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降魔變

  第4章 降魔變

  據說舍利弗之母懷胎之時,他母親的智力,便遠高於常人,人們都說這是身懷智子的表現。舍利弗母親的弟弟拘稀羅很善於議論,聽聞此事便來找懷孕的姐姐辯論,但總是詞窮力拙,不支而退,拘稀羅因此慚愧得離家出走。舍利弗八歲的時候,就能通解一切書籍,當時的摩揭陀國,有長者兄弟二人,兄名吉利,弟名阿伽羅,設宴招待國王太子,大臣論師,作樂歌舞,談古論今。宴會中規定什麼身份的人坐什麼位置,但八歲的舍利弗,卻坐上論師的寶座,旁若無人,一點都不畏懼。很多的大臣論師起初都覺得他年少無知,不屑與語。他們都派年少的弟子和他酬答,但舍利弗且言辭清晰,義理周詳,常常語驚四座。諸大論師此時才都佩服讚嘆,國王也很歡喜,當即將一個村莊賞賜給舍利弗。就連身為婆羅門學者的其父,也常常感嘆自己的聰明才智不及他的愛子。

  舍利弗二十歲的時候,就告別故鄉和父母,出外訪師問道,追求真理,他起初禮拜有名的婆羅門刪闍耶為師,但很快便感到刪闍耶的學問不能滿足自己的求知慾,他打算要離刪闍耶而去。這時候,同學中的目犍連,是舍利弗唯一的摯友,舍利弗把自己的意思告訴目犍連,目犍連也有同樣的感覺,他們兩人就決定離開刪闍耶,另外創立一個學團,招收弟子。他們傲然的以為世界上再也沒有比他倆更有智能的人,再也沒有人夠資格做他倆的老師。

  一日,舍利弗在王舍城的街上偶遇佛陀的弟子阿舍婆誓比丘,阿舍婆誓是最初皈依佛陀的五比丘之一,他苦修多年,直到聽聞佛陀四聖諦法,才證得聖果。他有莊嚴的態度,威儀的行止,舍利弗一見,心中非常驚奇,不禁上前問道:「你看起來與一般的修行者大不相同,請問你的老師是誰呢?他講說什麼樣的道理?」阿舍婆誓答道:「我的老師,得一切種智,為人天導師,智慧無與等者。我修行的日子尚淺,對於老師所講的宇宙人生的真理還不能完全理解,只能把我自己所聽聞的如實相告。」

  爾時,阿舍婆誓比丘則說偈言:「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又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舍利弗聞聽此偈,言下便悟,而自念言:「一切眾生,悉著於我。所以輪迴,在於生死。若除我想,即於我所,亦皆得離。譬如日光,能破於暗。無我之想,亦復如是,悉能破於我見暗障。我從昔來,所可修學,皆為邪見。唯今所得,是真正道。」

  舍利弗思維著緣起義理,回到了住處。目犍連見他神態歡喜與往日不同,便問道:「你想必是聽到了什麼高深的道理。咱們以前一起發過誓的,如果聽到了真理,必須要和對方分享,你可得和我說說。」舍利弗於是便將今天的遭遇告知目犍連,又說道:「一切諸法本,因緣生無主。若能解此者,即得真實道。」二人此時,皆如醍醐灌頂一般,決定共往佛所,請為弟子。於是二人則帶著兩百名弟子,前往竹園,隨佛陀出家。

  舍利弗出家之後,不久便證阿羅漢果。更是與解空第一的須菩提,論議第一的迦旃延等齊名,在眾多弟子中被尊為「智慧第一」。王舍城的許多平民也因佛陀的教誨而受益。須達長者在聽聞了佛陀的教誨之後,心生歡喜,長跪合掌請問佛陀道:「舍衛城中的人們,如果也能聆聽您的教誨,會不會像我一樣,頓證真實,成就道果呢?」

  佛陀回答道:「舍衛城中,人多信邪,難於領悟我的言教,很難能像你一樣。」

  長者道:「希望您慈悲憐憫,臨赴舍衛,使國中大眾,得以領受正確的教誨,摒除邪見。」

  佛陀道:「出家人與在家居士有別,依止處所也應當不同。舍衛城中沒有精舍,所以無法前去說法。」

  長者虔誠地向佛懇求道:「弟子願意造立精舍,迎請佛陀與比丘們到舍衛國弘法,唯願世尊慈悲應允。」佛陀於是微笑默許。

  過了不久,須達長者向佛請求道:「世尊,弟子即將要啟程,回到舍衛國造立精舍,希望世尊能夠派遣一位比丘,指導我如何如法的營造伽藍。」世尊思維:舍衛城中,婆羅門信邪倒見,其他人去難能成功,舍利弗尊者是婆羅門種,少小聰明,一切通達,神足兼備,若讓他去必有利益。因此便命舍利弗與須達長者同行。

  回舍衛國後,長者和舍利弗四處尋找,想求一塊方正平廣之地以建造精舍,但走遍舍衛城都沒看到合適的地點。後來經過王太子祇陀林園,見到園林中樹蔭茂密,安靜幽謐,地正平廣,離城遠近適中,方便乞食,實在是難得的好處所,於是決定向太子買園。

