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第520章 趁火打劫

  第520章 趁火打劫

  農業危機實際上早就在醞釀之中,俄國人的大開荒運動,只是農業危機爆發的一根導火索。

  進入19世紀後,農業生產技術發展的非常快,特別是輪耕技術在歐洲推廣,大幅度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新的生產工具不斷被開發出來,拉開了機械化農業時代序幕,讓一個農民能夠耕種更多的土地。

  這一時期,農業產量也大幅度開始增長。各國的糧食產量都在不斷的刷新記錄,以奧地利為例糧食增產量增速長年超過3%。

  同時期的人口增長速度,遠遠趕不上糧食產量的增長。糧食產量增長的最大好處,就是讓大部分人能夠填飽肚子。相關的農副產品增加,也豐富了民眾們的餐桌。

  在人口增長過程中,農業人口也在隨之增長。儘管隨著工業的發展,在城鎮化的過程中大量的農村勞動力變成了工人,農業人口所占的比例在不斷降低,但是這個數量還是增加的。

  這種背景下,為了獲得獲得更多的收入,民間自發開始墾荒運動。俄國人的大開荒也不是首例,最初還是奧地利開得壞頭。

  奧地利國內的土地革命並不完善,貴族依舊持有大量的土地,為了滿足農民對土地的需求,奧屬巴爾幹半島就這麼被開發了出來。

  和1850年相比,奧地利本土的耕地面積已經增加了一倍。蛋糕做大了,國內的土地問題自然是迎刃而解。

  亞歷山大二世搞大開荒運動,實際上就是學習奧地利的成功經驗,既然農民需要土地,那就加大國內土地的供應量。土地變多了,矛盾自然就解開了。

  這麼一來,糧食產能過剩就無可阻擋。奧地利農業發展過程中,維也納政府還在有意引導民眾種植經濟作物。

  比如說:倫巴第和威尼西亞地區的改稻為桑計劃,還發展出了配套的生絲產業;波赫地區的葡萄園計劃,葡萄乾、葡萄酒產業也發展了起來。

  這些有規劃的發展,都是在儘可能的避免糧食產能過剩。不過這也是杯水車薪,糧食總產量還是在不斷攀升中。

  如果不是普俄戰爭爆發,俄羅斯帝國還爆發了內戰,重創了俄國的農業生產,這場危機在幾年前就會爆發了。

  少了一個糧食出口大戶,歐洲都沒有出現過糧荒,現在俄國人重新回到糧食出口市場,產能還更勝往昔,市場無論如何也兜不住了。

  歐洲不擔心受到糧食價格受衝擊的國家只有三個,英國人自然是其中之一,要不然他們也不敢點燃這把火。

  不列顛工業化進行的早,工業人口早就超過了農業人口,農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例已經非常低了。

  小農經濟早在圈地運動中崩潰,土地相對集中化,抗風險能力較強,本身又是全世界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國,自然不怕糧食價格血崩。

  另外兩個國家就是比利時和摩納哥,後者不用都知道,看看國土面積就知道,一個臨海小村莊,根本就沒有啥農業。

  比利時也是一個糧食進口國,歐洲大陸上最早的工業國,工業發達農業產值較低,不用擔心受到衝擊。

  單純從經濟上出發,農業危機爆發後,奧地利的損失無疑是最大的。作為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受到的衝擊影響也最大。

  單純計算農業人口,奧地利的農業人口還超過總人口數量的一半,說奧地利是一個農業國都沒有問題。

  不過隨著經濟的發展,很多土地相對較少的農民,實際上家中也有壯勞力進城務工。

  既種地又做工,他們不能單純的被認為是農民,或者說是工人。在統計數據的時候,往往兩邊都被統計上了。

  不同的省份,農業人口所占的比例也不一樣。經濟較為發達的波西米亞地區,農業人口數量所占比例已經低於百分之四十;而農業發達的匈牙利地區,農業人口所占比例還高達百分之七八十。

