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姚崇,奉陛下之命,前來與閣下交好。此乃一些薄禮,還請笑納。」
姚崇作揖,向張華說明來意,果然與謝安的預測一模一樣。
姚崇年邁,但還是不得不親自前來結盟。
實在是唐玄宗與安祿山火併,已經騰不出兵力對付張華這一勢力。
「你的意思是李隆基要與我一起對付安祿山?」
張華直呼唐玄宗的姓名,讓姚崇微微皺眉。
在姚崇這個老宰相的眼中,張華有些年少輕狂了。
唐玄宗在姚崇這裡,好歹是一代明君,又是唐天子,豈能直呼姓名?
張華作為後人,卻沒有諸多顧忌。
另外,張華的勢力,不弱於唐玄宗,足以與之平起平坐。
如果算上河洛的人口,張華的勢力已經超過了唐玄宗。
姚崇資歷太老,沒有流露出不滿,而且專注於談論正事:「安祿山為胡人,他的部眾也多數是胡人部落的兵馬,燒殺搶掠,為禍一方。如今關中只有我們陛下,秦孝公,還有閣下可以與之抗衡。我們陛下認為閣下年輕有為,願將長公主下嫁給閣下,與閣下結成秦晉之好,一同出兵,剷除安祿山這一禍害。」
「李隆基不是在開玩笑吧?」
張華愣住。
唐玄宗李隆基竟然要將長公主下嫁給自己,與自己結盟?
長公主自然是李隆基的大女兒。
這樣一來,自己豈不是成為大唐駙馬?
唐玄宗李隆基變成岳父?
張華內心在一瞬間,閃過許多念頭。
要是自己同意聯姻,將來攻打李隆基,就變成了攻打岳父,還要背上叛亂、大逆不道的罪名。
唐玄宗這一招確實狠。
對於唐玄宗這種注重權力的皇帝而言,下嫁一個女兒,用來換取更多的政治資本,穩賺不虧。
張華看向在場的李績、謝安、陳宮三人。
這三人的智力至少有90,是張華用於攻略關中的智囊團。
張華可以通過他們的眼神來確認他們透露出來的態度。
然而,出乎意料之外,這三人,竟然沒有達成一致意見!
陳宮微微搖頭,明顯是建議張華拒絕姚崇的提議。
謝安投來鼓勵的目光,想要張華同意。
李績不做表示,態度不明。
三個謀臣,給了張華三個不同的意見!
這怎麼選?
張華只好用拖字訣:「事關重大,我不能立即答應你,但攻滅安祿山之事,我們或許可以詳談。」
張華對安祿山沒有多少好感。
如果攻滅安祿山,與唐玄宗瓜分安祿山的地盤,張華可以接受。
合縱連橫有一個準則,基本沒錯,那就是聯合弱小的勢力,對付強大的勢力。
安祿山一舉成為秦川最大的勢力之後,唐玄宗開始與張華勾搭,圖謀安祿山。
安祿山攻破長安城,險些活捉唐玄宗,讓唐玄宗怒不可遏。
暫時放下之前與張華的恩怨,一起對付安祿山。
正所謂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姚崇說道:「我們唐軍攻打三原鎮,你們夏軍攻打美原鎮,兩路夾擊,安祿山的燕軍頃刻間將灰飛煙滅,請不用猶豫。」
李績插話:「這兩條路線,倒是沒有什麼問題。」
姚崇盯著張華,發現張華等人胸有成竹,於是說道:「想必閣下這幾日不在關中狩獵,而是回到了河洛。莫非你們領地的人口,又有所增加?」
姚崇還真是老狐狸,這樣都被他發覺。
姚崇隱隱意識到張華勢力擴張,唐軍未必還能壓制張華的夏軍。
兩大勢力瓜分安祿山的領地,唐玄宗還會面臨一個同樣強大的敵人。
「我如何行事,似乎與你們無關。」
張華沒有承認,也不否認。
這就是外交。
姚崇認可了張華有資格與大唐聯姻。
姚崇再次作揖:「聯姻結盟之事,還請再三考慮。」
張華令人安排姚崇在華陰縣下榻,與李績、陳宮、謝安再議聯姻之事。
是否要與唐玄宗勢力聯姻,是一大難題。
出身江左高門的謝安認可這種世家之間的聯姻,尤其對方是唐朝天子,張華就可以與唐朝皇室搭上關係,提升張華在大唐眾人之中的名望。
