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曹操:同時有三個謀主是種什麼感受【求訂閱】

  第218章 曹操:同時有三個謀主是種什麼感受【求訂閱】

  群星灑滿了深邃的穹幕。

  文姬送走曹操,回到房內,把髮簪抽下來,如瀑的秀髮垂落,緞子般光可鑑人。

  文姬打著哈欠,用小手拍拍紅潤的唇瓣。

  身子一側,坐在榻上,腿側壓出滾圓的線條。

  她把小腳從繡鞋裡抽出來,白皙秀氣,玉琢般的趾甲上,塗著粉色的花液丹寇。

  然後她就聽見窗子輕響,窗外翻進來一個人。

  其身手靈活,似乎經常翻窗。

  文姬和那個翻窗的身影,朝夕相處了快三年,一眼便看出是誰,小嘴微張。

  曹操從容自若,先開口道:「讓你準備的地圖在哪?」假裝自己來辦正事。

  文姬是大才女,有個特長就是記憶力出眾,近乎過目不忘。

  曹操交給她一個很重要的任務。

  就是重新繪製一份官渡,烏巢,乃至黃河兩岸,包括頓丘,白馬,延津,黎陽,這些可能捲入戰爭的郡縣地圖。

  類似的戰爭準備,曹操吩咐下來已有段時間。

  文姬匯總了大量固有的舊地圖。

  此前還隨同曹操到黃河兩岸實地看過,新繪製出一份詳圖。

  本也準備這幾日拿給曹操。

  見曹操問起,文姬從臥榻一側,抽出一張皮卷。

  她把地圖放在榻上,便於隨時增補查看。

  文姬從榻上下來時,曹操已在榻側的矮席後入座,展開地圖。

  席上就有筆墨紙硯。

  曹操執筆對圖上的黎陽,白馬,延津等地,進行標註。

  「明日戰前會議要用。」

  隨著時間的延續,紙面上字跡漸多。

  曹操本是來驗證真龍體魄的,但看見文姬的地圖畫的細緻精準,隨手標註了幾下,自己也認真起來,在圖上的戰略推演,逐漸深入。

  他依照地圖,列出兩軍優劣,輜重配給等訊息,行兵家廟算之法,預演勝負手。

  他執筆書寫,文姬便挨著他凝神觀看。

  足有半個時辰,曹操才擱下筆墨,把文姬攬到身前。

  「這條是進攻,還是防守路線?」

  文姬聲音嬌柔,伸出素白無瑕的手,指了指圖上的一條長線。

  「都不是,那是冀州軍的出兵路線。」

  文姬哦了一聲:「對方的行軍路線也能戰前預判嗎?如果錯了怎麼辦?」

  「預判敵勢,是指揮者的必修課。

  誰能看穿對方的心思,誰就能攻敵之弱,出人預料。敵不知我,而我知敵,自然百戰百勝。」曹操解釋。

  文姬是個女學霸,對不了解的領域,求知慾頗濃。

  兩人就地圖上的行軍知識,交談了一會。

  「這條線呢?」文姬指著另一道線條,回頭問曹操。

  她回頭時,後方的臉也在靠近。

  然後…文姬感覺腦袋有些暈暈的,稍有些清醒時,發現自己已從矮席後被挪回榻上。

  「太快了…」文姬含糊不清的說。

  「三年時間,還快。」

  【你啟動了真龍寶具,蓄力而為】

  ……

  一個時辰後,文姬要睡覺,怎麼說都不搭理曹操了。

  次日,文姬請了假,沒去書房。

  下午,一身紅裙的貂蟬來看她,身後跟著虎頭虎腦的寅。

  「文姬,州牧說你不舒服,要休沐一天,伱病了?」

  文姬用被子遮住羞紅的臉,髮絲散在枕側,仍有些睏倦的樣子:「沒什麼,身子乏,走不了路,休息休息就好了。」

  貂蟬納悶道:「昨日還好好的,你真沒事嗎?」

  文姬很機智的轉移了話題,不答反問:「州牧那離不開人,你走了沒問題嗎?」

  「不礙的,賈文和,郭奉孝,荀司馬都在,州牧在和他們商議對冀州用兵的事。」

  「這次會議是不准留記錄的,我正好沒事。」

  貂蟬說:「我去找華醫侍,讓他來看看?」

  寅在一旁偏著虎頭,立馬抬起前爪,表示自己就能去找華醫侍,不用貂蟬去。

  文姬來不及阻止,寅已經興高采烈地跑了出去。

  ……

  公務書房。

  曹操,荀彧,賈詡,郭嘉齊聚。

  當下荀攸,程昱,戲志才在外奔走。

  曹操等人,則在匯總來自各方的消息。

  「荊州與我豫州比鄰的區域,近來一直在增兵。」

  賈詡娓娓道:「我們若和冀州開戰,荊州可能也會參戰,攻我兗州。」

  「冀州方面,預計袁紹調集的兵馬,將超過十五萬步卒,兩萬左右的精銳騎兵。

  動員的輔兵,民夫,不少於十五萬,以保證戰備物資順暢。」

  「我們還獲知一條消息,大戰伊始,袁紹又任淳于瓊,郭圖二人,各自監統一軍。」

  沮授此前是冀州全部兵馬的監軍,監統內外,總覽諸事,大概相當於後世的總參謀長。

  但袁紹這次召集大軍,準備開戰,認為不應該由沮授一人,統監全軍。

