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各有部署

  第288章 各有部署

  吐蕃,邏些城。

  大昭寺里金碧輝煌,佛像莊嚴,吐蕃贊普赤德祖贊站在佛像面前,手裡拿著念珠,念念有詞。

  恩蘭·達扎路恭站在殿外,看著裡面虔誠的赤德祖贊,若有所思。

  過了半晌,赤德祖贊念佛完畢,把恩蘭·達扎路恭招進殿裡。

  赤德祖贊道:「之前金城公主病逝,許多大臣都說,這是金城公主召來佛教僧人所得的報應,並且把丟石堡城的罪過,一併算在金城公主身上,我拗不過他們,把金城公主請來的僧人全部趕向西方。可是現在,石堡城又丟了,他們又該把罪推到誰的身上呢?」

  恩蘭·達扎路恭知道赤德祖贊之所以這麼說,是想搞一波大清洗,但恩蘭·達扎路恭覺得,如今唐軍在李琩的帶領下十分強勢,現在並不適合搞大清洗,因此道:「回贊普,石堡城丟失,主要是大唐壽王太過狡詐,出其不意突襲所致,我們的當務之急,是儘快調兵防禦,以防止唐軍進一步蠶食吐蕃土地。」

  赤德祖贊道:「你覺得唐軍還會進一步侵占吐蕃?」

  恩蘭·達扎路恭道:「大唐壽王節制四鎮,大有吞併吐蕃之志,打石堡城只是開端。」

  「那你覺得我們應當怎麼辦?」赤德祖贊道。

  恩蘭·達扎路恭道:「末將有四步。」

  「哪四步?」赤德祖贊問。

  恩蘭·達扎路恭道:「第一步,增兵大非川和莫環川。雖然石堡城丟失,但是大非川和莫環川地勢險峻,唐軍想要越過這兩地,也沒有那麼簡單,若我們能提早設防,必能阻敵於此,甚至大敗唐軍。當年唐將薛仁貴,便是折戟大非川。」

  恩蘭·達扎路恭這一步聽起來像那麼回事,但言外之意,便是默認吐蕃轉攻為守,放棄奪回石堡城,只在大非川和磨環川以逸待勞。

  這對有雄心壯志的赤德祖贊來說,無疑是一種刺痛。

  但赤德祖贊並沒有發火,他強壓著情緒,平靜道:「第二步呢?」

  「第二步,便是求和。」恩蘭·達扎路恭偷偷望了赤德祖贊一眼,斟酌詞句,道:「壽王節制四鎮,位高權重,若是能求和避其鋒芒,用不了多久,唐皇便會撤了他。到時候,我們只需靜待時機,便可再次奪回石堡城。」

  「第三步呢?」赤德祖贊道。

  「合縱連橫。」恩蘭·達扎路恭思索著,「大唐如此強橫,周邊的國家必定心生忌憚,這時我們應當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盟友,比如南詔,回紇,葛邏祿,突騎施,以及西域諸國。」

  赤德祖贊聽到這兒,終於正視了恩蘭·達扎路恭,道:「第四步呢?」

  「加大對吐谷渾等部落的監視和控制。」恩蘭·達扎路恭神色憂慮,「大唐這次取下石堡城,吐谷渾等部落難免懼唐威而離吐蕃,他們很可能生亂叛變。」

  赤德祖贊沉吟片刻,道:「你這是謀國之言,明日朝會,伱把這番言論當著眾人講明。另外挲悉籠還缺個老師,你以後便做他的老師吧。」

  挲悉籠便是以後的赤松德贊。

  恩蘭·達扎路恭非常高興,道:「末將領命。」

  ……

  長安,興慶宮。

  李隆基收到戰報,當即要舉行盛宴慶祝。

  李林甫進言道:「稟聖人,壽王殿下一戰功成,奪回石堡城,是否要讓壽王殿下回京,聖人親自嘉獎,宴席也等壽王殿下回京再辦。」

  李林甫這話聽著像好話,但實際上,是在暗示李隆基及時把李琩的權利收回來。

  「暫時不必。」李隆基當即拒絕了李林甫的建議,道:「石堡城雖然奪回,但是吐蕃軍事力量並未消減多少,若此時讓十八郎回京,吐蕃極有可能捲土重來,親自為十八郎慶功不急於這一時,先等他修築防線,戍衛石堡城萬無一失,再讓他回京。」

  「喏。」李林甫也不再多勸,當即按李隆基的意思準備盛宴。

  李隆基與高力士一起向武惠妃的宮殿走去。

  路上,李隆基道:「力士,說起來你的名字還是則天皇后所賜,按理說,比起太子你應該更親近十八郎,怎麼當時舉薦東宮之主時,你推太子,而不是十八郎。」

  「奴婢自景龍年間便追隨聖人,奴婢唯一親近的,只有聖人。只是……」高力士頓住了。

  李隆基道:「只是什麼?」

  高力士道:「只是近來奴婢的風疾越來越嚴重,恐怕伺候不好聖人,還請聖人准許奴婢還鄉。」

  「你想回潘州嗎?」李隆基停住腳步,望著高力士,「右相獨掌朝政,你便以退為進,勸諫朕天下大柄,不可假人。如今又提還鄉,是否有什麼話要說?」

  「奴婢該死,奴婢絕無半分脅君之意。」高力士連忙行禮請罪。

  李隆基道:「朕也沒怪你,還鄉的事你不必再提,有什麼話儘管直說。」

  「喏。」高力士恭敬回復,「如今朝廷內有右相,外有壽王,右相與壽王自然才能卓越,公忠體國,但畢竟利器在手,殺心自起,我們是否應該提早預防。」

  李隆基道:「具體如何預防?」

  高力士道:「這奴婢便沒主意了。」

  李隆基想了想,道:「王鉷做事得體,頗有才識,朕想升他做戶部尚書,另外田仁琬在河東呆得夠久了,又曾在十八郎之前做過安西節度使,便把他調到河隴,擔任河隴糧草轉運使吧。」

  李隆基這樣安排,是想升王鉷牽制李林甫,讓田仁琬掌握河隴糧草,牽制李琩。

  不過讓田仁琬過來牽制李琩,也不是李隆基一時興起,而是安祿山的舉薦。

  目前大唐軍力最強的兩個地方,是西北和東北,因此李隆基有讓西北軍和東北軍相互調動、彼此制衡的習慣,之前李隆基讓夫蒙靈察去東北,也是這個原因。

  而安祿山抓住李隆基這個習慣,推薦現任河東節度使來牽制李琩,自己好有機會節制河東。

  高力士道:「若把田仁琬調到河隴,那河東那邊該由誰節制好?」

  「你覺得呢?」李隆基反問。

  高力士想了想,道:「韓休琳可任。」

  「好,那便依你所言,你放出風去,讓別人舉薦。」李隆基雖然定下了人選,但還是走了一招「政不由己出」的套路。

  「喏。」高力士領命。

  李隆基道:「十八郎奏書所請,朕是否應當準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