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6.第651章 分攤風險

  第651章 分攤風險

  倫敦,還是濃霧瀰漫。再次踏上這座夢幻般的城市,威廉一世的心情格外不同。

  英普王室關係還是不錯的,雙方是兒女親家,威廉一世的兒子娶了維多利亞女王的女兒。

  威廉一世來訪,自然是受到了英國王室的高規格接待。然而英國人熱情,卻沒有讓威廉一世感受到一絲溫暖。

  沒辦法,在接待的人群中,沒有出現英國政府高層官員的身影。毫無疑問,倫敦政府對他的到來,並不怎麼看重。

  在外交上這是常用的手段,藉助這種方式表明政治立場、施壓壓力,但還是非常的有效。

  不同於第一次普俄戰爭,倫敦政府是出錢出力,為了拉偏架不惜得罪俄國人封鎖波羅的海,為普魯士贏得戰爭奠定了基礎。

  現在已經衰落的俄羅斯帝國,已經無法威脅到不列顛的利益。取而代之的是法奧兩個新的威脅,繼續打壓俄羅斯已經沒有必要。

  或許在倫敦政府看來,俄奧同盟已經破裂。讓俄羅斯帝國保持一定的實力,可以在背後牽制奧地利的一部分力量,讓他們無法全力投入歐陸爭霸中,有利於歐洲大陸保持平衡。

  普波聯邦想要在戰爭中獲得英國人的支持,沒有國際局勢做可以利用,只能拿利益說話。

  歡迎宴會正常舉行,參加宴會的都是一幫貴族,英國政府高層依然沒有出現。

  唐寧街首相觀邸內,正在進行一次內閣會議。不是倫敦政府效率低,主要是威廉一世來的太快了。

  在女王不管事的情況下,英國內閣的權力非常大,工作量自然也非常大。

  新一輪的普俄戰爭,倫敦政府確實很重視,可畢竟還沒有打起來。

  戰爭不是兒戲,按照正常情況,拖上幾個月、或者是一兩年,都是正常情況。

  班傑明首相:「威廉一世已經來了,俄國皇儲也會在下個月抵達,我們現在需要做出選擇了。

  為了不列顛,我希望諸位能夠理性分析,為帝國攫取最大的利益。」

  這次普俄戰爭的勝負,對倫敦政府來說,已經沒有上一次那麼關鍵。無論是誰勝誰負,三大帝國主宰世界的格局,都不會發生變化。

  外交大臣愛德華:「現在最該關心這個問題的應該是奧地利,普俄戰爭的勝負,將決定他們未來潛在的競爭對手是誰。

  普俄相互對抗,實際上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現在奧地利人放任普俄戰爭爆發,看來維也納政府又不甘於現狀了。

  最近這幾年,奧地利的實力增長非常快。尤其是經濟上,表現的尤為突出。

  除了軍事實力外,奧地利已經全面超越法蘭西。如果法國人長時間無法消化義大利地區,法奧兩國的實力早晚會失去平衡。」

  現在法奧兩國才是不列顛的敵人,無關其它唯實力爾。法奧兩國擁有威脅英國人的實力,就是倫敦政府的敵人。

  英法奧三國結盟,那是為了共同的利益。有一紙盟約在,可以約束大家的行為,減少殖民地衝突,節省大量的軍費開支。

  結盟歸結盟,打壓、限制還是要有的。限制法奧兩國的實力,已經成為了倫敦政府的核心戰略之一。

  殖民大臣羅伯特:「法國人消化了義大利地區,歐洲大陸同樣會失去平衡,只不過變成了法國超越奧地利。

  這其實是一個偽命題,無論是法蘭西壓倒奧地利,還是奧地利超越法蘭西,他們之間的實力差距都不是一天拉開距離的。

  我們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戰略調整。現在的問題是即將爆發的普俄戰爭,讓誰勝利更符合我們的利益?」

