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扁鵲見蔡桓公
唐代有法令,官員赴任的時候,在同一個驛站,最長不能停留三天。
當然了,這是很寬鬆的規定,已經把官員上任時遊山玩水的時間算在裡面了,防的並不是耽誤時間故意不走,而是擔心很多小官在驛站混吃混喝,驛站的驛長驛卒們還不方便收拾他們。
在比斗過之後,方重勇就吩咐管崇嗣和何昌期,帶著幾個隨行的護衛,也就是之前在關中招募的幾個銀槍孝節軍士卒,到隴山周圍的山林裡面打獵,順便把裴秀這個棒槌也一起帶走了。
而方重勇則是與岑參二人來到驛站客房內密談,商議大事。
很多事情,何昌期這樣的丘八是不方便讓他們知道的,方重勇深知這幫人是什麼德行,口無遮攔只會壞事。
「岑判官,麻煩你寫一封信,某有大用。」
桌案前,方重勇一臉正色對岑參說道。
「方御史請講。」
岑參二話不說,直接鋪開大紙又研墨,拿起毛筆就準備開始寫了。
一看這架勢就知道對方是老幕僚,方重勇微笑擺手道:「岑判官別緊張嘛,某知道你曾經在安西都護府擔任非流官多年,對於這些雜務很熟悉,不過倒是不急於這片刻之間,聽某把事情說一說,你再寫也不遲。」
岑參連忙將毛筆放下,方重勇又叫來驛卒,上了一壺驛站內常見的綠蟻濁酒,二人邊煮酒邊閒聊。
方重勇不僅給了酒錢,還給了驛卒「小費」打賞,一點官架子都沒有。
「安人軍的事情,若是走正常渠道,那肯定是解決不了的。其實聖人對隴右的事情,心中也不是完全沒譜。
並不存在百官蒙蔽聖人之類的事情。」
方重勇輕嘆一聲說道。
他從「梨園射姬」項目的方方面面,就感受到了基哥的難處。簡單概括就是「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基哥的問題在於攤子鋪得太大,已經收不住了。
其實宮廷的花費,真正花到基哥本人頭上的又能有多少呢?
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好比說方重勇前世的史學家們,老是批判基哥給楊玉環吃荔枝勞民傷財,要用驛站驛馬,不遠萬里來運送荔枝。
但實際上,這種事情從先秦開始就不是什麼特例了,當時的貴族們醉生夢死,比驛馬送荔枝厲害多了。
而且把運送荔枝的整體費用全算上,對於基哥來說,吃荔枝也吃不了幾個錢。
唐代以後的士大夫階層要把皇權「關進籠子」裡面,那自然會在某些方面突出一下,以說明國家滅亡都是昏君無道導致的。
就好像安史之亂是吃荔枝吃出來的一樣。
實際上,方重勇以自己看到聽到的東西來判斷,貴族階層的耗費,其大頭在於「排場」,而不在於基哥本人的花費。
長安各個宮殿內的宮女和宦官們,每天從指甲縫裡面掉一粒米飯,匯集起來扔給基哥吃,都能把基哥吃出胰腺癌來!
長安乃至關中地區最大的耗費,就是宗室與貴族們,也包括官僚集團,為了維持他們覺得「應該有」的體面,養了很多「不該養」的人。
這樣不事生產的人,幾乎占到了長安總人口的15%以上,有二三十萬人之多!
某種程度可以看做是方重勇前世的「第三產業」。
基哥確實知道前線軍餉不是那麼充足。
但怎麼說呢,現在隴右沒打仗,那可不就能省就省唄。
這一點方重勇看出來了,基哥也知道,兵部的官員,御史台的官員,多半也知道。
這麼嚴重的問題,為什麼沒人提呢?
