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1.第971章 融資

  第971章 融資

  為了幫小弟們恢復經濟,一份奧地利的版的「馬歇爾計劃」出爐了。核心目的都是為了振興歐洲經濟,搶奪商品銷售市場,區別只是內容發生了一丟丟變化。

  此刻的奧地利遠遠沒有二戰後美國人那麼財大氣粗,巨額的資金援助,維也納政府一時半會兒也拿不出來。

  要為各國提供戰後重建的資金,就不得不藉助金融市場進行融資,所以利息還是少不了的。

  歐陸戰爭爆發前,歐洲四大金融中心分別是倫敦、巴黎、維也納、法蘭克福。作為金融界的扛霸子,倫敦資本市場幾乎相當於後面三者之和。

  因為戰爭的緣故,巴黎基本上算廢了。拿破崙四世跑路的前的反擊,將法國財團搞得五勞七傷,能夠活下來就不容易了。

  奧地利發展的時間還是太短了。弗朗茨又特別重視實體經濟,國內的資金大都流入到了工業上,金融市場流通的資本並不是太多。

  維也納和法蘭克福能夠成為歐洲四大金融中心,並非他們有多厲害,完全是後面的競爭對手太垃圾。

  假如歐洲金融市場流通的貨幣是百分之百,倫敦金融市場就占據了48.7%,排名第二的巴黎則占據了19.6%(戰前),緊隨其後的維也納和法蘭克福分別占據了14.1%、13.7%。

  再往後看差距就懸殊了,排名第五的米蘭連兩個百分點都不到,更後面的馬德里、聖彼得堡自不用說了。

  這個排名不光歐洲大陸有效,放在全世界同樣適用。四大金融中心隨便一家,擁有的資本都超過後面所有金融市場的總和。

  看數據就知道,英國人的底蘊那是真的厚實。殖民帝國的百年積累,根本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超越的。

