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章卅八 倚天屠龍郭楊爭
南奕的殺手鐧,是交代轉劫化劫之術,叫洛蘇知曉其未來處境之兇險。
如此,洛蘇要麼絕了築基心思,要麼便指望南奕日後能照應於他。
畢竟洛蘇身為洛家家主,其所認識的近來築基之修士,多半也是世家修士,下場難料。
一時半會間,洛蘇除了指望南奕修為快速精進,多半難以找到合適的玄階靠山。
不過轉劫化劫之術乃是秘辛,茲事體大,不便透露給世家修士。
南奕不到迫不得已,卻是不敢告知洛蘇。
好在,不必南奕使出殺手鐧,洛蘇已然沉吟。
南奕有一句話說得不錯,真氣武道,勢必成勢。
除非離皇震怒,將真氣武道斥為魔道,以雷霆之勢鎮壓,否則百姓為了延年益壽,多半都會自發修煉長生真氣。
就算百官聯手壓制,成功壓住真氣武道的發展勢頭,不讓真氣武道輕易遍傳全國,也攔不住其自發傳播擴散。
而南奕有此底蘊,足稱天驕,在破境築基上,定然遠勝常人。
洛蘇思量,若是要等家中後輩修至蛻凡圓滿,他破境築基時間,甚至可能比南奕還遲。
而且,洛蘇與南奕之間,不存在道爭。
其他文武百官,是不想南奕擠壓侵占原本該屬於蒸汽技術的氣運紅利,才與南奕有了道爭衝突。
洛蘇深耕文壇,本就不必湊此熱鬧。
他原本打算兩不相幫,不論南奕許以怎樣的利益,都叫書院先生與會討論,共同決定。
只是不成想,南奕根本不打算拉攏書院,而是打算直接拉攏他。
考慮到自家子弟早一日蛻凡圓滿,就能讓他早一日破境築基,洛蘇確有意動。
再加上南奕天資過人,洛蘇沒必要得罪,便順勢結下一番善緣。
於是洛蘇與南奕稍作商議,不僅敲下後續需洛蘇出手之事宜,也就南奕新書之角色,定下章程。
武當祖師,化用洛昭之名,稱為洛君昭;新書主角,則直接用上洛蘇之子的名諱,稱為洛無極。
洛無極,年三十有五,於去歲修至蛻凡大成,尚差些道行,才能蛻凡圓滿。
若是能借著南奕新書博取名望,或許再過個五六年,便能水到渠成,修至蛻凡圓滿。
不過,洛蘇說著,也有些好奇問道:「師弟新書主角,竟不是郭楊後人?」
南奕心想,原著說是射鵰三部曲,實則只有射鵰、神鵰關係緊密;到了倚天,前兩本更多只是作為背景存在,沒有在人物關係深入挖掘。
不過,若按照《倚天屠龍記》的連載版來看,金老爺子一開始,未必沒有深入挖掘人物關係的打算。
比如明教三十三代教主陽頂天,連載版中原名楊破天,或有可能是楊康後人。
比如朱元璋若按史實,是靠著郭子興的軍隊起家;而郭子興,或有可能是郭靖之子郭破虜後人。
如此,射鵰三部曲,仍舊是在郭楊兩家的愛恨情仇中。
只不過,金老爺子許是覺得,百年交戰,寫成郭楊家事,或許有些落於下乘。所以最終隱去此節,沒有展開相應劇情,甚至在修訂版中,乾脆將楊破天改為陽頂天。
但南奕文抄魔改射鵰三部曲,某種意義上就像是在寫同人,而非完全照抄原著。所以,他是想著挖掘郭楊兩家的人物關係。
於是面對洛蘇好奇之問,南奕答曰:「江湖武夫,畢竟不是世家修士,壽元難過百,也就難以立住家族傳承。此等戰亂背景,以郭楊後人為主角展開故事,反為不美。」
「不過,郭楊兩家之勢力,倒是也會在新書中有所體現,不會完全消亡。」
洛蘇恍然,點頭說:「那就靜等師弟新書早日發售了。」
南奕笑道:「年內定會發售新書,以及《大離雙龍傳》的修訂版。奕屆時,定當親自取來贈予師兄。」
從無相書院離開後,南奕回到了杜府。
在說動洛蘇出手幫忙後,南奕自個,暫時是沒了事做,只需靜等次日朝會時的離皇召見。
