目睹戰場混亂,於是再次動用靈魂出竅的天賦,靈魂來到朝歌城戰場上空,俯視下方正在快速變陣的東漢軍,將東漢軍的陣型牢牢記住。

  「嗯?」

  諸葛恪獲得半個上帝視角,突然看到戰場北邊,沙塵滾滾,打著漢字軍旗——又有一支東漢兵馬到來!

  光武帝劉秀派來支援耿弇的援軍到來!

  「解!」

  諸葛恪看到耿弇的援軍來到,趕緊解開靈魂出竅的秘術,意識回到體內。

  「大將軍,大事不妙,耿弇的援軍將至,有數萬兵馬!」

  諸葛恪騎馬找到張華,向張華告知這個重要的消息。

  「你怎麼知道?」

  張華盯著諸葛恪,這個諸葛瑾的兒子,也不是什麼簡單角色,官至吳國大將軍,他的天賦,即使張華也不甚了解。

  諸葛恪還是不怎麼信任張華,沒有點明自己的能力,以免將來被張華利用:「此事,千真萬確。」

  鐵鷹斥候向張華稟報:「主公,有數萬兵馬從北邊到來!」

  「難道劉秀已經算到了這一步?果真如此的話,那麼劉秀的算計也未免太可怕了。」

  張華還以為劉秀已經提前算到了這個時候耿弇會陷入危機,因此援軍才會及時到來。

  「吁!」

  雲台二十八將之一的吳漢勒住戰馬的韁繩,觀察混亂不堪的戰場。

  朝歌城戰場,夏軍、吳軍、漢軍、袁軍,四方兵馬混戰,而每一個勢力的大軍下面,又有不同武將的部眾。

  「連耿弇都陷入苦戰,被迫向陛下請求援軍,對方能力到底如何?」

  吳漢發現用兵能力超過自己的耿弇都無法擊敗孫策和張華的聯軍,臉色凝重,不敢輕舉妄動。

  吳漢的五萬漢軍與耿弇、臧宮等人的漢軍匯合,很快也加入戰場。

  而張華這邊,冉良、陳午的乞活軍也投入戰鬥。

  河內的朝歌城,四方勢力,集結了差不多四十萬大軍,相互混戰,廝殺不斷,規模空前!

  耿弇和袁紹本來有崩潰的趨勢,但吳漢和另一個雲台武將的五萬援軍到來,讓耿弇的漢軍重振士氣,又有了攻打朝歌城的信心。

  差不多四十萬大軍混戰,從日中打到傍晚,直到雙方生怕夜間分不清敵我而導致自相殘殺,這才罷兵。

  張華的夏軍和部分吳軍在朝歌城外構築營壘,與東漢軍的營地對峙。

  耿弇和吳漢的東漢軍,依然在城外的營壘駐紮。

  吳漢帶來的五萬漢軍可都是生力軍,耿弇得到這一支兵馬相助,並不處於下風。

  「漢軍還沒有退兵的意思。」

  周瑜發覺耿弇的漢軍沒有因為夏軍到來而退兵,認為事出蹊蹺。

  魯肅也試圖分析:「漢軍和袁軍,兵力達到二十五萬,即使死傷一批兵馬,還有二十萬人,人數比起我們,也不算少,大概耿弇認為還能憑藉這些兵力,擊敗我們。光武帝可是拿耿弇與淮陰侯韓信比較,想必耿弇對自己也胸有成竹。」

