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奏雅 四十八、赤膽忠心陳操之

  浚儀、黃墟、許昌相繼失守,傅顏、悉羅騰戰死,燕軍折損兵馬數萬,消息傳回鄴都,燕國朝野震恐,燕主慕容暐、太傅慕容評始有懼意,中書侍郎樂嵩再提向秦求援之議,說道:「若晉軍一勝再勝,秦亦心驚,焉知晉軍不會以得勝之師揮兵西進,此唇亡齒寒之理也,請陛下將虎牢以西之地賂秦,請苻天王出兵相助。  」

  侍中皇甫真道:「樂侍郎此議甚是,虎牢以西,有晉之孤城洛陽,秦若想得到這大片土地,必先取洛陽。」

  這次慕容評沒有再出言譏笑,河南燕軍屢戰屢敗,必須要有應對之策了,不管秦肯不肯出兵,派人去試一下總是無妨——

  於是,遣散騎常侍李鳳求救於秦,李鳳於五月初四啟程,快馬疾行,於五月十五日趕至長安,秦主苻堅引群臣議於明光殿東堂,眾臣皆曰:「昔桓溫伐我,至灞上,燕不我救,意欲坐收漁人之利,誠可惡也,前年更乘四苻之亂,興兵犯我秦境,此等豺狼之國,我何救焉!」

  散騎侍郎姜撫道:「除非燕稱藩於我,否則我何為救之!」

  陽平公苻融道:「燕許諾割讓我以虎牢以西之地,但現在虎牢以西俱被桓溫占有,我要出兵相爭,何須燕割讓!」

  苻堅對前年燕國鄴城西門豹祠的流言銜恨甚深,四苻之亂皆因那次流言而起,慕容恪乘亂來攻也正是惡毒流言的後續手段,鮮卑白奴居心險惡啊,今見群臣皆議不能救燕,便將燕散騎常侍李鳳斥退,宣布散朝——

  已升任尚書令的王猛一直默默無言,待群臣退,乃密言於苻堅道:「燕雖強大,但慕容恪死、慕容垂叛,慕容評貪鄙之夫,非桓溫敵手也,今桓溫帥江東之眾,舉山東、進屯洛邑,若坐視其收幽冀之兵,引並、梁之粟,觀兵崤、澠,則陛下大勢去矣,今不如與燕合兵以退桓溫,桓溫退,燕亦疲弊矣,然後我承其弊而取之,不亦善乎?」

  苻堅沉思良久,問:「若桓溫以雷霆之勢,大勝燕軍,直取鄴城,我大秦出兵既救不得燕,反給了桓溫出兵關中的口實,景略何以教我?」

  王猛道:「桓溫連戰連勝,已據河南之地,似能有為,然以臣觀之,桓溫難成大功,何則?桓溫兵強士整,本應乘流直進,但卻屯兵浚儀,緩攻滎陽,逡巡高岸,不渡河逕取鄴城,這是想穩健持重,晉室衰弱,桓溫****其國,晉之朝臣及江左士族未必皆與其同心,桓溫得志,非王、謝諸族所願,此桓溫後顧之憂也,又,桓溫驕而恃眾,怯於應變,大眾深入,值可乘之會,反更逍遙中流,不出赴利,欲待河北漢人歸附,坐取全勝,焉有是理!」

  苻堅聽罷說了一個字:「善。  」商議之後,即遣黃門侍郎石越使於燕,答應出兵相助,同時調遣將軍苟池、洛州刺史鄧羌帥步騎兩萬出潼關威懾洛陽,牽制桓溫的兵力,更下令前將軍楊安、揚武將軍姚萇調集兵馬,做出大舉進攻荊襄的架勢,這是為了亂桓溫之心,荊襄是桓溫經營二十多年的老巢,桓溫志在代晉自立,北伐是為了提高聲望,最終目的是為了回江東篡位,桓溫是不願將兵力深陷於秦、燕混戰的泥潭的,這點王猛早在十年前便看得清清楚楚。

  ……

  此時的滎陽城日見窘迫,燕大司馬慕容臧在下游渡河的一支萬人援兵在浚儀以西兩百里的蘭陽遭晉軍魏乾部的伏擊,大敗逃散,慕容臧本非善用兵之人,不敢再派兵渡河,嚴守原武至封丘一帶的河岸,防晉軍北犯,而任滎陽、魯陽兩座孤城自守,只盼苻堅出兵攻洛陽,然後伺機渡河夾擊——

  沈勁暗伏在長安的探報火速將燕使李鳳至長安求援的消息報回洛陽,沈勁遣使六百里加急向桓溫稟報,桓溫召帳下諸將及幕僚商議此事,參軍袁宏認為秦不敢出兵,桓熙也是這般認為,陳操之道:「不然,以王猛之智,絕不會坐視我大晉滅燕,氐秦畏我晉軍收幽、燕之兵後再略取關中,是以必出兵出燕,而且還會有南侵荊襄之意——」

  桓溫瞿然問:「若秦果南侵荊襄,陳掾以為當應以何策?」

  陳操之道:「明公此番北伐,除了八千水軍之外,並未動用荊襄之眾,桓征西(即桓豁)善能用兵,除非苻堅、王猛傾關、隴之力大舉南征,否則不足深慮,而氐秦顯然不可能在我十萬大軍屯集河濟之時傾國之兵去攻荊襄——」

