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殺機四伏

  第329章 殺機四伏

  河北之地,史思明和蔡希德取下常山後,縱兵燒殺搶掠,濫殺無辜一萬餘人,然後繼續「平叛」,一路邊打邊殺,鄴郡、廣平、巨鹿、戰郡、上谷、博陵、文安、魏郡、信都等相繼陷落。

  一直打到饒陽,饒陽太守盧全誠誓死不降,拖住了史思明的步伐。

  ……

  安祿山讓蔡希德回去平叛的消息很快傳到潼關,李璘藉此彈劾李琩抓不住戰機。

  奏書送到李隆基手裡,李隆基這個微操大師立馬就起了疑心。

  但李琩畢竟戰功赫赫,李隆基還是忍了下來。

  但是李亨來添油加醋了。

  李亨見李琩被封天下兵馬大元帥,自覺如果李琩這次再平叛成功,他地位難保,於是抓住機會,準備從背後給李琩一刀。

  李隆基此時正在沉香庭聽江采萍撫琴,見李亨也不讓江采萍停,只問道:「太子此來何事?」

  李亨道:「十八弟用兵如神,不知為何這次駐守潼關後,卻按兵不動。」

  李隆基道:「恐怕是沒有合適的戰機。」

  李亨道:「顏真卿叔侄在河北起兵,叛軍回援,這麼好的機會,以十八弟的才能,應該抓得住才是。」

  李隆基神色微變,道:「那你覺得是為何?」

  「安祿山統領三鎮,起兵謀反,十八弟也統領三鎮……」李亨餘光觀察著李隆基的表情,「兒倒不是說十八弟有謀反之心,兒只是擔心十八弟身體有恙,管不住河隴將士,如果有個萬一,河隴將士不出關迎戰,而是向後打……潼關離長安不過百里。」

  李隆基沉默不言。

  他心裡也有這個擔憂,但是現在山河破碎,不到萬不得已,他不願動李琩自斷一臂。

  李亨見李隆基不說話,跪地道:「兒本不該在這當口胡言猜忌,只是近來京中流言四起,說……說……」

  「說什麼?」李隆基問。

  李亨道:「說父皇……貪圖享樂,任用奸相,致使民不聊生,逼反了安祿山,而十八弟德才兼備,文武雙全,是聞名天下的賢王,父皇不如……不如禪位給十八弟,如此……」

  李亨沒有再說下去,因為他看到李隆基整個人臉都黑了。

  安祿山自起兵以來,四處散播李隆基的失德,這些消息,李隆基也有所耳聞,只是現在聽李亨當他的面說出來,他還是難以接受。

  李隆基忍住怒火,道:「天下人不明白朕的苦心,便讓他們說去吧。」

  李亨道:「父皇胸懷寬廣,只是兒聽不得這等悖逆的胡言。」

  李隆基道:「你有這等閒心,不如多去照顧十八郎的妻兒,十八郎領兵在外,你這個做哥哥的,應當盡到自己的職責。」

  「兒也想照顧弟妹侄兒,盡到兄長的責任,只是這十幾年,壽王妃只回過一次長安。」李亨話鋒一轉,感嘆道:「不過那次兒有幸在曲江聽到壽王妃的歌喉,當真如天籟一般,世間再沒有人能有那樣的歌聲。」

  李隆基聞言,想起了李瑛被廢時的話,那時候李瑛就說楊玉環是天下第一的美女,現在李亨又說楊玉環有天下第一的歌喉,李隆基開始好奇楊玉環是個怎樣的人。

  好奇只是其次的,更關鍵是,十幾年了,楊玉環確實只回過一次長安,其餘每次讓她回來,她都有各種各樣的理由。

  如果楊玉環只是尋常女子,不回來也就罷了,可兩個天下第一,一直躲著不回來,是不是在防他什麼呢?

  李隆基握緊了拳頭。

  如果真是一直在防著他,那李琩的用心就值得深思了。

  這時,高力士不合事宜的道:「聖人,右相有事啟奏。」

  「宣。」李隆基語氣帶了怒火。

  高力士領命,不一會兒,把楊國忠帶了進來。

  楊國忠瞅了一眼李亨,稟報導:「稟聖人,壽王殿下若是再不出關決戰叛軍,收復洛陽,官軍便沒糧餉了。供給長安的糧餉都需從洛陽轉運,今年六月要運的糧,都在洛陽被叛軍奪了去。」

  楊國忠說罷,遞上一摞奏摺,接道:「這些都是彈劾壽王殿下的奏摺。」

  李隆基起身拿過奏摺,全部快速看了一遍。

  奏摺上面,都在彈劾李琩擁兵養寇自重,別有用心。

  李隆基大怒,將龍案上的東西全部推倒,道:「值此生死存亡之際,朝廷文武不知團結一心,竟然還想著相互攻訐。」

  李隆基知道,這些彈劾的奏摺,雖然明面上彈劾的是李琩養寇自重,但實際上是文官對武將的攻訐。

  自李林甫杜絕邊將入相後,朝廷內外逐漸形成了文武對立的局面,如今身為武將的安祿山造反,朝廷內的文官便更加防備武將。

  而李琩,正是現在的武將之首。

  他們怕李琩真的上位,把武將帶入朝廷。

  楊國忠和李琩不和,懼怕李琩上位後他徹底完蛋,因此即使面對李隆基的憤怒,他依然進言道:「這些彈劾的奏書,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壽王殿下明明戰無不勝,卻守關不出,這確有……確有養寇自重的嫌疑,退一步講,就算壽王殿下有顧慮,也應該考慮朝廷的難處,不能拖垮朝廷。」

  李亨接道:「不如調王忠嗣守潼關,王忠嗣之才,不在十八弟之下,十八弟不願打,便讓王忠嗣打。」

  楊國忠道:「臣附議太子殿下。如今守潼關的主力是河隴軍,壽王殿下領河隴多年,難免和河隴軍串通一氣。把王忠嗣調到潼關,讓壽王殿下去領朔方,原朔方將領調到隴右,如此既能平叛,也能相互牽制。」

  李隆基猶豫了,想了半晌,道:「如此,朕怕他們不奉詔。」

  李隆基剛才就對李琩起了疑心,但李琩和歷史上的高仙芝與封常清不一樣。

  高仙芝和封常清能被殺死在軍中,固然有他們忠誠的緣故,但更多的,還是他們的嫡系軍沒在身邊。

  但李琩現在嫡系就在身邊,如果李琩早有異心,現在還去惹他,不是給他藉口嗎?

  楊國忠依舊自大,道:「不奉詔,便是意圖謀反,聖人可召天下討之。」

  「此事容朕想想。」李隆基心中鄙視楊國忠,站起身來,「不過兵法雲,居安思危,十八郎將大軍全部駐守潼關,沒有後備,不是萬全之策,右相去招募三千軍士,屯於霸上,以做後援。」

  楊國忠明白,李隆基明說是募兵當後援,實則是在後方督戰,同時防備李琩,於是高興的領命道:「聖人英明。」

  李隆基邁步向前,道:「聽說壽王妃病了,叫上太醫,隨朕前去看看。」

  一直撫琴的江采萍看著李隆基父子兩人的背影,暗暗嘆氣,心道:「不愧是父子,一樣的無恥!」

  江采萍兀自想了會兒,回到房間,寫了一張紙條遞給丫鬟,讓丫鬟送給武惠妃。

  大家放心,沒有不該有的劇情,李隆基也不是只用下半身思考,只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和動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