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時間的流逝
……
隨著泰山郡政務廳的正常流轉,各種政策從這個地方流出。
各種招工的啟示,在城裡面各處流傳,大量的修建著各種房屋和道路。
需求的人越來越多,因為有著大量的糧食儲備,對於各種流民更是來者不拒。
不管是來自泰山的賊寇和土匪,亦或者是青州靠近泰山的黃巾,或者是活不下去的平民。
只要是人,陳曦表示來者不拒,只要還能正常工作,日結糧食絕不拖欠。
甚至一些高強度的工作,更是能夠做到一日三餐吃飽的程度。
在這種堪稱優厚的福利待遇下,不少的流民都選擇直接在泰山郡登記註冊,成為泰山郡的國人。
甚至之後為了加大吸引力,在劉桐。成功實驗好牛車以後,證明了其強大的運載能力。
不管是用來運貨還是用來運人,載貨量非凡。
寬度達到3米,長度達到6米的牛車車廂,加上牛所在的位置,整體長度超過了8米,如果只是單純的載人,安裝上座椅以後更是能直接帶走50人。
當然如果不介意在車廂底面直接坐的話,可以拉動更多的人,畢竟現在的這些人,一個也就100多斤,瘦的讓人看著都覺得可憐。
再加上泰山現在不缺少糧食,並且規劃了很多新的村莊。
而這些新的村莊基本上都沒有人,為了給這些村莊快速的補充人口,一方面遷移周圍的零零散散的村民進駐到這些村莊。
更是有大量空餘的村莊,直接安排這些流民入住,然後進行登記造冊,直接管理。
至於這些百姓會不會同意?
陳曦表示待遇從優,怎麼可能會有人反抗呢?
能夠有一家一戶的就按一戶處理,如果不足一戶的,那就湊齊一戶,反正按照一戶四口人進行安排。
小的村莊一千戶以上,鎮子直接兩千戶以上。
得益於大量勞動力,陳曦在這些人修建的時候就直接表明了,你們所修建的都是你們未來的房子。
流民登記註冊以後,由官府安排村落或者鎮子,免費租給老百姓房屋,鍋碗瓢盆一樣不缺,同時免費租給老百姓田地進行種植。
並且官府提供第一年種植糧食的糧種,並承擔整個種植期間的食物消耗。
只需要在村莊住滿三年以上,按照規則繳納了五成的糧食,房子就歸老百姓自己所有,田地則為村莊集體所有。
如果村莊裡面的老百姓達到了規定的戶數以上,還會有政府提供的耕牛,農作工具。
當然這些耕牛和農作工具都是歸村莊集體所有,由官府安排的人進行分配。
在這種政策的實行下,整個泰山出現了熱潮,進行登記,祈求分配的人數不勝數。
在這種情況下,人數越來越多,可以用來進行幹活的勞動力也就越來越多。
尤其是在向老百姓發放了一些錢財以後,為了避免老百姓沒有購買的物資,陳曦更是開了很多生活必需品的店。
同時將擾亂市場的劉桐直接拉入了黑名單,強行將劉桐踹出了生活必需品的市場。
在官府大量的糧食兜底,一日一結,絕不拖欠的情況下,百姓們幹活的熱情都上漲了不少。
尤其是其中所修建的房屋被分配到一些已經登記註冊的百姓手中,那幹活的熱情更是被點到另外一個高度。
陳曦趁著這個機會,更是開了很多手工製品的作坊,僱傭人進行生產一些搬運物品和一些家具等等。
再加上隨著趙雲,張飛,許褚等人將通往徐州的道路修好。
寬度達到8米,硬化的石子路面,寬闊且平整,大大的吸引了來自徐州的商人。
一方面從徐州大規模的購入更多的糧食,為之後的幾年自然災害做準備。
另外一方面也將大量的財物,鹽之類的物品,通過這條道路,在徐州進行銷售。
而現任的徐州牧陶謙,對於劉備這個漢室宗親的好感度極高,對於這種正常的商業性貿易,根本不會拒絕,甚至還專門出力的修建了一下徐州通往泰山的徐州路段。
使得在這一條路上,時不時的就能夠看到來來往往的馬車。
蘇雙,張世平所製造的鹽,更是通過這條路源源不斷的送往徐州,雪白色的鹽,甚至震驚了整個徐州的世家。
在正常的雙方貿易規則保護下,整個徐州的鹽,對於這些來自泰山的雪鹽,完全沒有抵抗的力量,最後只能被迫的選擇加入。
隨著知名度的進一步傳播,兗州的衛家,冀州的甄家都有著代表來到泰山郡購買著鹽,將這些鹽進一步的向其他州郡進行傳播著。
最開始這兩家過來的時候,陳曦還是相當高興的,甚至一度產生了幻覺,會以為這兩家,對劉備產生了某種投資的念頭,結果現實還是很現實。
不管是衛家也好,還是甄家也罷,都只有正常的商業行為,對於泰山郡的郡守劉備,沒有一絲的想法。
陳曦看著兩家的拒絕,只能熄滅了心中那種奇怪的念頭。
畢竟如果能得到天下五大豪商當中三家的幫助,還需要籌集錢糧嗎?
直接開始募兵,當場便準備清剿黃巾,強行拿下整個青州。
結果很可惜,很明顯,這兩家都沒有看上劉備,或者說,這兩家都有了自認為更好的選擇。
當然這一件事對於劉備來說,完全無所謂,或許是轉變了心態,或許是極度的相信陳曦,這點行為根本打擊不了他劉備。
在這期間劉備也寫了不少的信,通過著各種各樣的形式向著天下各地發去。
有些地方是人不在,有些地方是人在,但是卻直接拒絕,更有甚者,甚至直接回信怒罵。
但已經提前被陳曦所提示過的劉備,對這些都是淡淡一笑,就當做視而不見了。
畢竟將這些信發出去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相對應的思想準備,雖然一封都沒有成功,確實挺傷人的。
但劉備也不怪別人,自古以來,君臣相知,都是相互選擇的,既然別人沒有看起自己,那是別人的事兒。
但是隨著一封封回信的到達,即使心性強悍如劉備,都有些心情鬱悶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