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爾袞絕不會死於此地!」
多爾袞歇斯底里,浴血奮戰!
姜維為了殺他,親自率領一萬夏軍,猛攻遭到伏擊的多爾袞!
鄧艾也加入圍攻!
多爾袞手底下最精銳的百餘白甲兵,為了護衛多爾袞,戰死過半!
倒下白甲兵刀下的夏軍,有七百人之多!
多爾袞一人手刃數十夏兵,雙眼通紅,猶如血人,馬刀往下滴血。閱讀
除了多爾袞和白甲兵,八旗牛錄和八旗騎兵也拼死力戰。
姜維、鄧艾不斷調兵截殺,導致多爾袞始終難以殺出重圍。
多爾袞不甘心死於此地。
大爭之世,各方諸侯都有希望逐鹿中原,多爾袞所在的後金集結了眾多文臣武將,也有希望取勝。
「白甲兵不愧是八旗的精銳騎兵,付出幾十人的代價,就殺死數百人。要是白甲兵數量更多,勝負難料。」
姜維調兵圍堵多爾袞,想要殺死這個難纏的對手。
多爾袞控制奴隸的手段,在某種意義上,對夏軍有不小的威脅,因此姜維想要除掉多爾袞。
另外,如果可以擊殺多爾袞,那麼姜維立下的功勞,還要勝過鄧艾。
「將軍,你聽,是鳴金收兵的聲音!」
姜維的軍司馬提醒姜維。
混亂的戰場上,確實傳來了范仲淹下達的鳴金收兵的號令聲。
「此時鳴金收兵,只有可能是對方援軍已至,而且數量還不少。」
姜維收到范仲淹的命令,於是開始集結兵力,不再圍堵多爾袞。
多爾袞還有幾千兵馬,短時間無法結束戰鬥。
夏軍眾將重新集結,多爾袞與阿濟格趁機突圍。
「啊啊啊!」
阿濟格在逃亡時,被張煌言一箭射中後背,撕心裂肺的痛楚傳來,阿濟格強忍痛意,還是撞開張煌言的騎兵。
「賊子果然兇狠,猶如野豬,即使中箭,還是會傷人。」
張煌言見阿濟格這樣都沒有被殺,也不禁感慨阿濟格的頑強。
皇太極率領三萬八旗軍到來,北風捲地,大旗招展,踏破積雪。
因為多爾袞、阿濟格中了埋伏,八旗死傷上萬,屍體隨處可見,覆蓋著薄薄的冰霜,皇太極知道自己還是來遲了半步。
多爾袞、阿濟格在寒冬死戰多時,因為凍傷,面無血色,更兼戰敗,神情萎靡。
此時見到皇太極,二人不知該如何應對皇太極。
「多爾袞、阿濟格,你們不是初次上陣,連簡單的伏兵都看不透,真是令人失望。」
皇太極出言打擊兵敗的多爾袞、阿濟格二人。
努爾哈赤勢力,各個武將都有自己的部曲。
多爾袞、阿濟格手底下的牛錄和白甲兵折損不少,兩人元氣大傷,兵力加在一起,也未必勝過皇太極了。
皇太極倒是成了努爾哈赤勢力最大的贏家。
不過折損的終究是努爾哈赤的兵馬。
「我在出發之前,已經提前告知父汗,要是他知道你們折損這麼多兵馬,其中還有精銳的白甲兵,必定會龍顏大怒,你們等著承受父汗的怒火吧。這是戰敗的代價。」
皇太極救下多爾袞、阿濟格二人,但不意味著二人可以平安無事。
多爾袞咬牙切齒,皇太極做的沒有什麼問題,多爾袞還是充滿恨意。
魯莽的阿濟格暴走:「皇太極,凡事不要做的太過分,不然我們三兄弟不會放過你!」
皇太極臉色陰沉:「我做的沒有什麼不對,而且不是我出兵,你們早就沒有了性命。大爭之世,如果我們幾兄弟不能齊心協力,根本打不下江山,只有尊我為皇太子,才能逐鹿中原。難道這個道理,你們還不懂嗎?」
皇太極一邊訓斥多爾袞和阿濟格,一邊收攏潰敗的殘兵。
他看向對面,以皇太極的能力,也未必可以取勝。
范仲淹收兵,也在整頓兵馬,與皇太極對峙。
范仲淹領六萬夏軍進據滎陽,皇太極、多爾袞、阿濟格三個貝勒的八旗軍加在一起也有六萬。
姜維和鄧艾伏兵成功,多爾袞和阿濟格的八旗軍被斬上萬。
皇太極三萬生力軍到來,范仲淹沒有絕對把握擊敗皇太極。
目前范仲淹的兵力略多於三個貝勒,但皇太極的騎兵數量眾多,在地形平坦的中原,不容易對付。
「退回滎陽鎮。」
范仲淹重創多爾袞和阿濟格的兵馬之後,取勝班師,退守滎陽。
天寒地坼,皇太極也不好攻城,何況守軍數量比皇太極的兵力更多。
