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掀桌子
英國人在行動,別的國家也沒閒著,尤其處於漩渦中心的普、俄、波、奧斯曼四國,更是努力公關。
為了獲得歐洲各國的外交支持,四國外交人員就像是辛勤的小蜜蜂,不斷在各國使館中穿梭。
同樣處於漩渦中心的法、奧、德三國,仿佛在睡夢中,絲毫不見動靜。
胡梅爾清楚事情並不是表面上這麼簡單,不是不想動而是沒法動,以不變應萬變就是奧地利最好的選擇。
法國人沒有動靜他也理解,得益於拿破崙留下的赫赫威名,時至今日,歐洲各國都沒有放鬆對法蘭西的警惕。
這種情況下,無論巴黎政府的外交怎麼搞,歐洲各國都不會放棄對他們的忌憚。
想要吞併萊茵蘭地區,除了法國人自己控制的摩納哥外,歐洲大陸任何一個國家都會站在他們的對立面。
小國還可以威逼利誘,讓他們保持中立,幾個大國怎麼辦?就算是想做利益交換,法蘭西也付不起這個代價。既然註定是無用功,又何必浪費精力呢?
德意志聯邦帝國沒有動作,這就讓胡梅爾納悶了,想要虎口奪食獲得萊茵蘭地區,沒有歐洲各國支持是不行的。
把所有事情都交給英國人,他們就等著坐享其成?當約翰牛是做慈善的,沒有足夠的利益怎麼可能讓他們白干?
德意志聯邦帝國不可能對萊茵蘭地區沒有興趣,拿下了萊茵蘭地區,對他們國內的重工業有極大促進作用。
完全沒有動作,就這麼放心大膽的讓英國人去處理,難道不怕被約翰牛給賣了。
要知道,對萊茵蘭地區感興趣的國家可不少。除了法國人外,比利時也是一個競爭對手。
正常情況下比利時實力太弱,最多也就暗地裡想想。可一旦有列強支持,那就不一定了。
德意志聯邦帝國可以出錢夠買萊茵蘭地區,比利時同樣可以出錢買。
對普魯士王國來說,與其讓萊茵蘭地區落入德意志聯邦帝國手中,不如交給比利時更加符合自身利益。
比利時也是英國人的小弟,把萊茵蘭地區交給比利時不是最佳選擇,但只要沒有落入法國人手中,倫敦政府同樣可以接受。
明知道存在競爭對手,德意志聯邦帝國仍然這麼相信英國人,這裡面肯定存在著不為人知的秘密。
胡梅爾命令道:「霍爾斯,立即給維也納發電,讓他們情報組織儘快查清楚英德兩國之間的內幕交易。」
「是,公使閣下!」秘書官霍爾斯回答道
……
倫敦會議正式1874年7月20日召開,波蘭外交大臣瓦·符盧勃列夫斯基在會議上義正言辭的控訴俄國人入侵波蘭,向國際會議提出了三項建議:
一、譴責和制裁俄國侵略波蘭的罪行;
二、俄國軍隊立即撤出波蘭;
三、沙皇政府賠償波蘭王國的戰爭損失。
毫無疑問,波蘭人的提議得到了歐洲各國的外交支持,紛紛譴責俄國人的暴行。
或許是為了給俄國人添堵,又或者是有其他算計,主持會議的英國外交大臣麥克林提議投票表決。
結果自然是一邊倒,參加會議的英、法、奧、俄、普、波、德、西、葡、瑞、比、希、摩、黑、北歐、奧斯曼十六國代表,其中十三票支持波蘭人。
奧地利和黑山選擇棄權,唯一的反對票是俄國人自己投的。頗有一票否決的意味,因為俄國人反對所以決議作廢。
胡梅爾疑惑了,他完全不知道英國人的葫蘆里賣得什麼藥。這次國際會議不存在強制約束力,各國也沒有簽訂過相關條約。
除了讓俄國代表臉色難看外實際上任何作用都沒有。大家口頭上支持波蘭沒有問題,想要各國出兵干涉這次俄波戰爭,還是洗洗睡吧!
胡梅爾不懷疑英國人的忽悠能力,如果倫敦政府肯花大代價,說服普魯士王國估計沒問題,別的國家就不要想了。
很明顯,英國人沒有支持普魯士人打一仗的意思,這個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
真要是打垮了俄國人,柏林政府就該賴帳了,英國人的所有投資都會打水漂。
不是柏林政府想賴帳,而是到了那一步,他們真的還不上錢。
戰爭是吞金獸,上一次普俄戰爭中欠下的債務,柏林政府償還的還不到三分一,再來一次他們拿什麼還?
