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第617章 移民

  第617章 移民

  費利克斯首相:「截止到現在,國內破產企業已經高達1876家,失業人口突破247萬,創下歷史新高。

  其中棉紡織業損失最為慘重,有四分之一的紡織廠破產,超過一半棉紡織廠的宣布減產,產能直接下跌37%。

  緊隨其後的是造船業,受國際貿易減少的影響,最近幾個月造船廠幾乎沒有新訂單。就連原有的訂單,也有一很大部分受經濟危機影響,宣布違約。

  鋼鐵……」

  壞消息不斷在弗朗茨耳邊響起,這是經濟危機的必然結果。

  大蕭條時期市場萎縮,企業為了度過危機削減產能、裁員,導致市場進一步萎縮,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要解決危機非常簡單,要麼找一個新市場轉移危機,要麼等市場自然回暖。

  現在的情況非常明顯,全歐洲都被奧地利連累了,想要轉移危機都沒地兒去,只能靠市場自我恢復。

  優勝劣汰過後,落後產能被淘汰。生存下來的企業大都是在管理、或者是技術上下過功夫的,每一次經濟過後也是科技的爆發期。

  不同於以往,這次經濟危機爆發後,維也納政府並沒有加大公共設施投入,增加就業崗位,反而是任由市場自由調節。

  弗朗茨問道:「移民工作進行的怎麼樣了?」

  危機不可怕,可怕的是危機中產生的失業人口。這年頭工人階級的抗風險能力嚴重不足,失業兩三個月還行,要是一年半載沒有收入,那就要出大事了。

  度過危機辦法非常簡單,直接移民就行了。殖民地正處於開發狀態,缺乏大量的勞動力。

  正常情況下,除了不安分、想要發財的,很少有人願意背井離鄉去殖民地打拼。

  說白了,去殖民地發財的黃金時間已經過去。隨著開發的不斷進行,殖民地的條件越來越好,但是發財的機會卻是越來越少。

  早期的移民,只要肯拼命、並且不死,基本上都能夠發財。到了現在,也只能說機會比國內更多一些。

  想要出人頭地,除了敢打敢拼之外,還必須要有一顆靈活的頭腦,再加上一點兒運氣。

  誘惑減小了,大家的移民熱情也降低了。即便是奧地利已經開始殖民地本土化戰略,但畢竟時間還短,基礎設施還是遠遠無法和國內相比。

  尤其是交通、醫療、教育領域,更是差距巨大。交通問題是開發時間太短,醫療、教育則是人才不足。

  不是說奧地利缺醫生和教師,主要是這些人在國內就能夠生活的很好,沒有去殖民地奮鬥的動力。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維也納政府還專門在非洲大陸建立了學校,就地培養醫生、教師。

  這不是短時間內能夠看到效果的,還需要時間積累。尤其是培養醫生,按照奧地利目前的教育體制,醫學類專業就沒有低於七年的,培養一名合格的醫生都是十年起步。

  這不是弗朗茨要求高,而是現實需要。在醫學儀器缺乏的年代,看病全靠醫生個人的能力,速成是不可能的。

  殖民大臣史蒂芬回答道:「截止到目前為止,報名參加移民的人數已經突破一百二十萬大關,已經完成移民安置六十八萬。

  報名人數在持續增加中,按照現在國內的經濟情況,估計最後的移民總人數可能會突破三百萬。」

  這是經濟危機的特點,前期民眾手中還有積蓄可以支撐,越到後面日子就越不好過。

  為了生存下去,報名參加移民也就不奇怪。真要是讓人自願選擇,估計整個奧地利都找不出幾個想去殖民地的。

  為了鼓動大家移民,維也納政府也是操碎了心。很多殖民公司招募移民,都分兩種情況,一種是直接移民,另一種是前往非洲務工。

  大部分人都會選第二種,即便是直接移民的維也納政府會補貼安家費,也無法動搖大家的決心。

  很多人還幻想著在非洲大陸拼搏幾年,存夠了錢就回老家置業。現實卻是在非洲大陸生活幾年後,大部分人都留下了。

  沒有辦法,收入是關鍵。非洲大陸缺乏勞動力,普通工人的待遇自然比本土高。

  拿慣了高工資後,再回去拿低工資,生活水平不升反降,沒有幾個人能受得了。

  為了吸引更多的人口,殖民政府可是鼓勵大家帶家屬的。現在的非洲已經不是蠻荒之地,不少人為了生活方便,還會舉家前往殖民地。

  弗朗茨點了點頭:「移民工作,繼續抓緊。現在是最好的機會,一旦經濟危機結束,後面再想要有這麼多移民,可就不容易了。

  國外的的情況怎麼樣,巴黎會議進行到了那一步,短期內各國有沒有可能達成共識?」

  「是,陛下!殖民部已經制定的計劃,會儘可能在經濟危機中吸收移民。」史蒂芬回答道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陛下,歐洲各國都深陷經濟中,現在大家的日子都不怎麼好過。

  不過,總體上局勢還是穩定住了。法國人已經鎮壓了義大利人起義,拿破崙四世直接軍管了巴黎,反對派有心搗亂,也無力實施。

  值得一提的是普德關係急劇惡化,因為萊茵蘭起義的爆發,直接捅破了維繫兩國關係的最後一層窗戶紙。

  按照約定,萊茵蘭起義爆發的時候,實際上已經臨近條約上的交接期,德意志聯邦政府想要提前交接,遭到柏林政府拒絕。

  為了獲得更多的移民,普魯士人派兵鎮壓了起義,強制遷移了大量人口離開。

  從我們收到的情報來看,柏林政府基本上已經掏空了萊茵蘭地區的精華,工程師、科學家、醫生、教師這些人才,幾乎是一網打盡。

  在歐洲各國的干預下,柏林政府才剛剛和德意志聯邦帝國進行交接,只是這個進度非常的慢。

  初步估計,柏林政府可能會拖到年後。現在他們還在利用最後的時間挖人,或許德意志聯邦帝國接收的時候,當地就連技術工人都沒了。

  受經濟危機影響,巴黎會議進行的非常不順利。各國政府的心思都不在會議上,甚至有人還異想天開的想通過殖民地轉嫁危機。

  在殖民地爭奪中,大家是各不相讓。加上英國人又在故意搞事情,似乎是想要混水摸魚,讓巴黎會議的前景更加不容樂觀。」

  弗朗茨點了點頭,普魯士王國從萊茵蘭地區弄走了上百萬移民,德意志聯邦帝國能爽才怪。

  這都是在挖德意志聯邦帝國的牆角,萊茵蘭地區最寶貴的不是礦產資源,而是這些高素質人才。雙方沒有直接開打,都已經算是很克制了。

  至於英國人故意在各國間留下隱患,這都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要是他們不干,弗朗茨才會覺得有問題。

  巴黎和會是為了調解各國矛盾、減少國際衝突召開的不假,但是站在英國人立場上,真正目的還是為了減少他們自己和各國的衝突。

  別的殖民帝國會不會發生衝突,這關他們什麼事?故意挑撥各國關係,完全是約翰牛的習慣性操作。

  要是歐洲各國的矛盾都沒有了,大家和平共處、睦鄰友好,倫敦政府還睡得著覺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