他回到杜府,乾脆又捋起了新書。
新書書名,南奕原本是想沿用《倚天屠龍記》之名。但前作「大離雙龍」,續作卻又來個「屠龍」,著實有些不妥當。
雖然,南奕原本的想法,是想讓朱元璋持倚天劍劍指蒙元,而讓張無忌分得屠龍刀,一心屠朱元璋。
南奕前世,乃是天夏體制內的一員。
體制內工作大體還算松活,使其有的是時間培養興趣愛好。在琴棋書畫方面,除去音律這塊確實不太擅長外,後三樣,南奕都稱得上略懂。
當然,「棋」與「畫」,指的是弈棋和繪畫;而「書」,指的是寫小說,而非書法。
南奕前世,除去看小說玩遊戲外,出於興趣,或者說為了圓夢,在啟點中文網寫了本寫實向的末世文,名喚《末世傳火者》。
雖說網文殘酷、末世小眾,南奕以新人身份寫書,均訂不過百餘,連自稱撲街的資格都沒有——起碼要均訂過五百,才能自稱撲街。
但其筆力,到底也是過得去,至少稱得上不算差。
在前世,南奕便一直有寫金書同人的想法,只是武俠比之末世都還要來得更為冷門小眾,南奕寫完《末世傳火者》,尚在猶豫是否寫金書同人,便莫名穿越至此世。
不過也正是因為南奕前世本就是個舞文弄墨的筆桿子,所以一朝穿越,面對缺錢困境,他才習慣性地考慮寫書賺錢。
同時,早有腹稿思路,他才能在敲定背景化用思路後,很快趕出文稿。
在南奕原本的同人規劃中,第一本書,是郭靖、楊康雙主角;而第二本書,則是張無忌、朱元璋的雙主角,同時引入郭楊兩家之恩怨,作為暗線。
總之,突出一個任性,完全不考慮成績,只為了自身圓夢,盡想寫些寫實向末世文,或者雙主角雙線劇情之類,就網文而言性價比不高的文。
不過穿越到此世,不必顧慮網文受眾,南奕倒是能夠自由發揮。
說回同人,南奕主要是覺得,金老爺子在某些歷史人物的塑造上,太過不妥。
眾所周知的神鵰龍騎士就不說了,在倚天中,歷史上相當於真明教教主的小明王韓林兒,被金老爺子寫成傾慕周芷若的小嘍囉也就罷了,居然還有著被擒後被張無忌救出,以及最終被朱元璋勾結元朝秘密殺害的劇情。
然而歷史上,韓林兒被張士誠軍隊圍攻,孤立無援之際,實是朱元璋不顧劉伯溫勸阻,堅持出兵救援,方才成功救出韓林兒。
只不過,在將韓林兒接去應天府的途中,韓林兒因船傾覆,溺死於河中。
陰謀論者稱是朱元璋下令溺死韓林兒。
但其實,朱元璋壓根沒有這個必要。不提小明王韓林兒,本就失去了政治號召力與宗教凝聚力,朱元璋本身也有著更恰當的方式繼承其王位,讓小明王走漢獻帝的路。
所以,小明王之死,多半是朱元璋下屬擅自決定,而非朱元璋親自下令。
但不管怎麼說,南奕確實不太喜歡金老爺子這種,明明化用歷史,卻偏偏和史實反著寫劇情的心思。
所以,按其最初的思路,南奕是準備讓張無忌傳位韓林兒後,繼續做把持實權的太上教主,逼走戰功赫赫的朱元璋。
朱元璋負氣出走,到江淮輔佐郭子興,漸漸成勢。
如此一來,張無忌繼承明教,實是繼承楊康後人楊家楊破天的勢力;而朱元璋繼承郭子興的軍隊,則是繼承郭靖後人郭家郭子興的勢力。
同時,倚天劍與屠龍刀,也分別為朱元璋和張無忌所有。
至於倚天劍為何會在朱元璋手中,可以寫成周芷若所贈。
甚至朱元璋之子朱棣,也可以是周芷若為朱元璋所生,冒稱馬秀英之子。所以後來,朱棣才會在周芷若與峨眉派支持下,起兵靖難。
而且歷史上,洪武十一年,朱元璋也確實賜封過峨眉山,並特賜御詩兩首以示褒揚。
其中一首為:「山中靜閱歲華深,舉世何人識此心。不獨峨眉幻銀色,從教大地變黃金。」
同時,峨眉派作為郭襄創立之門派,真要溯源,也是郭家勢力的一部分。