  須達長者買下祇陀園的消息,馬上傳遍整各個舍衛城,震驚了六師外道,引起他們的嫉妒與排斥,因此六師一同到波斯匿王處秉白:「須達長者買下祇陀園,要為瞿曇沙門建立精舍。大王,希望您能允許我們與佛教沙門比試。如果沙門得勝,再准許他們建立精舍;如果沙門的修行學問在我們之下,懇請大王下令,不准瞿曇徒眾再來舍衛城,叫他們安份地待在王舍城就好了!」

  波斯匿王於是宣召須達長者,告訴他說:「今日六師來到宮中,要求與佛陀的弟子一同比試,如果沙門得勝便讓他們建立精舍,若不如六師,就不能在此地建屋造舍、修道弘法。」

  須達長者聽了之後愁惱不樂。

  第二天,舍利弗尊者著衣、持缽來訪,見長者心不喜樂,慰問關心道:「為何悶悶不樂呢?」

  長者回答:「精舍恐怕蓋不成了,所以感到憂愁煩惱啊!」

  舍利弗問:「發生什麼事了嗎?怎麼會擔心精舍蓋不成?」

  長者答:「城中六師向波斯匿王要求,要與尊者一同比試,如果您能勝過他們,才允許我們興建道場,如果您不如他們,就不肯讓我們蓋精舍了!」這些六師都出家很久,對於學問都十分精通,可說沒有人能比得上!我不知道尊者是否有能力和他們比試,因此憂愁煩惱。」

  舍利弗答:「無論任何比試,我都可以和他們競試,您別擔心!」

  長者聽後心生歡喜,於是以香湯沐浴全身並換上新衣,前往王宮稟白國王:「我已經向尊者確認過了,若六師想要比試的話,可隨其意。」

  於是,波斯匿王當天便遣人告訴六師,任由他們與沙門比賽。六師在國中大肆宣揚:「七天之後,將要在城外寬廣處與沙門辯論,一決高下。」到了比試之日,前來觀賽的百姓數不勝數,國王與六師都高坐在莊嚴的寶座上,僅六師座下的徒眾就多達兩萬人,須達長者也為舍利弗敷設高座。

  六師外道中首先出場的是毗羅胝,這一派信仰時間之神。認為時間是萬物產生的原因。說時間是常駐不變,包容萬物的存在,萬物都在時間中生成與壞滅。故此將時間認作永恆唯一真實的存在。經常舉行祭祀時間之神的儀式,弟子們通過站立不動,靜止身體的方式,來舉行儀式。他們深信,通過這種方式,能夠達到與時間之神溝通的目的。

  毗羅胝率先發言道:「隨著時間的流逝,萬物生成與壞滅。因此,萬物的一切變化都受時間掌控,萬物在時間之中。所以,時間是至高無上的存在,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舍利弗道:「沒有真實的時間,萬物也不在時間之中。」

  毗羅胝聞言大笑道:「我從未聽說過如此荒唐的言論。你最好能證明你說的是真的,否則,我一定會代替時間之神懲罰你,將你放在在祭台上活活燒死!」

  舍利弗道:「如果萬物在時間之中的話,萬物的變化就不應該影響到時間。就像放在碗中的米一樣,不論米怎樣運動,碗都不會發生變化,可時間並非如此。從王舍城到舍衛城,是騎馬,坐車,還是步行,所消耗的時間並不相同。只要物體移動的速度變快,那麼所消耗的時間就會變短。時間會受速度的影響,就像火會受到可燃物是否充足而燃燒或者熄滅一樣。如果可燃物充足,火就燃燒的旺盛,如果可燃物不足,火就會漸漸熄滅。時間也是如此,如果物體的速度快,會縮短時間。如果慢,會延長時間。如果物體在於「極靜」或者「極動」的狀態下,虛幻的時間就會消失,因此時間並非有獨立的實體。

  毗羅胝問道:「什麼是極靜?什麼是極動?為什麼極靜或者極動狀態下不存在時間?」

  舍利弗道:「極靜是萬物皆處於靜止狀態下。此時因為沒有運動的關係,所以也就不存在時間了。極動是指物體的速度達到極限快,此時的物體處於高速的運動狀態,因為速度太快,所以也不存在時間。」

