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1章 震驚全球

  運載火箭的研製複雜,耗資巨大,一直以來成本問題都是制約航天事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商業運載火箭市場的擴大,大幅度降低成本成為運載火箭研製必須重點考慮的問題。

  針對成本、環保等問題,漂亮國率先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提出了「火箭回收」的概念。

  幾大航空強國也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攻克技術難題。

  通過二十年的發展,中、俄、美、日……等國家在火箭回收技術的研發上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目前全球主攻的回收技術研究有三鍾,傘降回收、垂直回收及帶翼飛回。

  傘降回收是一級火箭完成分離後,使用降落傘進行回收的方式,這種技術很接地氣,也是一些航空航天技術比較弱的國家採用的模式。

  傘降回收技術雖然已經非常成熟了,但是它的弊端也很明顯,對著陸地形要求高,並且難以控制著陸點。

  最主要的是火箭落地後,發動機會報廢,相當於回收了一堆破銅難鐵,與真正意義上的回收利用差距很大。

  帶翼飛回是一級火箭裝備機翼、起落架等結構利用空氣動力滑翔降落的回收方式,該方式對火箭整體結構設計要求極高。

  因為回收時不能改變飛行軌跡,返回過程中箭體載荷環境較為惡劣,著陸精度差,對回收和復用不利。

  還因為受限於降落傘尺寸,難以滿足較大箭體的回收。

  帶翼飛回這種回收技術目前仍停留在概念設計階段,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垂直回收是通過重啟一級火箭發動機減速,調整至指定地點的回收方式。

  弊端在於重啟發動機需預留推進劑,所以火箭運載空間會被壓縮,運載能力會明顯降低,大概在30-50%。

  不過垂直回收的優勢也很明顯,就是可回收包括發動機在內的核心部件,二次發射時降低運載火箭發射成本,商業應用價值最高。

  馬斯克創辦的SpaceX發射的獵鷹9號運載火箭就是利用的這種方式。

  霍利創辦的珠峰科技集團以及中國國家隊也是主攻的垂直回收技術。

  在珠峰科技集團航空航天研究所傳出要對自研運載火箭星雲一號進行回收試驗之前,外媒都認為我國還不具備火箭回收的成熟技術體系。

  雖然我們已經在發動機技術上無限接近於漂亮國的水平了,但是在箭體技術方面還有差距,即使能夠回收,復用時的運力水平也會大幅下降,達不到從根本上節約成本的目的。

  去年國家隊成功完成十公里的垂直回收試驗也說明了這個問題。

  表面上看成功了,但是實際上重複使用的概率非常低。

  所以會遭受外媒的質疑和嘲諷。

  在全球媒體的眼中,只有馬斯克創辦的SpaceX真正實現了運載火箭可回收技術的突破。

  並且在接近兩百次的發射中,成功回收了180多次。

  毫無疑問,成績非常亮眼。

  所以馬斯克才敢說,在未來商業運載火箭發射市場,漂亮國能夠占到全球90%以上。

  撇開對漂亮國「登月」的質疑,就運載火箭回收技術這個領域,確實遙遙領先。

  霍利帶著珠峰科技航空航天研究所已經完成了商業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將衛星送上太空的壯舉。

  並且在過去兩年完成了多次成功發射,送了數百顆衛星上太空,開始搭建屬於自己的「星鏈」。

  在火箭回收技術領域,珠峰科技步子邁的更大。

  與國家隊有深入交流探討,同時也做了更加瘋狂的試驗。

  比如垂直起落、空中懸停、精準地返回基座……等。

  數百次的試驗,大部分是失敗的,但是積累下來的經驗非常寶貴。

  今天到了邁出最重要的一步的時候了。

  是對過去數百次試驗成果的檢驗。

  從國家到社會,集團管理者到科研團隊,再到現場的每一位指令員,都已經迫不及待了。

  霍利站在發射大廳,與總指揮一起觀察發射中心的所有情況。

  反覆確定各個單位,各項程序的工作準確無誤。

  說實話,上一次發射力箭一號時都沒有今天這麼緊張。

  因為這次試驗的意義太重大了。

  是綜合國力的展示,是尖端科技的競爭,還是國際形象的展示。

  都壓在了霍利的肩膀上。

  隨著時間的推移,心跳速度明顯加快。

  到最後一分鐘,總指揮開始報時的時候,霍利已經失神了。

  全身僵在那裡,目光盯著大廳的監控大屏。

  「十、九、八……三、二、一」

  「點火!」

  「點火!」

  「點火,起飛!」

  「起飛!」

  可以清晰的聽到各個檢測站指揮員的口令。

  「星雲一號」點火升空。

  指揮員繼續口令任務。

  「雷達正常。」

  「程序轉彎。」

  「……」

  「助推器關機。」

  「助推器分離。」

  「……」

  「一級火箭關機。」

  「一級火箭分離。」

  「……」

  「二級分離!」

  「二級點火!」

  「星箭分離!」

  「關機!」

  「箭體翻轉調姿!」

  「啟動回收程序!」

  「點火!」

  「發動機重啟!」

  「……」

  所有工作人員屏氣凝神,等待最後的指令。

  毫不誇張地講,心已經跳到嗓子眼了。

  全國數百家媒體,多位航空專家,兩億觀眾都在追蹤文昌中心發回的最新動態。

  前面所有的程序都完成的非常漂亮,就等最後安全著陸了。

  這是可以記錄在全球航空航天史上的壯舉。

  「著陸點火!」

  「……」

  「著陸架展開!」

  「星雲一號,安全著陸。」

  「精確返回指定地點。」

  「試驗成功!」

  隨著最後一聲指令發出,整個發射中心沸騰了。

  所有科研人員激動擁抱在了一起。

  霍利臉上露出了笑容,心潮澎湃。

  和總指揮、總工程師、省里的幾位領導……重重握了握手。

  此時網絡上已經爆炸了。

  鋪天蓋地的一手新聞瞬間鋪滿各大社交平台的熱搜。

  討論熱度破億。

  「臥槽臥槽臥槽!」

  「牛逼!」

  「太牛了。」

  「恭喜國家航天技術邁出一大步。」

  「霍總又一次完成了壯舉。」

  「哭死了,太激動了,自豪感滿滿。」

  「這次試驗對國家來說太重要了。」

  「漂亮國還敢吹自己遙遙領先嗎?」

  很快,珠峰科技自研運載火箭「星雲一號」完成垂直回收試驗的消息就傳到了國外媒體上。

  震驚全球。

  珠峰科技再次狠狠地抽了外媒一巴掌。

  BBC、CNN等媒體還為此開了一個專場,請了知名的評價家、航空專家來分析這次「星雲一號」運載火箭成功完成回收試驗的事情。

  評論員直接攤手,一臉難以置信,「why?tell me why?(告訴我為什麼?)

  NO!不可能,他們不可能做到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