就算是贏得戰爭,拿到了豐厚的戰利品,可是這些戰利品不可能是現金,大都是不動產和土地,短時間內根本就無法轉化為財富。
甚至因為戰爭緣故,還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去開發新占領區。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些新領地對財政的貢獻都是負數。
除非英國人繼續增加貸款,讓柏林政府借新債還舊債,要不然沒錢的普魯士王國註定只能賴帳。
……
維也納宮,收到倫敦會議上發生的事情後,弗朗茨臉色大變。看似平淡無奇的投票,實際上卻是暗藏殺機。
俄國人感受不到,那是他們本身就受孤立,就算和歐洲各國對著幹,情況也不會更糟糕。
要是換一個國家就不一樣了,無視歐洲各國的態度,那也需要可以無視歐洲各國的資本。
歐洲大陸不怕遭到敵視的國家只有兩個,一個是俄羅斯帝國,他們債多不壓身,並且占據了地理優勢。廣袤的國土+寒冷的冬天,讓俄羅斯帝國立於不敗之地。
除此之外,就剩下孤懸海外的不列顛了。就算是大家對他們再不爽,有海峽阻隔,加上皇家海軍實力強大,根本就奈何不了他們。
別的歐洲國家就不一樣了,要在大陸上混,就不能搞得自己舉世皆敵。每一次站在歐洲各國的對立面,都意味著危機臨近了一分。
拿破崙的前車之鑑,已經告訴了大家:沒有優越的戰略位置,沒有單挑歐洲大陸的實力,最好還是不要浪得好。
弗朗茨可以肯定,英國人這次不是在針對俄國人,沒落的俄羅斯帝國已經不值得他們廢這麼多心思。
值得英國人費盡心機算計的,除了法奧兩國外,再也找不到第三者了。現在巴黎政府還在內鬥,短期內搞事情的可能性不大,那麼多半就是針對奧地利來的。
「英國人已經出招了,你們覺得我們怎麼應付好?」
費利克斯首相:「陛下,這要看英國人想幹什麼了。目前我們能夠被針對的地方不多,值得英國算計的地方更少。
英國人在這個時候搞小動作,要麼是給我們的德意志統一戰略搗亂,要麼就是要破壞我們的東擴計劃。
如果是前者的話,他們多半會從德意志聯邦帝國下手。名義上我們的德意志統一戰略,就剩下這最後一環了。
不過德意志聯邦帝國內部分化嚴重,看上去實力不小,能夠發揮出來的力量卻非常有限。
就算他們能夠把德意志聯邦帝國整合起來,短期內也沒有辦法收攏民心。想要學習普魯士王國擺脫德意志民族主義影響,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如果是針對後者,那麼英國人就是要保住奧斯曼帝國了。這和我們的戰略目標不矛盾,反正計劃已經完成了,近東戰爭已經正好需要一個藉口停下來。
現在英國人最主要的目標,還是不讓法國人獲得萊茵蘭地區,針對我們應該是順帶。英法奧三國同盟還在,英國人應該不會做得太過。」
事情有這麼簡單麼?弗朗茨非常懷疑,他可不認為英國人前期鋪墊了這麼多,最後的胃口就這么小。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我記得兩天前,我們駐倫敦使館還發來了電報,解釋了德意志聯邦帝國行為不正常,要情報組織查清英德內幕交易。
結合現在的情況,可以推斷英德之間很可能存在對我們不利的交易,為了避免被我們發現異常,德意志聯邦帝國才選擇了以靜制動。
當然,也要極小的可能是英國人放出的煙霧彈,德意志聯邦政府只是陪他們演了一齣戲迷惑我們。
要破局非常簡單,德意志聯邦帝國以為吞併萊茵蘭地區是穩操勝券,那麼我們就把水攪混。
比利時人之前不是流露出想購買萊茵蘭地區的意圖麼?那我們就讓他們動起來,多一個購買競爭對手,想必普魯士人應該會很高興。」
不清楚英國人的計劃,沒有關係,先打亂他們的部署,把水攪混准沒錯。
這個時候讓比利時跳出來,倫敦政府就要做抉擇了,兩個小弟中只能支持一個,那麼英國人同被放棄一個的關係勢必會受到影響。
略加思索過後,弗朗茨就做出了決定:「那就鼓動比利時上吧,不過這點兒壓力還不夠。
到了現在這一步,保密已經沒有意義,想必普法兩國大概也猜到了英國人的計劃。
那麼乾脆把事情挑明,讓他們知道我們和英國人已經聯手,要支持德意志聯邦獲得萊茵蘭地區。
讓普法兩國也跳出來,直接掀翻桌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