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被架在中間的節度使

  第279章 被架在中間的節度使

  赤水軍算是涼州安氏在唐初時的基本盤,士兵來源是很單一的,就是涼州本地的中亞粟特人。當初赤水軍的規模,也沒有三萬三這麼龐大。

  到開元以後,赤水軍便逐漸加入了回紇出身的城旁部落所提供的優質騎兵,涼州本地漢民和已經編戶齊民的粟特人提供的騎馬步兵。

  近期朝廷讓赤水軍部分兵員要遷徙到河東與朔方,嚴重侵害了回紇城旁部落的利益,因為這些人本身就不是農耕經濟,而是部落遊牧經濟。大唐官府對他們的稅收,也跟邊鎮軍屯不盡相同。

  這些城旁聚落一般都是跟著他們所提供的兵員一起遷徙。可是朝廷的政策,讓他們不能確保在河東與朔方那邊獲得同樣等級的優質草場。

  如果這些城旁聚落不跟著兵員一起走,那樣他們又會失去部族裡的青壯,無法在涼州本地立足。

  這是一個無解的矛盾,而且涼州地方勢力,也絕不想看到這些城旁部落遷徙。

  在這樣的前提下,赤水軍所屬赤烏鎮駐地,軍營里充斥著緊張的氣氛。三三兩兩的士卒聚在一起交頭接耳,一看就知道不太正常。

  方重勇在郭子儀等人的陪同下,帶著數百銀槍孝節軍來到赤烏鎮營門外,看到眼前的這一切,心中便猛的一沉。

  這不是他第一次來赤烏鎮,但上次來的時候,是王忠嗣擔任赤水軍軍使。那個時候的赤水軍,軍營肅殺,士卒齊整而沉默,是一支拉出去就能打大仗惡仗的精銳之師。

  而現在,似乎是一副人心惶惶的樣子。就算很多赤水軍士卒不是回紇騎兵,也不像回紇部落那樣十分抗拒朝廷的調度,但這些人裡面也有不少人不想被調離涼州。

  他們只是沒法反抗而已!

  「節帥,氣氛有些不太對勁啊。」

  何昌期湊到方重勇身邊,壓低聲音說道。

  方重勇輕輕擺手,示意何昌期不要多話,而是對郭子儀吩咐道:「擂鼓,點兵。」

  「方節帥……」

  郭子儀欲言又止,想拉住方重勇的胳膊,手又停在半空,尷尬得想放下來,卻又心中不甘。

  郭子儀其實並不是沒辦法收拾赤水軍的局面,而是他早就看出來天子要大用方重勇,所以故意把這個機會讓出來給對方立威。

  如果方重勇馴服不了赤水軍,而郭子儀卻可以擺平,那到底是方重勇不配當節度使,還是郭子儀更應該當節度使呢?

  這話就不好說了,連拿出來討論都極為不妥。

  郭子儀哪怕再蠢,也不可能幹出這樣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事情來。

  然而現在方重勇的辦法,明顯就跟他想不一樣!

  這時候郭子儀是真急了。

  「節帥,如今赤水軍中鬧得最厲害的便是回紇騎兵。

  而回紇騎兵也是來自涼州不同的回紇部落,彼此之間並非鐵板一塊。

  節帥可以私下裡與他們好好商議,總能商量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辦法。

  若是大軍擂鼓點兵,到時候誰也下不來台,事情便可能因此僵持住。

  節帥還是私下裡單獨面談,逐個擊破為好。」

  郭子儀小聲勸說道。

  不得不說,這種私下裡用潛規則解決問題的思路,具有很強的歷史慣性與可操作性。古今中外,成事者多半得採用這樣的辦法。

  「這些人若是私下裡在討論譁變,是不是本節帥也要私下裡安撫?」

  方重勇語氣不善反問道。

  「末將失言了,請節帥恕罪。」

  郭子儀連忙躬身行禮說道,額頭上的冷汗忍不住滴了下來。

  「擂鼓點兵,本節帥不想再說一次了。」

  方重勇微微點頭,沒有繼續追著郭子儀的話往下說。

  「喏。」

  「來人啊,擂鼓點兵!」

  郭子儀對著身邊的親兵大喊道。

  咚!咚!咚!咚!咚!咚!咚!

  均勻而沉重的鼓點響起,每敲一下,都會激起大鼓下面的塵土,像是敲擊在每個人心上一樣。

  哐當!哐當!哐當!哐當!哐當!哐當!

