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所謂階級?
什麼是所謂階級壁壘?
前段時間,在汕尾工作的老弟聊天時解釋得非常透徹:階級就是你是科級幹部,你周圍因工作也好、現實限制也好,只能交到同級別的好友;而這些好友所形成的圈子就叫狹義上的階級。【Google搜索】
而所謂階級壁壘,這就好比倆學生:一個考公務員、一個考研;兩個人都往死里學,用盡平生所學終於考上了,於是乎,考公務員的說「考公比考研難多了,看看比例,百里挑一啊」?考研的說「呵呵,考公考的都是中學知識,多練就能成功,考研考的是很多很多門專業知識,不可同日而語」!
而社會上,覺得自己能力應該能考公的則會抨擊考研簡單;而覺得自己不屑於考公的一心求學的,則會強調考公簡單。
以前為什麼有個別體制內的人說讀書沒用?說讀清華北大還不如考公?大家看看以前絕大部分考公的都是普通一二(還有以前的三本)本學校的孩子,哪怕現在,考公的絕大部分還都是普通學校的孩子多,因為名校少,名校學生也少,當哪天名校考公人數多於普通學校學生時,估摸著又有人會說「讀書好那就一切都好,在哪裡都好」…當然,我一直認為讀書好的在哪行那業都有用!現實是看看近幾年年輕的縣處級幹部,幾乎百分百清華北大等頂尖985畢業。這種認知就叫所謂的階級壁壘。
我頭一次覺得老弟看得這麼透徹,當然,他說的不全對,但這樣理解是沒錯的。
前段時間聽一位在鄉鎮上班的老前輩把人分了十類:第十類就是普通老百姓;第九類就是普通科員事業幹部、老師、醫生和年收入30—50萬左右的人群;第八類就是縣區鄉鎮副科級幹部、地市正科、省虛職副處以下、年收入50—80萬左右的人群;第七類就是縣區鄉鎮正科級幹部、市副處、省虛職正處、年收入80—100萬的體制外人群…
我一聽,好像有點道理,又好像沒什麼道理。比如我之前去一個朋友家做客,他的父親是一個鄉鎮的普通事業幹部,開始見我過去,不知道我職務,他表現得很冷淡,就稍微打個招呼,點個頭,後來知道我職務後,每天最少五個電話(毫不誇張)。
他心裡有階級嘛?我覺得是有的!剛開始他覺得我不配和他搭上關係,即使他是個普通幹部,但後來可能覺得高攀了!那我問大家,這種階級有意義嗎?我覺得是沒有任何意義,完全是人為加戲。
就像有人說,除清北等頂尖985外,其餘的都是差不多的學校。這話聽起來不對,但如果運用到這個階級上,不也一樣嗎?
除了極少極少部分掌握了話語權的那些,其餘的不都是小蝦米嘛?還分什麼階級?海蝦河蝦這樣分?還是顏色深一點的和淺一點的分?真的沒意義且極其幼稚。
我一直極其反對這些所謂的階級不階級的,總之我認識的絕大部分實職領導,沒有這樣的,或許有,但不會表現出來!而部分本身在體制內就可憐的人,喜歡分來分去。還是那句話:不要人為給自己上枷鎖,這輩子沒天線都半斤八兩,別裝了,都挺累的。
再說回最開始那個問題,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最獨一無二的,誰都不希望自己累死累活獲得的東西,別人伸手就拿到了,當自己拿到別人不屑的東西的時候,為了體現自己牛B,要這麼做?當然是一直抨擊別人咯!這是很多人慣用的技倆,說到底還是不自信。
我在體制內上班,而且在很多體制內的人難以企及的高度,自創十個階級的朋友據說我可以分到第五個等級,可我並不覺得高興。
老闆亦很反感所謂的階級一說,他曾說過:「體制內的部分人越這樣搞,越不容易在這個社會上生存,老百姓有錢了、懂法了,權利意識增強後,這些東西就會被倒逼,到時候老百姓就真的會有極強的主人翁意識!你花我的稅,給你發工資,完了你還給我分階級說我怎麼怎麼,到時候這部分人就會作繭自縛。」
很多人講未來體制內一定會越來越「香」(這個字真的被用爛了),這是拋開了物質基礎談發展,不現實!
現在上層一直在試著努力改善各種環境,我們要有希望,要對未來充滿信心。當所有人的權利意識和主人翁意識達到頂峰時,抱著所謂鐵飯碗的人如果還敢這樣明目張胆給人分三六九等,一定會被趕下去的,在人民意志面前,沒有所謂的鐵不鐵飯碗,如果覺得考個體制就一輩子「躺平」,這些人一定會後悔,誰所謂的「躺平」,幾年、十年後,不得不改革時,這些人就一定會被時代拋棄,今天有多悠閒,那會就會有多難過。
因為國家總歸要回歸到稅收維持運行這塊上,看看各地財稅比?賣地收入已經占了50%甚至更多,如果把這50%都抽掉,會是什麼結果?
和九幾年的下崗潮一樣,這是必須要面對的事!別說有了編制不能裁,我就點最直接的,年度考核連續幾年不合格是不是可以開除?現在不這樣做是因為財政負擔得起,而不是考了個所謂的編制。
所以所有人都應該有居安思危的意思,要有強大的為人民服務意識!坐在辦公室的時候,要想到還有不少人在外面上班沒空調吹,你要做的是更加好的為他們服務,而不是給他們分等級!
每次有人在我面前卑躬屈膝,我想到的不是快樂,而是悲哀,我去哪吃飯,基本上地方幹部也好、做生意的也好,都極力討好我,但我每次總會充分顧及他們的感受。我不會覺得好像自己很牛一樣,我的很多同事也如此,非常低調。
世上本沒有階級,人多了,便也有了,這種差別可能更多的是在很多人根深蒂固的心裡。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