陳宮卻不以為然:「聯姻不利攻取大唐,一旦出兵,將遭到口誅筆伐,不如拒絕,將來好對大唐用兵。」
張華看向李績,他相信李績也有想法。
李績答道:「此事利弊,二人具已陳述。以屬下來看,確實不宜落人口實。如果主公喜歡大唐的長公主,待擊敗李隆基之後,再納其為妾即可。如此一來,對方乃是亡國之女,身份卑微,主公不必向李隆基稱臣。」
張華的三個智囊,一人贊成,兩人反對,就看張華的抉擇了。
「言之有理。」
最終,張華還是拒絕了姚崇的聯姻請求。
大唐長公主下嫁,相當於張華認唐玄宗當老丈人,地位上就低了唐玄宗一等,再出兵攻打唐玄宗,終究會有所顧忌。
想要與大唐皇室搭上關係,卻也簡單,擊敗唐玄宗,再強娶他的女兒即可。
而且張華這邊剛剛與孫策結盟,又與唐玄宗聯姻,很難想像孫策的反應會如何。
不過,拒絕聯姻,不代表著拒絕與唐軍合作。
次日,張華招來姚崇,約定攻打安祿山的時間。
「寒冬出兵,攻其不備。」
出乎張華等人的意料之外,姚崇代表的唐軍,竟然打算在寒冬討伐安祿山。
「樂意奉陪。」
張華見姚崇意志堅定,知道唐軍鐵了心要滅掉安祿山。
安祿山縱兵洗掠長安城的行為,已經惹怒了十萬唐軍。
於是,張華決定與唐軍在寒冬發起攻勢,攻滅安祿山。
唐軍以李道宗為主帥,薛仁貴、契苾何力、張士貴等武將為各路主將。
張華也承諾至少出兵六萬,配合唐軍發起進攻。
雙方敲定每一階段的行軍路線。
唐軍正面攻打安祿山,進逼三原鎮。
張華帶兵攻打位於三原鎮東北邊的美原鎮、北邊的華原鎮,截斷安祿山的後路,然後與唐軍在三原鎮圍殲安祿山的二十萬主力。
「長公主殿下國色天香,性情溫文爾雅,難道閣下不再三考慮嗎?」
姚崇在雙方敲定進軍計劃之後,再次慫恿張華成為大唐的駙馬爺。
「此事暫且不談。」
別人羨慕不來的事情,張華死活不同意。
姚崇也沒有辦法。
他總不能捨棄尊嚴,跪下來求張華成為大唐駙馬吧?
這樣有損大唐皇室的威嚴啊……
現在雙方的地位因為實力變化而對換過來,張華是大唐長公主得不到的男人。
「那麼恕我告辭了。雙方兵馬在約定的時間出征,有渝此言,天人共戮之。」
姚崇帶著隨從離開。
在離開華陰縣的地界時,姚崇轉頭看向張華的領地,對左右隨從說道:「此人不願成為駙馬,不圖美色,其志不小,他日我們或許會被其俘虜。」
左右隨從面面相覷,姚崇對張華的評價未免也太高了一些。
實際上,張華還真不貪圖一個未曾謀面的大唐長公主。
花木蘭、孫尚香、梁紅玉、柳如是、謝道韞環繞在張華身邊,張華忙都忙不過來,每次捎些小禮物,還要五等份,讓張華囊中羞澀。
張華在意的是利益。
姚崇想要讓張華因為大唐駙馬的身份,多少受到掣肘,而張華就是不上當,認為自己與唐玄宗平起平坐,不願當駙馬。
姚崇離開,張華重整關中地區的兵力。
夏軍在關中有十萬兵力。
其中,禁軍五營(三萬人)、內軍四營(五萬人)、外軍二營(兩萬人)。
禁衛五營:
第一巾幗營(12500人),弓弩軍團,主將花木蘭,副將梁紅玉、孫尚香,下轄500劍婢、2000鐵鷹斥候、5000神臂弓兵、5000弓箭手。
第二宿衛營(4000人),重步軍團,主將許褚,副將馬武、周泰,下轄1000虎士、3000重甲步兵。
第三武衛營(3500人),重騎軍團,主將程咬金,副將牛進達,下轄500熊渠軍、3000重甲騎兵。
第四長水營(8000人),輕騎軍團,主將鄧艾,副將趙廣,下轄3000長水胡騎、5000輕騎兵。
第五乞活營(2000人),特殊軍團,陳午、田禋共同統領,下轄2000乞活軍。
……
內軍四營:
長驅營,騎兵,主將李績,副將趙破奴、吳元濟,下轄15000輕騎兵。
無敵營,騎兵,主將楊業,下轄5000楊家軍、重甲騎兵。
烈火營,弓騎,主將黃忠,下轄5000弓騎兵、烈火弓騎。