  桓熙皺眉道:「陳司馬方才說氐秦有南侵之意,這時卻又說其不可能南侵,軍情大事,為何言語前後乖謬    ?」

  桓溫卻點頭道:「陳掾言下之意是說苻堅、王猛會揚言攻我荊襄,其實無能為也。」

  陳操之道:「大司馬睿智,但氏秦出兵洛陽是迫在眉睫之事,沈將軍兵少城弊,不可不救,末將願領一支兵馬馳援洛陽,必重挫秦軍,教其再不敢出兵救燕。」

  桓溫准陳操之所請,命陳操之率一萬八千北府兵前往洛陽助沈勁阻擊秦寇,這一萬八千北府兵中就有冉盛所領的三千重騎兵,重騎兵在攻城戰中作用不大,帶去洛陽更有奇效——

  陳操之待眾將退出後,又對桓溫密語道:「末將更有一計,慕容臧重兵在原武至封丘一帶,溫縣守軍不多,末將在洛陽擊敗氐秦援軍之後,則乘勝渡河,繞至原武,奇襲燕軍,明公領河南之眾,渡河夾擊,可獲大勝。」

  見桓溫眼露深思之意,陳操之又道:「明公若不能大勝燕軍,消滅其主力,一旦班師回江東,燕軍必渡河來侵,河南之地又將不歸我大晉所有,明公一代雄主,豈甘心於此,而若乘滅燕之功,威名赫赫,還江東受九錫,誰敢不服?」

  陳操之最後這句話,說到了桓溫心坎上,桓溫沉思半晌,忽道:「我讓桓熙與汝同去,如何?」

  陳操之心頭一凜,知道桓溫這是因為前些時他與桓熙在攻滎陽之事上起了爭執而擔心他與桓熙不和,答道:「蜀之劉禪,與諸葛武侯有何恩義?但諸葛武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者,乃是為報劉皇叔三顧草廬知遇之恩也,我之輔佐世子亦如是——」

  桓溫聞言大為感動,劉備與諸葛亮,千古君臣之典範,當然,把桓熙比作劉禪,這讓桓溫略有不爽,但陳操之這麼說,其忠心可鑑——

  陳操之又道:「操之不是讒佞之人,即明公有過,亦當直諫,絕不諱言,世子實不善用兵,所以需明公為其掃平天下,世子洪福之人,守成可也。」

  陳操之對桓溫的性情喜惡是了如指掌,桓溫瞧不起讒佞之人,對善意的直諫,盡可言辭激烈一些,桓溫很有容納的雅量——

  桓溫感慨道:「此陳掾肺腑之言也,陳掾品行,世所共知。」不再提由桓熙一道去洛陽之事,只命謝玄的大軍逆河而上,為陳操之渡河做準備——

  六月初九,盛夏酷熱,陳操之、冉盛、蔡廣、田洛、蘇騏、劉牢之、沈赤黔引一萬五千步卒和三千重騎兵趕至偃師,慕容垂叛逃後,鞏縣、偃師的燕軍都逃散了,被沈勁與穎川太守高柔的三千軍士輕易攻取,偃師距洛陽五十里,陳操之大軍當夜在偃師歇息之時,沈勁從洛陽派人急報,說秦將苟池、鄧羌的兩萬步騎已從靈寶、陝城出發,最遲後日就會抵達洛陽城下——

  陳操之便命大軍早早造飯啟程,次日傍晚趕至洛陽,駐軍歇息,沈勁命守軍殺豬宰羊犒軍,十一日四更時分,陳操之與蔡廣、劉牢之率五千軍往澠池方向疾走,在天明之前抵達青龍山與呂山之間,此地距新安三十餘里,陳操之五千步軍就設伏於此,而田洛與冉盛的一萬步騎則是天明從洛陽出發——

  苟池、鄧羌的兩萬步騎十一日卯時離開新安縣朝洛陽進發,遠哨回報,晉軍萬餘人正從洛陽西進,主將是鷹揚將軍陳操之——

  鄧羌哂道:「陳操之也能領兵嗎!此人前年至長安,我與其有一面之緣,風儀固然絕佳,但顯然不是勇武之輩。」

  苟池道:「王尚書對此人卻甚為重視,嘿嘿,滿腹詩書有何用,我只一刀就砍下其頭顱。」

  午前,秦軍經過青龍山和呂山,而田洛、冉盛的一萬步騎也將至呂山下,此地一馬平川,正是決戰之所。

  秦軍就倚呂山結陣,結陣未穩,後軍忽亂,有晉軍從後殺至,北府猛將劉牢之一馬當先,當者披靡,秦軍陣勢大亂,鄧羌、苟池率軍倉促應戰,而此時,冉盛的三千鐵騎已經奔騰而至,一場大混戰開始,晉軍先以重騎兵衝鋒,步卒隨後,秦軍腹背受敵,陣亂大潰,田洛、蔡廣率部掩殺,斬首萬餘,苟池死於亂軍之中,鄧羌率殘部三千餘人敗退澠池,新安被晉軍一舉攻下,秦軍屯於新安備戰的軍資盡被晉軍所獲。

  ————————————

  雖然中午時沒有達到預定的票數,但小道還是毅然請假,嘿嘿,第一更送到,夜裡還有一更,很精彩,敬請期待,求月票支持,本月最後一天了,把票票投給小道吧。(,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