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槽點滿滿的下一站
甘州府衙大堂內,方重勇一臉古怪看著前來傳旨的太監,搞不懂這廝過來是幹啥的。
之前他被授予甘州刺史的時候,有太監來傳旨很正常,因為甘州是中州,刺史官階是四品上。六品官以上的,必須皇帝親自任命,不發聖旨任命是無效的。
但現在方重勇很明白自己到底做過什麼事情,這次的官職調動,百分百是貶官!
貶官嘛,隨便搞搞不就好了,還需要宮裡專門派人,從長安一路走到甘州,一千多里路麼?
真的不嫌麻煩?
「方使君,您這聖眷,真是無人可比啊。在下牛仙童,內侍省內謁者監,給方使君問聲好。」
這位叫牛仙童的中年宦官不動聲色的說道,對著方重勇悄悄伸了伸手。
紅包不到手,保你命沒有。開元年間的太監,外放傳旨的時候,吃拿卡要是常態。
地方官員不好好伺候,就等著被穿小鞋穿到死吧!
「呃,你跟牛仙客牛尚書是親戚麼?」
方重勇看著牛仙童,口氣略有些輕佻的反問道。對牛仙童伸出的那隻手,視而不見。
「呃……這個,幾百年應該是一家吧,哈哈,哈哈哈哈。」
牛仙童面色僵硬的打哈哈說道,又悄悄把手伸了回去,尷尬到想立刻轉身離開!
「既然沒關係……那沒事了,牛內侍宣聖旨吧。」
方重勇並不想跟這位明顯想套近乎的牛仙童多說什麼,他前世看過一本怪書,恰好記錄了這位牛仙童宦官是怎麼死的。
這位倒霉的太監好像是因為什麼事激怒了基哥,然後基哥下令嚴辦。
於是牛仙童先是被打了幾百棍,然後又被挖心,最後被一個戰功卓著,叫楊思勖的老宦官把挖出來的心給生吃了!
這種限制級的劇情不該出現在歷史書當中,志怪小說才是它的歸宿才對。
唐朝的宦官方重勇基本上就知道高力士那些人,但這個下場悲慘的牛仙童,讓人想忘記都不行,實在是死得太過於「行為藝術」了。
方重勇可不想跟這位倒霉蛋有什麼瓜葛。
「去甘州刺史,遷禮部祠部司員外郎,赴沙州公幹。另授沙州團練使,豆盧軍支度使,駐地藥泉,不必赴沙州小城辦差。」
牛仙童的公鴨嗓子宣讀聖旨,聽得方重勇一臉懵逼。
其中槽點實在太多,他都不知道要從哪裡說起。
作為一個拼命學習,每日讀書不輟的「學霸」,方重勇已經把大唐官場的那些事情里里外外都摸明白了。
這份缺了大德的官員任命,也不知道是哪位人才想出來的。
跟疊buff差不多,簡直離了個大譜!方重勇都想當面問問,是哪位大神能把這三個「廢物」官職揉捏在一起,還看起來毫無違和的。
禮部的祠部司,是專門管理佛寺的,給和尚加度牒什麼的,就屬於日常事務。主持國家級別的佛教慶典等活動,也是其管轄範圍內的事情。
員外郎是祠部司的二把手,看起來還有點權力。
不過,中樞部門的權力,那得在任官員回到衙門才能發揮作用啊!在外地的中樞官員,連衙門的印信都沒有呢!
脫離了水的魚,就一步都游不動了,這種現象也適用於大唐官場。
把一個中樞的官員,派遣到兩千里外的敦煌,又是管理佛教事業,方重勇用腳指頭都能猜到,這是要出差為基哥修「功德碑」了!
當然了,具體工作不是修,而是「盯著」!也就是說,啥也不用做,真正負責工程進度的人,是工部的相關官員。
比如說開元時期修建的樂山大佛,朝廷就安排了專人前去監督,類似的事情也不是孤例。
敦煌那邊依山而建的石佛數不勝數,自北魏開始就獨樹一幟,敦煌莫高窟天下聞名。祠部司員外郎去那邊公幹,說白了就是公費旅遊的。只要看看修的佛像壁畫,符不符合基哥所要求的「主旋律」即可。
如果不符合要求,那就要整改,甚至是重做。這些事情,就由禮部祠部司員外郎盯著。
簡單點說,啥事都不用干,只不過出事了你來扛。
能在這裡埋坑的,一定是個超級老硬幣!
