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旁的甘寧見太史慈請命出守地方,自然不甘落後。
「都督,末將願為都督出守牛渚!」
袁耀卻笑了笑:「興霸,你去過牛渚麼?」
甘寧撓了撓頭:「沒去過。」
「」我這次來,是從春谷上岸的,從那上岸到這裡比較近嘛。」
袁耀搖了搖頭:「牛渚我去過,那裡地勢低洼,雖然能阻敵於長江以北,但卻不能阻敵於岸上。」
「黃蓋已據石城,再守牛渚意義不大。」
「況且……就算孫策真的舉兵作亂,我也沒打算借用我父親的軍隊來解決他!」
此話一出,眾人心中凜然。
「可……」
甘寧還是有些不甘心。
「沒什麼可是的,春谷在我看來,比牛渚更重要。」
「萬一開戰,我軍必定糧草不濟,到時候還要靠船隻從江西往這裡運送糧草呢,春谷絕不能有失!」
看著甘寧一副苦瓜臉,袁耀又笑道:
「不過本都督肯定不會讓你充當一運糧官的,若真有和孫策開戰的那麼一天,你可務必要迅速進占蕪湖,打通我軍與丹陽城的聯繫!」
甘寧這下終於樂了:「末將遵命!」
……
雖然眾人都不能篤定孫策一定會起兵叛立,但老話說得好,防人之心不可無!
孫策已然做出了調兵遣將的動作,袁耀這邊自然不可能按兵不動。
議事完畢,眾將便各自回營,都把孫策當成了假想敵,準備執行新的部署了。
這也是袁耀想要的結果。
校場上,只留下了袁耀和陳矯兩人。
見陳矯還沒走,袁耀好奇道:「陳功曹,還有什麼事情要找我麼?」
陳矯依舊是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在下的確有兩件事不解,請大都督答疑解惑!」
袁耀眉頭一挑,當即來了興趣。
說起來陳矯在袁耀手下也好幾個月了,但因為他是袁耀派人從廣陵老家「請」來的,因此陳矯對袁耀的態度一直是頗為冷淡。
雖然陳矯擔任丹陽功曹以來,做事盡職盡責,但他和袁耀更像是一種普通上下級關係,而非效忠關係。
一般有什麼事情,他都是通過郡丞袁渙給袁耀去說,幾乎從來沒有主動跟袁耀說過話。
因此看到他主動開口,袁耀也是立刻意識到了收服此人的機會到了。
「季弼有何不解?」
「據下官所知,袁公手下的孫氏親舊,擔任要職者頗多!」
「如汝南太守孫香、九江太守孫賁,廣陵太守吳景,前兩人是孫策的叔父,後者是孫策的舅父!」
「還有吳郡太守朱治、吳郡都尉程普、石城令黃蓋等人都曾是孫策父親孫堅的舊部。」
「如果再加上孫策的會稽太守,現在光孫氏親黨所擔任的太守,就有五位之多,而袁公所據郡國,一共也才九個!」
「袁公就沒有意識到,孫氏親黨的勢力有些過於龐大了嗎?」
「又為何不加以遏制,反而一而再再而三授予這些人官職名號,加重其勢力呢?」
袁耀聽了這個問題,其實並沒有多少意外。
因為這個問題,袁耀也想問袁術的豬腦到底怎麼想的!
攏共也就八九個郡國(江西三郡因不受世人認可,暫時只算一個),居然讓孫氏親舊擔任了一半以上的郡國之長!
雖然像孫香、孫賁、吳景三人所領的汝南太守、九江太守、廣陵太守沒有多少實權,但哪個正常人能幹出這種騷操作來?
唯一正常的解釋,便是袁術自作聰明地以為,孫堅死後孫氏親舊們便是一盤散沙,可以任他用高官厚祿分化瓦解。
而且哪怕孫策席捲了江東,狂妄自大的袁術也從不認為孫策年紀輕輕就能繼承其父門望,能把孫氏親舊們重新凝聚在一起。
𝐬𝐭𝐨𝟓𝟓.𝐜𝐨𝐦
然而在正史中,借著袁術稱帝這一大逆不道的事情,孫策卻是很輕易地就得到了這個機會。
只是用幾封信,孫策便使得孫賁、吳景等人棄官南投!