  周瑜陷入沉思:「或許正如子敬你說的這般,當然,也有可能存在更深層的原因。」

  「哈哈哈,今日之戰,真是痛快!」

  孫策在征戰一日後,回到城中,大口喘氣,慶幸劫後餘生。

  「今日之事,險之又險,差點便馬革裹屍。還好我們技高一籌,否則險些被顏良、文丑給留下來了。」

  太史慈想到一整天的激戰,他的體力也到了極限。

  「兄長,你還活著,當真是再好不過了!」

  一個少女武將見到孫策,大喜過望。

  「香香,你怎麼來這裡了?」

  孫策沒有想到孫尚香竟然會跟隨張華的大軍來到朝歌城。

  孫尚香背著弓箭,甲裙沾滿鮮血,顯然孫尚香也經歷了一場大戰。

  「兄長有難,我豈能見死不救?反倒是兄長瞞著我,如果不是我請求援軍,兄長怕是不測。此事就不用感謝我了。」

  孫尚香還以為是憑藉她的關係,張華才會出兵相救孫策。

  但在場之人全部是人精,他們都知道為何張華會選擇出兵相助孫策。

  天下間沒有免費的午餐。

  張華出兵相助孫策,更多是出自於自己的戰略考慮,而絕非是僅僅因為孫尚香的緣故。

  所謂紅顏禍水,只是一些人甩鍋的藉口。

  真正的梟雄,沒有幾個人會因為女人而做出重大決策。

  孫策看向孫尚香身邊的張華,張華倒沒有受傷。

  張華已經很久沒有親自衝鋒陷陣,更多的是排兵布陣的決策者。

  「此次多虧你出兵相救,否則我不是耿弇與袁紹的對手,可能會因此死於他們的圍攻之下。」

  孫策知道張華來者不善,不過確實是孫策自己請來的援軍,而且,正是因為張華到來,孫策和太史慈這才倖免於難。

  太史慈抱拳道:「多謝相救。」

  「不必客氣,你們的事,就是我張華的事。」

  張華也不見外,開始擴張自己在孫策軍中的威望,讓孫策麾下眾將蒙受自己的恩惠。

  張華又看向孫策身後的二人,一個羽扇綸巾,一個士子青衫,氣度不凡:「想必兩位就是周公瑾和魯子敬了。」

  周瑜和魯肅這兩人可是大人物,也是江東四大都督的前兩位,吳國的智囊。

  張華也很容易分辨二人,帥的一塌糊塗的就是周瑜,羽扇綸巾,雄姿英發。

  魯肅看上去像是個老實人,但實際上也不是什麼簡單角色。

  張華覬覦此二人已久。

  不過以周瑜與孫策總角之好的親密關係,想要讓周瑜效力,那麼前提必然是讓孫策臣服。

  魯肅亦然。

  周瑜、魯肅也是第一次見到張華,在好奇地觀察這個執掌著幾十萬兵馬、千萬人口的大領主。

  與此同時,周瑜、魯肅還在想著另外一件事情。

  袁紹已經選擇依附光武帝劉秀,成為劉秀的附庸。

  那麼孫策勢力的處境與袁紹勢力的處境極其相似,很有可能都會淪為附庸的命運。

  看似這是孫策與袁紹在相互攻伐,實則是張華與光武帝劉秀在爭奪河內的地盤。

  此事,還要看孫策的態度。

  朝歌城外的東漢軍,還沒有撤兵。

  張華在安排各支兵馬的營地之後,憂心忡忡,招來錦衣衛指揮使朱驥,再三確認:「光武帝劉秀,此時在何地?」

  「根據派到常山的錦衣衛提供的情報,劉秀此時還在常山一帶,討伐太行山群雄。前來支援耿弇的是雲台二十八將之中的吳漢。其人勇鷙有智謀,不好對付,在雲台二十八將之中,用兵能力,僅次於馮異、耿弇數人。」

  「如果只是吳漢,我就放心了。」

  張華並不擔心吳漢。

  雖說吳漢被歷代文人認為是名將,但云台二十八將,沒人比得上光武帝劉秀。

  只要位面之子劉秀沒有親至,張華就無所畏懼。

  「我怎麼有一種不妙的預感?」

  然而,張華心中惴惴不安的感覺並沒有消失。

  東漢軍的營地,灰頭土面的袁譚,向袁紹請罪:「父親大人,孩兒作戰不利,請責罰!」

  「夏軍勢大,非戰之罪。」

  袁紹在白天目睹了張華的夏軍的可怕,因此沒有怪罪袁譚。

  耿弇與吳漢的營帳,雲台二十八將之中的耿弇、吳漢、蓋延、臧宮、王霸,五人齊聚,商議進退。

  「憑藉我們的兵力,恐怕已經不足以攻克朝歌城,因為朝歌城的兵力,不比我們少。」

  「我們這次大舉用兵,卻無法取得進展,陛下未必會滿意於這個結果。」

  「如果不可行而為之,反而會導致更大的損失。我們已經不只是在與孫策為敵,還在與整個河洛和關中為敵。想必你們也清楚,河洛和關中的兵馬,如果傾巢而出,會有多麼可怕,絲毫不遜色於我們的兵力!」

  耿弇力排眾議,不認為可以做到以少勝多。

  以少勝多的前提是雙方武將、兵力精銳程度不在一個層次,或者對方犯了重大錯誤。

  如今雙方勢均力敵,又是守方占據優勢的攻城戰,已經不滿足攻城的條件。

  「無需退兵,亦可破敵。」

  一個年紀三旬出頭的男子闖入營帳。

  隨著他出現,耿弇、吳漢等人都露出驚喜的表情。

  到來者,不是他人,正是光武帝劉秀本人!

  「陛下,您不是讓末將帶兵,前來相助?怎麼您御駕親征?」

  吳漢深感意外。

  本來他才是支援耿弇的主將,東漢軍放出去的消息也是如此。

  但不料,劉秀御駕親征!

  如果是劉秀親至,那麼結果就大不相同了。

  以少勝多,正是劉秀的強項。

  劉秀身邊跟著一員持戟戰將,沉默不語。

  劉秀環視提前到來的五員雲台武將,說明來意:「要想欺騙敵人,必須要騙過自己人。孤擔心南邊戰事長久不決,因此親自前來結束這邊的麻煩,一戰而定河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