  他遂任命當年西園八校尉之一的淳于瓊,自己的老部下,為另一軍的監軍。

  還有郭圖,也得了類似的職務。

  這就把沮授的職權,一分為三,分薄了其監統全軍的權柄。

  袁紹麾下,目前分成三個派系。

  以沮授為首的冀州本土派,郭圖為首,來自袁紹家鄉的鄉黨派,以淳于瓊為首的故舊派。

  這麼做,其實也不算錯,避免了一個人掌握的權柄太重。

  但在大戰前分權,人心動盪。

  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冀州本土派,嚴重不滿。

  他們覺得跟隨袁紹,受到冷遇,遭到了薄待。

  要知道當初袁紹趕走冀州牧韓馥,沮授等冀州本土名士,是出過大力的。

  而袁紹也承諾過,厚待他們。

  可此時顯然和當初的承諾不符。

  賈詡獨步天下的洞察人性能力,立即便看到了機會:「冀州三派林立,可供利用。」

  曹操嗯了一聲,心裡掠過一個念頭:少了一個。

  他本來也想說幾個接下來針對冀州的方向,賈詡所說,正是其中之一。

  被他先說了,曹操自己要說的對敵方向,便少了一個。

  荀彧的大局觀最好,搞統籌非常厲害。

  他從他的角度看待戰局,又給出另一個建議:

  「冀州攻克幽州,消耗就很大。再打我兗州,全靠秋收上來的糧備支持。

  冀州今年雖然也豐產,但糧備始終是短板,並不富裕,可攻其弱。」

  荀彧的意思,是有機會就主攻糧草,不斷放大他的弱點。

  「善。」

  曹操稱讚了一句,並暗自嘀咕:又少一個。

  荀彧把他想打冀州糧備的說法,也搶先說了。

  郭嘉在軍事,蓄勢方面見解獨到,又善用奇謀,也獻策說:

  「冀州軍最大的短處,是他們的兵馬來源。我們可先下一城,以首戰的勝利,激勵士氣。」

  漢時實行的是全國皆兵的義務兵制。

  該制度要求全國所有適齡男子,每年抽出固定時間,服兵役。

  此外還有各地選拔的優秀人才,送到王都,輪流擔任禁衛軍。

  從而形成地方預備役,邊軍和禁軍,一整套的軍隊體系。

  但到了漢末,天下大亂。這套兵役制度,早就崩潰了。

  全國各地沒有在戰亂中死亡的青壯年,要麼落草為寇,要麼被地方豪強,諸侯,抓了壯丁。

  還有些人,迫於無奈,主動投靠本地士族,成為大族門下的部曲。

  其好處是自己和家人可以得到庇護。

  壞處則是從此失去自由身,世代給士族賣命,無戰時種地,戰時上前線。

  這種問題隨著時間的延續,越積累越嚴重,階級分化,帶來的就是動盪和反抗。

  這也導致不僅袁紹自己是世族出身,他手下的幹部,來投他的人,也多是大族子弟。

  他們都是帶著各自的利益和私兵來的,共同匯聚,成為完整的冀州軍體系。

  袁紹此前也曾看出冀州和兗州的不同,艷羨曹操的兵馬,能指哪打哪。

  他麾下各家士族的兵馬混編,存在一個嚴重問題,就是他們並不絕對效忠袁紹。

  在危急關頭,選擇的效忠對象,是各自所屬士族。

  袁紹缺乏對整個軍隊,真正統一的指揮權。

  所以他要在臨戰時,調整削弱沮授,怕自己被架空。

  郭嘉的提議,便是針對這一點,同樣在放大冀州的弱點。

  一旦陷入逆境,士氣低弱,袁紹內部,會出現很大問題。

  「我建議出兵,首襲黎陽。」郭嘉道。

  曹操暗忖又少一個。

  他已經對黎陽展開用兵。

  但還沒公開,又被郭嘉搶著說了。

  麾下有荀彧,賈詡,郭嘉這種頂級智慧擔當,樣樣都好,就是有時候很沒有成就感。

  「州牧還有什麼要補充?」

  荀彧,賈詡,郭嘉,三人一起看曹操。

  曹操攤手道:「都讓你們說了,我還補充什麼?你們仨各自負責自己說的部分,散會。」

  三人齊聲應諾,起身往外走。

  荀彧走的最快。他事多,著急去處理。

  賈詡一般走最後,他習慣站在別人後邊,而不習慣把自己的背後留給別人。

  但這次郭嘉似乎有話要和曹操說,沒急著走。

  賈詡就先往外去。

  他走到門口的時候,郭嘉起身往前上了一步,屈指輕彈,將一點菸塵般的粉末,彈在賈詡身上。

  他的小動作,只曹操留在屋內看見了。

  但他當沒看見。

  「蔡伯喈寫的檄文發出去沒有?」

  「發出去了,這時候估計冀州已收到消息。」

  賈詡回了一句,出門加快腳步,轉了個彎,便不見蹤影。

  曹操勾起嘴角:這倆人也是閒的,相互逗著玩,看誰能贏。

  他轉念又想:派出去作戰的兵馬,應該已到達作戰位置。

  Ps:求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