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第413章 英俄反應

  第413章 英俄反應

  儘管六六條約只是暴露了冰山一角,倫敦政府已經睡不著覺了。現在約翰-羅素看著地中海的地圖就頭疼,法軍以幫忙鎮壓叛亂的名義登上了西西里島。

  奧地利突然放手,還有人能夠限制法國人在義大利地區擴張勢力麼?

  答案非常殘酷:沒有。

  義大利地區一直都是法奧兩國爭奪的焦點,然而現在他們選擇了妥協,這種矛盾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合作共贏」或許在解決國際爭端的時候很有用,但是對大英帝國的歐陸平衡政策來說,完全就是巨毒。

  唐寧街首相官邸內,約翰-羅素嚴肅的說:「最近十幾年法奧兩國實力急劇增長,已經擁有威脅我們的實力。

  大家看這份最新的歐洲地圖,奧地利兼併了南德意志地區,又在巴爾幹半島大肆擴張,這次和法國人交易後,他們的本土增長了近一倍。

  法國人也不遑多讓,幾年前拿破崙三世利用我們鎮壓印度叛亂的機會,吞併了撒丁王國,現在又把手伸到了南義大利地區。

  從法奧兩國聯手開挖蘇伊士運河開始,他們就在地中海排擠我們。如果不想辦法阻止他們繼續靠攏,地中海很快就沒有我們的立足之地了。」

  約翰-羅素的說法有些誇張,所謂的排擠完全是無稽之談。大家勢力範圍擴張撞到了一起,為了利益自然要爭奪了。

  遺憾的是在新一輪的爭鬥中,英國人失利了。

  為了保證蘇伊士運河工程的順利進行,英國人的蘇伊士鐵路項目、埃及推廣棉花種植戰略,在法奧兩國聯合干預下破產。

  除此之外,英國人在奧斯曼帝國、希臘等地區的利益,並沒有受到影響,將他們趕出地中海根本就不在兩國計劃中。

  這不是弗朗茨不想干,關鍵是法國人面對英國人時太慫。除非利益足夠大,不然很難說服拿破崙三世。

  然而利益一共就這麼多,奧地利也不可能白干,根本就不夠兩家分。

  海軍大臣愛德華指著牆上的地圖說道:「法國人的觸手已經伸到了西西里島,突尼西亞也被他們納入了保護國。要不了多久我們進出地中海,都要看法國人的臉色了。」

  毫無疑問,愛德華在給外交部施加壓力。皇家海軍掌握著直布羅陀海峽,在蘇伊士運河沒有開通前,這裡才是地中海最重要的地區。

  外交大臣雷斯林陰沉著臉回答道:「法奧兩國靠攏,外交部是有責任,可何嘗又不是我們給他們的壓力太大呢?

