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制勝的契機

  第443章 制勝的契機

  吳郡四大家族,也就是後人常說的「吳四姓」,顧陸朱張,從來都不是鐵板一塊。在狙擊外來勢力這個共同利益上,他們可以放下內部固有的爭執,團結一致對外。然一旦有了更大的利益,他們會毫不猶豫的背叛之前的聯合。

  用一句史書上的話來說,「三國之間,四姓盛焉」,但在後人的眼中,顧陸朱張吳四姓,其繁盛絕不僅至於此,而是貫穿了東漢、魏晉直至南北朝。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中更是有「張文朱武,陸忠顧厚」這種說法。

  如今的時代,雖然已經有了吳郡四大家族的說法,但卻僅僅是在吳郡這個小範圍內,而不被其他州郡的人承認,蓋因百餘年來,他們只是完成了財富上的積累,在政治上根本沒什麼作為。也就是從東吳建國開始,大量吳郡本地人包括吳四姓家族成員充斥朝廷,將影響力逐步向外擴展,成就了吳四姓數百年的輝煌。

  現在的他們,也僅僅能在江東之地威風一下,跨過長江,雖然還同為揚州,但事情就不是他們能左右的了。

  吳四姓根本就沒有什麼先後的排名,什麼張文朱武也不是現在能對得上號的,但虛名這東西卻往往害死人。四家本來不分先後,都是吳郡大族,憑什麼你顧家就要排在前面,為什麼就不能是張朱陸顧?憑什麼一提到吳郡的四大家族,就要先提你顧家?

  或者,在最初的時候,為了家族的發展,他們能夠聯合起來,就像這次共同對抗劉風一樣。但當他們都有了一定的實力之後,成為吳郡首屈一指的大族之後,就必然走向分裂。無論是因為再次擴張、吞併對方的需要,還是真為了在地方擴張自己的影響力。

  但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之後,他們才驀然發現,自家在官場上居然沒有什麼得力的人物,雖然能在江東這篇地廣人稀的地方作威作福,但出了這片地界,依舊被人認為是蠻夷之所,哪怕吳人是正宗的周室之後。

  在官場上無人,就算財富積累的再多,也註定只能在這偏遠的地方作威作福,無論再怎麼努力,也無法達到汝南袁氏、弘農楊氏那種地步,四世三公,天下聞名,家族的底蘊更是不可估量。

  族裡沒有官場中人,那就努力培養。醒悟過來的吳郡大族在培養後輩的投入上不遺餘力,但幾十年過去看,也就陸家聊有成就,其餘幾家在官場上依舊舉步艱難。

  陸家的陸康,十幾年前就做到了二千石的太守之位,直到陸康身死。而陸家之所以在官場上有些眉目,也是因為祖上的餘蔭,他的家裡,時代都有人做官,雖然沒有一個達到九卿級別的,但偶爾也有人當過太守。所以陸康才會因為德行二被人舉薦,一步步升任太守,而且就在家門口的廬江。除此之外,也就只有另外一個小輩,一縣之長。

  雖然說陸康當上太守之時已經50多歲了,之後的十幾年一直都是太守,再無升遷,無能達到九卿級別,但在吳郡本地人中,已經是了不得的成績。所以一直以來,雖然沒有任何人在明面上承認過,陸家也被當成吳四姓之首。哪怕顧家的實力早已超過陸家,位居第一,哪怕吳四姓的叫法是顧陸朱張。

  陸康年長,又德高望重,就算吳四姓中其他幾家心有不滿,也只能默認了這個事實。畢竟有陸康在前面頂著,吳郡大族在和中原其他人做生意的時候,會稍微受點尊重。

  但是現在,陸康身死的消息忽然就傳了過來。

  陸家除了陸康,已經沒有了在官場上能起到重要作用的人,陸康的長子陸儁在朝中為郎官,沒什麼大用,幼子陸績只有幾歲,還是個不懂事的孩子,一直跟在陸康身邊。也就是說,偌大的吳縣陸家,管理整個家族的只是出身旁系的管家。若是其他幾家不趁機打壓陸家的話,一旦陸家恢復過來,他們很可能就要再度處於陸家的陰影之下。

  於是乎,一場關於如何打壓陸家威望的密謀就在其他三家之家秘密進行起來。

  若是陸康得知此事,不知道會不會氣得跳起來。他為了不影響幾家共同對付劉風的計劃,拒絕了家族的幫助為大漢盡忠,但屍體還未冷卻,家族就被其他盟友盯上了。

  對於陸康的死,最為驚慌的就是陸家了。吳縣陸家的大宅中,掌管家族事物的幾個主事者在收到陸康身死的第一時間,就聚集在一起商議對策了。

  「在家主拒絕家族援助的時候,我們就預料到有這一天了,只是沒想到,這一天來的這麼快。」一個主事者感嘆道。

  「四世三公的袁家,底蘊不是我們陸家能比擬的,袁術身為袁家嫡子,繼承了大部分袁家的底蘊,再加上武力冠絕天下的呂布,家主僅憑廬江數縣,能支持到現在就已經很不錯了。」又一個人說道。

  「那我們應該怎麼辦?」有人問道。

  「我們的水師還在,但現在丹徒還在大戰,水路被會稽劉風斷絕,若是走其他渠道,則根本無法發揮水軍的優勢。」有人說道。

  「要不要說服其他幾家,先聯合起來,將劉風趕出去再說。再怎麼說,劉風都是我們的大敵,家主之所以不要族裡支援,不就是擔心在對付劉風的問題上有閃失嗎?」

  ……

  「都不要說了,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進快將家主迎回來,主持大局,其他的都要放在一邊。」等眾人七嘴八舌的說完之後,大管家才開口,直接否決了他們的建議。

  「迎回家主?可是家主只有幾歲,怎麼可能主持大局?難不成是迎立長安的長子?」有人問道。

  「當然不是,長安太遠,路途不寧,豈能萬里前去做這種不靠譜的事?」大管家說道,「當然是迎接尚在廬江的少主,就算他還只是個稚子,也會平息老家主之死給我們陸家帶來恐慌。不但要迎,而且要快,儘快,否則的話,誰知道其他幾家會有什麼行動!」

  「可我們不是盟友嗎?」有人不解。

  「盟友?這話你也信?」大管家面露不屑,「吳郡幾大家族明爭暗鬥上百年,一直都是我們陸家占據上風,這次的變故猝不及防,有了機會,他們不生出事來才怪。吩咐可靠的人,秘密前去拜會劉風,讓他放出一條道路,讓我們將少主迎回,至於條件,任他提,一切都好商量,哪怕為此放棄在丹徒的大事!」

  ……

  「陸家到是挺有魄力的,這麼快就有了決定!」打發走了陸家的信使,劉風笑著對荀攸道。

  「那是當然,這些年陸康在各地任職,就是靠著這些人打理陸家,要是沒有能力,怎麼維持吳縣陸家的聲望?」荀攸一臉理所當然的樣子。

  「原來如此,不過陸績和陸遜怎麼還在廬江,沒有被陸康送回江東嗎?」劉風不解道,這好像和歷史上又不一樣了。難不成陸康腦袋抽了,致死都將自己的孩子帶在身邊?

  他卻是不知道,之所以有這種變化,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他的原因。

  「這個屬下也不知道,但既然陸家有次意向的話,或許我們不用那麼久,就能攻破丹徒了。現在,就有了攻破丹徒的契機。」荀攸沉聲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