方重勇在心中大罵基哥無恥。
至於沙州團練使就好說了,團練使是負責訓練團結兵的,卻沒有兵權,無法調動軍隊,也無法招募兵員。
不過有一點耐人尋味的是:因為沙州糧食不足,所以沙州的豆盧軍一直在嚴控兵員,缺了馬上補。當地農業人口比例比河西走廊其他各州要低不少,有很多適合當兵的脫產人口。
方重勇之前當甘州刺史,就審批了不少公文,都是往沙州那邊轉運糧秣的。
所以說沙州那邊根本沒有多餘的糧食養半脫產的團結兵,本地民風彪悍也沒必要養團結兵。
這個職務在沙州本地大概只能哄小孩,啥事也辦不了。
而最坑爹的職務就是豆盧軍支度使了。
因為河西諸軍當中,唯有兵員三萬三的赤水軍,是有單獨的支度使,財政上有一些獨立性。而兵員僅4300的豆盧軍,此前根本沒有設「支度使」這個職務!
這個事情也很好理解,一個人有一百億的財產肯定要找「財務助理」幫忙管錢,而只有一萬塊的話,那還是多擔心一下自己將來的生計比較好!
兵員都沒超過五千的豆盧軍,後勤壓力要比赤水軍小得多,當然沒必要專門去設一個「支度使」的職務了。
涼州節度府下面本身就有支度使,負責麾下各軍的財政支出。
也就是說,這個什麼「豆盧軍支度使」的職務,是朝廷最近才「發明」出來的,方衙內就是豆盧軍的第一任支度使……極有可能也是最後一任了。
所以說擔任這個官職的人,需要做什麼,能做什麼,該做什麼,完全沒有參考,也完全沒有明確說法。
如果方重勇願意,他啥也不做都沒什麼關係,因為河西節度府和豆盧軍之間的固有系統本身就運行順暢,而且類似官職並不在李林甫此刻還在編撰的《唐六典》裡面。
洋洋灑灑的三個官職,看上去很唬人。然而仔細分析以後卻發現……貌似什麼也不用做。
方重勇面無表情的雙手接過聖旨,不耐煩的擺了擺手說道:「牛內侍可以回去復命了。」
他現在連客套都懶得跟對方客套了。
看到方重勇如此不識趣,牛仙童真想甩袖子就閃人。但是他的事情還沒辦法,只能憋著內心的惡氣,言語不善對著方重勇說道:「聖人還有一封親筆信交給使君的……哦,現在已經不是使君,而是員外了。」
他不情不願的從袖口的拿出一封信,心中暗罵方重勇這個毛孩子不懂禮數。
按照「正常」的情況,方重勇應該對他好言恭維客套一番,隨後獻上「跑路錢」。然後牛仙童再「禮尚往來」的將聖人的親筆信給方重勇。
套路應該這麼走才對呀!
牛仙童搞不懂方重勇到底是怎麼在想,也搞不懂對方為什麼當了京官卻一點都不高興,反正對方不討好自己就是不對,等回到長安後,有這一位好看的!
他在心中暗暗發狠,卻是對方重勇皮笑肉不笑的叉手行了一禮,隨即轉身便走,離開了甘州府衙。
拿著這份內容複雜,套路深厚的聖旨,方重勇看了又看,忽然想起剛才牛仙童對自己的稱呼。
現在他已經不是方使君,而是方員外了!
腦子裡出現前世電視劇中那些富態又挺著大肚子的「員外」,方重勇感覺略有些微妙。
好像自己已經進入了大唐官場這個光怪陸離的奇葩圈子,並成為這個圈子裡面的一個難以描述的另類。
「使君,這……」
嚴莊一臉苦笑的湊過來詢問道,現在甘州府衙基本上都知道方重勇被調職這件事了。
唐代官員一般任期都是四年,四年後輪轉等待選官。這個等待的時間有長有短,長的可以是幾十年,短的立刻就走馬上任。但像方重勇這樣頻繁調職的人,還真不多見。
足以見得前途遠大。
根據後來白居易在史書中的吐槽,大唐官員要是不輪換個二十次以上,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官運亨通」。一輩子輪換三四次就沒聲息,後面苦等幾十年的官場盧瑟大有人在。
換官職換得勤快不但不是倒霉蛋,反倒是潛力巨大的象徵。
「我在那邊站穩腳跟以後,就想辦法調度伱過去。或者你現在就辭官,作為我的僚屬一同前往?」
方重勇將嚴莊拉到一邊問道。
「當然是跟著使君……員外一起了!這鳥縣尉誰想干誰去干就得了!」
嚴莊咬了咬牙說道。
聽到這話,方重勇略有些意外,隨後想了想也就釋然了。
縣尉通常是不得志,沒有後台的科舉中舉之人的第一個官職。但凡有點後台的明經科都是不願意去的,更別提進士了。
這個官職概括就是:權小事多麻煩大!
