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狠辣戰略
當倫敦政府選擇觀望的時候,戰爭就註定無法避免。英法的決定並沒有出乎蘇丹政府的預料,畢竟這次的敵人是奧地利和俄羅斯,沒有足夠的利益,怎麼能夠讓英法為他們拼命呢?
按照最初的計劃,阿卜杜勒-阿齊茲一世認為普魯士人會在背後牽制住俄國人,他們只需要面對奧地利,請英法出面干預,放棄部分利益奧地利多半會罷手。
這是有根據的,早在十年前維也納政府就向蘇丹政府提出了購買阿拉伯半島主權,三年前又提出了購買巴勒斯坦地區主權。
交易自然沒有達成,蘇丹政府擔心奧地利拿到這些地區後,會生出更大的野心,繼續蠶食奧斯曼帝國。
買賣不成仁義在,在政治上並不適用。購買行動失敗過後,維也納政府也沒有罷手,不斷的向這些地區滲透,逼迫蘇丹政府做出讓步。
因為牽扯到了耶路撒冷,受宗教影響嚴重的蘇丹政府,根本就不敢妥協,兩國關係不斷的惡化。
安卡拉王宮,自從收到外交失利的消息,阿卜杜勒-阿齊茲一世的火氣就旺盛了起來,最近兩天已經有三名侍女喪命,多人遭到責罰。
「怎麼不說話了,你們不是信誓旦旦的保證,歐洲各國不想看到奧地利繼續擴張麼?」
聽著阿卜杜勒-阿齊茲一世的譏諷,眾人紛紛低下了高貴的頭顱,做出一副聆聽教誨的模樣。
這絲毫沒有平息阿卜杜勒-阿齊茲一世的怒氣,最近這些年奧斯曼帝國改革並不順利。儘管在此前的內鬥中保守派勢力遭到重創,但是新的保守派又誕生了。
這種局面,阿卜杜勒-阿齊茲一世不是沒有想辦法改變,而是真的無能為力。這是前任蘇丹的鍋,沒有及時改變制度,催生了新的既得利益集團。
實際上,前任蘇丹也是被迫的。近東戰爭失敗,丟了巴爾幹半島奧斯曼帝國元氣大傷,內部還爆發了叛亂,為了穩定國內局勢不得不做出妥協。
戰爭大臣柯克薩爾·托普坦硬著頭皮上前:「陛下,事已至此,我們還是進行備戰吧!
現在的情況非常嚴峻,不同於以往的任何戰爭,敵人不光是來自於陸地上,還有海上。
任何一個港口,都有可能成為敵人的登陸點。我們沒有辦法進行準確判斷,只能被動進行防禦,軍事壓力非常大。」
奧斯曼帝國早就開始備戰了,只不過蘇丹政府官僚的效率不怎麼樣,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做好戰爭準備。
柯克薩爾·托普坦說得非常含蓄了,就差直說這場戰爭是打不贏的,快點兒準備善後吧!
陸地上大家接壤的有高加索地區、巴勒斯坦地區、阿拉伯半島,邊界線怎麼看也有上千公里。
海上那是海岸線有多長,敵人進攻的路線就有可能有多長。奧斯曼帝國的海軍,可沒有實力保衛帝國的安全。
阿卜杜勒-阿齊茲一世壓制了怒氣:「動員所有民眾進行聖戰,無論男女老幼都必須要和敵人戰鬥,這是……」
……
奧斯曼帝國要拼命,這個消息還是引起弗朗茨的重視。宗教國家一旦爆發了起來,還是非常瘋狂的。
為了安全起見,1874年2月16日,弗朗茨下令斷絕兩國商業貿易往來,撤回駐奧斯曼帝國的使館、僑民,同時驅逐帝國內部的奧斯曼人。
撤僑不強制行動,想要留下的絕不強迫。戰爭一觸即發,兩國的關係已經非常緊張,這個時候弗朗茨可沒有功夫,給誰做思想工作。
坦率的說,奧斯曼帝國抵抗的越瘋狂,對奧地利就越有利。要是他們一觸即潰,那麼後面的戲就不好演了,總不能讓奧地利軍隊裝廢物吧?