夏軍還在虎牢關集結,范仲淹隨時可以得到補給。
「昔日楚漢之爭,漢王劉邦與西楚霸王項羽反覆爭奪滎陽,曠日持久。此時天寒,不宜攻城,退回大梁。待冰雪融化,再設法奪回。」
皇太極熟悉中原歷史,知道滎陽鎮不好爭奪,如果不是李密疏於防備,被姜維、鄧艾、薛仁貴等人奇襲,在滎陽鎮可以獲得八旗援助的前提下,夏軍至少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攻下滎陽。
努爾哈赤的營地,當努爾哈赤得知多爾袞與阿濟格兵敗滎陽,八旗軍陣亡超過一萬兩千人,果然大怒。
「削減多爾袞、阿濟格的牛錄數量,這些被削減的牛錄,我親自統領!」
努爾哈赤將多爾袞和阿濟格能夠調用的兵馬削減,作為懲罰。
「大汗,發生何事了?」
後金開國五大臣,額亦都、費英東、何和禮、安費揚古、扈爾漢,見努爾哈赤暴怒,於是出言詢問。
這五人是最早跟隨努爾哈赤的五名猛將,幫助努爾哈赤統一女真部落,在明朝試圖鎮壓女真的薩爾滸大戰,這五人立下戰功,努爾哈赤才能真正在遼東立足。
努爾哈赤自稱汗王,建立後金,任命這五人為五大臣,同聽國政。
他們與努爾哈赤是一輩人,資歷比起皇太極、多爾袞他們還要老許多。
沒有努爾哈赤和五大臣統一遼東各個女真部落,也就沒有後面的大清。
從窮山惡水打出來、帶出精銳八旗的五大臣,與努爾哈赤幾乎是白手起家,能力未必比皇太極、多爾袞遜色,畢竟他們當時的處境,比起皇太極、多爾袞艱難多了。
五大臣與努爾哈赤統一遼東女真諸部,類似四大怯薛長與鐵木真統一蒙古諸部,都是這些勢力的第一批名將。
這些人與努爾哈赤出生入死,感情深厚,見努爾哈赤發怒,於是詢問。
「小兒兵敗滎陽,八旗陣亡萬人。」
努爾哈赤對這五個股肱之臣毫不保留。
「不過是折損萬人罷了。當初大汗以十三副遺甲起兵反明,處境比起現在還要艱難。沒有了兵馬,再招募就是了。」
「諸位貝勒還需要多加歷練啊。」
「滎陽鎮不可有失,必須設法奪回。」
「南邊的曹操,也不可不防。」
五大臣你一言我一語,向努爾哈赤出謀劃策。
「滎陽鎮,必須奪回,必要時候,本大汗親自出兵,與你們一起攻拔滎陽,殺入河洛!」
努爾哈赤因為多爾袞和阿濟格戰敗,遷怒於張華設立的洛州軍團,起了殺意。
范仲淹的洛州軍團在河洛種田,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直接攻陷滎陽鎮,讓努爾哈赤陷入困境,努爾哈赤憤恨不已。
「待到冰雪消融,我們速攻滎陽鎮就是了。」
五大臣也不以為然。
他們五人在這個世界都獲得了各種天賦,五人聯手,無所畏懼。
努爾哈赤豪情壯志:「我有你們相助,又何愁大事不成?當初我們可以統一女真各部,現在我們就能馳騁中原!」
夏城,薛仁貴帶兵三百,押送瓦崗軍飛將單雄信途經此地,與率領十六衛軍團東進的軍團長李績相遇。
張華擔心努爾哈赤與後金五大臣大舉反撲,派來李績的十六衛軍團,幫助范仲淹攻略關東。
李績聽說單雄信被薛仁貴打成重傷,還被活捉,於是與單雄信相見。
李績與單雄信是同鄉,當初兩人一起前去投奔瓦崗寨,關係不錯。
李績遊說單雄信:「張華是明主,如今占據整個關中、河洛,半個河東,版圖之大,有資格逐鹿中原。李密不能長期相處,且其勢衰微,不能成事。你我有同鄉之誼,我可代為引薦,張華愛惜猛將,必定重用。」
單雄信不為所動,指著受傷的眼睛:「如果不是張華用石灰傷我眼睛,我豈會成為半個廢人?如此仇恨,教我如何為其效忠?」
李績經歷多次戰鬥,智力值已經到了94點,知道單雄信的心結之所在:「當初你與程咬金,出兵襲擊張華,才會因此受傷,這怪不了他。而且,此去關中,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說不定會改變想法。」
單雄信不言,他不相信難道張華還能治好他的眼傷,化干戈為玉帛不成?