  最近幾年為了限制法奧兩國,我們接連不斷的動作,已經引起了兩國的警惕。

  正在發生的普俄戰爭,也是促使兩國緩和關係的原因之一。

  為了共同的利益,我有理由相信法奧兩國準備結盟,或者是已經結盟了。

  義大利問題上的妥協,絕對不是這麼簡單。法國人想要吞併義大利不是秘密,奧地利想要統一德意志地區同樣也不是秘密。

  在目前的情況下,各國互相牽制,他們都無法達到目的。然而法奧結盟聯手就不一樣了,兩國同時採取行動,我們就算是想干涉也無能為力。」

  眾人臉色大變,他們想到了更多。最近幾年英法矛盾、英奧矛盾都在升級,為了限制兩國的擴張,倫敦政府可是動作不斷。

  約翰-羅素首相肯定的說:「普俄戰爭不能繼續下去了,俄國人已經削弱的差不多了。如果普俄兩國繼續血拼下去,歐洲大陸上就再也沒有制衡法奧兩國的力量。」

  打擊俄羅斯帝國是英國人的國策,倫敦政府做的非常不錯,只是沒有想到光顧著打擊俄國人,就忽略了法奧兩國的崛起。

  現在歐洲大陸上的三大帝國,實力已經發生了驚人的變化,排名第一的俄國人,直接掉到了末尾,未來十幾二十年都很難恢復過來。

  法奧兩國的急劇膨脹,現在其中任何一個國家,都擁有挑戰大英霸權的潛力。

  外交大臣雷斯林反對道:「現在想要制止已經晚了,普俄兩國打出了真火。

  俄國人損失這麼大,沙皇政府不可能輕易放過普魯士人;同樣普魯士王國也不會和俄國人停戰,錯過了這個機會,他們的帝國夢就碎了。

  既然如此,不如一次性把俄國人打殘算了,免得讓他們緩過勁來又威脅印度。

  要破壞法奧兩國靠攏很簡單,俄國人丟掉了歐洲霸主之位,接下來就要在法奧兩國中產生,矛盾的種子早就埋下了。」

  財政大臣阿加瓦爾質問道:「如果他們已經結盟了呢?」

  雷斯林霸氣的說道:「那我們就加入聯盟中,然後拆散這個聯盟。」

  ……

  這場會議的結果,令雷斯林很受傷。或許是出於戰略安全上的考慮,並沒有按照他的計劃進行,內閣決定先下手為強,拿下突尼西亞地區。

  單純從軍事上來說,這是最好的選擇。法軍已經登陸西西里島,皇家海軍喪失了控制地中海第一大島的機會。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拿突尼西亞海峽下手了。皇家海軍手中有馬爾他和突尼西亞,地中海仍然在他們的掌控之中。

  至於因此得罪了法國人,這個問題不在眾人的考慮範圍內。自從法國人吞併撒丁王國後,英法關係就沒有好過。

  除了近東戰爭中,兩國有一段蜜月期外,大部分時間雙方都是以對手的身份出現的。

  雷斯林沒有功夫在這個問題上糾纏,現在他的任務是拆分俄奧同盟。這個聯盟存在一天,都是對大英帝國世界霸權的威脅。

  誰知道沙皇政府會不會在歐洲大陸上擴張失敗後,重回中亞地區向印度次大陸擴張?

  不要看俄國人損失慘重,就以為他們沒實力擴張了。只要奧地利人肯出錢出力,這種情況就會變成現實。

  在英奧兩國矛盾不斷升級的情況下,維也納都可以和巴黎政府妥協,又未嘗不能支持俄國人呢?

  這個年代加拿大、澳大利亞、南非都沒有開發出來,要是丟了印度,大英帝國算什麼霸主?

  真要是發生了這種情況,不出十年大英帝國的海上霸主地位,就會被法奧兩國取代。

  世界工廠也是建立在原材料和市場雙重背景下的。沒有了來自印度的廉價原材料,和龐大的消費市場,英國人的工業霸主地位立即就會丟失。

  工業革命進行到了現在,英國人已經喪失了技術上的優勢,英法奧三國工業逐漸處於同一檔次。

  ……

  聖彼得堡,亞歷山大二世心態就要平和的多了。法奧靠不靠攏,現在都和他沒有關係。

  普俄戰爭還在繼續,因為投入兵力數量受到了後勤制約,俄軍遲遲無法取得進展,他都快要愁白了頭。

  理論上,這麼耗下去俄羅斯帝國會是最後的勝利者。然而,這個勝利需要打個問號。

  瑞典是被穩住了,可是中亞戰局已經糜爛,遠東風雲又起,他們已經自顧不暇了。

  外交大臣克拉倫斯-伊萬諾夫匯報導:「陛下,奧地利人已經給出了答覆,他們同意放棄法屬巴爾幹島的大部分地區,不過需要我們付出代價。」

  這並不令亞歷山大二世感到奇怪,儘管當初俄奧密約中有規定,可是法屬巴爾幹半島是奧地利人花錢買回來的,自然不可能白白送出來了。

  親兄弟都要明算帳,何況還是盟友呢?

  亞歷山大二世關心的問:「他們想要什麼?」

  儘管錯過了進去地中海的最佳時間,可是達達尼爾海峽的戰略地位還是很重要,如果奧地利人的條件不過分,他不介意拿到手。

  外交大臣克拉倫斯-伊萬諾夫回答道:「我們進行了初步交涉,維也納政府認為這次土地交易案,除了經濟問題外,他們還付出了政治上利益。

  他們的報價非常高,如果出資購買就要一次性支付2億神盾。可以接受土地交換,他們要求按面積五比一交換。

  如果同意這筆交易,就算是最後談判下來的結果打個對摺,我們也吃了大虧。」

  顯然外交大臣克拉倫斯-伊萬諾夫是反對這種交易的,短時間內俄羅斯帝國根本就沒有實力進入地中海。

  況且,現在地中海沿岸都被瓜分的差不多了,他們連立足點都找不到。

  留給他們的唯一選擇就是奧斯曼帝國,然而這是一根硬骨頭,根本就不是他們現在能夠吞得下去的。

  沉思了片刻功夫後,亞歷山大二世做出了決定:「既然如此,那就在價格上繼續和奧地利人磨。我們不著急,拖上三年五載也無妨。」

  他清楚這是維也納政府想要敲竹槓,或者說是奧地利人不想看著他們進入地中海搶地盤,畢竟現在的地中海已經被英法奧三國瓜分一空。

  要是再增加一個競爭對手,勢必會打破地中海的平衡。因為俄奧同盟的關係,奧地利人無法獨善其身,這會讓維也納政府在外交上陷入被動,尤其是法奧兩國靠攏的時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