  盔甲摩擦的聲音,兵戈相撞的聲音響起,互相交錯。赤烏鎮的大校場,是一系列赤水軍小營地的中央區域,也是「赤水七十二營」的核心所在。

  聽到鼓聲的赤水軍士卒們,如同潮水一般奔向校場中央,匯聚於此。

  並迅速列隊。

  此時此刻,河西第一精銳的素質開始顯現。根據唐軍軍法,營中擊鼓不至者,立斬。這一條被嚴格執行的軍法,開始顯現出威力來。

  方重勇忍不住輕輕點頭,現在大唐邊軍還是最鼎盛時期,遠不像是安史之亂後的防秋兵與團結兵,拿錢辦事形同僱傭。

  一炷香時間不到,赤水軍還在駐地沒有外出的各營士卒,都已經集結到位,在校場列隊等候訓話。

  「方節帥,赤水軍列隊完畢,校場內外共計一萬五千餘人。其餘有些在外巡邏,有些分散屯紮於其他駐地。」

  郭子儀對方重勇叉手行禮稟告道。

  「傳令兵到位了麼?」

  方重勇沉聲問道。

  這麼大一個校場,又沒有電子擴音設備(基本擴音裝置還是有的),離得遠的方陣都是通過傳令兵傳話。

  類似這樣全軍訓話的次數,日常幾乎沒有,很多丘八終其一生也不曾見過。

  不僅如此,天子在進行「大禮儀」祭祀活動的時候,因為參與者太多,其實也是通過局部傳令的方式,由專門負責傳令的軍人或宦官傳話。

  「回節帥,皆已待命,請訓示!」

  郭子儀大聲喊道。

  「嗯,郭副軍使有心了。」

  方重勇淡然說道,特意加了一個「副」字。

  一行人走上校場看台,方重勇看著四周密密麻麻的方陣,心中幻想著數萬人的軍陣在戰場上廝殺的壯觀場面。

  那真是如山崩地裂,洪水奔涌,不可言狀。

  單個人的力量,在大軍面前無足輕重。

  「朝廷有命,赤水軍中須選出一萬人,分別遷徙河東五千,朔方五千。另有河東軍五千,朔方軍五千入赤水軍以補齊編制。

  此事已經無從更改。

  本節帥不玩什麼厚此薄彼的把戲,在這裡跟你們一五一十的說明白。

  選一萬人,本節帥說了算。選誰不選誰,看你們的表現如何。

  遷徙出河西的安置費,一人五十絹。河西這邊本節帥特批,先給你們發再上路。

  此外,還要選出一萬精銳,西征小勃律。只要願意出征,並且最後被選上的,先發一年春衣冬衣。要是能打贏,朝廷還有賞賜。

  本節帥問伱們,有沒有不願意參加遠征,也不願意改遷河東或朔方的人,現在就出列!」

  方重勇說了一通話,傳令兵立刻離開看台,前往遠處方陣傳話。

  然後看台上的所有將領,包括作為親兵的銀槍孝節軍部分士卒,都在靜靜觀察著有沒有人站出來。

  出乎意料的是,大概是被某些「江湖傳聞」的故事給嚇壞了,此時沒有一個人願意站出來表態「不遷徙,不遠征」。因為此刻出列,極有可能被主將以儆效尤,當著一萬五千多人的面被斬立決!

  「很好,赤水軍中果然沒有孬種。

  本節帥已經給過你們機會。所謂有言在先,現在就說明白:將來有不服移鎮者,斬立決。

  三日後,赤水軍中開始選拔遠征軍,校場之上各憑本事。諸位各自回營吧!」

  說完,方重勇大手一揮轉身便走,直接出了赤烏鎮。看得郭子儀等赤水軍將領面面相覷。

  等眾人已經離開了赤烏鎮的範圍,快到武威城城門口的時候,郭子儀忍不住將方重勇拉到一旁,說出了心中的疑問。

  「方節帥,剛剛軍中訓話,只怕回紇城旁聚落不會心服口服。讓他們一起搬遷到河東和朔方,不亞於給樹木斷根。

  如此一來,赤水軍中回紇騎兵譁變或難以避免。」

  郭子儀一臉懇切說道。

  「所以,他們就應該在校場上一較高下,進入遠征軍序列,在西域建功立業。」

  方重勇淡然說道,輕輕擺手,顯然不當回事。

  郭子儀無言以對,他是應該說對方太想當然呢,還是說這位衙內想建功立業想瘋了在瞎搞呢?