若將朱元璋與張無忌之爭,寫成郭楊兩家恩怨情仇的續集,峨眉掌教周芷若的微妙立場,也可解釋。
不過南奕是在穿越後著書,已然脫離天夏歷史,倒是不必再想著與史實相合,至多寫出郭楊兩家恩怨情仇的暗線即可。
然後,南奕開始琢磨射鵰三部曲總體上的起承轉合。
事實上,從宋末到元末,從鐵木真到朱元璋,百年交戰,實是貫穿了蒙古政權的興衰,具備極強的歷史厚重感。
某種意義上,射鵰三部曲,其實就是蒙元三部曲,在結構上具備極強的一體化潛力,可以直接視作《蒙元江湖》。
單論起承轉合,原著三部曲中,起於幼年郭靖流亡大漠,承於郭靖堅守襄陽,轉於楊過打死蒙哥,合於朱元璋逼退張無忌,絕對不差。
只是金老爺子畢竟是連載,在大框架上不可能提前想得特別清。所以射鵰三部曲,雖是三部曲,卻為了減輕創作難度,採用了重置地圖的取巧方法。
在神鵰中,射鵰里的五絕,幾乎徹底神隱,也不存在所謂的少林派;而到了倚天,更是直接跨越幾十年,從張君寶處著手繼承前作的人物關係,卻幾乎全盤重置了地圖各勢力。
這種取巧法子,主要是為了避免出現太多前後矛盾的劇情邏輯漏洞,大為減輕創作難度。
比如郭楊後人,金老爺子連載之時,多半是有考慮過作為暗線。
不僅三十三代明教教主名為楊破天,屢次拒絕波斯總教投降蒙元的命令,堅決與韃子血戰到底;更是有位行事風格與六大門派格格不入的黃衫女,屢次相助明教。
而且,在倚天原文中,黃衫女責備張無忌之時,金老爺子特意在旁白中寫到,其辭語頗為親切,猶似長姊教訓幼弟。
很顯然,楊破天與黃衫女,都是楊家後人,所以黃衫女才會數次出手,相助明教與張無忌。
只不過這樣一來,前後劇情會有太多難以解釋之處,比如襄陽城破之時,楊破天為何沒有出手相助?難道要等郭靖戰死、倚天開書,才會突然刷新出一個傳承三十三代的明教不成?
只能說,連載版即興創作,難免有思慮不周,繼而前後矛盾之處。
金老爺子再是文才驚世,也不可能在連載期間保證劇情前後邏輯無一處漏洞。
除非,他也是文抄,或者完本並反覆修改後,再來慢慢連載更新。
南奕心氣高,即便是文抄,也要寫出屬於自己的東西。
他站在金老爺子的肩膀上魔改同人,自然是要儘量補足遺憾,將射鵰三部曲,推至更上一層。
楊家後人見死不救不太好?那便改成郭楊兩家恩仇交織,互斗不休,令朱元璋與張無忌,繼承郭楊兩家之恩怨。
至於地圖重置,這一點卻是不能改。不然創作難度太大,金老爺子連載之時難以為繼,南奕站在他肩膀上,也同樣有些束手無策。
但江湖武夫勢力,可以一代後浪拍前浪,連郭楊之爭,都變成朱元璋與張無忌之爭。
而蒙元勢力,卻可以具備很強的傳承性。
簡單說,若要加強一體化,可以圍繞著蒙元進行強化,給蒙元增加一條貫穿三部曲的傳承。
如此,蒙元江湖三部曲,亦是對蒙古一族興衰起落的見證。
這一點,即便是南奕將小說背景化用坎離震三國交戰,也一樣不影響。
只不過,南奕尚在猶豫,這條蒙元傳承,究竟是拿他現下已有的某條真氣法脈來用,還是作為籌碼,用來和北方坎朝打交道。
離京作為大離之京城,不僅有著離朝最頂流的世家,更是有著來自坎、震、兌三國的駐外使者。
換言之,南奕人在離京,遲早會和其他王朝的修士打交道。
而他喜歡沒事就先在心底做好預案,便於臨機應變。
所以南奕眼下,雖等待著離皇明日召見,卻已經在考慮日後與異國修士打交道的預案——畢竟,誰叫他針對離皇召見所做預案,早就有了腹稿呢?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