  即便奧地利充分發揮吸虹效應,匯聚了中歐、南歐、東歐、北歐的資本,仍然還是一個弟弟。

  這還是搶了南非黃金的結果,要不然差距還會更加懸殊。要知道原時空倫敦金融市場,此刻擁有的資本更是超過全世界的一半。

  靠著這份厚實的底蘊,約翰牛熬過了兩次世界大戰,一直持續到21世紀,倫敦都能夠和紐約爭奪世界金融中心一哥的位置。

  現在奧地利不僅自己要融資,還要幫小弟們融資,粗略估算了一下,沒有三十億神盾搞不定。

  全部從國內金融市場上想辦法,非得把資金給吸乾不可,搞不好還會引發一場股災。這樣的蠢事,維也納政府自然不會幹。

  國內搞不定,那就只能從國外想辦法。反正資本無國界,無論來自於哪裡的錢都是錢,弗朗茨不介意借的是內債還是外債。

  「你們的意思是英國人會以此為要挾,和我們談條件?」

  想要從倫敦金融市場上融資,自然甩不開英國政府。儘管英國人叫囂著「自由經濟」,但這種國際性的大額融資,還是少不了政府參與。

  以約翰牛的作風,見縫插針趁機和奧地利談條件,那是完全有可能的。

  「是的,陛下!」

  卡爾首相:「在不影響經濟的情況下,國內金融市場最多能夠提供一半的資金,其它金融市場加起來,估計也就解決百分之二三十。

  只是我們自己用,這筆錢肯定是夠了。但是考慮到盟友們的資金缺口,那就差得遠了。

  現在不光是比利時和義大利各邦國缺錢,瑞士、西班牙、俄國人同樣是窮鬼,需要我們提供資金支持。

  如果在我們這裡拿不到錢,他們很有可能會向英國人靠攏,這對我們非常不利。」

  「鈔能力」的強大,弗朗茨是親身體會過的。莫說這些盟友本來就是因為利益聚合在一起的,就算是真正親密無間的盟友,也頂不住「鈔能力」的攻勢。

  國際政治的本質就是利益,沒有背叛那是因為利益不夠。要是談「忠誠」,那就已經輸了。

  某種意義上來說,奧地利能夠糾集這麼多盟友,同樣是使用「鈔能力」的結果。維也納政府比巴黎政府有錢,並且更捨得出價,所以奧地利贏了。

  沒有辦法,誰讓奧地利的盟友都是窮鬼呢?就算是戰前不窮,現在也變窮了。

  比利時和義大利邦國就不說了,都是戰爭惹得禍。

  山地之國的瑞士,從來都沒有富裕過。至今都在為工業革命積攢資本,還不是後世那個人人羨慕的理想國度。要消化新占領區,不借錢是不可能的。

  西班牙只能說祖上牛逼過,從19世紀開始,他們財政就一直沒有好過。現在不光要消化戰果,還要去南洋和日本人開戰,沒錢是萬萬不能的。

  俄國人更是一個老牌困難戶,翻開歷史書就知道,沙皇政府基本上就沒有不缺錢的時候。

  唯一令弗朗茨欣慰的是反法同盟還比較穩固,不是一點兒零頭小利,就能夠被英國人拉攏跑的。

  地緣政治的緣故,除了西班牙之外,奧地利對其他盟友都有很強的威懾力。想當二五仔,也要先看看自己能不能承受得起奧地利的報復。

  在這方面,大陸國家要強於海洋國家。尤其是對比利時、瑞士這些小國來說,更為殘酷。

  得罪了海洋霸主的英國人,皇家海軍又上不了岸,最多就是海外貿易的時候要吃虧;得罪了歐陸霸主的奧地利,卻有可能直接亡國。

  沉思了片刻功夫後,弗朗茨冷冷說道:「這次融資主要是為了替大家解決困難,沒道理我們一家承擔,拉上反法同盟和英國人談。

  我們可以拿法國人的戰爭賠款做擔保,反法同盟各國一起為債務安全提供保障,共同承擔違約責任。

  如果英國人不放心的話,反法同盟可以在法蘭西保持不低於五十萬人的駐軍,督促法國政府履行債務。

  順便放出消息,我們準備組建歐洲關稅同盟,正在考慮要不要讓不列顛加入。

  其它的條件,你們自己斟酌。只要不損害我們的核心利益都可以商量,想必英國政府會做出正確選擇的。」

  以己度人,奧地利想要反法同盟各國的市場,英國人沒道理不窺視。在這種背景下,幫助各國恢復經濟,實質上對大家都有利。

  英國政府要是拿貸款卡人,弗朗茨也不介意來個兩敗俱傷,提前搞出「歐洲經濟共同體」,將英國人排斥在歐洲經濟體系之外。

  「缺錢」大不了經濟恢復慢一點兒,反法同盟又不缺糧食,只要把民眾餵飽了,就出不了大亂子。

  「缺市場」就不一樣了。這年頭歐洲大陸可謂是全世界最有購買力的區域,占據了不列顛對外貿易總額過半的份額。

  一下子喪失了這麼大的市場,短時間內可找不到新的市場進行替補。印度的市場潛力確實大,但潛力不等於購買力。

  等市場培養了起來,時間早就過去了。沒有了歐洲,短時間內不列顛至少要增加數百萬失業人口,一場經濟危機是少不了的。

  英奧之間矛盾雖然大,但仇恨還真沒有多少。就算是交鋒,那也是在暗地裡進行的,明面上兩國的關係還湊合。

  弗朗茨不認為英國政府會冒著兩敗俱傷的風險,跑來和奧地利死磕,這不符合政客們的利益。

  同樣,這也不符合奧地利的利益。從發展的潛力來看,奧地利明顯遠超不列顛,減緩發展速度,就是在浪費自己的優勢。

  可以說,時間每往後推一天,奧地利的優勢就要大上一分。尤其是吞併德意志聯邦過後,更是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為了達到目的,就連「對法駐軍」,都被弗朗茨拿來當談判條件。

  要保障債務正常履行,駐軍肯定是要有的。要不然法國政府違了約,總不能再來一次反法戰爭吧?

  只不過駐軍多少,就是一個問題了。「不低於五十萬」肯定是不可能的,真要是有那麼多軍隊在法蘭西,莫說要法蘭西復興了,光吃都能吃窮法國人。

  要是軍紀在壞一點兒,那麼法國政府就啥也不用干,天天替駐軍做善後工作就行了。

  英國人想要替法國人保持元氣,還幻想著讓法蘭西東山再起,就必須把反法同盟的駐軍數量壓制下來。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陛下,其它的問題都好說,唯獨以法國的賠款做融資擔保,英國人恐怕很難同意。

  就算是反法同盟各國一起提供安全背書,也只能保證法國政府不惡意違約。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戰後法蘭西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恢復經濟。經濟不恢復,政府就沒錢還債。兜里沒錢,誰也沒有辦法。

  前不久德意志聯邦政府提出的債權轉移,倫敦政府就要求德意志聯邦內部的各邦國政府提前擔保,保證法國人能夠正常支付賠款,才會接受債權轉移。

  顯然,英國人已經意識到了其中的風險,想要坑他們可不容易。」

  作為戰爭的主角,沒有誰比維也納政府更清楚法國人在戰爭中失去了什麼。

  按照反法同盟起草的《對法處置草案》,除非法國人集體開掛,要不然債務違約只是時間問題。

  要是接受了擔保,一旦法國人債務違約,英國人是追債呢,還是不追?

  追債無疑是捅了法國人一刀,將他們推下了萬丈深淵,斷絕了他們東山再起的機會。

  不追債,確實幫了法國人的忙,可是資本不會答應。金融財團可不會顧什麼大局,欠債還錢是必須要有的。

  弗朗茨搖了搖頭:「沒有關係,不需要英國政府答應,只要向我們提供資金的金融機構認可就行了。

  高風險才有高收益,把利息釋當的提高一些,不怕銀行家們不動心。

  況且,我們也提供了債務安全擔保。要是法國政府真的無力償還,各國也要承擔連帶還款責任。

  反正借出來的錢也不是他們自己的,只要利益足夠大,又有足夠的理由說服投資人,他們是不會介意冒險的。」

  事情肯定沒有弗朗茨說得那麼輕鬆,「連帶還款責任」的前提必須要法國人無力償還。

  光認定「無力償還」就是一個巨坑。現金償還債務是償還,拿實物抵債同樣是償還。

  逼急了,還可以從法蘭西本土上劃下一塊土地,給他們充抵債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