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長安城外掀起風沙,響徹的震動聲音之時,直接向周圍的人,表明了身份和來意。😲♖ ➅❾ˢ𝕙Ǘ𝐗.cό爪 🎁🔥
丘林碑矗立在山頭,看了看地平線矗立的城池,內心當中也有些許激動。
這麼多年了,一次有匈奴人帶領騎兵,離長安城這麼近。
三十里,何等近的距離,他終於來到了這個地方。
看著遙遠的長安城,內心當中的激動久久難以平復,甚至一度忘記了自己的演技,將內心當中的喜悅溢於言表。
然而這種表情變化,放在楊修的眼中,那就是對未來的一種希望和興奮。
羌人終究是羌人,完全沒見過世面的樣子,看一下長安城,都能激動成這個樣子,難成大器!
就算他們這個軍隊的性質和目的,是可以進入長安城的,但是在還沒有正式給與的時候,也只能在距離長安城三十里以外的地方,原地安營紮寨,等待著命令。
都到了這種程度了,丘林碑自然想要更多,也就選擇了遵守命令,靜靜等待著機會的到達。
對於劉曄來說,事情發展到這種程度,他已經不敢去保證後果了。
真要是出現天子隕命於匈奴人手中,那他就得為祖先墳墓著想了。
不過經過多方位的思考,想要阻止這一件事情,還是很簡單的。
只需要阻止劉協與丘林碑的見面,或者會面,就能夠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同時給他爭取到更多的時間,來找到兜底的手段!
這個過程也很簡單,劉曄直接進宮面見劉協,一副站在劉協的角度為其思考,忠誠到不能再忠誠的樣子。
一方面,直接阻止了劉協出城迎接的想法,理由也很簡單,畢竟之前雙方軍隊還在交戰,是否會發生意外,無法得知,此外,丘林碑既不是大勝之軍,也不是持節遠征,自然沒必要由皇帝出城迎接。
要是因為這件事情就出城迎接,豈不會損害陛下的顏面?陛下的威嚴何在?
在二人的交談當中,劉曄保持著這個態度和思考方式,去說服劉協。
本就想藉此立威和立信的劉協,瞬間就同意了劉曄的建議和行為。
親自去迎接,那豈不是顯得他很掉價?又怎麼彰顯皇帝的威嚴?
甚至為了進一步敲打丘林碑,劉協轉手就將蘭氏的屍體送了過去,先行敲打一番,然後再將準備好的東西送過去。
先給一棒子,再給個甜棗,恩威並施,他就不相信羌人不會臣服在他的手段之下。
看見劉協同意之後,劉曄也輕鬆了不少,隨後將自己的主要集中力,和思維方式,放到了丘林碑身上。
主要用於驗證丘林碑的過去,證明丘林碑的身份,如果是羌人,那就用來噁心曹操。
如果真的是匈奴人,即使不擇手段,甚至是和曹操合作,也要除掉丘林碑!
…
在這種情況下,在距離長安三十里駐紮的丘林碑,也收到了相關的信息。
為了維持所謂的尊重,丘林碑也收斂了自己的鋒芒,沐浴焚香禱告,靜靜的等待著。
然而伴隨著時間的持續,丘林碑也了解到了更多的東西。
長安城周圍所擁有的部隊,數量也不在少數,至於戰鬥力,他沒有一個準確的認知,但是根據他這段時間的戰鬥,估計也差不到哪裡去。
吧書69新
除此之外,他對於南軍的身份有了一個更清晰的認知。
到了這個地方以後,雖然會接到命令,但終究因為身份之間的差距,以及之前雙方的態度問題。
丘林碑基本上可以認定,他沒有面見劉協的機會,但是該給的權力和軍營,基本上都給他劃分好了,同樣距離長安三十里。
到了這種程度,丘林碑自然也能夠理解,長安城中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況。
混亂,無序,更能夠映照此時的長安城。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楊修沒有跟丘林碑說明原因,丘林碑也有了新的想法。
既然近距離直面劉協的機會不存在,那就只能執行備用方案了。
原本丘林碑想調動軍隊,大肆破壞長安周圍地區,引起大規模混亂,但是偶然間,從楊修那裡看到了一份軍事駐紮地圖。
本來只是將這一份軍事駐紮地圖,通過老鷹送給了匈奴單于。
直到看到了蘭氏的屍體,那位年輕的後輩,上任沒多久的匈奴王之一,就那麼安靜的躺在那裡。
甚至沒有拼接的腦袋,又仿佛在訴說著什麼。
親眼看到這一幕的丘林碑,當場臉色大變,就在這一瞬間改變了想法,有了另外的主意。
不過在執行這個想法的時候,丘林碑還需要和匈奴單于溝通一下。
一方面說明蘭氏戰死的信息,另外一方面,他需要配合,他有一個絕佳的機會。
曹操收攏了軍隊,在北邊進行駐紮,防禦外族的部隊,人數大幅度的削減。
駐紮在北地郡的部隊,雖然還有不少,但是本身是用來防守北方羌人,自然也不會太多。
但那是河套平原,一個漢室至今為止,依舊和羌人互相雜亂的地區。
雖說那裡是一片高原,但是就地形而言,還是允許騎兵通過的地方。
區區外長城,不可能擋住他們的步邁,而河套地區裡面的羌人,也不可能是他們的對手,甚至憑藉他現在的威望,反而有可能成為助力。
在這種情況下,只需要時機合適,北方有兵馬南下,他自請兵出擊,北上迎敵。
到時候,偌大的北地郡,就將在他的手中。
雙方兵合一處,整個長安地區,就將在他們的攻擊下臣服。
丘林碑很清楚自己的實力不夠,根本不足以拿下整個長安。
但是如果順勢拿下了北地郡,借著這條撕開的口子,以他們匈奴部落現在的實力,想要拿下長安,輕而易舉!
甚至行動速度夠快,還有機會活捉漢天子。
當然,這一切都需要默契的配合。
不過還好,他們所飼養的戰鷹,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信息傳遞的緩慢性。
可以說在這一刻的丘林碑,發揮了恐怖的戰術嗅覺,洞察到了這一個機會。
而匈奴單于對於這樣的要求,也沒有拒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