就算是袁術尚未稱帝的現在,孫策也是被孫賁、吳景等人寄予厚望的存在!
許久之後,只聽袁耀幽幽道:「這個問題,我也想知道答案!」
「但我只能說,是我父親看重這些孫氏親舊們的才幹,才委以重任的。」
「其他的我就不便多說什麼了。」
大漢以孝治國,就算袁術真的愚蠢至極,袁耀作為人子,也萬萬不能說父親的壞話。
因此陳矯對袁耀的回答並沒有意外,只是瞭然一般地點了點頭。
當然他不會想到,袁耀的不想多說,實際上是真的對袁術無語了……
對陳矯來說,如果不是袁渙的勸說,他肯本不會接受袁耀的任命。
但在袁耀身邊呆了一些時日後,陳矯也慢慢發現,袁耀和其父袁術有很大的不同。
此子雖然擅於利用自己汝南袁氏的高貴出身,但卻不會仗勢凌人。
咳咳,強行擄劫他人給他當臣屬這種事不能算。
只能說此子重才惜才有些過度,但不是大問題。
至少他沒有像他爹那樣,誰不給他做事就殺了誰,又或是軟禁誰。
不論是誰到了袁耀這裡,通過何種方式到袁耀帳下,雖然都會被袁耀強留一段時日。
但基本三個月後,都可去留自便!
除了唯才是舉、用人唯賢的優點外,此子還有其他一些明主的特質。
比如殺伐決斷,富有韜略!
甚至往往能料敵於先機,為人所不能!
但到底是否能成一代明主,自己還需要再觀察一段時日。
「在下有一事不解,這全柔麾下如何能有五千之眾的?」
袁耀也一直在想這個問題。
作為王朗的舊部,全柔是在王朗兵敗之後舉眾歸降孫策的。
就算孫策再怎麼用人不疑,也不可能立刻表舉他為丹陽北部都尉,還授予此人五千兵馬!
而且如果孫策真的用人不疑,為什麼不讓全柔在會稽郡留任,以方便孫策收服會稽郡各屬縣呢?
所以對於全柔,只有一種可能。
那就是孫策招攬此人的同時對他的使用又十分審慎!
將他調離會稽郡,改任他處,便是證明!
但他手下又怎麼出來五千兵馬的?
孫策不是派宿將芮良接管了他的部眾嗎?
想到這裡,袁耀忽然想起了一個人。
徐琨!
那個率領江東死士,襲擊自己車駕卻把自己弟弟性命給送了的徐琨!
按孫策的一貫做法,江東世將世兵,父死子繼,兄死弟繼!
徐琨和弟弟徐逸,是孫氏一族的姻親家族。但徐氏一族本就是吳郡豪族,家族底蘊和影響力比富春庶族孫氏強很多。
早在跟隨孫堅討伐董卓、孫策還是個少年娃的時候,徐琨就已經官拜偏將軍了。
而到了跟隨孫策渡江南下時,徐琨的名望地位也僅次於孫策。而且在牛渚一戰中,徐琨也有建言獻策之功。
《三國志·吳書·徐夫人傳》引《江表傳》中說:琨手下兵多,策嫌其太重,且方攻伐,宜得琨眾,乃復用景,召琨還吳。
如果說孫策直接授予了剛投降的全柔五千兵馬,袁耀是絕對不相信的。
但要說徐琨繼承了弟弟徐逸的部眾,手下合計五千人馬,現在又協助全柔上任丹陽北部都尉,袁耀卻是信的。
想到這裡,袁耀露出了不屑的笑容:
「全柔?他不過是被孫策推到前面的傀儡罷了!」
「本都督猜測那五千兵馬的統領,另有其人!」