因為根據「誰提問誰解決」的原則,有個變不出錢來的朝廷,裡面做官的中樞官員們,對這些問題也只能裝聾作啞。
府兵改募兵,府兵番上改為長征健兒,代價就是海量軍費,這一點沒法避免。
現在大唐邊境總體比較平靜,只是幽州契丹那邊因為安祿山的折騰鬧得比較厲害,所以軍費自然是以幽州那邊為最優先選項。
此外裁汰龍武軍,新建神策十二軍,沒有一處是不要用錢的。
給誰又不給誰,都得看邊軍跟朝廷大員的關係如何,在邊鎮防禦體系中的優先級如何。
這不是一兩句話可以說得清楚的。
哥舒翰派管崇嗣來長安拜碼頭,說明他是個聰明人。但知道路在哪裡,並不意味著就能沿著這條路走下去。哥舒翰拜碼頭無門,就是個典型的失敗案例。
方重勇對岑參說這番話的時候,心中也是充滿了無奈。
「確實如此,安西都護府那邊,其實也都是靠著西域那邊……」
岑參想說「走私」二字,卻是被方重勇抬手制止了。
「這次呢,伱寫一封信,嗯,就給我父親吧。直接給聖人效果不一定好。
你就在信中這樣寫:隴右邊境吐蕃人蠢蠢欲動,打算圖謀不軌。安人軍軍使哥舒翰,打算假意獻出大通城,詐降吐蕃人。
然后里應外合,打吐蕃人一悶棍。
大通城往北可通大斗拔谷,從而進軍河西。
往南可攻鄯城,進而威逼隴右節度使所在的鄯州。相信這個誘餌吐蕃人會非常感興趣,拒絕的可能性很小,最起碼也會派兵來試試水。
安人軍已經兩年未發冬衣,此番哥舒翰便以唐國剋扣軍餉,士卒不服欲譁變為由詐降。
吐蕃人一查就知道此事非虛,必定信以為真。
所以此戰勝算頗高。
最後在信上強調,請我父親與聖人商議此事,派得力幹將來隴右主持大局,一戰打掉吐蕃人的囂張氣焰。
杜希望年邁體弱,臨陣恐有意外。他若亡故必定影響軍心,所以請朝廷務必換上年富力強之人擔任隴右節度使。
此詐降之計就算不成,唐軍亦是沒什麼損失,將來對吐蕃亦是可以徐徐圖之,無傷大雅。」
方重勇一口氣說完,讓岑參震驚得無以復加。
皇天在上,什麼叫干涉朝政,影響中樞布局,這大概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了!
岑參吞了口唾沫,有些遲疑的問道:「這樣真的可以麼?朝廷看了這封信以後,真會撤換杜希望?真的會補齊安人軍的軍餉麼?」
他實在是很難相信,中樞朝廷會被方重勇一人牽著鼻子走。
「安人軍的詐降變成了真降,試問中樞哪個官員可以承擔這樣的責任?」
方重勇理直氣壯反問道。
岑參緩緩點頭,這一點他非常認同,沒人敢在這種事情上擔責,拍板的必定是李隆基本人。
不得不說,方重勇這招以退為進,非常精妙。
他偽造一個「哥舒翰詐降」的計劃,朝廷中樞只有兩個選擇:要麼配合「哥舒翰」,在隴右大打出手,對吐蕃人實施一場規模巨大的圍殲戰;
要麼安撫安人軍,補齊欠了兩年的冬衣。
而要配合這個軍事行動,隴右地區就要調動很多軍隊,如此一來,朝廷必須把隴右邊軍拖欠的軍餉全部補齊,至少是要補齊很大一部分!
亂世的時候,皇帝都知道要不差餓兵!
更何況現在可是「盛唐」啊,打仗之前不犒賞三軍,邊鎮丘八誰給你賣命啊!
讓邊軍出征打仗,那是必須要給錢的,而且必須給現錢!不能賒帳!
要不然,軍隊連基本士氣都沒法保證了,又何談打贏呢?
那些負責戰陣廝殺的丘八們,自上而下,有一萬種辦法出工不出力!
而作為「詐降計」主角的安人軍,為了不打草驚蛇,肯定暫時不會補齊冬衣。但必定會得到某些保證,戰後大肆封賞,撫恤優厚。
所以無論是方案一還是方案二,安人軍冬衣的問題都可以得到緩解甚至是徹底解決。如此一來,方重勇承諾管崇嗣的事情,也就得到了妥善解決。
同時賣了哥舒翰一個人情。
「可是,如果聖人對此無動於衷,朝廷上下都不處理怎麼辦?」
岑參疑惑問道。
作為一個在安西都護府多年的基層官僚,他太明白朝廷辦事是什麼德行了。
邊鎮能依靠的只有自己人,只有本地利益相關的人。永遠不要指望中樞朝廷可以解決現實中急切的問題!
正如自太宗時期就有的「留中不發」(不叫這個名字,但本質上並沒有兩樣),如果基哥將這封信留中不發了怎麼辦?
岑參問的這個問題,顯示出了他自身高超的政治素養。
「如果不處理的話,那隴右就有可能出現亂局,安人軍也可能真的譁變,那這件事就會越鬧越大。」
方重勇長嘆一聲,繼續說道:
「可是,某隻是一個監察御史,去隴右招募勇壯的。某已經做了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如果聖人不聽,那大唐就會付出慘痛代價。
大唐是聖人的,是朝廷的,是李姓宗室們的。
不是我方某的。」
方重勇對著岑參攤開雙手,語氣中充滿了無奈。
他已經給了基哥選項,如果基哥愣是裝作沒看見,那就像是扁鵲初見蔡桓公時,這位名醫對後者說的那樣: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
蔡桓公不聽勸,有病不治最後死了。要是基哥不聽勸,國家有病最後崩潰了,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至少方重勇已經做了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他不欠基哥的,更不欠大唐的!