薛仁貴繼續押送單雄信上路,而李績帶兵前往虎牢關。
黃河以北,朝歌城,客居孫策勢力的縱橫家蘇代,意識到河北的形勢不妙。
河北雖然還有十幾個擁兵超過十萬的諸侯,但即將誕生霸主。
誕生的河北霸主,兵強馬壯,攻城略地,無往而不利,四世三公的袁紹都要依附對方。
如果孫策無法抵擋其兵鋒,也選擇依附,那麼張華的壓力就太大了。
蘇代前來遊說孫策,結果反而被周瑜遊說,讓蘇代意識到嚴峻的形勢。
孫策的敵人太強,連袁紹都自願當狗,張華不出兵相助,孫策可能會被對方的大軍平推。
於是蘇代修書,向張華說明遊說的結果,認為必須設法為孫策解圍,否則無人牽制河北霸主,關東必定動盪。
「如果張華出兵相助,我們的壓力可以緩解不少,但與此同時帶來的麻煩是,我們的勢力可能會被張華滲透,甚至是被張華控制。」
周瑜與孫策見蘇代的人返回關中報信,周瑜緊皺的眉頭沒有因此而舒展。
向張華借兵並非沒有代價,相反,可能會喧賓奪主,鳩占鵲巢。
不到萬不得已,周瑜、孫策也不會淪落到借兵的地步。
只是,這次的敵人實在是過於強大。
「主公、大都督,有一人在府外求見。」
「讓他進來。」
孫策想不到會是何人求見。
到來之人,體貌魁偉,舉止不凡。
周瑜看到對方,露出驚喜的表情:「子敬,竟然是你!」
「哈哈哈,公瑾,以你的才能,果然無論在何地,皆可叱吒風雲。」
此人正是魯肅,魯子敬!
周瑜擔任居巢長時,聽聞魯肅之名,帶數百人來拜訪,請他資助一些糧食。
當時,魯肅家裡有兩座大糧倉,每倉有三千斛米,魯肅毫不猶豫,立即手指其中一倉,贈給了周瑜。
於是兩人結交,相互欽佩對方的才能。
「魯子敬?」
孫策自然也認識魯肅,只是魯肅為孫策效力沒有多久,孫策就被刺殺,二人感情還不算深厚,魯肅反而與孫權關係更近。
魯肅嘆道:「子敬拜見主公。聽聞主公與公瑾處境艱難,故輾轉前來投靠。」
「真乃患難見真情!」
周瑜、孫策聽說魯肅因為得知他們有難,專門前來依附,不由感動。
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孫策問道:「可有吾弟孫仲謀的消息?」
魯肅搖了搖頭,他還沒在這個世界見到孫權。
「罷了,他在此地,恐怕也難以取勝。」
孫策知道自己的弟弟孫權,守成有餘,攻取不足。
現在還是打天下的時候,孫權的軍事能力在歷朝歷代的名將面前,實在是不夠看的。
要知道,就連孫策、周瑜都在不久前的大戰損兵折將,更別說孫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