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凡是賺到大錢的都看透了人性

  在我行走江湖的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理解人性的重要性,這是一門永遠值得學習的課程。

  我明白每個人都在追求更加自洽和與內心相符的生活。

  或許有些人選擇不去奮鬥,因為他們覺得眼下的狀況還算可以接受。

  不改變已是滿足,舒適區內生活的愉悅著實讓人覺得幸福。

  無論改變或不改變,沒有對錯之分,

  只要心甘情願、心安理得,那就已足矣。

  作為旁觀者,我知道最基本的尊重就是不去打擾他人。

  就像有人體重兩百斤,如果她享受這個肥胖,

  認為肥胖是她的快樂,那我們也無需勸她減肥。

  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舒適區,有的人不想被打擾,

  認為那就是幸福,那我們就不必在旁指手畫腳。

  不過江湖中總有一種人,他們想要改變現狀,

  卻缺乏方法,總在為金錢較勁,將金銀看得過於重要。

  對此,我認為這類人應該多加思考。

  生活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欲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渴望。

  貪財並不是一件丟人的事情,但需要注意的是,

  我們應該通過合法、道德的方式去追求財富。

  畢竟,我們的社會需要人們通過努力工作來創造價值,而不是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利益。

  然而,欲望並非只有一種,它們可以分為輕重緩急。

  有些欲望可能對我們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比如滿足基本的生理需求;

  而另一些欲望則可能只是錦上添花,比如追求更高層次的物質享受或精神滿足。

  對於這些欲望,我們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安排,不能讓它們成為我們生活中的負擔。

  此外,欲望的深淺程度也會影響到我們所承受的痛苦。

  如果一個人過於執著於某種欲望,一旦無法實現,就可能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相反,如果我們能夠保持適度的欲望,不將其視為生命的全部,

  那麼即使遭遇挫折,也能更容易地調整心態,繼續前行。

  總之,欲望是無窮無盡的,關鍵在於我們要學會如何正確地看待和處理它們。

  我們需要明確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並為之付出努力。

  同時,也要學會知足常樂,珍惜已經擁有的一切,不要總是追求更多更好的東西。

  這樣,我們才能在欲望的海洋中找到平衡,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

  重要的是跟隨自己的需求,這樣大方向才不犯錯誤,也正是符合人性的選擇。

  艾爾弗雷德·阿德勒曾說過,壓抑欲望往往導致問題。

  一個人若要追求物質富足,卻被別人說精神更重要,那就是徒勞。

  一個同時缺乏物質和精神需求的人,他最渴望的是物質需求。

  大多數時候,他們努力解決物質問題,剩下的時間只想休息、躺平,

  或者用手機、遊戲逃避現實。這或許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的真實寫照。

  人生總在物質與精神的追求中徘徊,這就是為何在兩者間保持平衡需要自我覺醒。

  在生活中,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物質的需求會逐漸減少,但精神需求卻會不斷增加。

  這意味著當一個女人願意與你一起承受貧窮時,你需要給予她更多精神上的關懷來留住她的心。

  然而,現實情況是大多數人難以同時滿足物質和精神方面的需求。

  因為追求物質本身已經讓我們感到疲憊不堪,幾乎沒有剩餘的精力去追求內心的精神世界了。

  這種現象反映出人類在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時所面臨的困境。

  人總是承受物質與精神之間的雙重壓力,這種平衡只能源自自我的覺悟。

  自我覺悟是否有方法呢?

  或許可以從《西遊記》中得到些啟示。

  這部經典之作描繪了涉及金錢、人性和生活等諸多維度問題,值得我們深入閱讀。

  根據阿德勒的觀點,人類有三種本性:獸性、人性和神性。

  獸性在生命初期表現,對世界認知淺顯,一切事物只是表象。

  經歷現實的挑戰和失敗後,人性覺醒。

  在此階段,人們開始獨立思考,探究事物背後的本質和規律。

  而當一個人達到看到自己的境界時,他進入神性境界,

  看到財富、地位、金錢在生活中的本質,成為抉擇的問題。

  我以唐僧作為例子,他同時具有獸性和神性。

  雖然早年誦經,但對事物的看法依然停留在獸性階段,

  儘管有神性的超脫,卻對紅塵世界一無所知。

  因此取經之路,必然充滿考驗。

  人性這門課需要不斷地加以學習,沒有經歷世事波折,

  不懂得人心險惡,就無法談及神性。

  至於孫悟空,在經歷重重挫折之後才明白世界的規律,悟到一個人不能為所欲為。

  這些例子表明,許多人陷入理解人性的瓶頸中,

  雖然聽說過許多超脫的行善之道,卻依然無法真正超脫。

  在生活中,有許多人像孫猴子一樣,還停留在對世界的粗淺認知上,對一切的運行規則都一無所知。

  人們常說,開悟往往從中年開始,這一點可以找到一些線索。

  年輕的時候,我們還沒有看遍世界,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去探索。

  而到了中年,思考開始慢慢沉澱下來,原先讓我們憤世嫉俗,感到憤世嫉俗的事情,可能存在著某種合理性。

  所以,要想洞察事物的規律,了解人性,才能看透是非。

  最後,我們是選擇積極融入世俗還是追求逍遙自在,全憑個人抉擇。

  關於人性,有幾個確切的真相,這些你不得不牢記:

  首先,人的本性是自私的,每個人所做的事、說的話都會服務於自身的利益,

  不管是物質方面還是精神層面。允許他人自私,也要允許自己保持自私。

  其次,我們看不透人性,主要是因為我們採用了道德的角度來看待問題,

  而不是欲望分配的角度。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

  慈善家往往也是冷酷無情的企業家,而亡命之徒也許是心地善良的人。

  還有,社會、財富和人都是分層的。世界的運行規律本身就存在不公平。

  雖然不公平可能是一種束縛,但對有心人來說,也可能是一種機會。

  最後,高手往往善於洞察人性,駕馭人心,

  既能夠利用人性的弱點,也能夠操控人心

  看透了人性的人,都能賺到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