「某觀長安諸君,醉生夢死者無算。長此以往,恐有大禍臨頭啊。」
岑參忍不住唏噓感慨道。
長安城內自上而下,沒看到誰消費降級,反倒是各種奢侈之物大行其道。而長安之外的隴右,與吐蕃人對陣的第一線,卻是連正常軍餉都無法正常發放。
只要腦子沒昏頭的人,都能看出問題究竟出在哪裡了。
「岑判官莫要悲春傷秋了,寫信要緊,寫完了我們今日稍作歇息,明日便要前往清水縣。
清水縣再往西便是秦州(天水),過了秦州,可沒法像現在這般散漫了。」
方重勇輕輕搖了搖頭,示意岑參不要說那些「政治不正確」的話了。很多事情,聰明人都是看在眼裡的。但是看見是一回事,心裡想著的是一回事,說出來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比如說官場中人,哪怕心中鄙夷某個同僚,只要不說出來,至少還能保證面子上的和睦,將來也還能再「親近親近」,保持自身立場的靈活性。
可若是當面說出來了,那就把人得罪死了。
大唐種種亂象,由表及里,都不是稀奇事。看到了不做聲是一回事,大放厥詞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岑參看著身材魁梧,肌肉發達的方重勇,只覺得這位年輕的方衙內真是穩得一比,做官做事滴水不漏。岑參文思如泉湧,提筆就寫了一封聲情並茂的求援信,等墨跡幹了以後,交給方重勇閱覽。
「可以,就這樣吧。」
方重勇微微點頭說道。
他的面部表情雖然跟千年王八一樣不動聲色,但是心中的驚駭卻是無以復加。
岑參不愧是前世那個可以名垂青史的「文化人」,寫封信都能讓人讀起來有暢快淋漓,盪氣迴腸之感,就好像這樣做,就真的可以打敗吐蕃人一樣。
為了不給自己立旗子,方重勇並未對岑參說基哥可能會怎麼選擇。但以他對基哥的了解,後者安撫安人軍,保持隴右地區的安寧是必然。
原因無他,只是因為打仗太費錢了。
這位已經年過六旬的老皇帝,心中只想省事,不想折騰,特別是不想瞎折騰,又怎麼可能輕啟戰端呢?
……
「聖人這不是瞎折騰麼!」
平康坊李林甫家宅院書房裡,李林甫的女婿楊齊宣,對著這位大唐右相抱怨道,聲音都高了八度。
楊齊宣在朝中擔任諫議大夫,其職責是「諫議得失,侍從贊相」。
簡單說就是專業噴子,專門指出君王和宰相等高官有什麼不足的,也可以建言獻策。
而這次李林甫讓他做的事情,就是基哥下達的死命令:讓他還未登基時的「渤海郡王」畫像被掛在凌煙閣內!
楊齊宣一向膽小怕事,聽到李林甫說讓自己辦這件「大事」,他就嚇得六神無主,連基本禮儀都顧不上了。
能在朝堂上混的人,沒有一個是真正的傻子,只有裝傻的和賣傻的。楊齊宣稍稍琢磨了一下就知道,這件事水很深,甚至可以說深不見底!
李林甫有沒有黨羽呢?
實際上是有的,並不需要讓楊齊宣出馬。
但李林甫卻並沒有將這個任務,交給他旗下能力更強的黨羽來辦,實際上說白了還是在狠狠的拍基哥的馬屁。
如果不是李林甫的女婿率先站出來提這件事,基哥怎麼知道是李林甫授意的呢?
群臣們怎麼知道是李林甫在倡議呢?
這樣做是沒有誠意的!
李林甫就是要讓基哥和群臣們都看到,他這個宰相,在無底線的跪舔皇帝,一心一意,做皇帝最忠誠的狗腿子。
什麼文人風骨啊,文人氣節啊,李林甫根本不在乎,他又不是文人!
李林甫只知道,如果他不出來跪舔基哥,那麼他這個宰相就當到頭了。而這麼多年在任上,李林甫得罪的人可不在少數。那些人的殘黨報復起來,無權無勢的李林甫壓根就擋不住。
而讓李隆基進凌煙閣這件事,李林甫也不好自己親自出面。
畢竟他是宰相,輕輕一動,就會引起朝局的驚濤駭浪。讓自己的兒子站出來,好像又有點坑子嗣。所以讓女婿來辦這事,是最妥當的。
而官職最接近「噴子」的楊齊宣,很「幸運」的被李林甫選中了。
「聖人如何,不是你可以置評的。
這件事要是你不能辦也沒辦法,本相只好把你調到南方當刺史,免得聖人雷霆之怒讓你沒法收場。
你這輩子就別回長安了吧。」
李林甫一副搖頭嘆息的模樣,似乎非常惋惜。
沉默片刻,楊齊宣咬了咬牙,狠狠握住拳頭說道:「好!那小婿就聽岳父的!」
「嗯,這就對了,孺子可教也。」
李林甫笑眯眯的點了點頭,繼續說道:「明日紫宸殿朝會,一錘定音,只能進,不能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