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破敗的豪宅

  錢是好東西,誰會不喜歡啊?無論古今,越是在鄙夷金錢,視錢財如糞土的,多數是由於,他們本身不缺錢。

  晉代那個,把錢輕蔑的稱為阿堵物的傢伙,他可是朝廷的大官。至於那些,口口聲聲說自己不在乎錢,創業不是為了錢,一個億隻是小意思……他們可是首富。

  儘管按理來說,風水師不應該主動,應該讓顧主上門相求。

  但是足夠的酬勞,也能讓他破例……

  再說了,幾個風水大師,賺得盆滿缽滿,吃得滿嘴流油,一個風水布局而已,就有一千萬的收入,誰不眼熱?

  風水師也是人,沒到超凡脫俗的地步,而且還需要養家餬口,也離不了錢財。況且大家是憑本事賺錢,也不算丟臉。

  這麼一想,葉川也心安理得,直接跟上大部隊,重新回到了巷子之中。

  狹小的巷子,可容不了大部隊。

  所以大家分批次進去,形成了一條長龍。

  葉川與蕭萌,有意相讓之下,就跟在了最後頭。

  履行之時,蕭萌小聲道:「懸賞百萬,翻修宅舊……那他到底是想把宅子,修成多麼富麗堂皇啊?」

  「只要他有錢,修成皇宮都沒問題。」葉川輕笑一下,然後低聲道:「而且這事,恐怕也沒這麼簡單。」

  如果只是單純的翻修古宅,根本用不著風水師,直接找專業的建築工程師就行了。儘管現在鋼筋水泥建築大興其道,但是復古建築卻從來不缺生意。

  畢竟在國人的心目中,對於傳統的建築,還是比較有情懷的。普通人的經濟條件不行,肯定是有商品房就好。但是有錢人,十分的講究。恐怕買了別墅,還覺得不夠好,更希望有一套飛檐翹角的傳統建築。

  比如說,京城四合院,江南水鄉園林之類的。

  可能這個藝術家,就是這樣的想法。

  不過葉川更清楚,以藝術家的經濟實力,真的想居住園林建築,也根本不需要那麼麻煩,翻修什麼舊宅子。他完全可以,直接買一塊地,然後大興土木。

  在空白的紙上,沒有什麼限制,才能創造更好的篇章。只要有錢,就算把蘇州著名的幾個園林,一模一樣的複製在自己家中,也不是什麼難事。

  事實上,據葉川所知,一些高檔的私宅,幾千萬上億的房子,就是這麼幹的。

  當然,這只是葉川的揣測,或許藝術家,真的只是講情懷呢,不想要新宅子,只想在舊宅上翻新,修舊如舊。

  藝術家嘛,都是比較感性,文青。或許人家,就是喜歡,那種歲月滄桑遺留下來的痕跡,在斑駁的房屋中,回味悠久的歷史……

  在兩人閒聊之時,一行人也通過了小巷子,重新抵達了高門大宅。不過此時,有了主人的引領,葉川與蕭萌也順利的進入宅中。

  跨過了大門,繞過了影壁,眼前出現的就是屋宇重重,迴廊曲折的情景。

  乍看好之下,葉川就知道,自己的判斷沒錯,這個高門大宅,在很久以前,肯定是達官貴人的住所。只不過到了如今,這個豪宅也徹底衰敗了。

  眼前的宅院,只剩下一個大概的輪廓而已。一些房屋、廳堂頂上,不是瓦片缺失,就是樑柱折斷,幾乎塌了半邊。

  牆院角落,一叢叢野生的雜草,倒是十分的茂盛,隱約可見蟲蟻爬動。甚至於,還能夠聽見一陣陣蛐蛐的鳴叫聲。

  荒蕪、破敗,還有一些腐朽的氣息,就在宅院中飄散,可謂滿目瘡痍。

  適時,蕭萌低聲道:「我現在相信,這是才買下來的啦。這鬼地方,都沒修復,人怎麼可能住得下……」

  「嗯。」葉川點頭,目光穿過了破敗的牆壁,深入到住宅的內部。

  他打量片刻,也有幾分了解。這是一棟,三進院落的大宅子,三進三出。在宅院的最後,就是私家園林啦,有假山奇石、涼亭、池塘。

  藝術家還刻意帶著大家,來到了後園參觀。

  只見這時,本應精緻秀巧的園子,也是破爛不堪的模樣。

  園中的幾株樹木,已經被人腰斬,只留下烏黑的樹樁還在。角落中的一簇竹子,早沒有了青翠的顏色,變得枝葉蒼黃,半死不活。

  池塘的水幹了,堆滿了腐爛的葉子枯枝雜物。壘迭的假山石頭,更是蒙上了厚厚的灰土,黑不溜秋,散發出微微的臭味,猶如一團爛泥。

  豪宅敗了,園子毀了。

  曲折迴廊間,一個個鏤空的雕刻,更是缺胳膊少腿,掉了許多零部件。屋宇房檐上的獸瓦,也不知道是被風吹雨打摔破了,還是被人撬走,反正空空蕩蕩,就猶如七八歲的奶娃兒,掉落牙齒的嘴巴,一笑起來儘是黑乎乎的洞口,有些難看……

  一圈走下來,眾人的反應不一。

  有人淡定,表情如常。有人皺起眉頭,若有所思。

  更有人笑笑呵呵,沒心沒肺的樣子。

  相比之下,藝術家興致勃勃,環首四顧,東張西望,眼中充滿了欣賞的意味。藝術家嘛,腦洞與常人不同,說不定他能夠在這破敗的環境中,發掘其中的美……

  倏地,他回頭,微笑問道:「大家知不知道,這棟宅子的來歷?」

  「呃……」許多人一愣,下意識地的搖頭。

  就算眾人之中,也有杭州的本地人。但是杭州大啊,他們又不住在這一塊,怎麼可能知道宅子什麼來歷。最多能夠看出,這是老宅子,多半是古代土老財的私家別院。

  還好藝術家本人,也沒奢求別人知道答案。

  他自問自答,笑著說道:「那我告訴大家,這是清末光緒年間,一位退休的部閣大員,他致仕回鄉,就在這個地方,修起了園林宅院,頤養天年。」

  「不僅是這棟宅子,包括外面的兩條街,數百間商鋪,以及附近的萬畝良田,當年都是那位大官的私產。」

  藝術家笑道:「大官家眷,及數百戶族人,就圍繞住宅四周,安居樂業。在鼎盛的時期,至少有數萬人,就倚仗大官的福澤,繁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