  這其中農民工的比例,又占據了相當一部分。某些人口密集的村莊,入城務工的青壯勞動力高達百分之九十。

  法國的情況更加嚴重,義大利地區嚴重拖了後腿,尤其是南義大利地區。如果統計城鄉收入就會發現,根本就沒有多少區別,甚至還會出現城市工人收入低於農民的情況。

  這不能說明義大利地區農業發達,只能證明義大利的城市經濟蕭條。儘管這些城市發展的比較早,但是受限於資源,義大利的工業發展非常困難。

  這也是俄國人向英國人靠攏,沒有向法國人靠攏的主要原因。英國人可以不怕農業受到衝擊,敢讓俄國農產品進入,法國人可不行。

  法國本土的農業人口就已經很多,再加上經濟脆弱的義大利地區,一旦糧食價格暴跌,市場受到了衝擊,搞不好就要狼煙四起了。

  「糧食價格關係重大,冒然衝擊各國市場,帶來的反彈勢必會非常劇烈。

  況且,農業不同於工業,就算是市場上出現了產能過剩,短時間內生產者們也不會進行調節,甚至產量還會繼續增加。

  我們能夠調控國內市場,引導民眾減少糧食種植面積,卻影響不到別的國家。至少我們沒有辦法讓俄國農民減產,最多只能讓他們破產。

  擊垮各國農業生產市場,在農產出口領域建立壟斷地位。坦率的說,我並不看好這項計劃能夠成功。

  這個世界,適合耕種的土地面積太大了,而農產品消費市場又太小了。

  別的不說,只要了解一下奧屬非洲的情況,大家就應該知道,如果需要的話,奧地利的糧食產能隨時可以翻幾倍。

  英國人、葡萄牙人、荷蘭人、法國人,他們同樣也不缺乏生產糧食的殖民地。一旦發現我們有壟斷國際糧食出口市場的跡象,阻擊必然會發生。」

  顯然,費利克斯首相是一個理智派。並沒有支持農業部的偉大的計劃,反而是更加傾向於財政大臣提出的持久戰。

  憑藉著生產成本上的優勢,只需要慢慢磨下去,在農產品出口市場上,奧地利就註定會占據重要地位。

  至於潛在的最大競爭對手美利堅聯盟國,根本就不是威脅。在利益面前,種植園主們自然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原時空美國沒有發生分裂,南北戰爭過後,美國喪失了在國際棉花市場上的霸主地位,糧食種植產業才發展了起來。

  現在美利堅聯邦國可是一個富裕的農業國,繼續霸占著棉花生產市場上的霸主地位。沒有經歷戰敗被打壓,別的棉花產地根本就沒有辦法和他們競爭。

  誰會吃飽了撐著,有豐厚的利潤不拿,跑去跳糧食出口市場的巨坑?

  沒錯,現在國際糧食出口市場已經變成了巨坑。在沒有分出勝負前,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各國的糧食生產者們日子都不會好過。

  如果奧地利擁有美國人那樣得天獨厚的條件,同樣也不會死磕糧食市場。現在農業部提出擊垮歐洲各國農業生產體系,實際上這也是大貴族們在推手。

  表面上是現在農業上的利潤,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胃口,想要壟斷歐洲糧食供應,以獲取更大的利益。

  實際上,更多的還是想要廢掉那一系列的稅收,增加自己的收入。壟斷歐洲糧食供應,誰都知道希望渺茫,可是減稅人人都喜歡啊!

  事先弗朗茨就接見過了不少說客,無非是說國家已經富裕了,不缺農業上那點兒收益了,是不是……

  作為貴族階級利益代言人的弗朗茨自然不能夠拒絕,不過作為皇帝他又必須要考慮國家利益,因此這場農業經濟會議出現了。

  最終的結果自然是政府削減了一部分稅收,彌補了他們在這場風波中的損失,安撫了貴族階級。考慮到錢包,並沒有全部免除。

  至於農民階級,他們是搭上了順風車。要不然減稅、糧食保護價,這些照顧他們利益的政策,怎麼可能被官僚們提出來呢?

