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強烈阻力

  簡直不可理喻!

  「待舉行國喪時,諸位自然能見到陛下。」張延山漠然開口。

  但面前的百官並沒有任何收斂,反倒人聲鼎沸。

  「那按閣老所說,現在應該讓禮部尚書籌辦國喪。」

  聽到這話,張延山擺擺手,道:「國喪的事以後再議,現在我要說一件更大的事!」

  見他表情嚴肅,這群常年混跡於官場的老狐狸立馬就明白過來。

  今日召集百官於太皇殿前,是要幫太子繼位。

  可這位太子,曾經的三殿下並沒有多少支持者,他既沒參軍去軍隊,又不是儒家書院的弟子。

  幾乎文武百官都沒有多少支持,此刻讓他登基稱帝,眾人豈不是連個從龍之功都撈不到?

  想到這些,眾人心思轉動,開始思考對策。

  「那閣老說說,還有何事比國喪還大?」

  「自然是新君繼位,迎太子登基的事了!」

  聽到張延山把這話說出口,更加讓這些官員們心中不悅。此刻如果聽從吩咐,眾口一詞的請太子登基。

  那作為這次事件主導者的張延山,依然能身居高位,穩穩的當他內閣首輔的位置,可他們呢?

  沒有任何功勞,現在是什麼位置,等新君登基依舊如此。

  「呵,太子登基,老臣不是很懂閣老的意思,按照綱常倫理,立嫡立長,二殿下虞靜思乃皇后嫡出,又比太子年長。」

  「真要擁立新君,豈不是二殿下更合適?」

  說話的是曾經的太子太傅,也就是虞靜思的老師,真正的帝師。

  他是白鹿書院的人,名副其實的老學究,為人迂腐就算了,偏偏又活得久,像個萬年不死的老烏龜。

  仗著自己的身份,平日裡沒少懟人,雖然沒啥實權,但就是輩分高,讓人無可奈何。

  「趙公,您就別跟著瞎添亂了,這件事莫要插手!」張延山也是無奈,沒想到這麼關鍵的事,自家的老前輩跳了出來。

  趙公面色倔強,曾經虞靜思沒失寵前,他也教導過一段時間,二人有師徒情義。

  而且,虞靜思是書院弟子,與他和張延山都是一脈相承。

  他不明白,於理於情,張延山都應該支持二皇子才對啊!

  「首輔大人,你這話是何意,難道老夫不是大虞的官嗎?」

  「食君俸祿,自當為君分憂,國事我就該管!」

  他說的言之鑿鑿,神情激憤,但在場的人心裡都清楚,這位老帝師說這些話,並不是真的為了家國朝堂。

  而是有私心的,想讓二殿下繼位,從而撈個從龍之功。

  不僅是他,抱有這個想法的人還有很多,此刻紛紛發聲。

  「沒錯,趙公說的對,選新君的事還得三思而後行!」

  「我也覺得該慎重!」

  張延山的面色愈發難看,這些人平日裡撈些好處,貪污點錢財也就罷了。

  如今這種情況,國家需要有新皇帝坐鎮,他們還是如此不識時務,只想著自身利益,著實可恨!

  他望著百官,厲聲大喝,「先帝崩逝,太子繼位,這是歷朝歷代的規矩,也是大虞的祖訓,你們當真無法無天,置規矩與祖訓而不顧嗎?!」

  這番話帶著禮儀規矩,壓得眾人不敢出聲,但趙公再次跳了出來,據理力爭。

  「聖人曰:天下能者居之,文韜武略,二殿下都比太子更加出眾,難道你張延山只為了從龍之功,而不顧天下百姓嗎?!」

  「你,你們!!」張延山氣得手直抖,話都說不清楚,他沒想到,這些人居然倒打一耙,反過來誣陷他。

  見局面僵持不下,站在身後始終沉默的虞鼎盛也忍不住了。

  不論這規矩怎麼講,都該是他這個太子登基即位,與他那被貶去劍州的二哥有何關係。

  換句話說,虞靜思真有這些人說得這般好,那為何先帝不立他為太子?

  想到這些,他心中怒意更盛,正準備發作時,陸炳從遠處走來。

  身邊帶著他的幾個乾兒子,都是朝堂上臭名昭著的大賊。

  「諸位,陛下親征前你們逼他立太子,如今卻又不認,是何道理啊?」陸炳的聲音不大,但那張陰鷙乾枯的臉上,布滿了殺意。

  他領著乾兒子們,站到張延山與太子身前,與文武百官對峙,氣氛一下子就變得無比緊張。

  面對這場面,想起面前這些太監的狠辣之名,大部分人都縮了縮脖子,不敢再多言語。

  依舊是老帝師趙公,仗著自己的身份高,站了出來反駁道:「陛下立太子,但未必臨終前,就讓太子繼位,說不定改變主意,也屬正常。」

  「趙公這話說的不錯,當年文宗皇帝即位,也是太祖爺臨終突然改的決定!」

  有人帶頭就有人附和,並且搬出大虞開國太祖爺的事拿出來說。

  當年,太祖皇帝建立大虞,立得是五皇子為太子,原因很簡單,五殿下與他最像。

  馬上殺伐,勇猛無敵,是屬於子類父的典型。

  對於太祖那種英雄了一輩子的皇帝而言,有這種兒子自然喜愛異常,早早的力排眾議,立為太子。

  但當時的中原,久經征戰,再也經不起折騰。

  武功昌盛的太祖皇帝,出一個就行了,再來第二個,中原的百姓會撐不住的。

  所以,朝中百官紛紛請旨,立文道出彩的九皇子為新君,也就是後來的文宗皇帝。

  但太祖爺死活不願意,為這事君臣之間沒少爭辯。

  直到大虞建國的三十二年後,那個冬天,已經年邁的太祖爺去了趟軍營,見了曾經跟隨自己征戰的老兄弟們。

  他們白髮滿頭,面容滄桑,閒聊中臉上洋溢笑容,說感激太祖皇帝打天下,給了他們安穩的日子。

  或許就是在這一瞬,太祖皇帝幡然醒悟,明白如今的大虞不需要武道昌盛的新君,百姓要的是安穩。

  回到宮中沒幾日,太祖皇帝便龍御殯天,臨終之際,喚來百官,出人意料的改立了文宗皇帝。

  這件事,在此刻成了例子,被眾人拿出來言說,反駁陸炳與張延山。

  這讓二人的臉色異常難看,雖說有心理準備,新君登基會有阻力,卻不料如此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