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直接從月球去火星
一顆星鏈衛星的發射成本低到外界難以想像。
通過獵鷹9的反覆發射,可以做到每顆星鏈衛星的發射成本只需要五十萬米元。
(這下真成五十萬了)
但是這不代表星鏈的成本低了。
一萬五千枚星鏈衛星,除了發射成本外還有製造成本。
另外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在於,星鏈衛星由於製作成本低,它的正常使用時間只有五年。
而如果受到磁暴影響的話,更是會成批次的摧毀星鏈衛星。
之前就因為太陽M級耀斑爆發引發了G1級的磁暴。
該磁暴持續了四個多小時,並且伴有向藍星方向的日冕物質拋射。
該太陽耀斑爆發直接造成了四十顆全新發射的星鏈衛星的報廢。
各種因素的綜合疊加下,造成了星鏈衛星矩陣的成本居高不下。
站在民用的角度,星鏈要比之前的衛星通信快得多,而且速率也更加穩定。
目前藍星上部分航班能夠實現上網,絕大多數就是通過星鏈衛星。
華國航班除外。
星鏈能夠讓華國的GFW毫無作用。
這是華國所不能接受的,因此華國的航空公司沒有一家採購了星鏈服務。
由於星鏈使用的成本很高,而且需要購買硬體設備。
很容易在海關階段就對星鏈的硬體設備進行攔截。
真正有能力在華國境內搞到星鏈設備的人,也阻止不了他科學上網。
馬斯克也不是啥意識形態鬥士,他和華國有著一定程度上的利益綁定。
馬斯克也不可能為了虛無縹緲的東西去得罪華國,非要讓星鏈通過私下的渠道進入華國。
星鏈在民用領域的費用是大多數家庭所無法承擔的。
即便是阿美利肯的家庭都會覺得費用有些高了,更別說華國了。
一年花一萬多到網絡費用上,都夠買N個shadowrocket的節點了。
這玩意沒有網上吹的那麼嚴重,如果單純從克制GFW來說,沒有太大的必要。
真正能搞定星鏈這套玩意的人,即便是在華國境內也不會缺乏類似手段。
星鏈最大的作用是在軍事上,極大的增加了全球任意一個地點在極端情況下的通信能力。
由於星鏈掛著民用的幌子,各國政府尤其是華國和俄國,沒辦法用軍事手段來阻止星鏈衛星的發射。
即便大家都知道星鏈的目的並不單純,spacex每年從NASA和阿美利肯軍方接收大量研究員。
SpaceX在虧本的情況下,也要強行推星鏈,背後有著阿美利肯的支持。
星鏈衛星之所以很容易損壞,大致只能在藍星軌道運行幾年時間就要報廢,很重要的原因是為了避免引起其他國家的警惕。
我這只是民用衛星,不過是數量有點多罷了。
如果用的衛星再好一點,還附帶上遙感功能,這是其他國家絕對無法接受的。
繞月空間站把阿美利肯在打造月球基地計劃中建造的軌道給占據了。
而星鏈衛星群的發射,同樣占據了大量衛星軌道和頻段。
這對華國的影響,遠比所謂的克制GFW來的更嚴重。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在於產業鏈的整合。
星鏈的大規模投放,讓SpaceX實現了太空領域全產業鏈的製造能力,包括發射、衛星製造、衛星運營和終端製造等。
SpaceX藉助這個成功打造了一個產業鏈的閉環,而且已經實現了收支平衡。
當然這種收支平衡只是表面上的收支平衡,實際上離收支平衡還有一段距離。
這裡的表面上是指,背靠阿美利肯的政府意志,阿美利肯境內的航空公司、消防企業等,企業和SpaceX關於星鏈網際網路的付費,比正常價格要高出不少。
能夠使用正常的地面通信服務,也會因為要扶持SpaceX而採用星鏈。
類似的行政扶持對於SpaceX在星鏈這個項目上的收支平衡起到了關鍵作用。
因為阿美利肯能影響到的不止本土,還有不少小弟,其中霓虹和高麗兩個有錢又聽話的小弟是典型。
華國在繞月空間站和月球基地上暫時領先了阿美利肯,但是在整體航天領域,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