  羅伯特看好法國人,都是拿破崙給的信心。

  當年法軍橫掃歐陸給大家留下的陰影太大了,即便是在新一輪軍事變革中法軍沒有跟上節奏,大家仍然認為法國陸軍世界第一。

  第一次近東戰爭中法軍的表現,更是堅定了英國人的看法。武器裝備更換慢,軍隊訓練停留在數十年前,這些問題都被大家無意中忽略掉了。

  國際上普遍認為,在兵力相當的情況下,法國陸軍戰鬥力世界第一。

  根據反法戰爭得出來的經驗,想要擊敗法國人,最好辦法是砸更多的錢,投入更多的兵力。

  大家認為法奧實力相當的依據也是基於此。法國軍隊更精銳,奧地利人更多、經濟實力更強,相互抵消恰好持平。

  外交大臣愛德華:「奧地利人有意放縱普俄爆發,顯然是在謀求領土的進一步擴張。

  無論這場戰爭誰勝誰負,維也納政府都是最大的勝利者。地緣政治的關係,普俄雙方分出勝負後,將沒有人能夠阻礙奧地利的擴張。

  前些年,法國政府內鬥不斷,最近兩年,拿破崙四世逐漸掌握了政權,巴黎政府才穩定了下來。

  因為利益的關係,前面支持拿破崙三世統一義大利地區的資本家,現在站在了巴黎政府的對立面,在暗中資助義大利獨立組織。

  在內部不穩的情況下,法國人已經失去了對奧地利制衡的能力,這才是維也納政府敢放縱普俄戰爭爆發的主要原因。

  為了歐陸平衡,我們必須要給奧地利人再製造一個敵人,從背後牽制他們,普俄兩國都是備選。

  從發展潛力來看,俄國人的威脅明顯更大。一旦贏得了這次戰爭,那個不可一世的俄羅斯帝國又會再次回來。

  或許他們戰後元氣大傷,無力爭霸歐洲大陸,但是在中亞和遠東地區,仍然會威脅到我們的利益。」

  拿破崙三世時代,義大利問題還不算嚴重。靠著超強的政治手腕,打壓一波、拉攏一波,總體上還是穩定的。

  輪到拿破崙四世就不一樣了,由於前面巴黎政府忙著內鬥,忽視了國內的經濟建設。

  尤其是制定了錯誤的經濟政策,讓兩邊的市場合二為一。在敞開市場後,支持和法蘭西合併的資本家,就發現自己上當了。

  看似公平競爭,實則變成了法國對義大利地區的經濟掠奪。

  不是義大利地區資本家們不努力,實在是兩邊工業實力差距太大,根本就不是短時間可以趕上去的。

  如果只是這些問題,也不是不能忍受,倒霉的只是中小資本家。實力雄厚的資本家,可以更換新設備,重新獲得競爭力。

  然而,義大利地區和法蘭西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資源匱乏。

  為了爭奪資源,資本家們不得不各顯神通。毫無疑問,巴黎政府的屁股坐的很正,制定政策的時候,更傾向於本土的資本家。

  一來二去,怨氣就積攢了下來。不甘寂寞的資本家,就慢慢操控輿論,挑起民眾對法國人的不滿,企圖逼迫巴黎政府讓步。

  結果自然不言而喻,就算是法國政府想讓步,巴黎的資本家們也不會答應。

  在上一次經濟危機中,這種矛盾直接被引爆。一部分資本家開始傾向於獨立,在義大利地區宣揚民族主義。

  對法國人不滿的不僅僅只是資本家,實際上當地的貴族同樣不滿。一個蘿蔔一個坑,在法國政府的權利分配中,他們拿到的太少了。

  儘管矛盾重重,但義大利地區還是沒有爆發大規模獨立運動。原因很簡單,儘管有各種不適,可普通民眾的生活水平還是有所提高。

  當地經濟不行沒有關係,可以輸出勞動力。都是一個國家了,出門務工自然不是問題。

  和義大利地區相比,法蘭西可是妥妥高薪。這也是雙贏,普通義大利人獲得了更多的收入,法國資本家獲得廉價勞動力。

  有人得意就有人失意。因為勞動力流動的緣故,在短短十年時間裡,義大利地區的人工成本就翻了倍。這更是讓義大利地區資本家咬牙切齒。

  財政大臣貝爾福:「普波聯邦能夠給我們什麼?俄國人又能夠給我們什麼?

  恕我直言,這兩個國家能夠帶給我們的利益太少了。僅僅只是制衡奧地利,根本就不需要我們插手,誰贏了誰就是奧地利的敵人。

  現在他們向我們求助,不是為了尋求國際外交支持,更多的還是需要錢。

  決定這場戰爭的勝負的不是普俄兩國軍隊是否精銳,更多的還是看誰能夠籌集到更多的錢。

  借錢給他們容易,可是怎麼收回呢?

  儘管不想承認,但又不得不承認,我們沒有能力直接決定這場戰爭的勝負。

  如果下錯了注,最後就要血本無歸。這可是上億英鎊的投入,我反對現在就做出選擇。」

  一個「錢」字,倒盡了英國外交的本質。直接讓傾向於支持普波聯邦的外交大臣愛德華閉上了嘴。

  沒辦法,風險實在是太大了。他都不知道該向普波聯邦要什麼,保證這筆債務的安全。

  猶豫了片刻功夫後,班傑明首相做出了決定:「先探探威廉一世的底,看看他們有多少籌碼。

  普波聯邦想要贏得這次戰爭,至少需要兩個大國的支持。如果他們能夠獲得奧地利、或者是法蘭西的支持,替他們發行戰爭債券也不是不行。」

  國際債務是需要考慮風險的,即便是財大氣粗的約翰牛也一樣。不找人分擔風險,他們也不敢直接投入上億英鎊賭博。

  支持俄國人,根本就不在班傑明的考慮範圍之內。最主要的原因不是潛在威脅,而是因為錢。

  就憑沙皇政府的信譽,他要是敢借錢給俄國人,那就是腦袋進水了。

  不要考慮抵押品的問題,就算是簽訂了合同,同樣可以違約。皇家海軍的軍艦又上不了岸,他們對俄國人的威懾力太小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