大樹營,步兵,主將馮異,副將周章、王平、雷薄、陳蘭,下轄5000重甲步兵、5000輕步兵、5000無當飛軍、10000弓箭手和弩兵。
……
外軍二營,各一萬人,分別駐守華陰縣、臨晉縣。外軍是用來守城的兵力,不輕易動用,實力也最為弱小。
此次對付安祿山,內軍四營為第一批兵馬,禁軍五營為第二批兵馬,最多出兵八萬。
張華看到兵馬清單,也不禁感慨,不知不覺間,原來自己這麼富庶了。
「此次就領教一下發動安史之亂的兩大賊首,安祿山和史思明的厲害。」
張華重編兵力之後,開始調兵遣將,徵調糧草。
姚崇與張華約定速攻安祿山,講究的是兵快神速,否則八萬大軍,每天消耗的糧食,至少數千石。
姚崇回到長安鎮,向唐玄宗稟報與張華約定出兵之事。
「朕欲下嫁長公主給張華,此乃他的榮幸,他卻拒絕朕的好意,豈有此理!」
「待攻滅安祿山,再發兵十萬,討伐張華!」
唐玄宗因為張華拒絕聯姻,惱羞成怒。
他可是大唐的天子啊,而下嫁給張華的又是唐玄宗最寵愛的長公主,結果卻遭到張華拒絕,讓唐玄宗顏面無存。
姚崇待唐玄宗平靜下來,而後說道:「陛下因為近日諸事不順,比往常更加急躁了,這不是帝國興盛的跡象,臣斗膽請陛下修身養性,冷靜聖裁。」
唐玄宗沉默了一會,而後說道:「朕失態了。令江夏王統帥七萬大軍北伐安祿山,不設監軍。」
唐玄宗還沒有到昏庸的年紀,知道局勢危急,於是不再讓宦官監軍,全權委託兵馬給江夏王李道宗。
李道宗是唐朝宗親,李世民的堂弟,應該還不至於在這個時候背叛。
至於拒絕了聯姻請求的張華,唐玄宗只能希望李道宗統帥的唐軍可以先敗安祿山,再活捉張華了。
唐玄宗回到後院,見到長公主,對其說道:「張華那個小子不識好歹,竟敢拒絕聯姻。待父皇活捉張華,你再好好羞辱他一番。」
長公主看上去卻溫文爾雅,並不因此氣惱:「這大概是命數,請父皇不必因此惱怒,也不必怪罪於他人。」
唐玄宗余怒未消:「是這個張華不識貨罷了。」
唐軍勢力北境,唐玄宗集結了七萬唐軍,準備討伐安祿山。
看似七萬唐軍面對二十萬燕軍,數量對比不利,但唐軍更加精銳。
薛仁貴手持方天畫戟,進入唐軍主帳。
唐軍主帳之內,十幾個主要的唐軍武將已經聚集。
「陛下與張華約定平分安祿山之地,使其出兵,夾擊安祿山。安祿山活不過這個冬天。」
「還請諸位接下來奮力作戰,恢復大唐。」
李道宗掃視在場的唐軍武將。
唐軍能以劣勢兵力,扛住安祿山兩個月的攻勢,還能奪回部分領地,可見這群唐軍武將的驍勇。
「張士貴,你領薛仁貴、契苾何力二將,一萬兵馬為前軍,程名振領兩萬兵馬為中軍,本王領其餘兵馬為後軍,於雪天奇襲安祿山大營。」
李道宗兵行險著。
以七萬唐軍,要擊敗二十萬燕軍,必須出奇制勝。
唐軍向北境集結,出兵七萬,而夏軍向臨晉縣集結,出兵八萬,一共15萬大軍,對安祿山形成鉗擊之勢。
三原鎮,安史之亂的兩大首領,安祿山、史思明,站在三原鎮巍峨的城牆上,向南眺望蒼莽的關中平原,披風獵獵作響。
安祿山、史思明知道歷史上的自己被兒子殺死之後,他們搶先一步,殺了自己的兒子,父慈子孝。
反正以後再生幾個兒子就是了。
兩人再次強強聯手。
「唐軍和夏軍勾結,以為我的細作探查不出。」
「此次我們斬殺逆子,共同作出一番大事業,先殺李隆基,將來有機會,再與李世民一戰。」
「史思明,你與劉曜、王彌帶兵去守美原鎮,擊敗張華。我親自帶兵在三原鎮,迎擊唐軍。」
「美原鎮就交給我吧。河東地區的女真人,已經同意出兵相助。黃河冰封,女真騎兵過河,不費吹灰之力。」
「那麼提張華的首級回來見我。」
「是。」
安祿山、史思明二人在風雪中商議大事。
待風雪消停,兇殘的史思明翻身上馬,統帥本部兵馬前去迎戰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