裝廢物實際上也簡單,組織一支義大利軍隊送上去,什麼樣的戰果都有可能打出來。
這次戰爭中,弗朗茨就有類似計劃,萬一把奧斯曼帝國打得太狠,就可以嘗試一下。
不過這也不一定靠譜,按照軍方的說法,打奧斯曼帝國派任何一支軍隊上去都可以橫掃。
尤其是涉及到了宗教,還是打順風仗,義大利人未必就不能打了。奧屬義大利地區畢竟受到了德意志文化影響,從小進行軍事訓練,不能一概而論。
政府高層都是知道這次戰爭目的,根本就不是為了打死奧斯曼帝國,而是在演一場大戲,為歐洲戰略進行布局。
相比坑死歐洲大陸上的競爭對手,已經沒落的奧斯曼帝國根本就不值得一提,控制住節奏穩紮穩打才是最好的選擇。
維也納宮,軍事會議上。
陸軍大臣阿爾布雷希特:「陛下,綜合考慮我們的戰略需求,陸軍部建議從中東地區發起進攻。
這次戰爭可以分兩路進行,一路從阿拉伯半島發起進攻,一路從巴勒斯坦地區發起進攻。
共出動四個步兵師、四個炮兵團,再從非洲徵招一支八萬人土著部隊,直接穩紮穩打一路向前推進。
奧斯曼帝國對阿拉伯半島的統治只是名義上,敵人不可能部署重兵,只需要一個步兵師、一個炮兵團,再加上兩萬土著炮灰就夠了。
其餘的部隊都集中到巴勒斯坦地區,耶路撒冷地區的宗教地位非常重要,奧斯曼帝國不會輕易放手,是這次戰爭的主要戰場。」
計劃看起來很不錯,僅僅只需要出動六萬多正規軍,需要的戰爭成本不高,不需要財政傷筋動骨。
八萬炮灰部隊,已經被弗朗茨果斷的忽略了。這種級別的部隊,根本就不費錢。
軍餉全靠搶,福利待遇就是管飽、加上一人兩套軍裝,裝備可以是退役步槍,也可以是大刀長矛。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質疑道:「阿爾布雷希特將軍,這樣的軍事部署,你認為俄國人能夠答應麼?」
答案非常的明顯,沙皇政府也不傻。奧地利的軍事部署,完全就是在搶地盤兒,根本就不和奧斯曼帝國主力決戰,大部分壓力都落到了他們頭上。
阿爾布雷希特不慌不忙的解釋道:「這個問題非常簡單,我們擁有海權優勢,可以在任何一個地點進行登陸。
戰爭初起根本就沒有必要硬碰硬,由我們海軍負責護航,掩護俄軍在各個港口試探性登陸,徹底打亂奧斯曼帝國的軍事部署。
小亞細亞半島的交通非常糟糕,敵人一旦把軍隊部署了下去,想要進行調動,就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完成的。
我們完全可以避實就虛,尋找敵人兵力部署薄弱的地方,完成登陸計劃。
登陸過後,也不一定要一路推進,等敵人兵力被調動了過來。我們同樣可以依託海上優勢,再次變幻新的進攻地點。
每進攻一地,我們都採用焦土戰略,把能夠破壞的設施都破壞掉,驅逐當地民眾進入內陸,給蘇丹政府添麻煩。
最多一年時間,奧斯曼帝國沿海地區就會被我們打爛。這些地區恰好是奧斯曼帝國最後的精華,初步估計他們會損失一半的工業、超過六成的經濟,還會增加幾百萬戰爭難民。
到時候蘇丹政府要麼妥協,要麼崩潰,沒有第三條路可以走。要完成這一計劃,十五萬俄軍已經綽綽有餘。
無論是我們,還是俄國人都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價,我想沙皇政府沒有道理會拒絕。」
弗朗茨心中一驚,不得不說這項戰略夠狠。根本就不需要進行大決戰,奧斯曼帝國就要被拖垮。
沒錯,就是被拖垮。幾百萬戰爭難民,又豈是那麼好安置的?奧斯曼帝國可不是什麼糧食生產大國,也就勉強自給自足,蘇丹政府哪裡有這麼多糧食?
要知道他們的產糧地,大都在沿海平原地區,打爛了沿海地區,同樣也摧毀了奧斯曼帝國的農業生產。
當然,理論上奧斯曼帝國是不可能被完全封鎖的,他們還可以從波斯地區進口糧食。
看了一眼中東地圖,弗朗茨就知道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沒有鐵路,靠牛車、馬車運輸,估計一車糧食從波斯運到安卡拉,半路上就吃得差不多了。
即便是英法兩個金主,也負擔不起這個恐怖消耗量。奧斯曼帝國能夠堅持一年時間,那都要靠****保佑。
弗朗茨皺了皺眉頭:「這麼一來的話,奧斯曼帝國就元氣大傷了,後面的戲又怎麼演呢?」
這是問題的關鍵,奧斯曼帝國被折騰廢了,那麼怎麼讓英法相信奧地利後方不穩,短時間內沒有能力爭霸歐陸?
阿爾布雷希特臉色一沉,緩緩的吐出了兩個字:「仇恨!」
「只有俄國人在奧斯曼帝國幹得天怒人怨,讓奧斯曼人恨不得食其肉、碎其骨,才能夠讓他們堅持下來。
不一定要是蘇丹政府,換上一屆新的政府也一樣。奧斯曼帝國內部矛盾嚴重,一旦局勢惡化爆發革命的可能性非常大。
一個新生政權出現,改革這個國家的政治體制,讓他們表面上變得強大了起來。這個結果,應該可以讓英法做出誤判。」
見眾人陷入了沉思,阿爾布雷希特又補充道:「戰爭不是兒戲,如果我們故意對奧斯曼帝國留手,誰都能夠看出有問題。
這項作戰計劃並不難,俄國人同樣也可以想出來。到時候他們主動提了出來,我們也沒有合理的藉口拒絕。」
弗朗茨點了點頭,表示了認可這個說法。這麼簡單的作戰計劃,估計有點兒軍事常識的人都能夠想出來,無非是遲早的問題。
明明有海上優勢卻拋棄不用,還要傻乎乎的硬幹,傳出去弗朗茨都丟不起那臉。
「先和俄國人進行溝通,看看沙皇政府有什麼不同意見。如果大家計劃差不多,那就這麼辦吧!」
把拉仇恨的任務交給俄軍,弗朗茨是一萬個放心,都不需要做什麼,讓他們本色出演就行了。
血海深仇帶來的後遺症,已經被弗朗茨忽略了。債多不壓身,雙方都積攢了幾百年仇恨,還有什麼好怕的。
按照既定的戰略,這麼折騰下去,奧斯曼就算是僥倖存在了下來,未來也註定是一個小國。在奧地利的眼皮子底下,他們根本就沒有回血的可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