比如太空燃料和航空發動機,這兩方面的距離是很直觀能夠體現出來的。
當年阿波羅一號從藍星到月球只花了75個小時,五十年之後嫦娥一號探測器從藍星到月球花了十一天左右。
「根據剛剛NASA官方發言人在新聞發布會上公開的消息來看,明年阿美利肯就會進行登陸火星的第一次嘗試。
並且是真實登陸火星,不是模擬登陸。」
「老美心裡急啊,目前像歐羅巴聯盟、俄國、霓虹、楓葉國這些傳統國際空間站的合作國家,現在都在跟我們談關於月球基地的合作。
他們習慣了航天界圍繞著他們轉,很想在航天領域再度領先我們。
不是技術上的領先,而是外界看來的明顯領先。
就好像現在我們有月球基地,阿美利肯沒有一樣。」
國際空間站計劃的主要參與者就是上面提到的那幾個國家和聯盟。
不過俄國早在2022年的時候就已經退出了國際空間站項目。
關於退出國際空間站一事,俄國最早在2021年的時候就提了。
主要是因為阿美利肯對俄國的進步火箭航天中心和中央機械製造研究所的制裁,導致了俄國提出退出國際空間站。
反正華國的天宮系列空間站也建好了,俄國想的是不如和華國合作。
雙方已經在生物存儲領域還有大型量子加速器領域展開了有效合作。
後續事情的發展,比俄國自己放的嘴炮還要快。
俄國說要在2025年退出國際空間站計劃,結果他們在2022年的時候就退出了國際空間站,然後在2022年年底跟CNSA達成了合作。
而等華國的月球基地建造完成後,不只是俄國,其他擁有航天員的國家都想來湊個熱鬧。
派個人去月球體驗一下,借鑑一下華國的先進經驗也是好的。
一時間CNSA用門庭若市形容毫不誇張。
「哈哈我也希望NASA會如此情緒化行事。
可惜他們不太可能會是因為我們的緣故。
或者說我們的月桂基地的成功啟用,最多導致了華盛頓方面接連在年中另外又撥了款給NASA。
手握接近千億米元的財大氣粗,能夠招更多的人來做這件事。
我猜測NASA應該是做好了充足準備和可行性驗證工作。」
在CNSA內部,兩位核心骨幹在圍繞NASA最新的新聞發布會進行探討。
CNSA和NASA互相將對方看作是最大對手。
NASA會把CNSA的進度還有成績拿出來激勵下面的研究員們,CNSA同樣會做類似的事情。
「登陸火星沒有那麼簡單,不過按照時間上來說也差不多。
本來在NASA2020年公開的計劃表,顯示是要在2035年完成登陸火星。
現在提前到2027年的年中也屬於情理之中。
如果錯過明年的窗口期,那NASA又要等到大概兩年以後了,也就是2029年。」
因為受限於航空燃料和航空發動機的動力,目前藍星要想去火星,選擇藍星和火星距離最近的時候是最好的。
其他方式很難實現。
「就是不知道NASA是如何解決EDL風險的。」
EDL是Entry、Descent、Landing的簡稱,被認為是人類登陸火星過程中最困難和最危險的階段。
「估計還是彈射座椅、單獨的降落傘和小型推進器。」
「問題在於火星登陸的精度,以我們對NASA之前公開過的技術推演來看,對方的光學導航和引導只能實現5-10公里的精度。
阿美利肯的航天員在登陸後,體力耗盡前找不到登陸艙就完蛋了。」
通過單獨的彈射座椅和降落傘登陸,是最穩妥的辦法。
相當於人只帶最少的裝置先降落在火星,然後登陸艙脫離後降落在火星。
航天員在火星著陸之後,再回過頭去找登月艙。
這個方案是登陸時最穩妥的方案,但是難點在之後,能不能順利找到登陸艙。
由於火星稀薄的大氣層,通信很難有所保障。
就更別提定位了。
「所以這個方案對著陸的精度有著更高的要求,如果NASA他們能夠做到一百米左右的精度,那這個方案就肯定沒問題。」
「想做到一百米的精度太難了。
目前我們的組合導航方案都只能做到兩公里左右的精度。
還是實驗室理論精度,沒有得到真實環境的驗證。」
針對火星登陸階段存在未知擾動和測量異常的問題,他們主要搞了三種符合劃分差分濾波器的組合導航方案。
其中效果最好的是基於Huber一階劃分差分濾波器的組合導航方案。自適應 Huber 一階除差濾波器和自適應 Huber 二階除差濾波器。
