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婉拒楊釗
張光晟讓多數人熟知的,是他貢獻了「一不做,二不休」這個成語,但除此之外,張光晟的一生也充滿傳奇色彩。
他曾是義薄雲天的義士,亂軍中救主不留姓名,他也是護衛大唐的良將,在安史之亂中立下戰功,但最後,卻捲入兩次叛亂。
他一生都想恪守忠義,卻以悲劇結尾。
李琩回想著歷史,不由得細細打量了面前的張光晟一眼,只見他二十歲不到,身材高大,面容堅毅。
但眼神有些渙散,想必是做了逃兵,內心掙扎的緣故。
「你既然還想回去做兵,為何要跟著逃出來?」李琩問道。
「小人是想助小人的大哥逃走,再自己一個人回去。」
張光晟說著,看了一眼地上已經腦袋開花的領頭人,默默嘆氣。
李琩道:那你回去怎麼向董延光解釋?」
張光晟道:「我們的作戰營編制已經打完了,小人原本的計劃,是回去報告董將軍,小人出來追逃兵沒追上,只有自己回去。」
「倒也算是個說法,但董延光可不一定會信。」李琩思索半晌,道:「這樣吧,你已經死去的同伴,我讓人送給董延光,也算有個交代。至於伱們……」
李琩看了一眼其餘的逃兵。
千人作戰營,打得只剩下這幾十個,這些人作戰經驗絕對不少,留著或許有用。
但是他不也能明說要留這些人。
而且這些人不一定都可靠。
李琩沉吟片刻,接著道:「不論出於什麼原因,你們先做了逃兵,又打劫商隊,犯了律法,全部押上,帶回安西受審。」
張光晟不知道李琩要怎麼處置他們,但是沒說要殺,就表明他們還有活的希望,於是張光晟行禮道:「小的聽憑殿下處置。」
其餘逃兵紛紛附和。
有了決定,李琩讓人將領頭者和死去的逃兵,送給當地府衙,讓府衙去和董延光說。
而何錦的商隊,由於和李琩同路,李琩便順路帶上。
……
……
……
夜間,李琩一行人在館驛落腳。
張光晟睡得正香,他的同伴突然叫醒了他,說道:「老四,你真的打算和壽王去安西嗎?」
「三哥?」張光晟揉揉眼,打著哈欠,道:「三哥,壽王殿下沒有將我們就地誅殺,也沒有將我們送給董將軍,說明我們還有活路,既然有活路,為什麼不跟著他?」
老三道:「即使死罪可免,依然活罪難逃,這兵我也做夠了,不如抓住機會,我們逃吧?」
「還逃?」張光晟搖頭,「逃一次便讓我終生蒙羞,如若再逃,我還有何面目苟活於世,三哥若想走,便自己去吧。」
「我若逃了,你如何向壽王殿下交代?」老三問道。
張光晟道:「這三哥不必擔心,我自有辦法。」
「什麼辦法?」老三望著張光晟,「替我頂罪嗎?」
張光晟道:「這事暫且不論,只希望三哥逃出去後,好好過日子,不要再做攔路搶劫、傷人害人之事。」
老三聞言,沉默了會兒,嘆了口氣,道:「也罷,既然如此,我還是跟你吧,我們兄弟生死一起,也算不枉這場情義。」
「好。」張光晟高興起來,「我早聞壽王殿下才識淵博,知人善任,若這次我們能逃過一劫,有幸再次報國,必定能建功立業。」
「你志向倒也不小。」老三也笑了,「我沒你那麼大的志向,我只希望能混口飯吃,若是能討個娘子,成個家,此生便足矣。」
張光晟道:「你想討個什麼樣的娘子?」
「我可以選嗎?」
「當然。」
「脾氣好的,能顧家,最好胸大一點……」
兩人說著,話題越扯越遠。
另一邊,李嗣業把剛才張光晟那邊發生的事告訴李琩。
李琩聽了,道:「張光晟年齡不大,卻能讓別人心甘情願的跟著他,可見其才德皆不弱。」
「確是如此。」李嗣業同意李琩的話,補充道:「白天末將試了他一下,他勇力也不錯。」
李琩道:「既然這樣,只要張光晟無其他心思,其他人也生不出什麼亂子,李將軍可放心歇息。」
「是。」李嗣業退了出去。
……
……
……
一路無事,李琩回到了安西。
這一去一回,已是五月,李琩的女兒都已經半歲大了。
李琩先抱了會女兒,才將女兒遞給奶娘,對楊玉環道:「父皇已經給孩子取了名,叫李苓。」
楊玉環聞言,轉瞬間就想明白了李琩之前為什麼不給女兒事先想好名字。
楊玉環笑道:「聖人親自取名,不多久天下人便都會知道我們生了個女兒,李苓小小年紀,便要名揚天下了。」
「是啊。」
李琩坐到楊玉環身旁,僕人們識趣的抱著李苓退了出去。
李琩接著道:「我這幾個月沒在你身邊……」
「郎君一直在。」楊玉環打斷李琩,將手放在李琩的胸口前,道:「郎君說過,這是送給臣妾的第九十九支花,他一直在臣妾的身邊,對嗎?」
李琩抓住楊玉環的手,笑道:「這倒是。」
「對了,有件事臣妾需要向郎君說明。」楊玉環話鋒一轉。
「何事?」李琩問道。
楊玉環道:「臣妾有個堂阿兄,叫楊釗,之前是蜀州新都縣尉,任期滿後,考察不過,便一直賦閒。郎君年前剛走,他便送書信給我,請求郎君給他謀個職位。」
楊釗,便是楊國忠。
國忠這個名,是天寶九載,李隆基為他所賜。
李琩道:「然後呢?」
楊玉環道:「臣妾婉拒了他,只讓人給他一些錢財。」
李琩道:「這是為何?」
楊玉環道:「他嗜酒好賭,才略也不出眾,臣妾的叔父在蜀州也沒有用他。」
楊玄璬算是個公正的人,歷史上對楊國忠也沒多少幫助,但楊玉環對楊國忠的上位是出了大力的。
如今,楊玉環居然主動拒絕了楊國忠。
李琩對楊玉環的處理很認同,笑問道:「他畢竟是你的堂阿兄,你沒想讓你的家族變得更有勢力嗎?」
「臣妾的叔父因為郎君,才能做刺史。」楊玉環模樣認真,「郎君用人為賢,如果他們真有才能,郎君自然會用,如果他們沒有才能,臣妾再跟著添亂,只會讓郎君更加勞累。臣妾之所以給郎君說起此事,便是想告訴郎君,不必因為顧念和臣妾的情分,便對臣妾的族人額外寬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