  毗羅胝道:「極靜狀態下,萬物都沒有任何變化,時間就好像靜止了一般,這可以理解。為什麼極動狀態下也會使時間消失?」

  舍利弗道:「運動是動與靜相互依止的關係。有運動才有靜止,有靜止才有運動。就像剛剛說的極靜的狀態下,因為不存在運動,那麼靜止本身也將不復存在了。因為只有通過運動的事物,才能觀察到靜止的事物。失去了運動,靜止本身也將不復存在。極動狀態下,由於速度太快,也就不存在靜止了。沒有了靜止的事物,運動著的事物也無法獨存。所以事物處於極動狀態之時,會脫離於靜止的事物,也就進入到了沒有靜止也沒有運動的狀態。因為只有依靠於靜止的事物,才能觀察到運動著的事物。而極動之時,沒有靜止的事物。所以在極動或極靜之時,事物不存在運動與靜止。而時間無法不依靠運動而獨存,就像火離不開可燃物一樣。如果時間實有,萬物在時間之中,那麼從王舍城到舍衛城,不論是騎馬,坐車,還是步行,所用的時間應該是一樣的,而事實並非如此。事物的速度實際上會對時間產生影響,如此看來並非萬物隨著時間變化,而是時間隨著萬物變化了,萬物又怎麼會在於時間之中呢?再說,緣生法即是無實體。離開可燃物沒有火,離開水沒有生物,離開運動也沒有時間。這些依靠因緣變化的事物,並沒有真正的實體從中產生出來,本質上都是空。」

  毗羅胝道:「我認為時間是有實體的,有無窮多的時空,所以萬物還是在時間之中的。萬物因速度的快慢,處在不同的時間之中。」

  舍利弗道:「如果有多個時間,就要有多個運動的主體。如果有無窮的時空,那就必須得有無數個運動的主體。因為離開了運動,時間不會存在。」

  毗羅胝道:「有無數個時空,也有無數個我,這樣有什麼過錯麼?」

  舍利弗道:「如果按你所說的,有無數個時空,也有無數的運動主體,則墮於無因。世間萬物的產生都有其原因,並受其產生原因的限制。比如一顆果樹結多少果子,一堆火能燃燒多長時間,都受其內在原因決定。如果發展到無窮,則說明所產生的事物,已經脫離了所產生他的原因。也就是說這種事物產生,是沒有原因的。就像火一樣,不再依靠可燃物,火自己就能繼續燃燒,再不斷產生火,以至於有無窮無盡的火。這樣的事情不可能產生,無因就不存在世界了,世界上也沒有不需要原因就能產生的事物,因此不會有無窮的時空,更不會有無窮的個體。

  再者說,你如果認為時間是實有,不同的運動速度存在於不同的時間之中,則處在一個時空內的主體,不應該能見到處在其他時空內的物體。就像兩個一快一慢,以不同速度移動的球體,則產生了一快一慢兩種時間。而並非一個時間中有兩種運動。此時作為觀察者的你,能同時看清楚兩隻球到達終點的先後順序。那麼你是和慢速運動的球處在同一時空之內,還是和快速運動的球處在同一時空之內呢?如果你認為你和慢速運動的球處在同一時空之內,則應該看不到快速運動的球,就像在未來必然看不到過去一樣。每個時空各自獨立,當你處在這個時空之中時,應該看不到另一個時空中的東西。如果你認為你和快速運動的球處在同一時空,則應該看不到慢速運動的球,就好像在過去必然看不到未來一樣。如果你認為你和兩個球都不處在同一時空,則應該兩個球都看不見,但事實並非如此。

  毗羅胝道:「如此說來,萬物還是處在一個時空之中。」

  舍利弗道:「你憑什麼認為萬物處在同一時空之中呢?兩個以不同速度運動的球,到達終點必有先後,因為運動速度的不同,實際上是產生了一快一慢兩種時間。如果它們在統一的時間中,則應該不論速度快慢與否,同時到達終點,但事實並非如此。」

  毗羅胝道:「如此說來,萬物既不在統一的時間中,也不在不同的時間中,豈非自相矛盾?」

  舍利弗道:「這並不矛盾,萬物即不可能存在於統一時空之中,也不可能存在於不同的時空之中,因此沒有真實的時間,萬物也不在時間之中。隨眾生心念動處,則有虛幻的萬物與虛幻的時間產生。非離開意識別有時間之實體可得。世界在空,空生大覺。百千大劫本由一念,方成大劫;既相成立,俱無體性。由一念無體即通大劫,大劫無體即該一念。是故當知,一個真實的時間尚且不存在,何況多個乃至無數呢?」

  毗羅胝道:「因為有運動,所以有時間。就像因為有可燃物而產生火一樣。」

  舍利弗道:「沒有動。有真實的火,才有真實的可燃物。有真實的時間,才有真實的運動。現在已知沒有真實的時間,哪裡會有真實的運動呢?」

  毗羅胝聞言若有所思,作禮而退。餘下五師,又與舍利弗論辯一日,皆不能敵。爾時,眾人贊曰:「舍利弗尊者,真智慧第一耶!」

  舍利弗道:「慚愧!假使滿世間,皆如舍利弗,盡思共度量,不能測佛智。正使滿十方,皆如舍利弗,及余諸弟子,亦滿十方剎,盡思共度量,亦復不能知。辟支佛利智,無漏最後身,亦滿十方界,其數如竹林,斯等共一心,於億無量劫,欲思佛實智,莫能知少分。新發意菩薩,供養無數佛,了達諸義趣,又能善說法,如稻麻竹葦,充滿十方剎,一心以秒智,於恆河沙劫,咸皆共思量,不能知佛智。不退諸菩薩,其數如恆沙,一心共思求,亦復不能知。」

  六師徒眾及諸弟子,聞此言已,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