採用預測狀態估計誤差協方差和測量噪聲協方差Huber 案例的函數來修改標準卡爾曼濾波器的成本函數。
具體來說,一階劃分差分濾波器是通過將最新的的誤差協方差和測量噪聲協方差嵌入到通用一階除差濾波器中而得到的。
為了更具體地提高濾波器在顯著偏差下的性能,在一階劃分差分濾波器中引入了自適應遺忘因子。
在此基礎上推導出一階除差濾波器。同樣,產生了自適應 Huber 二階除差濾波器。
(上述方案來自於《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aptive Control and Signal Processing》,今年二月份的,具體第幾期忘了,好幾個月前看的。)
「如果阿美利肯搞全程直播的話,我們可以從他們的直播過程中看出一點端倪。」
CNSA絲毫不避諱借鑑NASA好的經驗。
走別人走過的路,避免踩到坑裡去。
「如果按照目前的進度,我們是有可能趕上下一次藍星和火星之間的窗口期。」
也就是2029年登陸火星。
「還是時間不夠,如果不著急慢慢來的話,先把月球基地打造好。
未來直接在月球發射火箭去火星就好了。」
「沒辦法即便是歐陽大佬,也沒辦法抵擋上面的意志。」
從月球去火星這個提議,很早之前就有了。
從CNSA公開接受採訪時,認為這個方案很好的大佬有歐陽自遠院士。
他不僅是華國科學院院士,還是華國探月工程的首席科學家,也就是剛剛上面提到的歐陽大佬。
這是專業最對口的院士的建議。
他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大致意思是,月球引力小,從月球發射火箭去火星需要的能量只有藍星的六分之一。同時月球和藍星的距離近,運送物資很方便。
這是他在2022年接受採訪時候的說法。
在2026年,華國有了自己的繞月空間站和月球基地後,內部關於在月球建造火箭發射基地。
後續直接從月球去火星的聲音就沒有斷絕過。
大家都覺得這個方案可行,唯一的問題是建造時間需要很久。
從前期的項目論證到建造,再到發射,樂觀估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
不過從月球去火星的好處在於,不用管窗口期,只需要藍星六分之一的能量,窗口期變得沒有那麼重要。
「我個人認為從月球去火星是最好的方案,盲目的去追求跟NASA在火星登陸上的攀比,其實沒有多大實際意義。」
二人作為研發團隊的中層人員,還接觸不到魔腦。
因此他們對於登陸火星的急迫性認識不夠到位。
「好了,差不多打住,上面有上面的考量。
而且又沒說不做月球火箭發射基地。
現在不是兩條腿並行麼?
一邊準備下一個窗口期的登陸火星發射事宜,一邊在準備月球火箭發射基地的建造。」
「月球火箭發射基地?目前是做可行性報告還有制定方案,離真正要做還有很長的距離。」
「其實說不定沒有你以為的那麼久,我們完全可以直接利用月球的資源。
利用液氧和液氫的化學推進。」
關於燃料不足的問題,馬斯克很早之前有提過設想。
就是靠著SpaceX的超低發射成本,發射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到指定軌道。
太空飛行器里有多餘的燃料,來給經過軌道的航天裝置對接,並且添加燃料。
相當於太空中的加油站概念。
當該太空飛行器的燃料用完後,它會返回藍星,重新加滿油之後回到指定軌道。
這也只有靠著超低成本的發射和可以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才能做到。
當然離做到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克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