雖然「理論上」的職能主要是司法捕盜、審理案件、判決文書、徵收賦稅等,但實際上縣裡芝麻綠豆的事情都歸縣尉管。比如說張掖縣這邊,要跟張掖城外的城旁溝通,那能縣令出馬麼?肯定是縣尉去公事公辦,公事辦不了以後再來想別的辦法啊!
這是「入流官」中的底層存在,嚴莊其實一點也不稀罕。
在方重勇身邊可以當個「不入流」的佐事官,說白了就是類似師爺一般的人物,卻又帶編制,只不過是方重勇給他發俸祿而已。
「方員外,到偏遠地方赴任的中樞官員,一般都有自己的廚子、舞女、醫官、僚佐、護衛。員外何不在甘州本地請一些人?」
嚴莊壓低聲音問道。
方重勇一愣,隨即暗搓搓的想:
方大福會做飯,算是廚子,跟阿段一起都是護衛。
阿娜耶是正牌醫官家庭出身的,懂醫術,又是西域胡女的後代,勉強也算是個醫官和舞女了。
嚴莊當僚佐處理一些日常小事務,身邊還有方來鵲這位佛門「聖子」。
這個陣容雖然低配了點,倒也挺齊整的。
「不用了,人多了麻煩,現在身邊人都是信得過的。真正需要人手的話,以後再說。」
方重勇擺了擺手,無可奈何的說道。
一路向東變成了一路向西。敦煌是大唐兵馬可以完全實控的最後一站,看似更西邊還有廣袤的西域,實則敦煌才是大唐力量持續投射的邊緣。
再往西,大唐的國力也好,軍力也好,便無法面面俱到,四處都是漏洞。
基哥給他的這個安排,還真是……挺微妙的。
「狗X的,快入冬了在沙漠裡面趕路,基哥真是平日裡不積德啊!」
走出府衙大門的時候,方重勇感受著風中的陣陣寒意,忍不住開口罵了一句。這要是不能按期到達沙州,又是一堆麻煩事。
而在冬天的沙漠中趕路,會讓人酸爽到渾身抽搐。前世有過糟糕體驗的方重勇,實在是不想大冬天的頂著風雪去沙州。
……
九姓鐵勒逐漸形成於突厥稱雄的時期,並臣服於突厥,保持了自身部落的獨立性。
這便是草原帝國的組織模式,它沒法維持太大的編制,只能以小部落構成大部落,一級一級往上湊成一個「帝國」。
九姓鐵勒逐漸形成了回紇、仆固、同羅、拔野(也)古、思結、契苾、渾、拔悉蜜、葛邏祿等,這裡的「九」其實也不是定數,而是多的意思。
開元時期,九姓鐵勒中的回紇最為強大。
開元二十七年秋,在幽州節度使方有德的謀劃下,李隆基下達密旨,與九姓鐵勒結盟,並依照方有德之策,將草原劃分為大小不同的九塊。
約定待消滅突厥,瓜分其地後,各部便按照事先約定好的地盤遷徙。
至於後續有什麼矛盾要扯皮的,可以再商議。將消滅突厥定為最緊要事件。
與大唐邊境接壤的拔野古部率先發難,契苾、仆固、葛邏祿等部也依次起兵,合攻突厥牙帳。
屯兵磧口的方有德按兵不動,只是命朔方節度使提供糧秣。
一直在這場亂局中觀摩的回紇諸部,終於按捺不住,南下攻打後突厥汗國的牙帳。以回紇入局為標誌,大唐北方草原再次進入亂局時代!
突厥人陣腳大亂,連忙從河西以北的峽口山退兵,但卻為時已晚。
等他們回到突厥牙帳的時候,正好遇到因為下場晚了,什麼都沒撈到的回紇騎兵。
雙方在突厥汗國牙帳以北的毗伽可汗碑附近爆發了激戰!突厥人大敗,被回紇騎兵打得潰不成軍!
自此,突厥汗國覆滅,被九姓鐵勒取代。這時候的方有德,正帶著五千精騎前往鐵勒各部,帶兵展示軍威,每到一處,便要求該部酋長前往朔方軍駐地靈州開會,等待大唐皇帝李隆基的接見!
不得不說,這一幕相當的諷刺。
因為就在開元二十三年的時候,為了專心應付吐蕃,突厥與大唐的關係轉好,突厥毗伽可汗尊唐玄宗為父。於是在牙帳附近樹立了毗伽可汗碑。碑文里大量記錄了(及吹噓)了毗伽可汗的「豐功偉績」。
比如說今天幹掉了哪一支鐵勒,明天又毆打了契丹人什麼的,連開元初劫掠山丹馬場的事情都有記載。
沒想到他沒過多久就被毒死了,後突厥汗國也四分五裂,最後滅亡。
第二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