  郭子儀認為,回紇騎兵的問題,需要耐心溝通,好生安撫。

  他們所屬的城旁聚落現在也是進退兩難,這些都是非常現實的生存問題,絕不是在無理取鬧。

  「節帥,丘八們想的多半不是封妻蔭子,而是當兵吃糧。

  您說的建功立業,他們不明白啊。」

  郭子儀一臉苦笑,換了個角度勸道。

  「回紇部落內遷,進而編戶齊民,乃是自開元以來的國策之一。不是本節帥不想遷就他們,而是朝廷不能遷就他們。

  不肯接受正規調令的部曲,那就不值得存在於邊軍,本節帥到時候定然會用雷霆手段擺平。

  今日校場訓話,不過是告訴赤水軍所有士卒:本節帥做事堂堂正正,不玩那些魑魅魍魎的伎倆,一個唾沫一個釘。

  赤水軍中其他人不跟著回紇騎兵一起鬧,那回紇騎兵就鬧不起來。

  郭副軍使拭目以待便是,朝廷有什麼責難,本節帥一力承擔。天塌了,還有高個頂著呢。

  本節帥都不怕,你怕什麼?」

  方重勇斬釘截鐵說道。

  「節帥說的是,末將太目光短淺了,不及節帥萬一。」

  郭子儀訕訕行禮說道。

  他忽然發現,方重勇的思路,跟他們這些將領的思路,有些本質上的區別。

  這位方衙內,總能敏銳感知朝廷與天子最在意的事情,從來不在這個問題上翻車,所以深受天子信賴,屢屢獲得重用。

  方重勇是「以事治軍」,而他們這些將門世家出身的丘八,基本上都是「以軍成事」。這兩種思路沒有什麼單純的好或者不好,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以事治軍」,本質上是立足於中樞,聽命於天子,利用邊疆的軍事資源,來建功立業,辦自己的事情。培植黨羽是排在次要位置的。簡單說就是邊軍所有人都是為了朝廷的戰略服務。

  而「以軍成事」,則是跟郭子儀一樣,著力於在地方基層培養人脈,編制人際關係網,然後在此基礎上,再看看可以自己可以為朝廷做什麼事情。

  這種做法的缺陷很明顯:老是在地方上培養勢力,便很難獲得天子信任,容易被猜忌。天子一紙調令就把這人搞走了,最後啥功勞也沒立下,從一個邊鎮轉移到另外一個邊鎮,地位上不去也沒人看得起他。

  而「以事治軍」,則是以天子的命令為主,中樞讓怎麼玩就怎麼玩,在這個前提下治理軍隊。

  這種做法也不是沒有隱患:聽話的節度使固然可以爬得很快,立下很多功勞。但也很難避免在基層根基不穩,只能籠絡身邊將領的固有缺陷。畢竟,一味的鮮血染紫袍,也很難團結基層人心。

  一個是「戰區」,一個是「軍區」,很多人都明白區別在哪裡。

  這二者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割裂的,而是互相成就,也互相拖累。節度使要當得好,顯然既要「以事治軍」,又要有「以軍成事」的本事。

  在中樞和邊鎮之間發揮最大的作用。

  一行人繼續前往武威城,在城門口的時候,便看到一車又一車的絹帛,浩浩蕩蕩在被卡在城門外,接受檢查以後,才能入城。

  而來往的商賈與出城入城的百姓,皆被驅趕後站在一旁,滿臉艷羨的看著那些馬車入城。

  那些毫不掩飾毫不遮蓋的絹帛,看得他們心思飄蕩。

  岑參正帶著一隊赤水軍士卒,在城門外組織秩序,清理閒雜人等。

  「朝廷的絹帛已經到了麼?有沒有百萬匹?」

  方重勇走到岑參面前,微笑問道。

  「回方節帥,確實如此,這次朝廷辦事真的非常爽利。

  看來天子對於節帥遠征西域,可謂是寄予厚望啊。」

  岑參湊過來小聲說道。

  「哼哼,確實是寄予厚望!」

  方重勇輕哼一聲說道。

  基哥對遠征西域寄予厚望?

  不不不,他是對發行交子,舉起大鐮刀割韭菜迫不及待了!

  基哥的支持越是給力,方重勇就越是擔憂這位任性的皇帝將來要瞎搞。才十多天就把百萬絹從長安送到涼州,這效率在唐代的和平時期是難以想像的!

  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基哥當真是沒考慮過濫發交子的弊端麼?

  方重勇心一沉,隨即對岑參說道:

  「多派些得力的人看管庫房,萬萬不可有涼州府庫失竊失火這樣的事情傳出來。

  然後你再找幾個人在武威城內做做宣傳,就說朝廷已經運送了五百萬絹到涼州,為發行交子做準備。這件事聖人決心很大,誰攔路,誰死全家。」

  「五百萬絹?會不會太多了啊?」

  岑參一愣詢問道,他聽負責運輸絹帛的「馬行」,那邊的領頭人說這些絹帛不過百萬絹而已,怎麼一下子就膨脹到五百萬了?

  「並不多,因為尋常人都只相信他們願意相信的事情。

  五百萬絹,很多嗎?」

  方重勇理直氣壯的反問道。

  「確實不多。」

  岑參有些心虛的附和道。

  他不知道的是,誇張與獵奇的事情,往往容易造成大範圍的宣傳效果,說得越離譜越是有人信。

  而交子流通的核心,便在於兩個字:信用!在這方面,方重勇才是行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