  原因並不重要,只要實際利益能夠拿到手,那就對了。時至今日,相比貴族們來說,奧地利農民所占有的土地實際上更多,大約占據本土地面積的3/4。

  不知不覺中,貴族居然成為了農民階級在政治上的利益代言人。這個結果,完全出乎了弗朗茨的意料。

  看會議進行的差不多了,農業部的激進計劃已經被內閣否決掉了,弗朗茨知道該自己表演了。

  「壟斷歐洲糧食供應成功率太低,衝擊各國農業生產體系的事情要做,但是不能太過極端。

  財政大臣的建議就不錯,可以先英俄協定下手,看看英俄友誼有多牢靠,順便清理一下我們的陳糧。

  農業部的計劃拿回去重做,儘可能降低我們在這次風波中的存在感,糧食價格暴跌的原因必須是俄國人導致的。

  一旦農業危機全面爆發,歐洲肯定會爆發一場農民破產潮,持續的時間還有可能會很長。

  殖民部也要立即行動起來,從歐洲各國拉人。尤其是俄羅斯帝國,他們會是這次危機的重災區,作為盟友有義務幫他們消除隱患。」

  原時空的這次農業危機中,德意志地區是重災區,在這期間有數百萬德國人移民美國。

  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奧地利已經多次在德意志地區招攬移民,人口過剩的情況已經得以解決。

  最好的證明就是德意志聯邦帝國,建立了這麼多年,總人口還沒有突破一千萬,完全就是在原地踏步。

  如果看到他們的移民數據,大家就不會感到奇怪了。從1854年到現在,德意志聯邦帝國人口流出高達350萬。

  跑出去了這麼多,當地人口自然漲不上去了。要是這麼多人都留在原地繁衍,按照當地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計算,現在德意志聯邦帝國的人口早就突破1600萬了。

  這邊的羊毛剪得差不多了,弗朗茨又把手伸到了俄羅斯帝國。即便是在普俄戰爭中失敗,丟了幾百萬平方公里領土,俄羅斯帝國依然還有七千四百多萬人口。

  弗朗茨都已經玩兒刺激生育了,奧地利很多地方的人口出生率,還是要比俄國人低。如果不是奧地利死亡率更低,人口增長率是絕對跟不上俄國人的。

  按照社會學家們的分析,未來幾年俄羅斯帝國會持續爆發嬰兒潮,拿到了土地的農民會使勁生,人口出生率有望突破6%。

  這個數據並不奇怪,俄羅斯帝國的人均壽命斷,人口結構主要是未成年、青少年、中年人,超過四十五歲的人都非常少。

  從數據上分析,那就是俄羅斯帝國有超過一半的人都是適齡生育人口,這麼高的青壯比例,加上民眾們缺乏娛樂活動,沒事就回家造人,人口出生率自然就高了。

  不光俄羅斯帝國適齡生育人口多,幾乎每一個國家的適齡生育人口比例都高,大部分國家都在百分之四十以上。

  進入19世紀後,歐洲人口進入了暴漲期,各國人口增長率都很快,增長速度最緩慢的是法國人,其次是西班牙和義大利。

  主要原因還是出在經濟上,沒有足夠土地的農民已經生不起了。工人更不用說,居高不下的棄嬰數量就足以說明問題。

  當然政府的政策,也是導致三國人口增長率不高的重要因素。在這個年代來看,不能說這些政策完全就錯了。

  國內的經濟發展不見起色,如果不抑制人口增長,多出來的人怎麼養的起?

  法國人是例外,他們的問題不是養不起,完全是自己在瞎折騰。

  糧食價格血崩,人口高出生率的俄羅斯帝國肯定是重災區,留在國內的話,孩子多的家庭肯定養不起。

  這個時候移民,可是在亞歷山大二世減輕壓力。不管沙皇政府多麼不情願,在這期間他們是不可能阻止民眾離開的。

  從這方面來說,雙方也是各取所需。對穩定第一的沙皇政府來說,能夠消除內部隱患,後遺症就不值得一提了。

  推書:《大明優秀青年》,狗皇帝新書,寫得非常不錯,值得收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